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新課標

2022-12-13 18:06:05 字數 5778 閱讀 5456

《數學新課標》在「基本理念」中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乙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如何將枯燥、乏味的教材內容設計成多維的、靈動的、有價值的、能促進學生發展的數學學習過程,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數學的魅力,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這一切都需要通過教師的努力來實現。教師必須創設有效的課堂教學情境,追求課堂教學效益,努力實現課堂教學從觀念到行為的轉變。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1、創設競爭情境。

低年級的學生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比賽是最能激發他們學習興趣的,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面向大多數學生,為學生創設乙個競爭的機會,開展一些有益的活動,從而消除課堂中常有的枯燥感,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常有的口算競賽,常常以「**車」、「接龍比賽」、「爭冠軍」等方式的比賽練習,做得好的同學立即給予表揚,這樣,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又能消除學生學習的疲勞,一舉兩得。

小學生的好勝心都很強,教師可適當地將競爭意識引入課堂,精心創設競爭式教學情境。如:在教學梯形的面積計算時,我就創設了乙個「競」 境:

結合小組合作方式,讓學生只利用乙個梯形,通過剪、移、拼的方法,把他拼成以學過的圖形從而推導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比一比哪一組的方法最多、方法最合理。通過如此的小組競賽,激起學生的動手慾望。在數學課堂上創設這樣的情境,個人覺得學習效果是非常好的。

2、創設懸念情境。

每位小朋友都有好奇的天性,懸念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已經有的知識經驗和能力水平,加上巧妙地創設教學、思維情境,使學生覺得特別新奇,從而起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在教學時,尤其是在新課引入時,依據教學內容,可創設相應的懸念情境來誘發學生想揭密的問題意識,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知、情、意、行」。

比如,我在教學有餘數的除法時,在上新課之前我在學生面前露了一手:讓學生隨便說出乙個月中的一天,我都能很快的說出是星期幾,學生發出一浪高過一浪的歡呼聲及熱烈的掌聲,在學生們充滿好奇的眼神中我鄭重的說:「其實這並不是很難的事,只要你認真的學習了有餘數的除法這課,老師就會教你們利用餘數快速的計算任意一天是星期幾」。

話語未落學生立即爆發出一陣歡呼聲。學生學習的慾望頓時高漲起來,認真的投入這節課的學習中,收到平時意想不到的效果。

3、創設故事情境。

「故事情境的創設」就是一種打破傳統模式,重視發展學生能力的新方法。它不僅改變了課堂結構,還調動了學生無意識的潛能。它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主線,既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又提高教師指導的層次,充分發揮了教師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生動有趣、簡明扼要的故事插曲總是能夠深深地吸引著學生,它是每個學生為之傾心的東西,因此在數學課堂中插入些故事是很有必要的。在學習乙個因數中間有0的乘法時,根據兒童的年齡特徵和已有的生活經驗,利用教材的主題圖:老壽星因為每天到公園散步所以才會長壽。

他每天都要在環境優美,空氣清新的公園裡步行三圈,從而引出了小精靈的提問:你能算出老壽星每天要步行多少公尺嗎?由兒童喜聞樂見的童話故事入手,「抓住」了童心,激發了興趣,使學生身不由己地參與了學習新知的過程中,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創設遊戲情境。

陳鶴琴老先生曾指出:「遊戲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動,不管年齡性別,人們總是喜歡遊戲的,假如在讀書的時代,我們也能化讀書的活動為遊戲,那麼讀書不是會變得更有趣,更快樂,更有進步了嗎?」遊戲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更具有吸引力,遊戲能夠啟發心智與興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要在數學課堂中有效地創設數學情境,所謂遊戲式情境,就是指以某個數學知識為主題,用遊戲化的形式展現教學活動的一種教學方式。實踐證明,創設遊戲情景,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使學生學而不厭、樂此不疲。在教學10以內數的組成時,我設計了乙個「找朋友」的遊戲來鞏固10以內數的組成。

遊戲之前,我給每一位學生的胸前戴上一張數字卡片,每一張卡片上是0 ~ 10中的任意乙個數。當「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乙個好朋友,敬個禮來握握手,我們都是好朋友!」的歌聲響起來的時候,我說:

「卡片上的數合起來是10的就是好朋友。」小朋友就開始隨著歌聲找自己的好朋友,當歌聲停止的時候,胸前的數合起來是10的兩個小朋友手拉手站在一起,我接著又說:「卡片上的數合起來是8的才是好朋友!

