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任安書課堂實錄

2022-12-08 11:45:02 字數 5332 閱讀 5974

《報任安書》課堂教學實錄與反思

引言:如果說第一次課是上階,第二次是登堂,那麼今天的第三次課就是入室了。美需要發現需要開掘。

賞美是自由的,是個性化的。所以,我希望本次課能成為大家展示才華的平台,搏擊智慧型的殿堂,馳騁精神的疆場,共享成果的盛宴。同學們,準備好了嗎?

……為迅速進入審美語境,讓我們一齊背誦本文的核心段落「發憤著書」一段。

齊誦。導語:魯迅在《為了忘卻的紀念》中意味深長地說,革命烈士們將來總會有人記起他們,再說他們的時候的;文天祥也有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臧克家亦道「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古今智者指出:凡有功於時代、民族、人民的人,他們都會獲得詩意般的永恆。

司馬遷《報任安書》是古代書信散文之冠,為千古壓卷之作,被譽為足以使司馬遷復生的奇文。如此盛譽,定有其獨特的魅力。現在以我們自己的眼光,一起來鑑賞此文。我們來**第乙個問題。

問題一:本文的「魅力」何在?

思路參考:1,人:或窮且益堅的剛毅忍尤攘詬的堅韌或甘之如飴的豁達視通古今的睿智或幽而發憤的超脫……2,文:思想內容;形式結構。

【學生個性陳述】

生1,本文的魅力之一:「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提出了一種較「死於名節」更新的,更進步的生死觀。之二:

司馬遷在遭受最殘忍的刑罰後,以前驅為榜樣,勵志篤行,修成正果,給後人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其志可嘉,其行可賞。之三:在作者內心積澱了一種美,即風雨不蝕的信仰,堅不可摧的意志,超越生死的執著之美。

這種美,教懦弱者生的勇氣,教精神侏儒者站立。

生2,本文讓我最感佩的是司馬遷正視淋漓的鮮血直面慘淡的人生的偉男子精神。在遭受非人的刑罰後不是一蹶不振,自甘沉淪,而是以排山倒海的力量來包容,以海枯石爛的信念去守護,終發奮而著書,成一家之言,演繹**下的生命奇蹟。我提議,同學們為民族的大英雄起立致敬!

(同學們起立、致敬)

生3,人,不能沒有精神。而精神需要自我培育,自我捍衛。而實現自我培育和捍衛的途徑莫過於從浩淼的歷史長河中找到自己鍾情的榜樣。

今天,我找到了,他就是司馬遷!《報任安書》一文,通篇旨在向世人昭示一種「司馬遷精神」,我形象地叫她梅的精神,即「淩寒獨俏,霜侵香飄,我本弱小,唯神孤傲」。品讀此文,只感覺眼前盡是春光,胸中盡是波濤。

生4,本文闡明了作者忍辱負重,忍尤攘詬是為了決意完成《史記》的旨意。文章感情複雜,悲痛、沉鬱、慷慨交織,極富人生體驗的真實感。我最欣賞的是:

作者把自己當成生動的例子,揚起痛並微笑著的勵志大旗,告誡後生:生命可貴。生命要有意義,生命要融入對社會、時代無私奉獻的追求中去;人生的價值在於突破小我的狹隘的榮辱觀,讓小我在艱難的煉獄中成為比鋼鐵還硬的大我。

我衷心感謝司馬遷這位長者,在我處於人生重要的選擇路口的時段,給了我一盞明燈。

生5,在我看來,本文的魅力從司馬遷內心深處,他的骨髓裡散溢位來。他的每一寸肌膚都展示了他忍辱負重的堅韌,窮且益堅的剛毅執著,甘之如飴的豁達以及對傳統名節的全新而清醒的認識。最讓人敬仰的是他在困窮中忍小節而就大謀的智勇。

