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辯證法總結題目

2021-10-30 16:50:32 字數 4800 閱讀 3407

1. 什麼是自然辯證法?學習自然辯證法意義?

自然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分支學科,是馬克思主義的自然哲學、科學哲學和技術哲學,是關於自然界和科學技術發展的一般規律以及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自然觀、科學技術觀和科學技術方**。

意義:樹立正確的自然觀和科學技術觀;提供認識論和方法指導;開拓視野,擴大知識面

2. 如何理解自然界的物質性、系統性和層次性?

答:自然界是以物質形態存在的。

整個自然界中的各種物質客體,從微觀粒子到宇宙天體,從生物大分子到整個生物圈,無不以系統的形式存在著,都是各種物質系統。自然物質系統就是指相互聯絡、相互作用和相關制約的各個要素按一定的規律組成的、具有特殊功能的有機整體。

自然界是乙個可以分為許多物質層次的大系統。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是以系統方式存在著,由於組成系統的諸要素的種種差異,使得系統組織在地位與作用、結構與功能上表現出等級秩序性,形成了具有質的差異的系統等級,這種等級差異性就是物質系統的層次性。換言之,層次性反映了客觀存在著的自然界的等級結構,即若干要素相干性關係構成的系統,再通過新的層次性關係而構成新系統的逐級構成的結構關係。

層次性是系統的乙個重要特徵。

3. 簡述你對宇宙的起源、現狀和未來的看法?

答:1.宇宙是廣漠空間和其中存在的各種天體以及瀰漫物質的總稱。

宇宙是物質世界,它處於不斷的運動和發展中。《淮南子·原道訓》注:「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來曰宙,以喻天地。

」即宇宙是天地萬物的總稱。 千百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探尋宇宙是什麼時候、如何形成的。直到今天,科學家們才確信,宇宙是由大約150億年前發生的一次大**形成的。

在**發生之前,宇宙內的所存物質和能量都聚集到了一起,並濃縮成很小的體積,溫度極高,密度極大,之後發生了大**。 大**使物質四散出擊,宇宙空間不斷膨脹,溫度也相應下降,後來相繼出現在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恆星、行星乃至生命,都是在這種不斷膨脹冷卻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2.現狀宇宙的大**理論已經得到眾多的同意,可是還是存在一些問題1.出現譜線藍移現象2.

有反物質、暗物質存在3.2023年狄拉克提出大數假說,「自然界**現的沒有量綱的非常大的數是彼此相關的。」

狄拉克的"大數假說"認為一些"大數"之間存在著數量級大致相等的關係,而迪克的"人擇原理"則認為這種相等是基於我們現在的宇宙正處於適於人類生存的這個階段的緣故.它們包含著某種人類與宇宙相統一的思想。

3.如果我們僅僅依據觀察證據,則可預言:宇宙會繼續無限地膨脹下去。

再過50億年左右,太陽將耗盡它的核燃料。它會膨脹成一顆紅巨星,直到它把地球和其它更鄰近的行星都吞沒。它最後會穩定成一顆只有幾千英里尺度的白矮星。

4. 自然界演化的方向性是怎樣的?不可逆原理對你有何啟示?

答: 自然界演化的方向是進化或者退化。

進化一般是指物質客體演化中由無序到有序、由低序到高序的趨勢和過程或複雜性和多樣性的增長。也可以理解成是事物的從簡單到複雜、由無序到有序、由低階到高階不斷上公升、進步、發展的趨勢

退化—般是指物質客體演化中由有序到無序、由高序到低序的趨勢和過程。也可以理解成事物由複雜到簡單,由有序到無序、由高階到低階不斷下降、退化、衰敗的趨勢。

進化和退化相互包含,進化與退化同存共生。進化和退化常常是同時存在和同步發生,往往是乙個過程的兩個方面,進化和退化相互交替。

所謂可逆,指的是乙個物質系統從某一狀態出發,經過某一過程達到另乙個狀態,如果存在另乙個過程,它能夠使該物質系統和外界環境完全復原,則原來的過程稱為可逆過程,或簡稱為可逆。