」歡快的**聲又開始伴隨著小朋友找到自己的朋友。在這樣愉快的氛圍中,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能迅速地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於是10以內數的組成很快就被小朋友牢牢地記住了。所有的小朋友都為自己能參加這樣的遊戲而感到高興,也為自己能找到好朋友而感到驕傲,他們在遊戲中體會到了成功的樂趣。

5、創設語言情境。

語言是表達思想、傳遞資訊的工具,也是溝通感情的橋梁。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語言是上好數學課的基本保證,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的語言科學、深刻、生動、形象、幽默、風趣、親切、自然,充滿情和意,學生會在潛移默化中受到陶冶、激勵和鼓舞。教師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進行教學,能夠讓學生覺得像在燥悶的氛圍中呼吸到一陣清風,才能輕鬆愉快地完成教學任務,最終達到優化我們的課堂教學。

在40分鐘的課堂上,因該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在提問時,語言盡可能的多樣化,再輔之以適當的肢體語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回答問題的靈感。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

例如,提問時可說「你能幫老師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嗎?」你願將你的答案告訴大家嗎?「某某,你還有什麼問題需要與老師或同學商量嗎?

」同時,多設定一些不同層次的提問。對差生應多問「是什麼」的問題。對中等生應多問「為什麼」之類的問題。

如:"你能告訴老師為什麼這道題要先求這個中間問題呢?"對優生應多問"有什麼不同意見"的問題。

例如:「你能勇敢地告訴大家對這道題的解法有什麼不同意見嗎?」這種形式多樣的提問,不但能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激發學生興趣,對知識更易於理解和吸收,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6、創設板書情境。

板書作為書面語言,在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數學教學中許多知識是通過板書來傳遞的,數學中的解題、繪圖、運算等是通過一定的板書來示範的.隨著課堂的進行,小學生總是容易疲勞的。而心理學研究的結果告訴我們,外界進入大腦的資訊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是來自眼睛。因此,創設形象地板書情景是十分必要的。

如:我在認識「千克」的教學中,是先在黑板上用白色的粉筆畫四個大小不同的**動物圖,然後在動物圖里分別用了其它不同顏色的粉筆寫了「克」「千克」「公斤」「噸」,這樣的板書更有直觀性,也容易讓學生學到該掌握的知識。

7、創設**情境。

《課程標準》指出,現代資訊科技要「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並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隨著資訊科技的不斷發展和學校教學條件的不斷改善,電腦在教育領域中也初露鋒芒, 在課堂教學中引入了多**技術,能創設逼真的教學環境、動靜結合的教學圖象、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運用多**輔助教學,能把平時難以用語言或板書表達的內容通過動畫生動形象的表達出來;能把靜態的事物化靜為動,通過形象生動的畫面、聲像同步的情境、言簡意賅的解說、悅耳動聽的**、及時有效的反饋,將知識一目了然地展現在學生面.,因此在實際的上課過程中也可利用多**創設相關情景。

我曾經設計過這樣乙個**情景:小山坡上來了一群放牛娃,他們是分別騎出他們的牛。邊演示,邊提問:

「山坡上最先哞哞叫的有幾頭?」「後來又有幾頭牛哞哞叫了?」「總共加起來有幾頭牛在那邊哞哞叫了?

」這樣形象逼真地直觀演示,更易使學生對加法的理性認識水到渠成。

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提高課堂效率。

1、活用教材,精心備課。

葉聖陶曾說過:「教材只能作為教課的依據,要教得好,使學生受益,還要靠教師的善於運用。」在實際教學中,由於學生情況,教師素質、教學條件等方面差異,教師對教材的使用應從實際出發,科學地處理教材,靈活地駕馭教材。

只有挖掘教材內容,才能促進學生各種能力的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教材是《小學數學課程標準》的具體體現,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依據。教材上的知識是靜態的,它只是為知識的傳遞提供了可能。

一般的教材限於篇幅,不可能將所有的教學內容都講得很詳盡,為此,教師在上課之前要充分鑽研教材, 抓住教材中每一課的重點和難點,認真備課。根據數學本身的知識特點,結合學生的知識基礎、年齡特徵以及認知規律的特點,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有了充分合理的教學準備,才能為教學重點的突出和難點的突破提供有利的條件。

2、抓住新舊知識生長點。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給學生能借助已有知識去獲取新知識,是啟發學生思考積極性的教學技巧。」小學數學是一門系統性很強的學科,數學知識前後聯絡密切,每個新知識都是在已有知識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又是後繼知識的基礎。

