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面推演案例分析

2022-12-07 00:54:02 字數 3803 閱讀 3818

案例分析:某大學急性胃腸炎暴發疫情

(如無特別說明,每個回答要點1分)

第一部分病例發現與報告(共12分)

問題1.1:疾控中心接到報告後,對該起事件作何初步判斷?(4分)

1. 從現有的概要情況看,病例發熱症狀較為普遍,初步排除食物中毒的可能;

2. 從臨床表現看,為胃腸道傳染病的可能性較大。

3. 從時間和地點看,在為春夏季節,又是學校這樣的集中供餐單位,較為符合由食物引起的腸道傳染病疫情的表現。

4. 具體的感染**及病原體尚不明確,有待進一步調查。

問題1.2:疾控中心應該採取哪些工作?(4分)

1. 進一步核實相關情況;

2. 就送檢標本開展常見腸道傳染病的實驗室檢測。

3. 前往該校開展現場調查;

4. 適時向同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和上級疾控機構報告(經判斷後在突發事件網路直報系統進行報告)。

問題1.3:根據目前資訊,考慮開展哪些方面實驗室檢測?(4分,每類2分)

鑑於胃腸道傳染病的臨床表現特異性不顯著,因此要考慮就常見的胃腸道傳染病病原體進行檢測(以下可能的病原體為參考目錄,非標準答案,請結合本省情況判斷答案的符合程度,能夠回答主要病原微生物者即可得滿分)

細菌類:嗜氣水單胞菌、蠟樣芽孢桿菌、肉毒桿菌、產氣莢膜桿菌毒、大腸桿菌(致瀉性大腸桿菌、腸產毒性大腸桿菌、腸出血性大腸桿菌、腸侵襲性大腸桿菌、腸黏附性大腸桿菌)、李斯特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沙門氏菌、志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空腸彎曲菌、耶爾森菌、副溶血性弧菌等等。

病毒類:A肝、諾如病毒、輪狀病毒、星狀病毒、腸道腺病毒等等。

第二部分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共37分)

問題2.1:請根據現有的資料,制定用於搜尋的病例定義。(8分)

1. 時間:2023年5月6日-15日期間;(2分,起止時間各1分)

2. 人群:該大學的學生、教師及其他工作人員;(2分)

3.臨床表現或實驗室檢測:

3.1 疑似病例:發生腹瀉(≥3次/24小時)者;(1分)

3.2 可能病例:疑似病例同時伴有腹痛、噁心、頭痛、頭暈、發熱(≥37.5℃)等2項及以上症狀者;(2分)

3.3 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可能病例伴有糞便嗜水氣單胞菌培養(+)。(1分)

問題2.2:準備採取哪些方式來搜尋病例?(4分)

1. 查閱學校醫務室門診日誌,

2. 訪談醫院醫生;

3. 查閱學校缺勤記錄;

4. 走訪學生宿舍。

此外,還可前往接診的市屬醫院查閱門診、住院記錄等。

問題2.3:對搜尋發現的這些病例,需進行哪些方面的描述?(9分,每點1分)

1 學校的基本情況

1.1 學生、老師等主要校內人員數量

1.2 校內人員用餐和飲水**

1.3 校周邊環境(特別是餐館情況)

2 病例分類:疑似病例、可能病例、確診病例;

3 臨床表現:臨床症狀、糞便特性、平均病程等;

4 診療情況:就診率、住院率、轉歸情況等。

5 實驗室檢測結果

6 發病時間曲線

7 學生、教師等各類人群的發病率

問題2.4:對於這樣的實驗室檢測結果,解讀時需注意什麼?(3分)

1. 病例取樣前是否用藥?如果有,何種藥物?(2分)

2. 15份病例標本中,多少是用藥後採集的。(1分)

問題2.5:此檢測結果,對於該起事件的性質判定和**推斷有何意義?(2分)

未用藥病例的標本檢測均為陽性,且其它病原體未發現陽性,提示此次疫情極有可能為嗜水氣單胞菌引起的。

問題2.6:請對該發病曲線進行簡要描述。(3分)

1. 首例病例5月8日發病;

2. 5月9日開始病例數快速增加,10日達發病高峰;

3. 12日迅速下降,病例主要集中在4天中。

問題2.7:該發病曲線提示可能是哪種模式的暴露?(2分)

流行病學曲線呈現為同源持續暴露模式。

問題2.8:從人群分布能發現什麼(請列出統計量)?(6分)

1. 學生和廚師發病率最高,兩者間無差異;(1分)

2. 學生和廚師發病風險高於教師;x2=13,p<0.01;(結論1分,統計量1分)

3. 男生發病率略高於女生;rr=1.5,95% ci:1.2-1.9;(結論1分,統計量1分)

4. 病例在全校學生中廣泛分布,涉及81%的班級。(1分)

第三部分建立假設(共25分)

問題3.1:從既往研究看,嗜水氣單胞菌導致暴發疫情的可能傳播方式有哪些?(2分)

