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型別案例

2022-12-11 06:12:04 字數 2920 閱讀 2377

案例1:灌輸型。這是一堂高中語文課,教學內容是介紹《詩經》。

程式如下:教師把上一節課的型別概括了一下,把詩歌鑑賞的內容歸為章法和語言,然後重點由語言延伸開來。先講索緒爾《普通語言學概論》中提到的語序軸與聯想軸的問題,並且舉了幾首詩歌做例子,這花掉了不少時間,然後開始介紹《詩經》:

「《詩經》在中國詩歌史上的地位非常高,是源頭,是種子。如果說唐詩是怒放的鮮花的話,那麼《詩經》則是蓓蕾,而漢魏六朝的詩歌彷彿蓓蕾初綻。相比與唐詩,我更喜歡漢魏詩歌與《詩經》,因為唐詩太圓滿了,沒有留下足夠的空間,而《詩經》則是濃縮的,需要我們借助想象來展開。

我覺得有些像茶葉,直接去嘗,你會覺得苦得不得了,但是若放在溫水裡慢慢泡開,卻清香四溢。我們解讀《詩經》,就是要還原,要有泡的工夫。……」此時,教師感到學生聽得太安靜,就換了一下話題。

「大家知道中國歷史上最美的愛情誓言是《詩經》中的哪一句話?」有些人在搖頭,無人應答。「『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有一首歌這樣唱到:『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就是把這八個字稀釋了,演繹了。現在也有許多愛情誓言,比較經典的如周星馳的……。

」待教室裡有了笑聲後,這段插曲結束。教師繼續講《詩經》。「《詩經》是怎麼來的?

那時候的人為什麼要寫詩歌?……」接下來,教師非常細緻地對『六義』進行說明,在講比興的時候,還舉了大量的民歌例子以增強趣味性。整堂課中,教師侃侃而講,學生默默的聽。

但我們有理由相信,學生在這節課上是有收穫的,而且也是輕鬆愉快的;教師雖然承認這是典型的「滿堂灌」,但對自己本節課的教學行為卻是滿意的。很明顯,對這節課的理解關係到對「灌輸型」的語文課堂教學形式的理解。

詞典上解釋,灌者「把流水引導到需要水分的地方」;輸者即「輸送」也。雖然我國傳統教育很重視灌輸,但是作為一種教育理念依然有很大爭議。反對者認為灌輸是強制的注入式教育,贊成者認為灌輸並不是強塞硬灌,而是基於啟發之上的輸送思想和知識的過程。

也許這樣的爭論還會持續很長時間。不過,撇開教育觀念不論,承認語文課堂教學中的灌輸行為,並把這種行為當作組織課堂教學的特定形式,也許更有實際意義。

按照一般的理解,灌輸總是與教師的單向講授相關,即所謂的「滿堂灌」。其實,作為一種教學形式,灌輸並不只是體現為講授,如今語文課堂上的「滿堂問」,也有許多屬於灌輸。如果教師提問的目的,不是為了獲取學生學習的問題情景,從而對教學內容和方法進行調整,而是為了強化學生對預設知識的關注,則依然是灌輸,甚至是更加有力的灌輸。

所謂「灌輸」,實際上是指語文教師按照自己的主觀推斷與預設,將知識直接輸送給學生的教學行為;當這樣的教學行為構成了整堂課的教學形式之時,這堂課就可稱為「灌輸型」的語文課。

案例2:誘導型。這是一堂高中作文指導課,具體目標是命題作文的「審題立意」訓練。

教師提出訓練目標,並以「盼」為題,進行審題立意指導。經過討論,學生明確「盼」的內涵是指「渴望得到還沒有得到時的心理活動過程」;明確「盼」的外延很廣,比如,有個人的、群體的、集團的,有過去的、現在的、未來的,有城市的、農村的,也有童年的、老年的,實在的、虛幻的,等等。之後,教師強調「真實」是作文的生命,並告之「只有真實,才有新意。

」很快乙個學生交上作文,並揚言寫得很真實。作文敘述自己一天之內的「盼」:

「早上,就盼鬧鐘壞了,可以有個藉口睡一會懶覺。……;上午最盼望的是老師不要拖堂,我已經好多天沒有吃上紅燒肉了。……;晚自習後回到宿舍,只盼著鍋爐房的師傅拖堂,好歹洗個熱水澡。……」

雖然教師也承認此種情形確實真實,可心裡還是有些遺憾,認為文章缺乏感人的情緒和基本的思考。面對學生的疑惑,灌輸是不行的,教師只能誘導。

教師決定用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來解決這個矛盾。並與學生一起討論該作文的「盼」,反映了處於最低層次的「生存需要」。進而發問:

你們既不是原始人,也不是嬰幼兒,更不是難民,為什麼最真實的盼望竟然是最低層次的「吃和睡」?此時,交作文的學生舉手,示意老師不必再說,自己馬上修改。

「早上,就盼鬧鐘壞了,好多睡一會懶覺。其實,鬧鐘早就壞了,但我的生物鐘可能這一輩子都不會壞吧?……上帝,外語什麼時候背呀!

