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佳狀態的老師

2022-11-29 23:54:07 字數 5213 閱讀 2485

——給孩子指導而不是批評

一、老師們的心聲

聽到過一些老師聚在一起,討論在學校的生活。年齡都不算大,但是理想都已經破滅。一位同事甚至在微博裡發出了「曾以為是為夢想而工作,原來只是為了工資而上班。」的心聲。

有的老師失去了信心,放棄了希望;有的老師則在大聲疾呼改革;激進一些的尋求改革現行的制度;保守一些的追求保守**。與此同時,教室裡的生活還在繼續:有需要教的孩子們,有需要安撫的家長們,有需要解釋的校長們。

他們都需要老師們付出時間和精力。如何有尊嚴地生存下去,對乙個老師來說,並不是乙個嘴上說說的問題。有乙個故事,說的是乙個陷入了可怕麻煩中的人去找神父尋求幫助。

神父聽他說完後,建議道:「相信上帝。他會幫助你的。

」「好的,」這個人回答道,「但是,請告訴我,在上帝來幫我之前,我該怎麼做?」我想老師們問的也是同樣的問題:「在教育制度改變之前,我該怎麼做呢?

」「今天我該怎麼做,才能改善我的課堂狀況呢?」「某某某的作業老交不上,我該怎麼辦呢?」

要想改善上面的狀況,就要先從我們自己入手,在工作中尋找快樂。我們既然選擇了這個職業,就要實現自身的價值。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做乙個最佳狀態的老師。

二、最佳狀態的老師

有這樣乙個故事:一位哲學家坐著乙隻小船渡一條大河。在船上,他問船伕,「你了解哲學嗎?

」船伕回答:「我不能說我了解。」「那你失去了你生命的三分之一。

」哲學家說。「你懂點文學嗎?」哲學家繼續問。

「我不能說我懂。」船伕回答。「你失去了你生命的三分之二。

」哲學家宣稱。這時,船撞上了一塊礁石,開始下沉。「你知道怎麼游泳嗎?

」船伕問。「不知道。」哲學家回答。

「那你就失去了你生命的全部。」船伕說。這也告訴我們,當出現需要立即處理的迫切問題時,哲學通常就消失了。

當教室裡出現危機時,將所有圖書館裡全部的書加起來也不會有用。在這種現實的時刻,只有技巧才能救命。

在教育中,起作用的是有技巧地表達出來的態度。這種能起作用的態度,老師們都是知道的。正如一位老師說的那樣:

「我知道乙個孩子需要什麼。他需要被接受和尊重、喜歡和信任、自由和平等;需要鼓勵和支援;需要能夠探索、試驗,並獲得成功。」在這方面,我校也充分體現了這點——我校的教師心語:

1、假如我是孩子。(從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從而更加尊重、理解孩子)。2、假如是我的孩子。

(把每乙個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去關心愛護);還有我們不放講台的教室都體現了我們師生平等合作的關係。

其實在理論上,我們已經知道了好的教育是什麼。我們知道所有的概念。但是,乙個老師不能僅僅靠概念來教育孩子。

這些概念儘管巨集大,但都太抽象、太大了。它們就像一張百元大鈔,好是好,但在滿足諸如打個公用**、買一袋鹹鹽或一瓶水之類的平常需要時,卻不太方便,對於日常生活,我們需要的是「零錢」。我們迫切的需要具體的技巧,以便有效而人性化地處理生活和教學中隨時都會出現的事情——那些令人煩惱的小事、日常的衝突和突然的危機。

所有這些情形都需要有益而切實可行的反應。老師的回應會造成至關重要的後果,決定著孩子們是順從還是反抗,是滿意還是爭執。

學習總是現在時的,而且總是個性化的。做乙個最佳狀態的老師首先應該有正面的教育態度。孩子不是罪犯,我們不是警察。

天下沒有壞孩子。我們家長或老師應該預先認定孩子是好的、是無辜的。孩子不好的行為,都是一些深層問題的顯現。

就好比小樹苗的葉子黃了,可能是缺水或有蟲子了。我們的任務就是先去探查到那些問題,然後去解決問題,然後樹苗的葉子慢慢就恢復了。對孩子有積極的預期很重要,「皮格馬利翁效應」和「羅森塔爾效應」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當我們本著尊重、關愛和信任這些正面態度去對待孩子時,我們的方法就不會是去**限制,我們的管教就不會傷害到孩子的生機和活力。同時,我們的積極態度可以傳遞給孩子,讓他也以同樣積極正面的態度去面對他的世界、他的人生。如果你是乙個樂觀開朗的老師,那麼你的學生一定會是活潑上進的孩子。

其次要有和善與堅定的教育手段。「和善」的重要性在於表達我們對孩子的尊重。「堅定」的重要性,則在於尊重我們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

我們不缺乏愛的責任和知識,缺乏的是愛的技巧。愛是需要技巧的,只擁有愛是不夠的,自以為有了愛和知識就可以教育孩子的家長和老師其實並不一定能使孩子健康成長,甚至不足以與孩子切實地交流。技巧與知識是兩回事,就如同一位外科醫生,憑著對患者的無限愛心和豐富的醫學知識拿起手術刀就想為患者做手術,患者會同意嗎?