生6,《報任安書》言辭懇切,情真意切。於沉鬱中顯悲壯,於悲憤中顯激昂。司馬遷身受腐刑卻無自賤自棄之心,不僅超脫了庸常的死節觀念的束縛,不「自裁於繩墨」,還懷著「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遠大抱負,將個人價值置於歷史長河中來衡量,忍辱負重,矢志不渝創作《史記》,真是「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司馬遷深明死生之大義——「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他不甘「鄙陋沒世,文采不表於後世」而終結此生。於是仿前賢退而論書策,「思垂空文以自現」,展示了一種斬斷翅膀也要飛的沖天之志。他必將鼓舞人們正視行路上的荊棘而義無反顧百折不撓。

[教師個性參與]上一年我們學習了《陳情表》,被作者誠篤的忠孝深深感染,同時也為作者處亂不驚的應對能力和卓越的文采折服。讀著《報任安書》,同樣的感受久久縈懷。我將用「理至情切」四字概括本文魅力。

「為情造文,文能行遠」。正所謂「桃李不言而成蹊,有實存也」。

「理至」,即敘事議論條分縷析,環環相扣,層層深入。文章議論的基本路徑是:1,受辱——引訣(士人通常的態度);2,受辱——隱忍——恨私心不盡,鄙陋沒世,輕於鴻毛(高尚士,如文王、仲尼、孔子等);3,「我」受辱——繼前賢,隱忍苟活,不引訣——著《史記》。

可見,司馬遷完成了「生命的抉擇」。他告訴我們:面對苦難和困厄,敏於選擇,是成就大寫生命的第一步;希望和夢,能給人戰勝苦難和困厄以超人的智慧型和力量。

「情切」,即情感如山之出雲,水之奔壑,如黃土之質樸,如**之本色,千態萬狀,變化於自然。

正文一開始就說:「若伏法受誅,若九牛一毛,與螻蟻何以異!」矛盾中的激憤,憤激中的理智,理智中的酸楚,質樸的表白,聞之者動容,解之者心驚;說自己忍辱時道:

「僕雖怯懦欲苟活,亦頗識去就之分也,何至沉溺縲紲之辱哉!」意氣勤勤懇懇,難言的苦衷,悲憤的訴說,如冬水幽咽,如孤雁長鳴。第五段寫自己為寫《史記》時說:

「是以就極刑而無慍色,雖萬被戮,豈有悔哉!」則如直下三千之飛瀑,毫無黯然神傷,盡顯神采飛揚。末段中說:

「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其所往,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也!」似激流遭遇礁石,獨狼嚎於荒漠!這是李清照「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的孤苦無依,知己難尋。

也正如文天祥所嘆「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讀此文,如聽交響,如聞秋聲,如臨大川,如觀困獸,時而低迴婉轉,時而激越昂揚,心中雜味,唯能與智者道,不能與俗人言!

問題2,如何認識、評價「發憤著書」的觀點?

思路參考:

認識:反映了哪些社會問題?(供參考)

評價:或「智慧型人生的一種存在形式」或「有追求功名的趨利性」或……

【學生個性陳述】生1,「發憤著書」是封建**文化下許多文人無法逃避的殘酷現實。《離騷》為屈大夫之哭;《史記》是司馬遷之哭;《聊齋》是蒲松齡之怨;《紅樓夢》是曹雪芹之悲……他們都有執著於國計民生的深厚感情,其作品都具備天地良心的耀眼光輝。由此,我們可以得到啟示:

把對世界、對人民、對生活的熱愛的情感輔之以理想的雙翼,生命必將寫就壯觀。

生2,在古代,發憤著書成了命途多舛的文人志士釋懷的高尚之舉,是一種具有鮮明的中國特徵的一種自強精神。他們留下的許多佳作都刻印著時代的瘡疤,記錄著歷史前進的艱難步履,給後人留下了一筆筆巨大的勵志財富,為後世改造社會提供了十分珍貴的理性視角。

