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理念下初中語文教師課堂教學行為轉化的研究

2022-12-03 07:30:05 字數 5140 閱讀 9016

研究報告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一)國外研究現狀

國外關於教師課堂行為研究的焦點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教師課堂教學行為標準:瑞安斯得出了「教師有效/無效行為分辨表」,既為當時學者對教學過程的研究起到了拓展思路的作用,又為後來的「過程——成果法」(process-product approach)作了鋪墊;羅森珊和佛斯特在對用「過程——成果法」研究的教師特性的文獻分析基礎上,發現教師課堂教學行為與學生成果密切相關,並且找出了11種與學生成果相關的教師課堂教學行為。

(2)教師角色行為的研究主要是將教師角色行為置於角色規範、角色期望、角色背景、角色一致和角色衝突等常用的角色觀念下進行的,並且這些研究幾乎都是與教學效能的關係聯絡在一起的。

國外學者對師生互動行為的研究,雖然著眼點各不相同,但都是基於全班學生的特性這種內在教學情境而進行的。

(二)國內研究現狀

國內關於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研究,主要以「課堂教學策略研究」 、「課堂教學程式與方法」或者「課堂教學模式」等形式出現。

施良方、崔允漷主編的《教學理論: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中,根據教師在課堂教學情景中的行為方式及其發揮的功能,將教師課堂教學行為劃分為三類:主要教學行為、輔助教學行為和課堂管理行為,進而從5個部分詳細闡述課堂教學策略:

課堂教學準備策略,主要教學行為策略(呈現行為策略、教學對話策略,指導行為策略),輔助教學行為策略,課堂管理行為策略和課堂教學評價策略。

前蘇聯教育家凱洛夫「感知——理解——鞏固——運用」的教學結構模式對我國教育教學專家和教師的影響十分深遠。在此基礎之上,我國的學者也探索了許多有益的教學模式,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但是,就以「教師課堂教學行為轉化的研究」為研究專題,教師積極參與,聚焦於本校課堂教學,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研究自身的教學行為變革進行反思,在國內外還不多見,這就是我們研究的價值所在。

傳統課堂教學模式是師講生聽,教師是權威,學生只是被動接受,在這種學習過程中學生完全沒有主體地位,他們更多的處於被督促,糾正、甚至是被呵斥的客體地位,這使得學生的自我意識、自主能力及創新的慾望一再被壓抑,學生不能按自己的想法去思考,而只能向書本和老師的標準去迎合,由此形成了課堂氣氛的沉悶與「一言堂」的局面,這樣培養出的學生很難談健康、快樂、全面發展,因此也不能適應現代社會對人才和能力的需求,這種教學模式從時間上看由來以久,從空間上看近乎覆蓋絕大部分的課堂,而隨著時代的發展,依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需要與之相應的新的培養模式和培養方法的研究。準確把握和反思當前中小學教師在新課程改革與實踐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最為困惑的、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強化研究者教學行為研究的實效性和針對性,達到教師專業與新課程共同發展,喚起教師職業的內在尊嚴與歡樂,改進傳統的教學行為的目的。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教師改變知識傳授者的角色,變成新型的知識傳授者、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和教育科學的研究者。

與以前相比教學行為應發生巨大變化:重教授——重發展;重結果——重過程;重教師「教」——重學生「學」;統一規格教育——差異性教育;單項資訊交流——綜合資訊交流等。教師的角色不再主要是資訊的傳播者、講授者或組織良好的知識體系的呈現者,其主要職能已從傳授者成為促進者,從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由「居高臨下」轉向「平等中的首席」。

目前,結合我校的語文教學情況看,課堂教學質量需要大幅度提高,而要想提高教學質量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至關重要。它是教師的教學基本功、教學方法、教學策略、教學手段的直觀體現。目前,我校語文組教師共有四人,由於人數少且趨於年輕化,所以組內教師普遍教學經驗不足。

