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2022-12-13 18:30:06 字數 4969 閱讀 1744

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中。當前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具有特別重要的戰略意義。

一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國內外局勢發生了空前劇烈的變化。要在新的形勢下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歷史方位,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全球化。經濟全球化是對全球化的狹義理解,主要指世界經濟的一體化,世界市場的一體化,國際金融的一體化等等。廣義的全球化的理解則是指人類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在全球範圍內的一體化,指人類克服自然地理因素的限制,在世界範圍內全方位的聯絡、溝通、交流和互動。

馬克思、恩格斯早在《共產黨宣言》中就說過,由於開拓了世界市場,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過去那種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給自足和閉關自守的狀態,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來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賴所替代。物質的生產是如此,精神的生產也是如此。

各民族的精神產品成了公共財產,民族的片面性和侷限性日益成為不可能,於是由許多種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學形成了一種世界的文學。"(p276)乙個社會系統,主要有經濟、政治、文化三大要素構成,三者是相互聯絡,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經濟全球化不是孤立的,必然對政治、特別是文化發生重要影響,其後果必然反映在政治和文化領域。

二是資訊化。電子計算機和全球網際網路的發展,跨越了民族和國家的界限,把世界連成一體,極大地促進了文化傳播和文化交往,影響和改變了人們的文化消費觀念和文化消費模式。如果說,農業時代以犁和手推磨為特徵,工業時代以蒸汽機和發動機為特徵,資訊時代則是以計算機和網路為特徵。

以網際網路為標誌的資訊革命,使人們可以通過網路實現資訊的交流與共享。交往的網路化和虛擬化,使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實現了前所未有的全球互聯與溝通,是人類交往活動的一次偉大革命。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任何國家和地區在封閉的狀態中都無法實現現代化。

而且,任何國家和地區,要想再過從前那種孤立、封閉的社會生活也是不可能的。現代世界資訊系統每天跨越時空向不同的國度和地區傳播林林總總的文化資訊,不管你意識到與否,每天早晨人們睜開眼睛實際上面臨的是整個世界。現代資訊系統幾乎網路了人們的一切視覺和聽覺器官,從而把整個世界聯絡在一起,使人們都成為世界的一員。

三是市場化。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我國經濟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必由之路,這種經濟體制不僅同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政治制度結合在一起,而且同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結合在一起。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利於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有利於提高綜合國力,有利於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也有利於增強人們的自立意識、競爭意識、效率意識、民主法制意識和開拓創新意識。同時,市場自身的弱點和消極方面也會反映到精神生活和文化建設中來。為此,就要引導人們正確處理競爭與協作、自主和監督、效率和公平、先富和後富、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等關係,反對唯利是圖、見利忘義,逐步形成健康有序的經濟和社會生活規範。

四是文化商業化。以商業、娛樂和消費為主要形式的大眾文化的興起與流行,是當前文化傳播的重要特徵。比如磁帶、光碟、**畫,就具有可批量生產和複製生產進而廣泛傳播的特點。

再比如肯德基、麥當勞、公尺老鼠、唐老鴨、可口可樂、芭比娃娃,其文化符號的意義要遠遠大於快餐符號和玩具符號的意義。以標準化、大批量、可複製為特點的商業文化對文化傳播和文化建設的影響,決不能低估。

二大力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發展先進文化,對於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對於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首先,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需要大力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應該有繁榮的經濟,也應該有繁榮的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

它淵源於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又植根於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它反映我國社會主義經濟與政治的基本特徵,又對經濟和政治發展起重大作用。我們必須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協調發展的高度,從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和民族振興的高度,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總體布局中的極端重要性。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就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治,就是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以法治國,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為目標,發展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這三個方面應當互相促進,協調發展。

其次,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需要大力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2023年2月,***在廣東考察工作時,提出了"****"的重要論斷,即中國共產黨必須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從而在黨的建設中,引人注目地突出了先進文化的重要性。

先進文化是健康的科學的向上的,是代表未來發展方向,推動社會前進的文化。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結晶,它影響人的精神和靈魂,滲透於社會生活各個方面。是否擁有先進文化,是否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決定乙個政黨、國家和民族的素質、能力和興衰。

在當代中國,發展先進文化,就是發展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以不斷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

再次,綜合國力的激烈競爭需要大力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當今世界激烈的綜合國力競爭,不僅包括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等方面的競爭,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競爭。

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引起世界各種思想文化,歷史的和現實的,外來的和本土的,進步的和落後的,積極的和頹廢的,展開了相互激盪,有吸納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鬥爭,有滲透又有抵禦。總體上處於弱勢地位的廣大發展中國家,不但在經濟發展上面臨嚴峻挑戰,在文化發展上也面臨嚴峻挑戰。保持和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優良傳統,大力弘揚民族精神,積極吸取世界其它民族的優秀文化成果,實現文化的與時俱進,是關係廣大發展中國家前途和命運的重大問題。

關於文化建設在綜合國力中的重要作用的深刻揭示,突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體現了新世紀中國共產黨人的文化自覺。

第四,,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需要大力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即我們要在本世紀頭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這是實現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必經的承上啟下的發展階段,也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擴大對外開放的關鍵階段。