反之,用任何方法都不可能使物質系統和外界環境完全復原,則原來過程稱為不可逆過程,或簡稱為不可逆。

不可逆在演化中總是起著破壞有序結構,使有序趨向無序的消極作用;它是一些重要的相干過程的基礎,導致更加有序結構的產生,發揮建設性作用。因此,與不可逆過程相聯絡的時間箭頭既可以指向退化的方向,也可以指向進化的方向。如果說經典力學主要研究了不可逆過程的消極作用的話,那麼非平衡自組織理論則更加重視不可逆過程的建設性作 。

無論可逆或不可逆都不是唯一普適的過程,在乙個多元化的世界中,可逆性與不可逆性是並存於現實之中的。因此,對我們來說,重要的不是找出簡單純粹的可逆性與不可逆性,而是要**現實事物中究竟包含哪些可逆與不可逆的因素,它們對物質世界的演化發展起著怎樣的作用。

5. 簡述天然自然、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的概念、三者之間的關係?

答:天然自然:是指自然界中尚未被人類認識到的那些部分。

其範圍包括:a. 人類目前的認識能力尚無法達到的宇觀、微觀空間。

b. 巨集觀世界中那些尚未被人類了解的自然事物、自然現象。

人化自然:是指人類的觀測手段所及並能感知其資訊的那部分自然界,可以看作是人與自然之間所構成的乙個通訊系統。其範圍:

從總星系到基本粒子。人化自然範圍的擴充套件,是由人類的科學水平決定並表徵的。

人工自然:是指人類的時間手段所及並為人類的實踐手段變革了的那部分自然界,可以看作是人與自然所構成的乙個調控系統。 範圍:

a. 受人類實踐活動直接影響的那部分自然界,主要指生態系統;b. 人類利用自然界的材料所創造的人工自然物 。

人工自然隨著人類的控制手段的逐步進化而擴充套件,這種拓展過程由技術史所表徵 。

三者關係:天然自然界、人化自然界與人工自然界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的關係。從範圍上講,天然自然界的範圍遠大於人化自然界與人工自然界的範圍。

人化自然與人工自然都是在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後,通過對天然自然改造和加工後形成的。人化自然與人工自然的出現打破了自然界的構成方式,並與天然自然開始了爭奪規模的戰鬥。三類自然規模的變化主要是天然自然規模的縮小和人化自然與人工自然規模的擴大,看起來人化自然與人工自然似乎不斷地取代和壓迫天然自然。

天然自然在人類產生之前就已經存在,貫穿於微觀、巨集觀和宇觀三大領域之中。受到實踐水平和自身能力的限制,人類認識和變革的只是天然自然中十分微小的部分,所創造出的人化自然與人工自然也遠小於天然自然的範圍。可以說,沒有天然自然就不會演變出人化自然與人工自然,沒有對自然界進行變革的人化自然,也不會有其人工化更強的形式——人工自然界的出現。

另外,天然自然是人工自然的自然物質前提,為人工自然提供原材料、能源、場所等物質條件。人化自然與人工自然必須借助天然自然才能產生,如果沒有天然自然,或者天然自然發生不恰當的改變,都會危及人化自然與人工自然。同時,如果沒有人工自然的存在和範圍的擴大,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就要受到影響,甚至可能會退回到原始的、完全被自然界所限制的、喪失主動性地位的階段。

可以說,人化自然界和人工自然界的存在是保證天然自然界對人來講有意義的必要的條件。

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和手段的提公升,天然自然與人工自然之間的矛盾也不斷加劇。違背自然規律的物質生產方式以及由此產生的自然界是乙個資源場的錯誤觀念,都受到了自然界的強烈反擊。我們必須承認,天然自然的生態環境狀況直接決定人工自然的發展方向以及人工自然的性質、方式、規模、程度,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決定人類的實踐活動、社會的價值觀、倫理規範和法律,這就是天然自然、人化自然與人工自然之間的相互制約方式。

總之,隨著人類物質需求的不斷膨脹和技術水平的加速進化,人工自然出現了對天然自然的嚴重背離,從而導致了自然界組織狀態的變化。

6. 略述人類實踐活動的雙重性,列舉一些人類對環境造成重大影響的例子?