雖然在課堂教學上能夠認真備課,對工作兢兢業業,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不高,重視度不夠。另外,我校處在城鄉結合部,經濟發展迅速,學生的接觸面越來越廣,一些新事物不斷湧出,學生的需求越來越高,這使我們更加意識到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性。而在我們的課堂教學方面,還存在一些不足。

如:課堂匯入缺乏技巧不能吸引學生的興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教師課上不能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提問,切入教學重點;課堂提問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個性,師生間缺乏思維火花的碰撞,教學方式呆板;課堂效率不高等。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課程體系也發生了很大變化。

以學生為本,重視學生的發展,對傳統教育中不合理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進行改革,樹立新的駕馭思想、教育理念,構建新的教學模式已成為廣大教師的共識及迫切要求。為此,我們語文組申報了這一課題進行研究,想通過對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轉變研究,不斷探索與解決自身與新課程理念、教學目標、教學工具等方面的問題,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努力提公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目的是不斷改變行為者的行為,並使其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積累反思的素材,自覺調整、改進自己的教育教學策略與行為,達到轉變與更新教育理念,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促進教師自身專業發展的目的。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後現代課程觀——課程就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一起探索未知世界,從而實現認知領域的拓展和延伸的過程,而不是教師向學生傳遞教師所知的過程。

2、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獲得的,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於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夥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意義構建的方式獲得的「情境」、「協作」、「會話」、「意義建構」是學習環境的四大要素。核心是: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的意義的主動建構。

3、合作學習理念——學生在學習群體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讓每個學生在任務中積極承擔責任,學生在活動中相互支援相互配合,遇到問題協商解決,對個人承擔問題進行加工,對活動成效功用進行評估,通過合作提高學習效率,增強合作精神。

4、**式教育思想的核心——學生有權選擇自己想學的東西,教師應把一切學生自己能做的事教學生自己做,一切學生不會做的事,教會學生學會自己做,要相信學生的能力、慾望和熱情,使學生在親身實踐中獲得知識,發展能力。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

1、解決本校課程改革中,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現的一些具體問題,從而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質量。

2、積極探索新課程理念下,高效課堂教學中教師教學行為的變革,有效促進我校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3、試圖為當代初中教師,提供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教師課堂教學行為變革的某些成功的方法和經驗,從而從課堂教學方面積極推進課堂改革。

4、使學習成為學生的自主探索與發現,成為學生的親身實踐活動,而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使課堂鮮活起來,更便於學生理解掌握,從而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5、通過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轉變,使學生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協作的能力,發展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及分工安排

(一)課題研究的內容

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受制於教師的教育理念,離不開教師的教學基本功,但更是教師教學方法、教學策略、教學手段的直觀體現,由於初中教師課堂教學行為涉及方方面面,我們對這一課題的研究,主要側重於以下四個方面:

1、課堂教學匯入策略的研究:

在教學過程中,嘗試用形式多樣的匯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飽滿的熱情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探求知識的主動性。

2、有效組織課堂教學討論的研究:

主要從問題的設定,提問的方式、小組活動指導、有效組織教學等方面進行研究,真正發揮老師的主導作用,提公升語文教師的課堂監控能力。

3、優化課堂教學情境策略的研究:

主要研究在實際教學中如何根據不同的學習目標,創設不同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增強學生主觀情感與客體物件之間的結合上,以及創設「問題」情境的有效性。

4、課堂教學中資源的開發、利用和整合的研究:

主要研究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善於發現並利用資源,能綜合利用多種資源,使教材上平實的文字變成生動的教學素材,使課堂教學結構實現最優化的組合,教學效果達到最理想的境界,發展學生的個性、興趣、特長等,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得到良好的發展。

(二)分工安排:

