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課堂教學提問策略的探析

2022-12-08 12:45:03 字數 4891 閱讀 9157

林宜照( 閩清高階中學福建閩清 350800)

摘要:推進新課改以來,許多教師在教學中不同程度地體現新課改精神,但由於受傳統教學的影響,對課堂提問的認識還存在些誤區和困惑。針對這一現象,有必要清楚提問的溯源、作用和功能、原則與要求、及其藝術,鼓勵學生質疑,培養具有創新思維的人才。

關鍵詞:新課改;提問策略;創新思維

新一輪課程改革從教學理念、教學思想、教學內容、教學策略和方法等方面對課堂教學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其中要求教師必須改變教學策略,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注重課堂教學的有效生成,突出教師教的主導地位和學生學的主體地位,強調教學活動是師生共同互動交流的過程。作為師生之間互動交流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問答,教育學稱之為「提問」。

提問是組織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對形成良好的教學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筆者試圖就對教師教學提問策略進行**,望能對新課改課堂教學產生一點有益的建議。

一、提問的溯源

提問是一種最古、最常用的教學方式,很早就受人們的重視。在我國古代春秋戰國時期,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倡「疑思問」,運用「叩其兩端」的追問方法,引導學生從事物的正反兩方面去探求知識。其後《學記》繼承和發展了這一思想,指出:

「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另一位大教育家孟子提出了「盡信書,則不如無書」的名言。

漢代董仲舒認為:「不知則問,不能則學。」宋代教育家朱熹認為:

「學者讀書,須是於無疑處,專致思焉。至於群疑並興,寢食俱廢,乃能驟進。」明代陳獻章認為:

「前輩謂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 一番長進。

」由上可見,我國古代教育家鮮明提出了學則貴疑的主張,這些思想都是極其寶貴的。在西方,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就使用提問法進行教學,他稱自己是智慧型的「助產婆」。法國教育家盧梭對提問教學認為:

「你提出他理解的問題,讓他們自己去解答。」美國教育家杜威認為,人類日常生活中,若遇到困難或問題時,便開始運用自己的思想,設法解決這些困難或問題,這就是思想的起點。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認為:

「提出乙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乙個問題更重要。」由此可見提問的意義。教學提問的歷史悠長,它對教育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提問的作用和功能

提問是教師最重要的語言活動,是教師全部教學技能的乙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有人把教師稱為「職業提問家」,教師出色的提問,能夠引導學生去探索所要達到目標的途徑,獲得知識智慧型養成貴於思考的習慣和能力,同時也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學生在美的薰陶中獲取知識增長才幹,這就是提問藝術的魅力。其作用和功能表現如下:

1、 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慾望

教師精心設計的新奇蘊疑的教學提問,可以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和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處於「憤」、「悱」的心理狀態,激發學生的思維。孔子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課堂教學中,若沒有提問,教學形式往往學生感到沉悶寂靜,不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起,也不利於課堂氣氛的活躍。

2、增進師生感情,促進課堂教學和諧發展。教學活動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雙邊活動,其中也包括師生間的情感交流的活動。這種活動在融洽的師生關係,和諧的教學氣氛下進行的。

而傳統的課堂教學受「注入式」的影響,教師「一言堂」。學生無一人發言,課堂氣氛沉悶。現代的課堂教學,注意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實現這一目標,其方法很多,但常用且有效的就是恰當地進行課堂提問,教師若提出的問題是好的,就猶如一條紐帶,會將師生間的認知和情感緊密聯絡起來,架起師生雙向的橋梁。

當然,教師的教學提問應注意以尊重學生為前提,講求提問的態度和技巧,以保證師生交流暢通。

3、獲得反饋資訊,及時改進教學。教師通過提問,了解學生對知識掌握程度,進而明確學生在知識學習上的成就和弱點,反省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對症下藥,靈活地調整教學活動,提高教學質量。必要時,教師要採取一定措施,對已經學習過的在學生中仍然存在疑難的知識,進行不同的方式進行輔導。

