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辯證法總結

2021-10-30 16:50:32 字數 4932 閱讀 9003

自然辨證法:它是馬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馬克思主義關於自然界和科學社會主義發展的一般規律以及人類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地一般方法的理論,也就是是,它是馬克思主義的自然觀、科學技術方**和科學技術觀。

自然辨證法研究物件:主體(人的認識和實踐活動);客體(自然界);中介(科學技術)。

東方思維方式:注重系統整體的統一和諧、整體的協調發展,優點:統籌兼顧,顧全長遠,有利於巨集觀和全體的維護。缺點:容易忽略對個體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把握,很多時候缺乏可操作性。

西方思維方式:注重個體的評價與得失,重分析,重實證。優點:

能深入把握事物事物本質和規律,專業性針對性強,具有極強的可操作性。缺點:缺乏整體觀,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難以實現社會俄整體協調發展。

古代樸素自然觀:自發的唯物主義觀點;樸素的辯證法思想;具有直觀,思辨和猜測的性質。特點:

(1)自發性:直觀的、自發的唯物主義傾向,而沒有科學證明。(2)辯證性:

a、運動觀:認為自然界以及構成自然的本原頭處於運動變化中。b、矛盾觀:

對立的統一是事物發展的動力。(3)、直觀性和猜測性

形上學自然觀:形成:是與生產力和自然科學的發展水平緊密相連的;還受自然科學分門別類研究方法的影響,特點:自然界絕對不變。

第二章一、自然界的物質性

自然界:廣義,我之外的一切外部事物的總和;狹義,自然科學研究的客觀物件的總和。

1、自然界的客觀實在性的表現:自然界物質相對於人類意識的本原性;自然界物質的永恆性。

2、自然界的統一性:在化學元素上的統一性;在基本粒子上具有統一;物質形態在相互聯絡和相互轉化方面具有統一性;實物和場的相互聯絡和相互轉化

二、自然界的系統性

1、系統的概念:由若干相互聯絡,相互作用的要素,按一定規則所組成的具有獨特的有機整體。即是包含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並具有確定效能的整體。

非系統:無規律的聯絡,無整體性的堆積,偶然的、雜亂的

2、自然界系統的基本特徵:

整體性:系統的非加和性。相關性:

要素與要素之間,要素與系統之間存在著相互聯絡和相互作用。這些聯絡和作用造成了系統質與要素質之間的原則差別。自組織性:

系統的各要素源於系統自身的自我發動、自我發展、自我完成形成整體的過程。有序性:事物或過程之間的相互關係的確定性和規範性。

自然界有序程度的最高標誌,是人類及其精神。

三、自然界的層次性

1.自然界的層次結構:由若干要素的相干性關係構成的系統,在通過新的相干性關係而構成新系統的逐級構成的結構關係。

2、自然界層次結構的基本特徵: 低層次系統對高層次具有構成關係;高層次系統對低層次具有包含關係;同一層次的系統間存在著相干關係。

3、自然界層次結構的規律性:層次結構的結合能與層次尺度成反比的規律;層次機構間的雙向因果規律,低層次結構是原因,高層次結構是結果。

第四章1、人和自然的關係特點:受動性表現在:自然界的演化發展是人類產生和存在的基礎;作為自然、社會的人對自然具有依賴性;作為創造活動主體的人對自然界的依賴。

能動性:人類有意識,有目的的認識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屬性。能動性表現在:

人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能動地認識自然;在認識的指導下通過實踐能動地改造自然。實踐上能動性和受動性的統一:能動性要以受動性為基礎;能動性又是受動性的主導。

2、自然的分類:天然自然(還未受到人類實踐活動影響即還未被人類認識的那部分自然)、人化自然(人類觀測所及從而能夠感知其資訊的那部分自然)、人工自然(人類實踐活動所及從而變革了的那部分自然)。

3、自然界對人的異化與生態危機:

異化的概念:指主體所製造的力量反過來支配主體,使主體自己變成被統治的工具的一種社會現象。

自然界平衡:(自然界在長期的演化、發展中形成的物質、能量、資訊之間轉換的特定比例關係)的特點:穩定性、變動性、非價值性。

生態危機的表現:a、自然資源的消耗和破壞:土壤過分流失和土地的沙漠化擴大;森林資源日益減少;生物物種的快速滅絕、動植物資源的急劇減少;礦物資源也在衰退之中;b、環境汙染:

大氣、水體、土壤汙染。c、人口的增加。

4、人類與自然界的協調發展:人類的活動必須建立在尊重自然規律的基礎上,使人類利益的滿足和自然平衡的維持同時得以實現。

第五章一、 主體、客體、相互關係

1、主體:從事科學研究的人(科學工作者、科學共同體)。

2、客體:科學研究的物件世界(人的自然界)。

3、相互關係:

主體對客體的制約(1)主體可以借助各科學儀器、試驗裝置通過各種特殊條件排除干擾因素,強迫客體把自己的內在本質規律顯露出來。(2)揭露出客體的本質以後,可以利用它,駕奴它,使客體沿著有利於主體的方向發展。

客體對主體的制約(1)客體的屬性要求主體有相當的知識積累,否則即使把它擺在面前也不能被認識。(2)客體的本質規律對主體的制約。

(2)相互生成。在實踐中,主體在生產出客體物件時,也使主體本身的能力達到更高的水平。

(3)相互轉化。在一定的條件下,主體可以轉化為客體,客體也可以轉化為主體。eg:機械人。

二、科學方法在科學認識中的地位和作用:(1)接受資訊的作用,(2)加工和儲存資訊的作用,(3)應用資訊並使之增值的作用。

三、科學方法的層次結構

1、科學方法的層次分類:

(1)具體科學的特殊方法;

(2)自然科學的的一般方法:觀測試驗法;邏輯法(比較,分類,模擬,歸納,演繹,分析,綜合);非邏輯方法(想象,直覺,靈感);假說、數學模型;

(3)哲學法。

2、科學研究方法

(1)經驗方法:科學觀察;科學試驗。

(2)理論方法包括:邏輯方法、非邏輯方法、數學方法。

四、科學研究的一般程式

1、發現和提出問題 2、蒐集資料 3、提出假說 4、實驗檢驗 5、發表

第六章一、科學問題 eg:外星有無生命(不屬於科學問題,只是問題)大海撈針-問題;大海撈月,上帝是否存在-偽問題

1、含義:一定時代的科學認識主體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提出的科學認識和科學實踐中需要解決的矛盾。

2、分解和轉移:

科學問題的分解:對問題進行分析時,把乙個問題分解成相互聯絡的許多小問題,從而找到解決這個大問題的步驟和相關的網路。

科學問題的轉移:在科學研宄中,根據已有的觀察實驗結果,提出新問題從而轉入對新問題的研究。(eg:核電站的產生與核**)

二、科研選題

科研選題:狹義上講,是指選擇和確定所要研究解決的課題,廣義上包括確定研究方向和選擇研究課題兩個方面。

1、步驟:a、課題調研和實際考察 b、課題選擇、c、課題論證 d、課題確定

原則:需要性原則;創造性原則;科學性原則;可行性原則;效益性原則

論證:目的性認證;根據性認證;創造性認證;可行性認證

意義:1、從科研程式上講,選題是研究工作的首要步驟和戰略起點,在科研活動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決定了研究人員的主攻方向以及進行此項研究工作所需要的人才結構,所採用的方法、儀器裝置等。2、從價值角度上講,科研選題直接關係到研究工作的進展速度、成果的大小甚至成敗。

3、提出有建立性的課題,能加上科研選題的發展4、科研選題還與研究人員的成才有重大關係。

第七章科學事實的含義:科學工作者對通過觀察實驗所獲取的客觀事物及其過程的真實描述。

科學事實的分類:經驗事實(科學工作者通過觀察和實驗所獲得的)、理論事實(科學工作者經過科學整理,論證和鑑定所獲得的)。

科學事實應滿足的條件:(1)是個別存在的陳述而不是一般概括(2)可複核、可重現。(3)比較精確系統。

科學事實的特點:(1)客觀性(2)思維和理論滲透性(3)相對穩定性

科學事實的作用:是形成新概念和新理論的基礎;是對科學假說和科學理論進行科學評價的基本手段

獲取科學事實的途徑:直接為:科學工作者直接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在生產實踐特別是在科學實驗中獲取科學事實;間接為:文獻調研