五、研究方法

文獻研究法:相關理論、模式、指導方法等學習。

觀察法:依據相關理論,有目的、有策略地進行課堂教學實踐的觀察。

行動研究法和比較研究法:在課堂教學實踐中進行行動研究,在行為跟進中進行比較和提高。

個案研究法:課題組成員結合自己教學中的典型課例進行細緻分析,大家相互交流、學習、反思。以便今後不斷改進,提公升自己。

具體做法:課題組教師針對自己的子課題進行研究,在學習相關理論的基礎上結合教學實踐進行深入**。要求課題組成員每週向課題組提供乙個本人在教學行為中遇到的值得**的真實問題;每月寫一篇教學行為個案研究;每人每學期至少上兩節組內**課,在研究中進行交流、學習、反思;再實踐,再反思。

六、課題研究的步驟

課題的實施設計分為以下幾個步驟進行:

第一階段:研究準備階段(2006.9——2007.3)

主要工作:

1、(2006.9——2006.11)課題負責人建立研究方案,學習相關理論,提高理論修養,明確課題組人員,完成課題研究的各項物質標準。

2、(2006.11——2007.3)課題組成員共同完成課題開題工作。

第二階段:研究實施階段(2007.3----2008.2)

主要工作:

1、(2007.3----2007.9)

(1)課題組成員根據研究方案,啟動子課題研究(計畫、實施、觀察、評析、反思)

(2)成員針對研究內容學習相關理論,在課堂上進行實施,課後寫反思。

(3)定期召開研討會,總結交流經驗,反饋修正並繼續實施。

(4)及時收集研究資訊,注意調控,不斷完善操作過程。

2、(2007.9——2008.2)

(1)完成課堂案例的整理工作。

(2)組內成員每人上一堂研究成果展示課。組內交流心得,並寫出反思。

(3)組內成員對研究的內容進行小結,完成子課題的研究報告,撰寫**。

第三階段:總結評估階段(2008.2---2008.8)

主要工作:

1、整理和分析研究結果,總結經驗,撰寫研究報告,展示研究成果。

2、邀請專家對課題的研究進行鑑定,申請結題。

七、課題研究的主要過程

(一)制定有效的課題實施方案。

課題研究首先制定了方案,成立了課題研究小組。要求課題組成員需熱情高,幹勁足,既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又有豐富的教學經驗。確保實驗的順利進行,有利於經驗的總結,有利於教研成果的推廣。

(二)學習有指導性的教育教學理論。

轉變教育觀念是進行課題實驗的前提。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語文新課程標準解讀》、《新課程下我們怎樣當老師》《教學理論: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等書籍,組織開展為期二個月的「教育思想大討論活動」,撰寫心得體會。

採取了「課內與課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形式,每次教研活動時間由指定的教師進行講解,主要講述課題研究學習的體會和感受。通過各種方式、各種渠道的學習,老師們對課題研究達成了共識,在理論和研究方法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新課程理念下初中語文教學

關鍵詞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新課程理念優化策略 在新課改的熱潮中,語文老師真的應該沉下心來思考,語文課堂到底應該是什麼樣的?這些年來,我一直在努力打造簡約而又高效的課堂,也許不那麼唯美,但學生收穫頗豐。一 教學目標要簡明,有的放矢 人們常說 語文教學是個筐,什麼都能往裡裝。可是結果不盡如人意,於是有人提...

新課程理念下語文教師如何備課

備課是乙個古老的話題,凡有幾年教學經歷者都能從備教材 備學生 備目標 備過程 備教法等方面說個子丑寅卯。但在新課程條件下,隨著教師角色的轉變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的要求,備課不再是教材內容的簡單的詮釋 教學過程的簡單的安排 教學方法的簡單的展示,它的性質 功能 方法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它要求教師從新...

新課程理念下初中語文教學的幾點思考與體會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如何體現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這是值得認真 的問題。下面筆者談談自己的思考與體會。1.正確把握語文課程的特點 新課程標準將語文學科的性質明確定位為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不但簡明科學,而且高度概括了語文課程的最大特點,符合語文教學的實際。語文具有工具性,這是不言而喻的,因為人類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