誰都知道那是非常危險的事,因為這個醫生缺少專業的技能訓練,缺少實踐。我們就應該像一位受過專業技能訓練的外科醫生那樣,小心地、恰當地使用語言,用特別的方式與孩子相處,交談。要知道語言就像刀,使用得當是去除病痛的利器,使用不得法,就會帶來精神上的極大痛苦,其破壞力甚至是致命的。

遺憾的是,有的家長和老師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們無所顧忌地使用著這把刀,傷害了孩子自己都不知道,還在埋怨孩子無可救藥。

忘記是哪一本書中講的,「好的關係勝過好的教育」,反過來說,沒有好的關係就不會有好的教育。因為孩子成長的動力是他內在、主動的需求。強加在他身上的是壓力,他自己產生的才是動力。

好的教育是激發他的動力,而不是一味地施加壓力。如果師生關係不好,那孩子是不會聽話的。甚至還會因為反對而反對。

而和善與堅定的處理方式會讓我們和孩子的心越來越近。

到底怎樣才是「和善而堅定」的處理方式呢?我們假設孩子跟你頂嘴。那麼,你應該走開,到另一間屋裡去。

雖然你能聽見反駁你的聲音,但是我們分析一下。你雖然不能迫使別人以尊敬的態度對待你,但你可以自己以尊重的態度對待你自己。走開就是你以尊重的態度對待你自己;而且,這樣做也給孩子樹立了乙個最好的榜樣。

你總可以稍後再找孩子談,這樣每個人都有機會讓情緒平靜下來。心情好了,才能把事情做好。你稍後可以跟孩子這麼說:

「孩子,很抱歉你生這麼大的氣。我尊重你的感受,但不能接受你剛才的做法。今後,每當你不尊重我的時候,我都會暫時走開一下。

我愛你們,願意和你們在一起,因此當你覺得你能夠做到尊重我時,就來告訴我,我會很樂意和你一起找出處理你的怒氣的其他方法。然後,我們可以把精力集中在找出對你我都尊重的解決辦法上。」

又比如:美術課上乙個孩子把顏料弄灑了。最佳狀態的老師會和孩子說:

「哦,我看到顏料灑了,我們需要抹布和水。」而最差狀態的老師會跟孩子說:「你這個笨蛋,怎麼這麼不小心?

」最佳狀態的老師,都關注孩子的境況,關注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最差狀態的老師,都評判孩子的性格和人品,讓問題變得越來越糟。這也是有效溝通和無效溝通的區別。最佳狀態老師你是否做得到,關鍵取決於我們這些大人是否有正面思考的習慣。

如果我們眼裡看到的更多是積極的世界,那我們才有足夠多的好東西去**孩子、去逗引他向前,而不是在後面催促他、逼迫他。

三、和諧、真誠的交流

最佳狀態的老師傳遞的是關心和關懷,最差狀態的老師喚起的是焦慮和憎恨。乙個是以解決問題為導向,另乙個是在製造問題。乙個老師如何與孩子交流,具有決定性的重要意義。

它影響著乙個孩子的生活是好還是壞。

「談境況,不要談性格和人品」是最重要的溝通原則。它適用於老師和孩子打交道的所有場合。將這個原則轉變為教室裡的行動,將會改變乙個老師對待孩子的基本方式。

乙個高明的老師不害怕自己的憤怒,因為他已經學會了表達憤怒而不造成傷害。乙個高明的老師會保持自己的真實。他會描述自己看到了什麼、感覺到了什麼,以及期待著什麼。

他針對問題,而不針對人。比如:一位四年級的老師看到教室裡很混亂,有的同學的書都掉在了地上,他堅定說:

「聽到這麼大的吵鬧聲,我很生氣。」吵鬧聲小了,他大聲說:「書不應該放在地上,應該在你的課桌上。

」這位老師謹慎的避免了侮辱,他沒說:「你們真像一群野獸。想造反嗎?