答:實踐活動是人與自然關係的基礎和紐帶,具有兩重性 : 首先,人的實踐活動有其積極的一面(文明的進步);其次,人的實踐活動也有其消極的一面(人與自然關係的緊張);評價標準:

「人是萬物的尺度」→不是絕對的。

例子:1)馬斯河各煙霧事件,發生於2023年比利時馬斯谷工業區,由於二氧化硫的粉塵,一周內近60人死亡,千人呼吸系統疾病。

2)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發生於2023年美國洛杉磯,由於大量汽車尾氣在紫外線照射下產生光化學煙霧,大量居民出現眼睛紅腫、流淚等症狀。

3)多諾拉煙霧事件,發生於2023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多諾拉鎮,由於大氣嚴重汙染,有5900多人患病,17人死亡。

4)倫敦煙霧事件,發生於2023年英國倫敦,由於煙塵和二氧化硫在濃霧中積聚不散,先後死亡1萬多人。

5) 四日市事件,發生於2023年日本四日市,由於廢氣嚴重汙染大氣,許多居民患上哮喘病,多人死亡。

6)水俁病事件,發生於1953~2023年日本熊本縣水俁市,人們食用被汞汙染的魚、貝等水生生物,造成大量居民中樞神經中毒,60多人死亡。

7)富山痛痛病事件,發生於1955~2023年日本富山縣,人們食用用含鎘廢水汙染的河化和稻公尺而中毒,死亡一百多人。

8)愛知公尺糠油事件,發生於2023年九州愛知縣一帶,人們食用含多氯聯苯的公尺糠油後造成中毒,患者超過1萬人,16人死亡。

7. 列舉一些西方研究環境與發展問題的專家或學派及代表作?

答: 《沙鄉年鑑》-是享譽世界的美國倫理學家奧爾多·利奧波德逝世後出版的著作。

美國學者馬什在2023年出版的《人和自然》。

1962,美女生物學家r,卡遜《寂靜的春天》。

2023年,英國經濟學家沃德和美國微生物學家杜博斯,受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秘書長的委託,主編出版《只有乙個地球》一書,副標題是「對乙個小小行星的關懷和維護」。

1972,羅馬俱樂部《增長的極限》、《人類處在轉折點》(1974)、《衝出浪費時代》(1978)、《能源:逆流》(1978)、《通向未來的道路》(1980)、《世界的未來一關於未來問題一百頁》(1981)。

德國費洛姆:《健全的社會》(1955),《占有還是存在》(1976),表述人與環境關係。弗洛姆提出了以遏制人類需求,降低發展要求來調和人類與環境之間的矛盾,而不是以一種更積極的態度去發展和運用高科技,保護生態平衡,造福人類。

當代西方環境哲學亦稱環境倫理學自70年代中期興起以來發展迅速。在關於人與自然的關係,以及面對生態危機人類應如何重新審視自己的價值和定向自己的行為等問題上,環境倫理學有較多的理論創新。

當代環境倫理學的產生,以60年代後期的第三次環境保護運動為契機。第三次環境保護運動初期,世界著名的《科學》雜誌先後發表了懷特的《當前生態危機的歷史根源》與哈丁的《公有地的悲劇》兩篇文章,引起了熱烈的討論。稍後,環境倫理思想先驅利奧波德的《沙鄉年鑑》再版,也成為影響環境思潮的一部重要著作,其中《大地倫理》一文成為環境倫理學的一篇經典文獻。

自然辯證法

論亨利的科學方 在歷史的長河裡,有無數多的科學家做出了偉大發現和發明,其中,約瑟夫 亨利也算是一位。亨利是美國十九世紀傑出的實驗物理學家和卓越的科學領導人,終生獻身於科學事業,歷時長達半個多世紀。在大部分科學技術史書本中,亨利幾乎是名不見經傳的,我們看到的是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麥克斯韋預言並證實了...

自然辯證法

第四章科學的本質和科學知識的構成 1.如何理解科學的本質 客觀真實性 科學知識的客觀真理性,在於它具有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內容,所有的科學知識都堅持用物質世界自身來解釋物質世界,不承認超自然的 神秘的東西。科學事實 科學定律 科學假說 科學理論無一例外的都是以科學實踐為基礎,要經受科學實踐的反覆...

自然辯證法總結

1.辯證唯物主義創立的自然科學前提 1 星雲說 康德 拉普拉斯提出了太陽系起源的 星雲說 2 地質 漸變論 賴爾提出了地質漸變論,以地球的緩慢變化這樣一種漸進作用,來說明整個地球 地球的表層以及地表上的動物和植物的變化都是自然力作用和演變的結果。3 能量守恆與轉化定律邁爾 焦耳等人發現了能量守恆與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