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辯證法整合

2022-12-13 02:39:03 字數 5924 閱讀 3099

自然1、自然辯證法

1、什麼叫自然辯證法?其性質和研究物件是什麼?

答:自然辯證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學技術發展一般規律、人類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學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的科學,它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於人類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與活動進行哲學概括與總結的產物。

物件:自然界發展和科學技術發展的一般規律、人類認識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學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性質:是一門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與思維科學相交叉的哲學性質的學科。它從自然觀、認識論、方**與價值論方面,研究科學技術及其與社會的關係,是科學技術研究的思想理論基礎。

內容:主要以科學技術及其與社會的關係為研究內容,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方**是自然辯證法的基石,自然辯證法仍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組織部分。

範圍:它的研究物件與研究範圍涉及如下廣泛的領域:自然界—科學—技術—社會。

體系:自然辯證法的體系和主要內容是:自然觀—科學觀—技術觀—科學技術與社會。

2.學習自然辯證法,提高自我理論思維能力,也叫科技思維能力學習自然辯證法,有助於掌握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及科學的認識論和方**,提高理論思維能力。(1)任何自然科學的研究總是在一定的自然觀和方**指導下進行的。

自然辯證法研究的是自然界的普遍規律,而自然科學研究的是自然界各領域的具體規律。普遍規律寓於特殊規律之中,掌握普遍規律,就可以更加客觀的、全面的認識特殊規律,避免主觀性和片面性。自然辯證法的原理是直接從科學技術領域總結、概括出來的,它有助於自然科學工作者通過自己的專業更深刻的了解物質世界的辯證發展過程,掌握科學的世界觀和方**。

(2)自然科學的研究總是要運用一定的理論思維方法。科學發展史表明,許多科學理論的形成,都是以正確方法的運用為前提的。尤其是現代自然科學早已突破了分門別類研究的侷限,在高度分化的同時日益趨向整體化,這就更加要求有較高的辯證綜合能力。

此外,在科學研究中,如何從複雜的現象中抓住本質,如何從現象的變化中覺察事物的發展規律,如何處理好偶然與必然、共性與個性的關係,都要求有乙個辯證思維的頭腦。(3)恩格斯曾指出:「乙個民族想要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

」20世紀初開始的現代科學技術革命,使科學由收集歸納材料、邏輯整理材料,進入到在對經驗材料總結的基礎上進行概念創造的階段;科學各個領域知識的相互聯絡和滲透日益加強;技術也日益科學化、理論化,因此,更需要理論思維。科技工作者提高自己的理論思維能力的最好手段就是學習哲學。哲學是從總體上教導人們善於處理和駕馭自己同外部世界的關係的學問。

因此,辯證法對今天的自然科學來說是最重要的思維方式。學習自然辯證法,掌握辯證思維方式雖然不能代替具體的科學研究和技術工作,但是能夠在自然觀上、在科技發展的規律上、在科技方**上,幫助科技工作者提高科研水平和創新能力,使其能動性和創造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從而在本專業上取得一流的成就。

3.自然辯證法在科技工作者思想建設中的作用自然辯證法目的在於促進科學技術的自我意識和哲學反思。通過這種反思,科學技術對自身的發展方向會更明晰。社會公眾對科學技術的社會價值和社會定位的理解也會更加明確。

自然辯證法在科技工作者思想建設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自然辯證法作為一種哲學,它並不能代替具體科學,但可以為具體科學提供世界觀和方**的指導。對科學知識和技術知識進行本體論抽象形成自然觀,對科學和技術研究活動進行認識論和方**的抽象形成科學技術方**,對科學技術與其它社會現象之間的關係進行價值論抽象形成科學技術觀,這些對科學技術研究特別是超前研究提供了哲學基礎和方**。

(2)自然辯證法有助於培養和提高科技工作者的理論思維和科技實踐能力,有助於形成正確的科學思維、思路、方法和精神。①有助於科學修養的加強。②它引入了系統的思想,對科技發展社會條件、社會控制進行研討,提供了戰略分析和政策分析的「觀念框架」,有助於正確選擇重點,合理運用調控手段;③有助於啟發思路、改進方法、獲取突破性進展。

(3)學習自然辯證法有利於拓展科技工作者的知識面,更好的參與現代化建設,有利於增強科學研究的預見性、創造性、系統性、科學性,克服科學研究中的盲目性、機械性、曲折性、搖擺性。(4)學習自然辯證法有助於科技工作者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樹立勤奮、敬業、創造、協作、民主、愛國、奉獻的科學精神,掌握科學方法,形成具有良好綜合科學素質和健全人格的科學家。(5)有助於青年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方**。

二、系統

1.自然界物質系統演化的週期性(可能出辨析題)

自然界的系統演化,既不是單調地走向有序和進化,也不是單調地走向無序和退化。有序和無序的不斷轉化,進化與退化的不斷交替,使自然界處於永恆的物質迴圈之中。

2.自然演化的自組織機制。自組織理論及其意義

答:自組織是自然界物質系統自行有序化、組織化和系統化的過程。乙個遠離平衡態的開放系統通過其與環境進行物質能量和資訊的交換,能夠形成有序的結構,或從低序向高序的方向演化。

開放性、遠離平衡態、非線性相互作用和漲落,是自然界物質系統演化的自組織機制。

通過對自組織理論的認識,我們可以分析現在的各個國家甚至社會的發展。我們在對自組織理論有更深入了解的同時,還可以將得到的實際經驗應用到社會中去,從而促進社會的發展。

3、不可逆性在演化中的作用如何?