」又如:兩個男孩子在教室裡把橡皮切成小塊做子彈,互相扔來扔去。老師說:

「看到你們用橡皮做成子彈,我很生氣。橡皮不是用來扔的,教室需要立即打掃。」這兩個孩子一句話也沒說把教室打掃乾淨了。

這位老師也謹慎地避免了攻擊和侮辱。

乙個老師還要學會贏得與孩子們合作。例如去年冬天的一天,我們正在做作業,窗外飄起了雪花,孩子們有的小聲說:「外面下雪了」「下的真大呀」,於是很多同學開始不時地往窗外看,於是我讓他們選擇:

「你們可以欣賞雪景,欣賞完後寫一篇小作文;也可以在座位上專心寫作業。」說話聲沒有了,一部分孩子來到窗邊欣賞雪景,一部分孩子認真寫作業。此次作文收穫頗豐,何一荻的作文《冬雪》發表在了《唐山廣播電視報上》;還有,在寫生字時我會讓全班學生選擇是寫三遍你能記住,還是你寫五遍能記住。

當老師的溝通中傳達出尊重和對自尊的維護時,孩子們的抵抗就會減少。和諧、真誠的交流不僅能夠讓老師們更好的「教」,而且能讓孩子們更好的「學」。

四、重新看待不良行為

魯道夫·德雷克斯(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精神病醫生、教育家)反覆說過:「乙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乙個喪失信心的孩子」他發現,當孩子們喪失信心時,他們會為自己選擇四個不恰當或者錯誤的目的。

1、尋求過度關注——錯誤觀念:只有在得到你的關注時,我才有歸屬感。

2、尋求權利——錯誤觀念:只有當我說了算或至少不能由你對我發號施令時,我才有歸屬感。

3、報復——錯誤觀念:我得不到歸屬,但我至少能讓你同樣受到傷害。

4、自暴自棄——錯誤觀念:不可能有所歸屬。我放棄。

所有人的首要行為目的都是歸屬感和價值感,孩子們之所以會在上述四個錯誤目的中選擇乙個或幾個,是因為他們相信:

·尋求過度關注或尋求權利有助於他們獲得歸屬感和價值感;

·報復會使他們在沒有能獲得歸屬感和價值感的經歷中受到的傷害得到補償;

·放棄是他們的唯一選擇,因為他們真的相信自己不夠格。

孩子們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觀念。如果你問孩子為什麼要做出這些不良行為,他們會說不知道,或者會給出一些其他的藉口。出現這些行為的解決辦法是應該想辦法鼓勵孩子,採取有效的鼓勵方式,特別是對待十幾歲的孩子要以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態度來解決問題,以他樂意接受的方式來引導他,你必須把他當成乙個人來看待而不是當成乙個弱小的人來征服,孩子犯錯誤是成長的必修課,懲罰只能暫時制止不良行為不能永久解決問題只要我們和孩子一起反思一起完善,不斷鼓勵他,那麼他的過失與成就具有同樣的教育功能。

我們從小得到的教育是要為犯錯誤而羞愧。其實我們都不完美。我們需要達成的是,要有勇氣改變我們對「不完美」的信念。

這是最令人鼓舞的觀念之一,也是在我們的社會中最難達成的觀念之一。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可是每個人都在這樣要求自己和別人——尤其是孩子。

面對失敗、錯誤,我們會怎樣表現?也許失敗錯誤會使你心情沮喪,懷疑自己,甚至自我否定,這是相當可怕的,也許你從此一蹶不振,不敢再去嘗試、探索。當孩子遇到失敗感到痛苦悲觀時,我們常常告訴孩子:

失敗是成功之母。可是孩子是否真正認識到「失敗是成功之母」呢?但實際上「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曾經在名師王金戰的書裡看到乙個事例,有乙個高三女孩成績優異,目標瞄準清華北大,可在高考前的幾輪模擬考試中,屢屢失利,很悲觀失望。第一次考不好,又鬱悶又焦急,結果第二次又未考好,更加焦躁不安,這樣惡性迴圈,最後都沒有信心參加高考了。在萬般無奈下,她父母帶著她找到王金戰老師,王老師和她談過一席話後,她的臉上浮現了久違的笑容。

調整最佳狀態

一 回歸課本,對知識的體系和網路進行重建 梳理,理解不透的可到校找老師答疑,還建議考生們結對子複習答疑。對自己理解不透徹的內容 薄弱環節要弄懂。二 對做錯的題目進行回顧與反思,查漏補缺。對需要記憶的內容 如概念 知識點類 可每天背背,多次重複記憶 每門學科可以理出乙個知識點目錄,哪些是重點 掌握級 ...

高考調整到最佳狀態的技巧

自我質辯是心態自我調整的良方之一。比如,有 離高考越近,便越擔心自己能力 的憂慮的同學,不妨進行如下自我質辯 自問 這種擔心必要嗎?自答 毫無必要,平時自己一向學習認真,雖不十分優秀,但只要認真做好考前準備,正常發揮,這次考試完全可以考好,根本不必為這無端的擔心而苦惱。又問 這種擔心有利嗎?自答 沒...

如何調整最佳面試狀態

1.積極的自我暗示 在面試前,面試者習慣於敘述一些自身的事情。這些敘述通常是講給別人聽的,然而卻無意中在暗示著自己。面試焦慮者的敘述常常是消極的,他習慣對別人講 我可能通不過面試 我缺乏應變能力,我恐怕難以對付面試中的應變題 我表達能力不夠好 等等。這些消極的暗示會破壞良好的心境,分散注意力,降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