1. 經汙染的飲水傳播

2. 經汙染的食物傳播

問題3.2:結合該校人員日常水源和就餐情況,本次疫情中,嗜水氣單胞菌可能的具體傳播方式有哪些?(4分)

1. 經飲水傳播:

1.1 通過學校供水系統傳播;

1.2 經桶裝水的傳播;

2. 經食物傳播:

2.1 通過學校食堂傳播;

2.2 通過校外就餐傳播;

問題3.3:請基於現有資訊初步判斷經學校供水系統傳播的可能性及依據。(3分)

1. 可能性:初步判斷為小。

2. 依據:

2.1 自來水不是該校人員的日常飲用水水源;

2.2 如果是自來水源傳播,各類人群的發病率出現差異的可能性較小。

問題3.4:為分析經桶裝水傳播的可能性,如暫不能直接檢測桶裝水,可通過快速了解哪些資訊輔助判斷?(4分,每點2分)

1. 本次疫情出現前,桶裝水的**和使用情況(是否換廠家、**量、校內各人群使用情況是否存在差別);

2. 該桶裝水是否**其它地區或單位,這些地區日否也出現了類似的胃腸道病例的增加。

問題3.5:請基於現有資訊判斷經桶裝水傳播的可能性及依據。(3分)

1. 可能性:小。

2. 依據:

2.1 其它使用該桶裝水的地區未發現類似疫情。

2.2 同飲該2個批號桶裝水的教師與學生的發病率存在差異。

問題3.6:為分析經校外就餐傳播的可能性,如暫不宜直接取樣和檢測,需進行什麼分析?(2分)

可分析主要在學校就餐的人群與主要在校外就餐人群兩者間的發病率進行判斷。

問題3.7:基於該資訊,如何解決問題3.6?(2分)

鑑於目前暴露因素尚不明確,不宜對每個學生進行就餐情況的詳細調查,因此可將a、b、c三棟宿舍樓的學生整體視為主要在校內食堂就餐,將d棟宿舍樓學生整體視為主要在校外餐飲街就餐,比較兩個人群的發病率是否存在差異。

問題3.8:請基於現有資訊判斷經校外就餐傳播的可能性及依據。(2分)

1. 可能性:小。

2. 依據:主要在校外就餐的d棟學生罹患率低於主要在校內食堂就餐的a、b、c棟的學生。

問題3.9:基於目前資訊,請分析經校內就餐傳播的可能性及依據。(3分)

1. 可能性:較大

2. 依據:

2.1 學生和教師在校內就餐的食堂不同,發病率也存在差異;

2.2 雖然暫不清楚廚師的用餐情況,但從人員基數上判斷,學生數量遠遠大於老師,因此大部分廚師應是在學生食堂用餐,發病率也和老師存在差異,且和學生無差異;

第四部分驗證假設(共26分)

問題4.1:為繼續驗證假設和追尋傳播源,需進一步進行哪些調查?(3分)

1. 繼續調查和分析學生食堂,明確是哪個(哪些餐次)導致了本次疫情的暴發,

2. 如能明確危險餐次,應進一步分析導致疫情的可疑食物有哪些;

2. 就學生食堂及相關樣本進行取樣和檢測。

問題4.2:基於目前的資訊,初步懷疑和需要重點調查的是哪個(哪些)餐次?(10分,每個下劃線2分)

鑑於嗜水氣單胞菌潛伏期為24-48小時,根據流行曲線從9日開始出現發病高峰,12日後發病基本消失,因此重點懷疑的應是7日開始(9日往前推最長潛伏期),至11日(12日往前推最短潛伏期)的各餐次。

* 病例是指曾食用過某餐次,但也會食用其他餐次,其發病不一定是因食用這一餐次導致發病。

工作分析案例

1 附件內容為一家家用電器集團公司萬家公司的工作分析案例 2 內容為 1 萬家公司的背景 2 工作分析的目的 3 工作分析的準備工作 包括成立工作分析小組 資料準備 設計相關工具 制定 2 工作分析的程式和時間表 4 工作分析的具體過程。3 其中有很多的 和問卷 如工作日誌表 職位說明書等等 很值得...

工作分析案例

1 附件內容為一家家用電器集團公司萬家公司的工作分析案例 2 內容為 1 萬家公司的背景 2 工作分析的目的 3 工作分析的準備工作 包括成立工作分析小組 資料準備 設計相關工具 制定 2 工作分析的程式和時間表 4 工作分析的具體過程。3 其中有很多的 和問卷 如工作日誌表 職位說明書等等 很值得...

工作分析案例

乙個關於員工工作分析的案例 下面,我將我做過的乙個員工工作分析的案例與大家共享。在工作實踐中,這樣的情況很普遍 有的員工工作十分投入,十分認真,但是工作效率不高。1998年時,我們南京金和已經成為南京規模較大的一家it企業。當時有十幾個業務人員,業務人員的素質相差不大,但業績差異十分巨大。其中最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