可逆和不可逆是自然演化過程中兩種相互對應的狀態。如果系統從某一狀態轉變到另一狀態後,能夠再回覆到原來的狀態,並且同時使系統的環境也回覆到原狀,這樣的過程就是可逆過程;反之,若系統及其環境一經變化後,不能回覆,這種過程就是不可逆過程。

不可逆過程導致時間對稱破缺,意味著在有不可逆過程存在的情況下,演化才是可能的,質的多樣性才是可能的。不可逆過程具有雙重作用:1、它總是起著破壞有序結構,使有序趨向無序的消極作用;2、它是一些重要的相干過程的基礎,導致更加有序結構的產生,發揮建設性作用。

因此,與不可逆過程相聯絡的時間箭頭既可以指向退化的方向,也可以指向進化的方向。如果說經典力學主要研究了不可逆過程的消極作用的話,那麼非平衡自組織理論則更加重視不可逆過程的建設性作用。

5、混沌理論的定義

答:「混沌理論」是對確定性非線性動力系統中的不穩定非週期性行為的定性研究。在沒有變數的情況下,系統運動是一項有規律的重複行為,通過研究認識這一系統狀態,非週期性行為就變成了可以觀察的物件。

不穩定非週期行為則複雜得多:它不做重複運動,不斷展現出任何細微變化動亂對系統造成的影響。根據當代數學理論的定義,混沌系統就是對「對初始條件極度敏感」的系統。

換句話說,為了精確**系統的未來狀態,需要知道它無限精確的初始狀態,即便很小的誤差,都將立刻導致**錯誤。混沌理論:是系統從有序突然變為無序狀態的一種演化理論,是對確定性系統**現的內在「隨機過程」形成的途徑、機制的研討。

6.現代系統論思想的內涵與方**意義

系統是在一定環境條件下由相互作用著的若干要素所構成的有特定功能的整體。系統方法,就是把研究物件放在系統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具體來說,就是從系統的觀點出發,始終著重從整體與部分之間、整體與外部環境之間的相互聯絡、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關係中綜合地、精確地考察物件,以達到最佳化地處理問題的一種方法。

它的顯著特點是整體性、綜合性、最佳化。系統方法自科學研究中最突出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幾點:(1)系統方法是研究複雜系統的有效工具。

當代科學研究物件規模之大,數量之多、結構之複雜是前所未有的。在許多情況下往往要把整個工農業生產、國防、科學研究、交通運輸、經濟計畫管理、生態系統等作為乙個大系統來研究。這不僅突破了自然科學各門學科的界限,而且也突破了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界限,這個系統不是靜態的而是動態的,不僅要研究現狀,還要**將會發生事件的影響。

系統中存在的許多資訊需要作最佳處理,等等。對於如此龐大且又複雜的系統進行研究,以往傳統的方法就顯得無能為力。系統方法卻為複雜系統的分析、設計、研製、管理和控制的最優化提供了有效手段,而且系統越複雜其效果越加明顯。

(2)系統方法為現代科學研究和科學理論整體化提供了新思路。系統方法擺脫了把物件先分割成各部分然後再綜合的傳統方法的束縛,它從整體出發,從部分與整體的聯絡中,揭示整個系統的運動規律。運用系統方法,把科學作為研究物件,從總體上研究其組成、結構體系以及各部分之間的關係,各學科的產生和發展、分化和滲透,整個科學體系的運動變化規律,認識其發展趨勢。

這樣就能做到縱觀全域性,及時抓住苗頭,提出新學科或帶頭學科,以便採取措施,組織力量,突破重點,帶動全域性。

7.系統思想的核心精神及結構與功能的辯證關係

系統是在一定環境條件下由相互作用著的若干要素所構成的有特定功能的整體。系統方法,就是把研究物件放在系統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具體來說,就是從系統的觀點出發,始終著重從整體與部分之間、整體與外部環境之間的相互聯絡、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關係中綜合地、精確地考察物件,以達到最佳化地處理問題的一種方法。

它的顯著特點是整體性、綜合性、最佳化。所謂結構是指物質系統內各組成部分之間的相互聯絡、相互作用的方式。所謂功能是指物質系統所具有的作用、能力和內部功效等,體現著系統聯絡的外在方面。

結構和功能是相互聯絡、相互制約的。一方面,結構是功能的根據,功能是結構的表現。結構決定功能,物質系統有什麼樣的結構,就必然表現出相應的功能。

物質系統的穩定結構規定著、制約著系統功能的性質和水平,限制著系統功能的範圍大小。另一方面,功能又可反作用於結構,功能在各種外在因素的影響下,可以經常的、不斷的發生著變化,這種變化反過來又影響結構。功能的發揮在一定限度內對結構既能起積極影響,也能起消極影響。

