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稿記承天寺夜遊教師版

2022-12-07 09:57:05 字數 1323 閱讀 3054

記承天寺夜遊

教學目標

1.熟讀成誦,讀出文章韻味。

2.掌握常用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3.品味文中的優美語言,理解作品意境,體會文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4.領略文中月色自然之美,感受作者胸懷曠達之美。

教學重點:積累常用文言詞語,品味文中的優美語言。

教學難點:體會文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預習檢測

1.本文選自我國民間有「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的說法,其中的「三父子」是指本文的作者 ,字 ,號文學家、書畫家、 派詞代表。其弟 、其父同列於「」,合稱

2.注音

解衣( ) 遂( ) 寢() 藻( ) 荇( ) 交橫( ) 柏( )

3.用/標出下列句子的停頓

(1)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2)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3)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4.解釋下列加點字詞的含義

(1)欣然起行2)念無與為採者

(3)月色入戶4)遂至承天寺

(5)懷民亦未寢6)積水空明

(7)蓋竹柏影也8)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5.翻譯下列重點句子

(1)念無與為樂者

(2)庭下如積水空明

(3)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枸影也

(4)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

(5)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研讀課文

1.默讀課文,將本文劃分為三層

2.合作**:先獨立思考,後分組討論。

(1)作者為什麼要夜遊承天寺?

(2)作者所見夜景如何?(用原文回答)

此句寫景僅用18個字,卻創造出生動的意境,仔細玩味,看它妙在何處?

【品析語言方法指導】

抓住關鍵詞語,仔細揣摩其含義,運用增減,調換法,通過比較來體味原文的精妙。

①找出這句話中兩個點明景色特點的字,你如何理解?

②刪一刪,品修辭

a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b庭下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

你認為刪去原文中的「如」蓋竹柏影也,可以嗎?為什麼?

③添一添,品意境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叢中蛙鳴不斷,空中流熒飛舞,村中狗吠雞鳴,幾處納涼處人笑語陣陣。)

你認為添上這些語句好不好,為什麼?

(3)你是如何理解作者夜遊的感慨:「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拓展積累

你能默寫出有關描寫月亮的詩句嗎?

摘抄一段寫月的優美語段,有能力的同學自己嘗試著寫一段。

板書設計教後記

記承天寺夜遊

班級姓名學號 學習目標 1 重點詞 句的理解與翻譯。2.品味文中意境優美的寫景句子,學習景物描寫的方法。3.感受學習蘇軾豁達的人生態度。一 課前導學 1.朗讀課文兩遍。2.完成 同步練習 基礎知識。二 課堂導學 1 讀課文,解決字音和字形。2 再讀課文,弄清斷句。3 結合書下註解,自主學習,解決文章...

記承天寺夜遊

記承天寺夜遊 記承天夜遊 宋代 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譯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 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

記承天寺夜遊

記承天寺夜遊 就是這樣一篇佳作。今天,就讓我們穿越時空的隧道,回到公元 1083 年 10 月 12 日,和蘇軾共同經歷乙個難忘的夜晚,學習他的 記承天寺夜遊 二 檢查預習 在老師看來,會學習語文的同學都有乙個很好的習慣,就是預習。預習是提前接觸,是準備,是基礎。我也相信咱們班的每一位同學都會有預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