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辯證法複習總結

2021-03-04 09:42:37 字數 4992 閱讀 1925

1.自然辯證法的研究物件和基本內容是什麼?

自然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研究物件是自然界發展和科學技術發展的一般規律、人類認識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學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它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科學、技術及其與社會關係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總結。

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方**是自然辯證法的基石。自然辯證法是以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理論

與方法為指導,根據社會歷史條件,結合時代的任務,對自然科學的發展及其與社會發展的相互關係進行考察的研究領域。在自然辯證法中貫穿著以下基本觀點:

一自然界是第一性的,它是人類賴以生長的基礎

二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是研究科學技術及其與社會發展的關係的基本觀點

三科學技術是自然發展史與人類社會發展史的相互聯絡,相互制約與相互作用的中介

四社會發展經歷不同的歷史階段,自然辯證法的研究內容有所不同。

2.技術創新與可持續發展

一.馬克思指出,在資本主義條件下,資本家為創造剩餘價值「必須變革勞動過程的技術條件和社會條件,從而變革生產方式本身,以提高勞動生產力」。資本家通過使用新機器以降低商品的價值,從而獲得利潤,這實際上就是通過變革勞動過程的技術條件,來提高技術生產力,獲得經濟效益,這是技術創新的本意所在。

美國經濟學家熊彼特從經濟學角度把創新看成是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式,把從來沒有過的關於生產要素與生產條件的新組合引入生產體系,獲取潛在的超額利潤的過程。他還提出了創新的五種表現形式:

生產新的產品

引入新的生產方法和新的工藝過程

開闢新的市場

開拓和利用新的原材料或半製成品的供給**

採用新的組織方法

二技術創新的本質

技術創新把技術應用和經濟應用相結合,包括技術和經濟兩個方面的內容。

經濟學家著重從經濟學角度把它定義為:新產品,新過程,新系統和新服務的首次商業性轉化管理學家著重從組織行為的角度把它定義為:由選擇發明,投入資本,建立組織,制定計畫,招用工人和開闢市場等若干種行為綜合的結果

從創新時序過程的角度把它看成是:從認識技術的商業潛力到將其完全轉化為商業化產品的整個行為過程

從演化論角度看作是一種「進化過程」

三技術發明與技術創新既有聯絡又有區別。技術發明是技術創新的前提,屬於技術領域,它主要是指技術知識的創造,技術發明包括如下的內容:它的主體是科研人員,結果是樣品,樣機等,主要追求先進性目標。

而技術創新是技術發明與經濟應用相結合,屬於技術與經濟相交叉的領域,它主要是指把技術發明應用於經濟而產生的產品,工藝,市場,制度,等方面的創新因而技術創新主要涉及生產組織,市場銷售,企業管理等問題,它的主題主要是企業家及其所屬人員,其結果主要是新產品,新工藝等,主要追求效益性目標。

技術改造與技術創新既有聯絡又有區別。

技術改造是指引進先進技術代替落後技術,引進先進的工藝和裝備代替落後的工藝和裝備,以改變落後的生產和技術面貌,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並獲得豐厚的利潤。而技術創新是一種創造出自有智財權的技術經濟活動。其中在引進技術並獲得智財權的基礎上所實施的技術創新被稱之為基本技術創新。

實施技術改造不能獲得自由智財權,不能實現技術與經濟的跨越性發展,只有通過技術創新特別是根本技術創新才能達到這個目標。

科技成果轉化主要是指科技成果進入到生產領域,轉變為顯示生產力的過程,技術創新是科技成果轉化全過程的的結果,它是科技成果轉化全過程的關鍵部分

知識創新首先包括基礎科學創新與技術科學創新,其中的知識包括自然科學知識,人文社會科學知識,這是技術創新的前提。知識創新其次包括明言知識和潛知識

四技術創新的分類與特點

根據技術創新的物件,分為產品創新與工藝創新

根據技術創新中的強度不同,基本技術創新和漸進技術創新

根據創新進入生產過程對生產要素組合的影響,分為資本節約型創新,勞動節約型創新和中性技術創新

技術創新的特點:創造性,效益性,風險性嗎,週期性,系統性

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有不對後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