生3,乙份灑脫,乙份情。「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輕於鴻毛」。自己給自己生命減負,便獲得了一種難得的灑脫,便可以在本就荊棘叢生的路上獲得乙份輕鬆和智慧型。

司馬遷的灑脫達觀,源於對時代、對人民、對文化所存的那份不了情,讓他把痛楚、屈辱釀成了偉丈夫的歌唱。無數個「司馬遷」譜寫了中華文明的盛大交響。

生4,「發憤著書」之舉乃「善待憤懣」之策。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司馬遷把一生慷慨豪邁、屈辱憤懣冶煉成留芳萬代的《史記》,此皆聖賢發憤之作。司馬遷把坎坷視為人生可貴的煉獄,以致在生活給他呈現這樣那樣的沙漠時,他總能保持「一蓑煙雨任平生」的達觀心態,保持一顆「也無風雨也無晴」的平常心,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善待憤懣」,可以讓人在歷史中騁思,在月光下凝神,在孤燈下寫詩,在荒漠中吐綠,在絕境中永生……

生5,人乃社會之人,身處塵世難免遭劫受困。既然前途冰塞川雪滿山,那就隱退獨享自己的心靈天空。「退而論書策」乃是生命困厄中的獨闢蹊徑,也不失一種逍遙。

【教師個性參與】「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是野草在烈火中涅槃誕生的巍峨思想。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生命是脆弱的,但思想是堅韌的。

登上歷史的泰山之巔,遙望文學藝術的齊魯莽原,我們似乎看到了:戰爭、仇殺、嫉妒、**以及不可避免的死亡,從來沒有徹底澆滅智者強者的思想衝動,恰恰相反,在每一悲劇事件之後,總有與之相匹的巍峨的思想之峰屹立。司馬遷又一次為我們演繹了一出苦難孕育偉大的歷史活劇。

生命總在艱難撐持,生命也總在逐級攀公升的忍耐中得以延續。忍耐非泯滅了思考的結果,忍耐正是從思考中來。具備無限耐力的人,才可能在面對混亂無情的世界時,不至於因失望變得不耐煩,才可以算作乙個真正意義上的堅定的樂觀主義者。

我還想說一點:「發憤著書」的文藝創作理論,就是我們通常的話說的「憤怒出詩人」「不平則鳴」「詩可以怨」「詩人,就是為世界喊疼的人,他甚至就是那傷口本身」等。現今的「壓抑說」「補償說」與發憤著書一脈相承。

問題3,如何看待傳統文化「名節」?

思路參考:優秀的傳統文化;有其階級侷限性;應賦予其時代特徵;……

【學生個性陳述】

生1,按照世俗的觀點,司馬遷在遭受奇恥大辱之前,理應「引決自裁」,以免使男人的尊嚴受到傷害。但司馬遷沒有這樣做,想來確實不可思議——厚顏無恥地苟延殘喘做什麼?可正如司馬所言:

「此可為智者道,難與俗人言也。」

那些一心要「死節」的人沒有想到也不會想到,他們的「死節」正是一種怯懦,是一種逃避主義行為。他們選擇死,是因為在他們,死要比生容易千萬倍啊!一死萬事休嘛。

活著可要忍受精神與肉體的雙重折磨。

生2,人生是一道大題目,只有毅力堅強的人才能堅持把它做完,然後向這個世界交上乙份合格的答卷。而那些所謂死節的人,只是在考場上受了一些打擾,便匆匆的交卷了。這是一分不完整的答卷啊!

前者蔑視遇到的困難,永不言棄;後者視作命運的刁難,便氣憤地擲了筆,逃出了令人窒息的考場,投入了極樂世界的懷抱。勇者不必死節!

生3,無言的坐著,相看淚眼。我的眼中佇立著你伶俜的影,彷彿醞釀千年,你吟出了赤誠的誓言:「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你和屈子「心有靈犀」!