……上午最後一節是數學,大家安靜的坐著。可就在下課前5分鐘,老師發話了:『還有2道題沒講完,我想徵求一下大家的意見,是否繼續講?

』『還是講吧!』乙個聲音冒出來。我簡直不敢相信,那是我的聲音?

可我的心裡明明在盼『紅燒肉』啊?……晚自習後回到宿舍,躲進溫暖的熱水中,疲乏的雙眼竟然湧出兩股冰涼的淚水,我哭了?我不知道為什麼哭。

我只清楚的知道,明天,我將重複今天的盼望。」

修改後的作文反映出學生對教師誘導意圖的理解,文中多了一分「情緒和思考」,而不僅僅是現象的堆積。很明顯,教師並沒有直接講解,而是通過對「需要層次論」的學習,促進學生對生活現象進行更加深入的觀察與思考。

案例3:融合型:這是一堂高中閱讀指導課,內容是理解《荷塘月色》中的情感變化。

上課開始,教師示意學生在作業紙上畫一「數軸」,並標出橫軸為文章的「情節線」,縱軸為文章的「情感線」。畫好之後,教師與學生一起,邊讀課文邊在數軸上畫出文中情感變化曲線(見示意圖),並針對「淡淡喜悅淡淡憂愁」的課文提示發表自己的看法。再就有關寫作背景資料,對作者寫作此文的原因進行合乎情理的**。

這堂語文課主要是教師與學生一起思考問題,在文字和背景資料的基礎上,交流各自的想法,並達成一定共識。教師沒有直接灌輸教材提供的「淡淡喜悅淡淡憂愁」的結論,而是用數軸的方式讓學生自己感悟;在理解情感產生的原因時,教師沒有預先的論斷,而是提供資料,與學生一起思考。整堂課上,學生與教師圍繞文字與資料相互交流,所有的看法均在交流的基礎上產生。

所謂融合,指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預設與操作都是「開放」的,與「灌輸」與「誘導」中教師有明確的「結論」不同。這種開放,首先體現為師生之間的開放,即師生之間「平起平坐」,大家圍繞知識、文字、及各種資訊,自由發表看法,甚至激烈爭論;其次體現為讀者與文字的開放,對任何說法均可質疑,不迷信權威;還有學科的開放,引經據典、畫圖列表,任何學科的知識都可以唯我所用,一切圍繞「求知」本身而存在。對這種追求「各路神仙」在方寸之間大融合的語文課堂,語文教師需要準備教學資料,設計活動形式,營造討論氛圍,依靠多元資訊、多樣方法、多方對話來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花團錦簇的效果。

案例4:討論型。這是為探索高中語文課程改革而組織的一節語文課。

面試型別和案例

3 對工作情況進行預先介紹 標準化面試的目的之一就是對公司的工作進行預先的介紹,使應聘者有機會了解工作情況,同時鼓勵合適的人來爭取應聘,並打消那些不合適的人應聘的念頭。4 進行企業形象宣傳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應聘的過程是應聘者認識企業的過程,也是企業進行自我宣傳的過程。面試環節將集中體現公司的各方面...

教學評價的型別

診斷性評價 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的對比 三 按評價表達分類 按評價表達分類,教學評價可分為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1 定性評價 定性評價是對評價資料作 質 的分析,是運用分析和綜合 比較與分類 歸納和演繹等邏輯分析的方法,對評價所獲得的資料 資料進行思維加工。分析的結果有兩種 一是描述性材料,數量化水...

地理教學反思的型別

1 地理教學反思的含義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教學實踐 含理論課與實踐課 作為再認識的物件而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從而進行修正,調整,使之進入更優化的教學狀態,以取得更佳的教學效果。教學反思是乙個認識過程。既是對過去的總結,又是對今後的啟示。既可以是對一堂課反思,也可以是對教學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