同時,學生也可以從教師那裡獲取評價自己學習狀況的反饋資訊,改進自己的學習態度、方法等,使自己的學習更具有成效性,值得指出的是,教學提問所提供給教師和學生的反饋資訊,都是非常及時的、雙向的、有效的。因此,教師應深刻地認識並充分利用教學提問的橋梁,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

4、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

學生的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疑問是思維的啟發劑。課堂教學提問能開啟學生思路,啟發學生思維,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教學中的巧妙提問,常可以一下子開啟學生思想的閘門,起到「投石沖開水中天」的效果,引起學生認識上的矛盾,從而促進學生進行**。

發揮其主觀能動性,使其智力和能力都得到不斷的發展。

5、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雙邊活動,教師起著主導作用,學生既是教育的客體,又是學習的主體,其作用是辯證統一的。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能引起學生主動、認真地思考。誘發學生積極探索。

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若沒有教師的提問,就沒有學生的思考答疑,這樣的教學活動是沉悶的、沒有效果的。

三、現代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綜觀國內外有關教學提問的研究與調查文獻,從中可以發現,目前許多教師對提問還缺乏科學的認識,還不能有效地運用提問來達成的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率。綜合而言,目前在教學提問方面還存在許多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問題的水平偏低

教師的教學提問主要強調知識記憶為主,忽視發展學生的創造性能力。據弗洛伊德50年代研究發現。教師所提問題的75% 是要求學生回憶具體事實的低水平問題。

弗蘭德斯2023年的研究表明,教師所提問的三分之二是偏重事實的、強調記憶的,也就是說,課堂上絕大部分的提問停留在回憶水平上。教師所提問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學生和思維水平,如果教師在提問中過分強調回憶,那麼就不可能使學生在答問中顯示出大量的創造性思維,不符合當前的創新教育。

2、問題有效性差

根據國內近年來的研究表明:中學教師一般平均每堂課的有效提問只有56%。這就是說,教學中尚有將近一半的教學提問是無效的或是低效的,從中不難發現並非教師的提問都是科學的和有效的。

3、問題分配不恰當

教師在教學中來不能做到平均地分配提出問題,往往對某些學生提許多問題,而對另一些學生從不提問或很少提問。這種提問方式,其結果必然導致不平衡的課堂互動,造成不和諧的課堂氣氛。

4、待答時間不充足

根據一些研究表明,教師在提出問題之後的待答時間只有一秒鐘。如果一名學生不能迅速地思考問題,教師通常會重複剛剛提出的問題,要麼就叫另一名學生來回答這個問題。教師留給學生組織答案的時間太少,學生失去了使他們的思維趨於完善的機會。

研究表明,如果將待答時間增加3~5秒,提問的效果更好。

5、問題缺乏科學設計

由於教師不了解教學提問的知識和策略,沒有掌握教學提問的基本技能,因而在實踐中憑直覺行事,提問的隨意性較強,課堂上教師往往是「即興式提問」,學生也往往報以「齊唱式」回答。表面看上去,課堂氣氛似乎是十分民主活躍,但實際上是沒有成效的教學,也無益於學生學習思維的發展。

6、學生主動發問過少

由於大多數教師所提問的數量比較大或者教師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而抑制學生的主動參與,造成學生發問的機會相當的少。從一些的研究稱每乙個學生平均每個月只提出乙個問題,束縛學生創造思維。

四、提問的其本原則與要求

1、精心設計,堅持主題性原則

課堂教學提問不應是隨意的,問題的設計要緊緊圍繞課堂教學目的與要求,教師在授課前要吃透教材和學生的基礎上,精心設計提問內容與形式,注意選題恰當,突出重難點,意義完整;要緊隨所學關鍵內容,緊扣主題,以點帶面,體現精、深、細、活,否則就會偏離課堂教學中心,達不到教學提問應有的效果。