基本原則

發展原則: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是發展的必要性,認為發展是可持續發展的前提,那種主張必須停止發展以保護環境的觀點是不可取的

第二是發展不純粹是乙個經濟現象,發展與經濟增長的概念有著明顯的區別,發展不等於經濟增長。

第三是發展是人類共同的普遍的權利,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享有平等的不容剝奪的發展權利。特別是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發展權利尤為重要。

可持續性原則:可持續發展從人類的長遠利益出發,追求發展的可持續性,即人類社會的世世代代的延續不絕的發展。它不僅要實現當代人的自身的發展,而且也要實現未來世代人的發展。

共同性原則:地球是乙個相互依存的整體,只有全世界範圍的發展才是真正的發展,人類生活在同乙個地球上,全球性的生態危機,表現了人類所遇到的危機的共同性,安全的共同性和未來的共同性,實施可持續發展需要不同國家超越文化和意識形態的差異來採取聯合的共同行動。

人與人關係的共同性:可持續發展觀認為,人與自然的危機和人與人的矛盾不可分割,只有解決人與人之間的不公平性,才有可能達到人與自然之間的協調和諧。所謂公平,是指人與人之間的互利共生,協同發展。

一是代際公平,強調當代人在發展與消費的同時,應當承認並努力做到使後代人有同等的發展機會。當代人的發展不能以損害後代人生存發展能力為代價。

二是代內公平,即是同一代人中一部分人的發展不能損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就是在乙個國家內,地區利益服從國家利益,在國際範圍內,國家利益服從全球利益。

3.開題報告

開題報告(學位**)

1、圍繞乙個問題(靈魂)

發現問題,自己長期思考的結果。

2、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三類研究不同(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試驗開發)

3、文獻綜述(核心)

國內外研究和開發現狀,避免重複勞動。研究起點,問題**於何處,從何處出發。

4、研究和開發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5、主客觀條件(興趣)

6、獨創之處

7、參考文獻

4.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

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認為:自然界是物質的,物質是萬物的本原和基礎,自然界除了運動著的物質及其表現形式之外,什麼也沒有;運動無論在量上還是在質上都是不滅的;

意識和思維是物質高度發展的產物,即人腦的屬性和機能;

時間和空間是物質的固有屬性和存在方式;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現象都是矛盾的統一體,它們既是對立的,又是統一的,並且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由此推動著自然界的運動和發展;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處於普遍聯絡和相互作用之中,處於永久的產生和消亡之中,處於不斷的運動和轉化過程之中;

在自然的發展過程之中,在自然的特定領域發展的特定階段上,產生了人類和人類社會;

隨著人類的社會實踐活動的深入展開,使原有的自然部分領域不斷得到認識和改造,於是出現了乙個與外在於人的活動的「純自然」所不同的具有新質的「人化自然」,這種人化自然也就是進入人類文化或文明的自然界,是人的現實的自然界。

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區別於以往各種自然觀的基本特徵是:

第一, 唯物論與辯證法的統一。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是一種唯物辯證的自然觀,體現了唯物論和辯證法的有機結合。

第二, 自然史與人類史的統一。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認為歷史可以從兩方面來考慮,可以把它劃分為自然史和人類史,但是這兩方面是不可分割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類史就彼此相互制約。它將自然界,人類和社會歷史統一起來,看成是乙個統一的自然歷史過程,遵循著統一的辯證法規律。

第三, 天然自然與人化自然的統一。辯證唯物主義的自然觀還包括人參與其中的人化了的自然界,是人創造,占有,和在生產的自然界。

第四, 人與自然的物件性關係式能動性和受動性的統一。與機械論自然觀不同,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認為::人作為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動的自然存在物,另一方面,人作為自然地肉體的感性的物件性的存在物,和動植物一樣是受動的,受制約的,受限制的存在物。