這些新知識和舊知識節節相連,環環相扣,縱橫交錯,形成知識網路。學生只有認識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絡,才能深刻理解,融會貫通。教學時,要引導學生以舊知識為生長點,從舊知識的複習中發現新問題。

新知識總是在舊知識的參與下獲取的,脫離舊知識去進行教學,會給學生在理解上帶來很大的困難。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找準知識的生長點,幫助學生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絡,從而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

3、動手操作,強化感知。

在美國的教育界,流行這麼一句話:「聽過了,可能會忘記;看過了,可能會明白;只有做過了,才能真正理解了。」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了動作和思維的聯絡,思維就得不到發展。

小學生思維的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主,而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動手操作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是以學生「親身經歷」的方式來完成教學任務的。它主要運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實驗,從而加強對所學知識的感知,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小學數學教材中有一些學生難於理解的概念、算理、公式、法則等知識,適當地安排學生動手操作,能取得明顯的教學效果。

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時,我質疑能否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來求它的面積,學生利用課前準備的材料,自己動手操作把平行四邊形通過各種方法的剪拼成長方形,通過操作實驗,學生很快就發現:平行四邊形的的底等於長方形的長,平行四邊形的高等於長方形的寬,從而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於底乘於高的計算公式。由於是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動腦分析,直觀教學,所以,學生對所學內容記憶深刻,理解正確,突破了教學重點和難點。

4、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更要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我,有助於教師改進教學,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在教學《20以內的進製加法》:出示「7+6=」時,一位學生回答「12」,全班同學哄堂大笑,此時,教師以目光暗示有效地制止了全班同學的譏笑,又用溫和的口吻對這個學生說:

「不錯嘛,離正確答案只差一點點!」並安慰他坐下來再想一想。這個學生沒有因為失敗而感到沮喪,又抬起頭來認真聽講,繼續發言。

如在「確定位置」教學中,讓學生說說其他同學的座位在第幾組第幾個,一位同學說某某同學在第2組第6個,雖然說錯了,但老師還是表揚他:「不錯,某某同學在第2組你找對了,是第幾個呢?請再認真找一找,老師相信你肯定行的!

」在老師的鼓勵下,這位老師最終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當教學進入「**車說得數」時,遇到膽怯不敢回答回題的學生,教師就來到他的座位邊,滿懷期待地說:「你先試試,輕輕地說給老師聽聽。

」學生說出了得數,老師笑了:「你說對了,能大聲地說一遍嗎?」學生戰勝了自己,又大聲地說出了一遍計算結果。

老師接著說:「我就知道你一定能行,說得多好,多響亮呀!」……這些積極的評價,往往能引起學生的學習情感共鳴,從而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三、有效利用練習,提高課堂效率。

1、強調練習的生活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數學即生活數學,教學應遵循**於生活,應用於生活的理念。在練習設計中,要盡量貼近學生的生活,符合學生心理需要,是學生切實體驗到身邊有數學,對數學產生親切感,使學生有意識地用,在揭示知識的應用價值中,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在教學《人民幣的認識》一課時,我就設計了這樣一道生活情境練習題:

「超市購物」。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組分別扮演顧客和營業員,看哪位營業員收錢、找錢既對又快,哪位顧客最會計畫用錢,買到自己最需要的物品(事先準備好各種商品及標價)。本節課的內容就是在熟悉人民幣面值的基礎上認識商品標價,這與學生的生活有密切的聯絡,它源於生活。

因此創設這樣乙個情境,讓學生將已有的知識自覺地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去。這種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事物,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

感悟數學新課標

學習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而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 包括教師 家長 同學 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主動地採用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這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挖掘學生的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

學數學新課標

讀 數學新課標 心得體會 我想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我們教師應給學生充分發揮的空間,讓學生在教學情境中體驗數學的趣味,在生活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價值,在自主合作中體驗數學的探索,從而真正享受到數學帶來的快樂。因此,我通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再學習,有以下的認識 一 在教學情境中體驗數學的趣味 愛因斯坦說 興...

初中數學新課標培訓

1 理解新的教學理念 首先,要知道新課程的特色。其次,新的學習方式。在教學活動中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不再像以往僅僅限於對概念 結論和技能的記憶 模仿和積累,新的課程理念還提倡動手實踐 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閱讀自學等新的學習數學的方式。從而更深刻地理解基本的結論的本質,體會所蘊涵的數學思想和方法,體驗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