科學觀察含義:是人們為了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通過感覺器官或輔之以儀器,有目的、有計畫地對自然現象在自然發生的條件下進行考察的一種方法

科學觀察的特點:(1)目的性和計畫性(2)自然性(在自然發生的條件下對自然現象進行研究)(3)理論性(要具有科學理論)

科學觀察的原則:(1)客觀性原則(2)全面性原則(3)典型性原則

科學觀察的型別:

從觀察的手段和方式分(1)直接觀察,通過人的感官(2)間接觀察,通過儀器。

從觀察的性質和內容分(1)質的觀察即定性觀察,重點考察觀察的物件的性質、特性以及它與其它事物之間的定性關係。(2)量的觀察即定量觀察,主要是確定觀察物件的數量關係,如速度、強度,是定性觀察的精確化。

科學觀察的作用:是科學實驗的**;是檢驗科學理論,科學假說的重要實現形式;有時可以直接導致科學上的重大發現,從而為科學開闢新的研究方向。

科學實驗的含義:是人們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運用科學儀器、裝置等物質手段,在人為地控制或模擬客觀物件的條件下考查物件,從而獲取科學事實的一種基本方法。

科學實驗特點:(1)可以純化和簡化自然現象(2)可以再現或重演自然過程(3)可以強化和激化研究物件

科學實驗的型別:(1)定性實驗,化學測定元素等的定性分析實驗(2)定量實驗,焦耳定律,熱,功,當量的實驗(3)結構分析實驗,動物變異,dna分子結構分析(4)析因實驗,已知結果,去尋找原因(5)對照實驗,對照組和實驗組(6)模擬實驗,根據物件本質建立模型

第八章一、科學抽象與科學概念

l、科學抽象概念:透過現象,深入裡層,抽取出本質的過程和方法。(是理性認識的基本形式)

科學抽象過程:感性具體-思維抽象-理性具體。

感性具體,人們通過感覺器官而獲得的關於事物表面特性和外部聯絡的表象性認識。

思維抽象,在思維中,把事物進行分解,然後分別考察其各部分,以形成對該事物區域性範圍內的的本質性認識

理性具體,在思維中,對認識物件進行有機綜合和完整概括,從而形成關於事物完整,準確,全面的本質性認識。即在思維層面上,對事物進行完整的本質性再現(由分散的部分-組成整體-還原物件)

科學抽象作用

a、區分事物的真象和假象,撇開事物外部的非本質聯絡,讓事物內部的本質聯絡和過程暴露出來。b、撇開次要的過程和干擾因素,從純粹的形態上考察事物的運動過程。c、區分基礎的東西和派生的東西,深入事物內部,把決定事物性質的隱蔽的基礎抽象出來。

(例:尼克森訪華)d、將客觀事物的各種屬性和關係加以綜合,從而把事物的本質作為乙個整體完整的表現出來。

自然辯證法

論亨利的科學方 在歷史的長河裡,有無數多的科學家做出了偉大發現和發明,其中,約瑟夫 亨利也算是一位。亨利是美國十九世紀傑出的實驗物理學家和卓越的科學領導人,終生獻身於科學事業,歷時長達半個多世紀。在大部分科學技術史書本中,亨利幾乎是名不見經傳的,我們看到的是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麥克斯韋預言並證實了...

自然辯證法

第四章科學的本質和科學知識的構成 1.如何理解科學的本質 客觀真實性 科學知識的客觀真理性,在於它具有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內容,所有的科學知識都堅持用物質世界自身來解釋物質世界,不承認超自然的 神秘的東西。科學事實 科學定律 科學假說 科學理論無一例外的都是以科學實踐為基礎,要經受科學實踐的反覆...

自然辯證法總結

1.辯證唯物主義創立的自然科學前提 1 星雲說 康德 拉普拉斯提出了太陽系起源的 星雲說 2 地質 漸變論 賴爾提出了地質漸變論,以地球的緩慢變化這樣一種漸進作用,來說明整個地球 地球的表層以及地表上的動物和植物的變化都是自然力作用和演變的結果。3 能量守恆與轉化定律邁爾 焦耳等人發現了能量守恆與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