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辯證法複習

2023-01-15 08:36:05 字數 4973 閱讀 2723

一、a機械論自然觀的產生

新興科學的哺育,機械的廣泛使用,新哲學體系的提煉

b機械論自然觀的主要觀點與特點

前提與基礎:人與自然的兩分,自然的數學設計,物理世界的還原論說明,自然與機器的模擬

主要觀點

1、物質觀: 認為一切物體都可以還原為最小的粒子——原子,……一切物體都是由原子在粒子間力的作用下,按力學規律形成的,因而也具有原子的基本性質。

這種原子論的物質觀是經典力學世界圖景的理論基礎。

2、時空觀: 「絕對的、真正的和數學的時間自身在流逝著,而且由於其本性而在均勻地、與任何其他外界事物無關地流逝著,它又可以名之為『延續性」』。

「絕對的空間,就其本性而言,是與外界任何事物無關而永遠是相同的和不動的。」

3、運動觀: 認為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物體具有勻速直線運動的固有性質,並以慣性運動作為全部理論的出發點。

4、因果觀: 認為可以把經典力學的因果關係推而廣之,用力學模型和規律描述所有運動形式和自然現象的因果關係

5、相互作用觀: 認為物質粒子之間或由它們構成的物體之間存在著萬有引力,引力相互作用在空間中以直接的瞬時超距的形式傳遞,並支配著各種天體的執行。

6、 人類統治自然: 自然被當作奴隸來統治和壓迫,人類企圖代替上帝的地位,充當宇宙的統治者和創造者

總體而言,機械論自然觀提供了一幅關於自然界的存在圖景。在這幅圖景裡,自然界絕對不變,自然界的一切從來如此,並將永遠如此;萬事萬物只是在時間上彼此並列著,沒有時間上的歷史發展。

c特點1、唯物主義。世界是物質的,從自然本身來理解自然。

2、形上學。承認世界的物質性和永恆不變性,用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解釋自然界,看不到事物之間普遍的聯絡和發展。

3、機械論。承認自然界事物的機械運動及其因果關係,主張還原論和機械決定論。淺薄的機械論 :把萬物都看成機器。深層的機械論:一切現象都可以用力來解釋。

4、決定論。對於自然界中同一類結果,必須盡可能歸之於同一原因。

5、還原論。從結果到原因,從特殊結果到特殊原因,一直論證到最普通的原因。

d機械論自然觀的歷史意義

機械論自然觀是自然觀發展中的一次進步,第一次將自然觀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在相當時間中是絕大多數科學家所持的自然觀,與近代自然科學早期的發展水平相適應。

歷史侷限:靜止、片面、孤立、絕對。無法解釋演化問題,最終不得不回歸神學的上帝,因此是不徹底的唯物主義。

機械唯物主義自然觀割裂了不同運動形式之間的聯絡,無法認識到運動的統一性和多樣性。

自然科學基礎

18世紀後期及整個19世紀:

1、星雲假說

德國哲學家康德2023年提出關於太陽系起源的星雲假說

– ——太陽系形成的過程中的基本矛盾是吸引和排斥:

– ——對恆星軌道,行星質量和密度分布作出解釋

拉普拉斯2023年出版《宇宙體系論》獨立提出類似假說,並從數學和力學上分析論證。當拿破崙問此書為何沒有一處提到「宇宙的創造者——上帝」 時,拉普拉斯回答:「我用不著那個假定」。

星雲假說的意義星雲假說的核心思想:太陽系不再是乙個既成的東西,「天」在演化中。「在僵化的自然觀上開啟了第乙個缺口。」

2、地質漸變論。水成論與火成論,災變論與漸變論的爭論:

賴爾的地質漸變論:

2023年發表《地質學原理》,認變地球是乙個「屢經變化的舞台,而且至令還是乙個緩慢的、但是永不停息的變動物體」。從自然的原因來解釋地球的形成及變化,駁斥了「災變論」和「神創說」。

地質漸變論的意義:地質的演化無須外來的神秘力量,是乙個自然的發生過程,可以用科學來研究。演化的地球,思想上強烈地暗示著物種的演化。

地質災變論評價:本身可以是科學的假說,地質災變是客觀的事實,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幾乎必然會被解釋為創世說,或必然會求助於創世說。