要實現這個目標,不僅要發展經濟,完善民主法制,而且要使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明顯提高,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所有這些,都離不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從歷史的發展來看,如果說二十世紀上半葉的主流是軍事競賽,二十世紀下半葉的主流是經濟競爭。那麼,二十一世紀的主流可能是文化的競賽。文化的碰撞、交流、融合對人類的作用,可能超越軍事、政治、經濟、意識形態乃至民族與國家。

"乙個人的思想風貌、精神境界、道德情操、認識水平、智慧型程度、創新能力,乙個民族的靈魂與脊梁,乙個社會的秩序、公正和良知,乙個國家的文明程度和進取精神,乙個時代的變革力量、開拓勇氣、知識積儲和道德素養等,都是文化及其作用所形成的後果,都是文化用自己神秘而萬能的雕刀所精心雕塑出來的精神形象,道德形象,智慧型形象與文明形象,都是文化的造化與賜予。"[2]我們應當以全球化為背景和觀照,加強文化建設的自覺性與責任心,在與不同文化和文明的交流對話中,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深切地感受到,文化的內涵越來越豐富,文化的作用越來越大。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是刻不容緩的戰略任務。為此,必須在以下幾個方面著力:

第一,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發展先進文化,支援有益文化,改造落後文化,抵禦腐朽文化。第二,加強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愛國主義教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第三,把以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結合起來,在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同時,建立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相適應的道德體系。

第四,貫徹科教興國方針,培養高素質人才。第五,完善文化產業政策,支援文化產業發展,增強我國文化產業的整體實力和競爭力。 三

面對著國際國內的新形勢、新問題、新挑戰,從方**上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必須注意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先進性與人民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必須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這是毫無疑義的。在堅持文化建設和文化發展先進性的同時,也必須注意文化建設和文化發展的人民性,離開了人民性和群眾性而盲目追求先進性,就會使文化發展失去活力,失去物件。

不僅人民大眾的生活是文化發展的源泉,而且文化建設和文化發展,必須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反映廣大人民群眾的呼聲與願望,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要求和出發點。

二是時代性與民族性。如何處理時代性和民族性的關係,是五四以來圍繞當代中國文化選擇所展開爭論的焦點問題之一,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不可迴避的關鍵問題之一。面對世界局勢的變動和中國現代化程序中的矛盾,文化保守主義者主張回歸傳統,復興儒學。

他們認為中國的出路就在於儒學的復興,甚至認為二十一世紀就是儒學的世紀。對此,筆者不敢苟同。這是因為儒學本質上是農業文明的產物,它是與皇權政治、小農經濟相生相伴的,是同今天的工業文明在總體上尖銳衝突的。

儒學的整體結構隨著它賴以生存的社會經濟基礎和政治制度的瓦解崩潰遭到破壞,是必然的。儒家文化整體結構的破壞表明它作為乙個完整的文化形態對現代社會發生作用已不可能,當然,其區域性功能並未完全喪失。也就是說,它在現代化建設中還可以發揮一些作用。

比如在我國改革開放和建立市場經濟的過程中由於體制上的弊病與漏洞等原因,坑蒙拐騙,見利忘義的現象大量出現,而儒家文化則是重義、重誠信的。這表明,對於現代化程序**現的一些問題,儒家文化中的某些因素具有一定的遏制負效應和糾偏的作用。但這決不等於是重新回到重義輕利,的老路上去。

因此,即不能看不到儒學的這種作用,也不能將其無限誇大。不能一看到見利忘義,金錢萬能,個人至上,就說還是要靠儒學來解決問題,實際上不是這麼回事。主要的還是要靠健全法制,以及法律觀念、契約觀念、公平觀念這些現代的思想觀念和制度,如果不是這樣看問題,就不可能對儒學在現代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作出科學的評估與準確的定位。

儒學不是什麼萬世適用的常道,農業文明的本質精神不可能成為重構當代中國社會的思想基礎。當然儒學作為多元文化中的一元,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仍然可以成為乙個對於未來人類面臨的挑戰有發言權的學說,並以其特有的人文價值在未來人類文化建構中扮演重要角色,尤其是在遏止工具理性壓倒一切,唯科學主義、物質主義氾濫方面做出其它文明所不可替代的特殊貢獻。但是關於二十一世紀是儒學的世紀的提法,則是令人難以置信的。

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企業文化就其構造而言,一般可分為三個層次 表層,是作為實體的物化層文化,主要包括廠容廠貌 施環境 文體場所等 中間層,是企業的人際交流方式和各種規章制度 典禮儀式等,包括各種廠規 廠徽 廠旗 廠歌及生產經營過程中的交往關係等 核心層,是在企業中形成的共同價值觀念等,表現為觀念形態的各種因素,包括企業...

企業文化建設及宣傳的重要性

企業文化是一種價值觀,這種概念性的思想,雖然看似空洞,但它是企業的 內功 是企業發展的核心動力。在中國,企業文化建設作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乙個重要組成部分,相對於經濟 政治 文化的長遠發展,其地位更加重要,作用更加突出,意義更加重大。企業文化,是企業綜合實力的體現,是乙個企業文明程度的反映...

現代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及其途徑

作者 段小玲 現代企業文化 理論版 2016年第17期 中圖分類號 f270 文獻標識 a 文章編號 1674 1145 2016 09 000 02 摘要企業文化建設不是一項孤立的建設活動,而是企業經營哲學的體現,是全體員工共同價值觀的體現。企業文化建設無時不在,無時不有,其充分滲入到企業日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