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資訊科技課堂有效提問的設計方法與實施策略

2022-11-30 07:21:05 字數 3928 閱讀 1388

育英小學王麗梅

西方學者德加默曾提出:「提問得好即教得好」。以我的親身經歷發現,在當前的小學資訊科技教學中,教師的提問存在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幾種問題:

(1)學生不願意作答;(2)學生的回答跟教師的預期答案相去甚遠;(3)學生對提問百思難答等。究竟小學資訊科技教師在課堂中的提問存在什麼問題,使學生產生這些不和諧社會的反應呢?帶著這一問題是,我進行了小學資訊科技課堂有效提問設計的研究。

有效提問,是以有效的策略提出有效的問題。這就包含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是有效的問題;二是有效的提問策略。有效提問是針對無效和低效提問而提出來的,主要包括三類:

(1)其背後蘊涵一定的思想性和哲理性,能夠促使學生進一步思考的問題;(2)能夠產生良好效應的問題;(3)能夠組織學生有效地進行討論的問題。

有效問題的設計原則

1、圍繞三點精心設問

課堂提問只有圍繞教學目標、針對重點和難點,精心設計問題,才能提高課堂效率、激發學生獨立、深入地思考。

2、情境矛盾啟發思索

啟發性問題有兩種常見的操作方式:

(1)創設問題情境,教師通過課件或例項演示,讓學生回憶已有知識、觀察現象後,再提出問題。例如,在五年級flash軟體時,學習圖層時,先讓學生操作動畫例項「蜻蜓」,觀察「蜻蜓」的原始檔——時間軸結構圖和動畫效果,再向學生提問:①你是怎麼理解「圖層」的?

②你覺得圖層有什麼作用?③圖層的四種狀態各有什麼作用?什麼時候需要使用?

這樣,提供例項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邊操作邊思考,可以啟發學生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

(2)利用矛盾,引發思索。教師把教學內容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間的矛盾作為設計問題的突破口,啟發學生去**「為什麼」。例如,在flash中學習如何複製圖層時,因為學生有複製檔案或複製物件的經驗,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驗先去嘗試一下複製圖層。

學生操作不成功時,教師趁機讓學生思考:flash中的圖層是有時間軸的,能不能直接執行「編輯——複製」的操作?如果複製成功了,應該貼上在**?

通過這些問題啟發學生去**,把學生的思考引向深入處,既啟發了學生的思維,又讓學生深刻地掌握了如何複製圖層。

3、分層設定循序漸進

教師要善於分析教材內容的內在聯絡和學生已有知識、能力,循序漸進地設計一系列問題,使學生的認識逐漸深入和提高。

4、問題綜合鞏固所學

在小學資訊科技教學中,由於課時所限,學生往往「學了後面的,忘了前面的」,但前後知識點之間聯絡緊密,所以在問題設定時要考慮到綜合性。例如,在學生學完「形狀補間動畫和動作補間動畫」後,為了鞏固所學,教師可以展示乙個運用兩種動畫型別製作的綜合作品,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思考、歸納兩種動畫型別的異同,使學生在實際應用中能靈活、恰當地選擇使用,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有效提問的設計方法

1、拋棄封閉式問題

教師必須拋棄封閉提問。當我們問「你能不能告訴我你是怎麼理解這個問題的?」如果學生回答「不能」,那麼我們就失去考查這個學生是如何理解問題的機會。

如果學生回答「能」,我們仍然必須問「你是怎麼理解這個問題的」。既然乙個問題即可表述清晰,為什麼還要問兩個問題呢?所以,教師必須停止使用由「你知道」、「你能告訴我」或者「你不認為」等詞開頭的問題。

2、動作詞彙,核心問題的必備

能表明認知操作的有效問題就是核心問題。表示認知操作的動作詞彙有「回憶」、「觀察」、「比較」等。如果你希望學生去觀察,可以這樣提問:

「關於你觀察或注意到什麼?」如果你希望學生去回憶,可以這樣提問:「你想起來哪些有關的事?

」例如,學習「引導層動畫」,如果提問「引導層動畫是什麼」,而學生告訴教師正確的定義,那這節課的目標實現了嗎?顯而易見,還沒有。該節課的教學目標除了了解概念,最重要的是讓學生觀察引導層動畫例項,從中找出引導層動畫有什麼特點。

如果我們把初始問題改成「請告訴我引導層動畫有什麼特點」,那麼,我們離教學目標的意圖就更近一步。可是問題仍然沒有包含明確的思維操作,學生的回答可能並不是教需要的答案。如果把問題表述為「這個引導層動畫例項,你觀察或注意到它有什麼特點?

」便包括了動作詞彙代表的思維操作,學生可以通過這項思維操作生成教學目標所指定的回答。

3、後續提問,帶出思考的美妙之處

後續提問通常出現在核心問題一問一答之後,根據學生的回答做出相應的反饋,引導學生更加深入地審視自己的思考過程。後續問題有:(1)重新聚集問題。

用來調整學生的答案,使之符合核心問題的要求。例如,教師提問學生「什麼是圖層」,如果學生回答「圖層可以讓物體運動起來」,這時,教師必須再次敘述學生的回答並告訴學生:「是時間軸可以讓物體運動起來,而老師需要你回答的是圖層的概念,是觀察了『蜻蜓』例項後,你對圖層的理解」。