2、把握瞬間,堅持時機性原則

時機,對於課堂提問很重要,時機選得準,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否則效果就不太。雖然提問可以在教學過程中任何時刻進行,但不同時刻的提問取得效果是不一樣的。教師要在當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時及時提問,當學生的思維發生障礙要及時提問,當學生產生倦怠心理時要及時提問,除外教師還應善於把握課堂的偶發性,及時看準並抓住它。

3、鑽研教材,堅持科學性原則

教師要熟悉教材,按照教材知識結構和內容的內在順序和學生認知活動的順序進行,避免其過難或過易,造成學生無所適從或過於輕視。教師準確、簡鍊、精當的提問,可引導學生正確的思維,做出正確的回答。

4、激發思緒,堅持趣味性原則

教師的提問要觸及學生的心理,使學生產生疑慮之情,困惑之感,從而激起感情上的波瀾,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師可圍繞教學的內容,巧妙地構思趣味性提問,可使學生在整堂中保持集中的注意力,積極地去思考問題。

5、因材施問,堅持針對性原則

由於學生在年齡、性格、知識基礎與能力水平等方面的不同,教師的提問要因人而異,不能「一刀切」,盡力做到因材施問,使學生各有所思;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提問物件,注意提問的層次和梯度,讓所提問題的學生做到有問有答,避免造成教學的「斷路」現象。因此教師在選擇提問物件時,既不能任意,也不能主觀,要因材施問,同時要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廣泛性。

6、正確評價,堅持鼓勵探索的原則

教師在課堂上要審時度勢,對學生的回答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同時要指出不足,提出期望,讓學生樹立信心。切不可求全責備,諷刺挖苦,不要把評價變成教師的專利,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正確引導,積極鼓勵學生參與評價活動,激發學生創造性,教師應給每個學生以成功的體驗。

五、提問的藝術

提問是一種教學藝術,只有教師「善問」,才能使學生「善學」。「問」之得法,事半功倍;「問」之不當,事與願違。問的新奇、有趣、巧妙,就能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取得成效。

(一)發問

發問是教學提問實施的首要環節,教師發問的好,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發問,體現了教師提問的藝術水平。

(1)發問的時機。2000多年前,教育家孔子就提出啟發提問掌握時機的主張,他認為:「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之時提問,才是最佳發問的時機,此時學生注意力集中,思維啟用,才會取得好效果。

最佳發問時機要求教師敏於捕捉,准於把握,巧於引發,善於創設。

(2)發問的物件。課堂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照顧大多數,一定要採取「八面騷擾法」,注意到提問的面,正確處理好、中、差三類學生。教師應要求全體學生都認真思考,做好回答的準備。

根據教學目的和問題的難易程度,有目的地選擇提問物件。針對學生的個別差異,如個性特點、學習程度、知識水平等不同,教師發問時應心中有數,用不同的方式提出不同型別、不同層次的問題,使每乙個學生都能學有所獲,步步提高。

新課程課堂教學的反思

中學生數理化 教研版主要欄目 課程解讀 習題點精 實驗探索 嘗試創新 易混概念辨析 名師專題講座 解題思想方法 學習障礙分析 命題趨勢 試題研究 心理調適 熱點透視 觀察思考 經驗交流 課題研究等。當前的教育是以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推動新課程的主要場所還是課堂教學,而數學在培養學生創新...

歷史課堂教學提問技巧探析

3 角度新穎,激發興趣 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提的問題應盡量使學生產生共鳴,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所以問法不能總是平淡無奇,角度新穎的問法,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學習政治史第三課 從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 時,本課理論性強,學起來索然無味,那麼新課的匯入就顯得尤為重要。可以這樣進行設計 匯入 皇帝...

語文課堂教學的提問策略

課堂提問是教師組織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有效的課堂提問有助於開拓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言語的表達能力,有助於教師及時得到反饋資訊,不斷調控課堂教學,從而實現教導目標。但是,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由於沒有抓準提問的契機,或者不懂提問的藝術,或者沒有設定好提問的技巧,出現了不少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