意義第一, 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的創立,實現了自然觀歷史上的革命性變革。

第二, 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的創立,為馬克思主義的科學觀,科學方**以及科學與社會的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

第三, 為科學與技術提供了世界觀,認識論,方**與價值論的理論前提。

第四, 為自然科學與人的科學的結合提供了理論依據。

5.科學事實(114)

科學事實及其型別

科學事實是科學認識主體關於客觀存在的,個別的事物的真實描述或判斷,其邏輯形式是單稱命題。

科學定律

科學定律是反映自然界事物、現象之間的必然關係的科學命題。通常情況下,科學定律為全稱命題。

6.科學研究過程

一科學問題的提出

二科學事實的獲取

三科學假說的形成

7.研究思維方法與非研究思維方法

8.理想實驗

理想(思想)實驗

理想實驗方法是在科學研究中為了排除各種次要的和非本質的因素的干擾,在純粹狀態下對自然過程進行研究,而在思想中把實驗物件與實驗過程理想化的方法。理想實驗是一種抽象思維活動,是邏輯推理過程,它不需物質裝置,只在思想中進行,或者利用計算機模擬。如牛頓力學第一定律,無摩擦不受外力的理想實驗;拉普拉斯妖;亞里斯多德的落體悖論。

9.技術體系和結構

一, 技術體系及其特徵

從巨集觀的角度,從各項技術構成的整體來看,技術體系是各項技術之間根據自然規律,社會規律和社會條件,以一定的方式相互鏈結而成的系統,也就是說,技術體系是有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各項技術組成的。在技術體系中,有最先產生並且起帶動作用的先導技術,有滲透性強,關聯度大的主導技術或者主導技術群,以及相配套的輔助技術。

技術體系一般具有如下特徵:

一功能的整體性。技術體系追求的不是其中某一項技術的單個功能,而是不同於技術組合而成的整體功能,

二目的的社會性。任何技術體系都是按照一定的社會目的構成的,社會目的不同,技術體系的構成以及不同技術之間的相互聯絡也就不同。

三構成的層次性。技術體系可以分為不同的層次,體現出技術體系劃分的依據,如按照規模大小劃分,一次可以分為國家的,部門的,行業的,企業的,產品的技術體系等。層次性表現出技術體系構成範圍的大小。

四環境的制約性。技術體系是由現實的各種技術組合而成的,而所有現實的技術都具有地域性,民族性,都受某一時間,地點的地理環境,人才狀況等因素的直接影響。

二, 技術體系的演化與變遷

第一技術體系形成於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末,這一時期在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推動下,紡織業的迅速發展要求提供一種能代替手工勞動的強大的動力能源,這就促成了蒸汽機技術的誕生。

自然辯證法複習

一 a機械論自然觀的產生 新興科學的哺育,機械的廣泛使用,新哲學體系的提煉 b機械論自然觀的主要觀點與特點 前提與基礎 人與自然的兩分,自然的數學設計,物理世界的還原論說明,自然與機器的模擬 主要觀點 1 物質觀 認為一切物體都可以還原為最小的粒子 原子,一切物體都是由原子在粒子間力的作用下,按力學...

自然辯證法複習總結

一 名詞解釋 1.自然辯證法 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關於自然界和自然科學發展普遍規律的科學,是指導人們認識自然 改造自然 協調人與自然的關係 推動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理論 它既是辯證唯物主義的自然觀 科學觀,又是認識自然 改造自然的科學方 2.自然界 是指有內在聯絡的 過程集合體 3.自然...

自然辯證法複習總結

一 名詞解釋 1.自然辯證法 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關於自然界和自然科學發展普遍規律的科學,是指導人們認識自然 改造自然 協調人與自然的關係 推動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理論 它既是辯證唯物主義的自然觀 科學觀,又是認識自然 改造自然的科學方 2.自然界 是指有內在聯絡的 過程集合體 3.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