(2)解釋性問題。它讓學生有機會運用自己的評議來解釋他們對某個事物的理解。例如,教師提問學生「什麼是圖層」,學生回答「圖層像一張透明的紙,可以在上面繪畫或寫字等,多個圖層疊起來就是一幅完整的畫面或動畫」。

這時,教師可以提出乙個解釋性問題「你描述一下圖層與透明的紙有什麼相似之處」。學生經過思考後,就會把圖層與透明的紙的相似點表述出來,比如都是透明的、獨立的、有序的,學生對圖層的理解就會更加深刻,學生不僅知道自己在思考什麼,也明白自己是如何思考的。後續問題還有驗證性問題、限定焦點問題等,這些問題能帶出學生思考的美妙之處,使學生的眼界更寬闊,思維更活躍,操作更有效。

有效提問的實施策略

1、面向全體學生

課堂提問應面向所有的學生,不能滿足於個別學生的回答。如果個別學生回答得很好,那麼全班多數學生是否理解他的回答?如果個別學生的回答需要矯正,那麼他所存在的問題是否代表著多數學生?

只有把這些情況搞清楚了,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

2、教師主導,啟發思考

學生不會回答或者應答反向而行,教師應回圍繞提問的中心內容,根據學生的回答追加問題,巧妙鋪墊,幫助其理順思路,或者迂迴設問,讓學生回答類似的問題,得到啟發再觸及正題。例如,學習「引導層動畫」時,教師提問:「觀察一下,引導層動畫的運動物件和引導路徑各有什麼特點?

」有些學生不會回答,有些學生回答運動物件是飛機,引導路徑是曲線。這時,教師就要發揮引導作用,首先肯定學生的回答,再說這些不是它們最主要的特點,教師應該設定階梯狀的鋪墊性問題,如「運動層的動畫型別是動作補間還是形狀補間」、「運動補間動畫要求運動物件是組合的還是分離的圖形狀態」、「大家再對比一下,運動物件各引導路徑有什麼不同」。通過這些鋪墊性問題,學生就會知道引導層動畫的運動物件是組合圖形或元件,而引導路徑是分離的圖形狀態,從而深刻地掌握了引導層動畫的製作要點。

3、思考和補充時間不可少

問題提出後,要給學生留有思考及動手操作求證的時間。思考時間力求照顧全體,如果較難的問題,要留足集體討論的時間。另外,學生回答後,也要留足補充時間,應習慣追問:

「還有補充嗎?還有不同觀點嗎?」這樣,能讓學生的思考更深入全面,回答更加完善。

4、表述清晰,多點鼓勵

問題的表述要清晰簡潔,中心明確。問題中有引導學生回答的思維操作詞語,如「你『回憶』或『想起』它們有什麼表現效果」或「如何區分這兩種動畫」。教師在課堂提問時應該走近學生,如果學生不自信、緊張,或者在回答過程中說錯或一時想不出來,教師都應給學生積極的激勵和啟發,消除學生的顧慮,減輕心理壓力,讓學生自然地擺脫困境。

5、應對回答,以促進思考為導向

如果學生的回答正確,教師除了要考慮其他學生的觀點外,還要關注學生是如何思考這個問題的,通過後續提問進一步了解學生的思考方式,幫助學生了解如何利用這些問題**他們自己的思考過程。

如果學生的回答不正確,教師不能直截了當地裁定或一味去糾正學生的錯誤答案,要繼續傾聽學生的回答,通過一些後續提問去**學生的見解,去理解學生是如何形成錯誤想法的。例如,為了進一步讓學生理解圖層的作用,教師提問:「兩個做不同運動的小球能不能在乙個圖層內完成?

」有些學生堅持說可以並進行了嘗試,這時教師可進行後續提問:「乙個小球向左運動,乙個小球向右運動,能在乙個圖層內完成嗎?」學生經過並嘗試驗證他們的觀點,發現無法成功,再用自己的實際操作修正了自己的錯誤,對圖層的特點和作用會理解得更深。

經過乙個學期的嘗試和探索,通過對學生的課堂觀察、調查、訪談和學生的作業進行分析,證明本研究中提出的有效提問的設計原則、設計方法和實施策略能有效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啟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習慣和能力,但在後續提問的設計和教師的反饋方式等方面還需要繼續研究、改進和完善。

談資訊科技課堂提問有效性

摘要 課堂提問是資訊科技課堂教學的常規環節,在課堂中教師有效的課堂提問能促使學生積極思維。作為教師要充分挖掘提問的功能 把握提問的原則,掌握課堂提問的幾種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提問的有效性,促進學生全面 和諧地發展。關鍵詞 資訊科技 課堂提問 有效性 一 資訊科技課堂提問的現狀 每當資訊科技教師要準備...

資訊科技課堂提問反思

關於資訊科技教學課堂提問情況的反思 資訊科技課堂是學生非常喜歡的乙個學科,在我平時的教學中會有很多的提問,性學習以 問題 為基礎,問題 是學生進行 式學習的載體,而教師可通過課堂提問將 問題 傳遞給學生,因此,恰當的課堂提問是資訊科技教學的重要手段,它不但能鞏固知識,及時反饋教學資訊,而且能鼓勵學生...

資訊科技課上的提問設計

科學合理的課堂提問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資訊科技的興趣 啟發學生積極思考,有助於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 增強學生自主探索的意識,進而提高教學效果。一 寓趣於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認知水平,有意識地提出一些帶有趣味性的問題,寓趣於設問,創設生動愉快的情景,把學生已有的知識與即將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