在一些缺乏自我組織、自我更新和自我代謝能力的非生命結構中,功能的發揮往往導致結構的破壞。結構與功能是相互聯絡、相互制約的,但二者也有相對的獨立性,這主要表現在二者並不是一一對應的。不僅一種結構可以表現多種功能,而且一種功能也可以對映多種結構,相同的功能可以由不同的結構來實現。

結構與功能的區別是相對的,二者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可以區分兩種情況:一種情況,結構與功能彼此相通,包含著相互轉化的方面。

結構本身可構成乙個系統。因此結構系統中又有自己的功能。同樣功能本身也可作為系統,功能系統又有自己的結構,結構通過系統包含了功能,功能通過系統包含了結構;另一種情況,結構與功能因果關係的轉化。

功能的變化是由結構變化所引起,反過來,功能變化又是引起結構變化的原因。生物進化過程中遺傳和變異的過程,就是結構與功能互為因果關係的典型例證。

8.何謂系統,系統基本特點如何

系統是由若干相互聯絡相互作用的要素組成的,具有特定結構與功能的有機整體。系統是自然界物質存在的普遍形式。

特點:1)開放性依據系統與外界環境之間是否存在物質,能量和資訊的交換,可以將其區分為孤立系統,封閉系統和開放系統。

2)動態性現實的自然系統都是開放系統,都有物流,能流,資訊流不斷地運動,任何自然系統都有乙個從孕育,產生,發展,成熟到衰退,消亡的過程,自然系統的這種運動,發展,變化過程,就是它的動態性。

3)整體性整體性是自然系統最突出,最基本的特徵。整體性是指系統的各個要素按一定的方式構成的有機整體,系統是諸要素的有機集合而不是各個組成要素的簡單的機械加和。

4)層次性指一方面系統有一定的要素組成,這些要素是由更小一層次的要素組成的子系統,另一方面系統自身又是更大系統的組成要素。

9、系統自然觀產生的兩個原因

一方面,自然科學需要新自然觀,這是自然觀發展的內在動力;另一方面,系統自然觀的產生要以與之相適應的科學工具的產生與成熟為條件。系統自然觀主要討論下面三個問題:系統自然觀的產生;系統的性質;系統的演變。

10、系統自然觀的內涵和思想(特徵):

系統自然觀是最深層最基本的內幹,在於它揭示了自然系統揭示了自然系統不僅存在著,而且演化著;自然系統不僅確定這,而且會自發地產生不可**的隨機性;自然系統不僅是簡單的、線性的,而且是複雜的、非線性的。闡述了自然界是確定性與非確定性、簡單性與複雜性、線性與非線性的辯證統一思想。

1、從存在到演化2、確定性與隨機性的統一3、簡單性與複雜性的統一4、線性和非線性的統一

3、自然觀

1.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創立和發展,與自然科學關係

古希臘樸素辯證法自然觀——機械唯物主義自然觀——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馬克思恩格斯科學地總結了當時自然科學的最新成就,繼承了古希臘自然觀中的辯證法觀點,克服了機械唯物主義自然觀的形上學性質,批判地汲取了德國古典自然哲學思想特別是黑格爾的辯證法思想,創立了辯證唯物主義的自然觀。

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的創立,意味著凌駕於自然科學之上的、思辨地構造體系的自然哲學的終結。它無論對於馬克思主義學說的完善,對於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還是對於自然科學哲學問題的研究、促進科學技術的進步,都具有重要的意義。自然觀是建立在科學的發展基礎上,是對自然科學的總結和概括,它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而逐漸發展;正確,科學,先進的自然觀將指導科學取得更大的進步與發展。

2.自然觀

自然辯證法

論亨利的科學方 在歷史的長河裡,有無數多的科學家做出了偉大發現和發明,其中,約瑟夫 亨利也算是一位。亨利是美國十九世紀傑出的實驗物理學家和卓越的科學領導人,終生獻身於科學事業,歷時長達半個多世紀。在大部分科學技術史書本中,亨利幾乎是名不見經傳的,我們看到的是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麥克斯韋預言並證實了...

自然辯證法

第四章科學的本質和科學知識的構成 1.如何理解科學的本質 客觀真實性 科學知識的客觀真理性,在於它具有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內容,所有的科學知識都堅持用物質世界自身來解釋物質世界,不承認超自然的 神秘的東西。科學事實 科學定律 科學假說 科學理論無一例外的都是以科學實踐為基礎,要經受科學實踐的反覆...

機械版自然辯證法整合

1 什麼是科學?何為科學的主要旨趣?我們今天所講的科學,是現當代意義上的大科學,其主要內涵包括三個方面 首先,科學是一種以生產知識為目的的社會活動,而表現為一種社會建制。其次,科學作為特定的人類社會活動成果,表現為一種動態的知識系統。最後,科學活動是整個社會活動的一部分,它與經濟活動,社會活動,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