為了名節,形容憔悴的屈子,行吟江畔,自投汨羅。他雖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有日月齊暉之才,一旦被疏,不復重用,便義無反顧地走向人生的盡頭,讓激起的浪花詮釋生命的精彩。屈沉汨羅,去今兩千餘載。

其間,才華卓犖且死於名節者,不可勝計。司馬遷不愧群星中的北斗。隱忍發奮,「善莫大焉」!

隱忍發憤,絕不是隱忍苟活,喪失尊嚴。恰恰相反,是用巨集闊的眼光對利弊的正確權衡,對全域性的**遠矚。

新世紀的潮頭已向我們湧來,他告訴我們:只有超脫庸常的榮辱觀念,將個人價值置於生命的海洋裡去衡量,用生命的雷射掃除塵世的溫蠖,用智慧型之劍斬斷世間**之草,才能在歷史的江岸樹立一座不朽的豐碑。

【教師個性參與】「名節」,顧名思義,即名譽和節操。是統攝於傳統的基礎文化「忠」「孝」中的子文化。其產生,有其階級性。

是封建統治者為了純化階級隊伍而宣揚倡導的士人應自覺遵守並維護的一種行為規範,他屬於道德範疇。「道德約束」從乙個角度反映了封建社會以「人治」而非「法治」的社會特徵。古有「刑不上大夫」之矩。

可見,當時名節的社會功能基本相當於現今的法律功能。隨歷史的發展,將名節推而廣之,便成了封建統治階級藉以規範整個社會的道德行為規範。「守節」「晚節」「貞節」「節婦」「節烈」等我們不陌生。

大致明白了以上這些,你就不難理解祥林嫂寧撞破頭也不願再嫁等道理;也不難明白吳媽聽到阿q一聲「我和你困覺」後那失魂的情態,以及阿q因這事而喪失在未莊的立錐之地,爾後不得不實行「第一次戰略大轉移」——從未莊走向城裡;也不難理解電視劇集《圍屋裡的女人》們一生守寡的社會氛圍和思想根基。至於生命為個人名譽和節操而死,這種以最寶貴的生命作為代價的做法,我個人向來不贊成!我永遠堅信不疑:

活著,方有希望!我們姑且持雨果一樣的卑微之姿,承認「我們都是罪人;我們都被判了死刑,但是都有乙個不定期的緩刑期;我們只有乙個短暫的期間。」司馬遷正是用這樣的低調子低價值來定位自己,進而思考生命的意義,去「充實這個短暫的期間」,實現生命的永垂留芳的。

《秋遊》課堂實錄

秋遊 第二課時課堂實錄 師 小朋友們,秋天到了,在這樣乙個秋高氣爽,天朗氣清的日子裡,告訴老師你們最想做什麼?生 秋遊 生 齊讀課題。師 秋姑娘用楓葉給我們寫了許多信,信上有著乙個又乙個的詞語寶寶,你能大聲準確地讀出來嗎?出示生字詞 車讀一起讀 師 讀準了詞語寶寶,就跟老師一起去郊遊吧。師 小朋友們...

課堂實錄反思

教學過程反思 高一物理王敏 13.3.7 本節課是一節新授課與習題課的綜合,即通過一些習題的講解,對上一堂課未涉及到的知識加以補充講解。其主要內容有 一,小船渡河的問題 二,曲線運動的條件及其作用。講解的題目 於 優化 及附帶的課時作業。講解前充分將題型歸類,以先重點後基礎的原則安排講解順序,這樣做...

課堂實錄 科學

4 磁極的相互作用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 磁鐵能指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極叫南極,用 s 表示 指北的磁極叫北極,用 n 表示。2 磁鐵的同極相互排斥,異極相互吸引。過程與方法 1 有計畫地做實驗,分類整理實驗證據找出規律。情感態度價值觀 1 培養有計畫 有步驟進行實驗的嚴謹態度。2 感受科學技術與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