3、 生物演化論。林耐:物種不變論。

布豐:早期演化論的代表。拉馬克:

用進廢退,獲得性遺傳。預成論vs漸論論。達爾文 :

2023年《物種起源》生物由共同的祖先進化、分化而來。,微小的自發變異經過定向的選擇可以積累成新種,人工選擇會產生新種。由於繁殖過剩引起生存競爭,適者生存,會導致物種的自然選擇。

人是生物進化的結果,直接起源於猿。純粹機械的進化機制,科學思維中目的論、上帝創世說遭受了重大打擊。生物演化論「證明了自然界的歷史發展」,為辯證唯物主義的自然觀「提供了自然史的基礎」。

4、能量守恆與轉化定律。邁爾、焦爾、赫爾姆霍茲、格羅夫等,在不同領域、從不同角度獨立發現能量轉化與守恆定律。邁爾的工作最具哲學的普遍性,焦耳的工作則最具科學的精確性。

法拉第、麥克斯韋提出電磁理論。能量轉化與守恆定律闡明了物質的永恆運動。將自然哲學的直覺和洞見轉變為精確的定律。

5、 細胞學說。2023年施萊登發現植物細胞,2023年施旺發現動物細胞

意義:-將動植物在細胞水平上統一起來,揭示了自然界的普遍聯絡性與統一性。

-還原方法在生命現象研究上的偉大成功。

6、 原子論與元素週期律。原子論:道爾頓2023年《化學哲學新體系》。

提出化學原子論。阿佛加德羅2023年提出分子概念。元素週期律:

門捷列夫2023年提出化學元素週期律。揭示了各種元素之間的內在聯絡,暗示原子是有結構的。

從分門別類地收集材料進入相互聯絡地整理材料。——分門別類的研究→自然界各過程的聯絡;——機械運動的研究→各種運動形式的特殊本質。從研究事物到探索時間相繼的過程——既成事實的研究→自然過程的變化發展

總體上說,19世紀的科學不再只是關於自然界存在圖景的科學,而且也是關於自然界演化圖景的科學。意義:暴露出機械自然觀和形上學思維方式的侷限性,要求建立新的自然觀和新的思維方式。

二、主旨與特點

「新的自然觀的基本點是完備了:一切僵硬的東西熔化了,一切固定的東西消散了,一切被當作永久存在的特殊的東西成了轉瞬即逝的東西,整個自然界被證明是在永恆的流動和迴圈中運動著。」

1、運動形式學說。以運動形式為基本範疇來把握自然界的普遍聯絡,以運動形式的邏輯展開來揭示自然界的演化發展。1)運動形式的邏輯展開。2)自然界的演化:從低階到高階

2、自然的演化圖景

存在圖景。從唯物主義看待自然,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從存在圖景到演化圖景。自然界中一切有限的事物都有它產生和發展的歷史。自然界是無限發展的

辯證自然觀的主要特徵

堅持了唯物論與辯證法的統一,自然史與人類史的統一,天然自然與人類自然的統一,人與自然的物件性關係是能動性和受動性的統一.

意義: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的創立是人類自然觀發展史上的一次偉大變革。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了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但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的具體建構和不斷完善是一項長期的工作。

這一任務至今仍然沒有完結。

第二節一、三 (課件第一章)

系統論自然觀:系統的幾個要素及其相互關係

系統的定義可以確定為處於一定的相互關係中並與環境發生關係的各組成要素的總體。系統是由若干具有特定屬性的組成元素經特定聯絡而構成的、與周圍環境相互聯絡的、具有特定屬性的結構和功能的整體。

系統定義主要強調:多元性;

相關性整體性

系統整體與部分關係

具體來說,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係又表現為加和性與非加和性兩個方面:

1.在系統中,整體和部分之間存在有質的承續性和量的守恆性——加和性關係

2.系統整體中的各組成部分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會造成部分中舊質的消失而在整體中產生出新質。因此,在系統中,整體與部分之間又存在著質的間斷性與量的不守恆性——非加和性關係

(整體突現性關係):(1)當各部分以合理的結構形成整體時,整體功能大於部分功能之和;

(2)當部分以欠佳的結構形成整體時,整體功能小於部分功能之和。

方**啟示:⑴要樹立全域性觀念,從整體著眼,尋求最優目標

⑵要搞好區域性,使整體功能得到最大發揮

系統結構與功能的關係

1. 結構是功能的內在基礎,功能是結構的外在表現——結構功能規律;——結構決定功能;

2. 功能又有相對的獨立性,甚至功能的發揮還會反作用於結構。

為什麼說系統的結構決定其功能?a、環境只是系統功能存在和實現的條件,而不是決定其功能的內在依據;邊界的性質將會影響系統的功能的發揮,而不影響系統的結構。邊界的性質主要影響系統功能的發揮,而不影響系統的結構。

b、組成元素是系統具有某種功能的物質基礎和物質載體,而不直接決定系統的功能(單從組成元素無法必然地推導出系統具有某種功能) c、系統整體的功能是組成元素之間協同作用的結果(而這些組成元素間的作用即系統的結構)自然界裡普遍存在的同素異構因而同素異性的現象也說明了結構決定功能的特點

生態自然觀: 生態環境惡化的根源

1. 生態環境惡化的人口根源。一方面:

龐大的人口將造成有限的土地、淡水、礦產、森林、草原等自然資源和有效的環境承載能力的巨大壓力;另一方面:龐大的人口,對住房、食品、住房、就業、教育、醫療保健、公共運輸和社會保障等方面的需求總量造成極大的負擔,並引發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2.生態環境問題的經濟、技術根源。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大規模的工業生產,必然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資源。

人類在進入工業社會後的三百年間,由於以前所未有的規模與速度消耗自然資源,產生了嚴重的資源枯竭問題。同時還產生了大量的廢棄物:廢渣、廢氣、廢水,這些廢棄物排放到自然界裡造成了嚴重的環境問題。

3.生態環境惡化的觀念根源。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已經隱約感覺到全球性問題的出現都與人的問題有關。

伴隨全球性問題的加劇,促使人們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思考。這其中最重要的思考,就是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思考。眾多學者的研究歸納起來造成這麼多全球性問題的根源就是人類中心主義。

人類中心主義,又稱人類中心論。人類中心有兩種含義:一是把人類視為宇宙的中心事實和最後目的;二是按照人類的價值觀來考察宇宙所有事物。

人類中心主義的特點:以人統治自然為指導思想,一切以人為中心,一切從人的利益出發,以人為根本尺度去評價和安排整個世界。

生態自然觀觀點與特徵

與傳統中把自然視為「聚寶盆」和「垃圾場」的觀念相反,生態自然觀把地球看作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惟一家園。它以人與自然的協同進化為出發點和歸宿,主張適度消費取代過度消費;以尊重和愛護自然,代替對自然的佔有慾和征服行為;在肯定人類對自然的權利和利益同時,要求人類對自然承擔相應的責任和義務。「只有乙個地球」「可持續發展」這兩個口號就是生態自然觀最簡潔的表述。

1.生態中心主義的主要觀點:生態中心主義又稱生態中心論,是一種把道德關懷的範圍從人類擴充套件到生態系統的倫理學說。(1)人是自然界的普通成員,人對自然負有道德責任。

自然辯證法

論亨利的科學方 在歷史的長河裡,有無數多的科學家做出了偉大發現和發明,其中,約瑟夫 亨利也算是一位。亨利是美國十九世紀傑出的實驗物理學家和卓越的科學領導人,終生獻身於科學事業,歷時長達半個多世紀。在大部分科學技術史書本中,亨利幾乎是名不見經傳的,我們看到的是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麥克斯韋預言並證實了...

自然辯證法

第四章科學的本質和科學知識的構成 1.如何理解科學的本質 客觀真實性 科學知識的客觀真理性,在於它具有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內容,所有的科學知識都堅持用物質世界自身來解釋物質世界,不承認超自然的 神秘的東西。科學事實 科學定律 科學假說 科學理論無一例外的都是以科學實踐為基礎,要經受科學實踐的反覆...

自然辯證法複習總結

一 名詞解釋 1.自然辯證法 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關於自然界和自然科學發展普遍規律的科學,是指導人們認識自然 改造自然 協調人與自然的關係 推動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理論 它既是辯證唯物主義的自然觀 科學觀,又是認識自然 改造自然的科學方 2.自然界 是指有內在聯絡的 過程集合體 3.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