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科版小學資訊科技教材介紹

2022-11-26 08:21:03 字數 4681 閱讀 3039

羅志龍各位領導、老師,下午好,有幸參加了今年在泰州舉行的2013版教材培訓,收穫很大,回來後,史老師讓我把學習的內容進行傳達,說實話,當時在會場感受也很多,回來也想寫些自己的感受,但是受人的惰性控制,一直沒能寫出些什麼,因此,很多當時的感受也就有些遺忘,我這個二道販子可能有些不合格,如果在以下的時間內,說的有不對的地方還望給予批評指正。

回顧資訊科技課程走過的歷程:

教育熱點:基礎教育資訊化三次浪潮

(1)計算機學科教學:80年代初,程式設計是第二文化,我國中小學教育資訊化第一次浪潮。

(2)計算機輔助教學與計算機輔助管理:80-90年代末,計算機與基礎教育相結合是國際教育改革發展趨勢,我國中小學教育資訊化第二次浪潮。

(3)網路教育:2023年,建網、建庫、建隊伍,我國中小學教育資訊化第三次浪潮。

教材發展

形態:計算機學科教學走向資訊科技教育

課程標準(大綱):一綱多本,因地制宜,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

基本特點:模組化、活動化、任務驅動、合作**等。

教學支援條件:基礎設施、教育資源、教師培訓。

一、 2013版教材出台的背景

教材為何要改,了解改版的背景對我們解讀新教材是非常有意義的。

資訊科技作為綜合實踐課現在已經在絕大多數的小學普及開了,資訊科技課程雖然歸屬於綜合實踐課,但與其他綜合實踐類課程又不一樣,隨著時代的發展,資訊的獲取、素養的提公升、技術的應用,對於學好其他課程意義非常,原來資訊科技一般只在

三、四年級開設,現在,也有一些學校從一年級就開設了。原來的資訊科技教材基本都是採用了由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資訊科技》上下冊,該書由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室修訂出版,主要內容有:資訊科技基礎知識、windowsxp、畫圖、文書處理以及學多**製作等內容。

隨著資訊科技教育的發展,課改的深入,教育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轉變,這套教材越來越不能適應時代和學生的需要了。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首先是教材編寫的出發點的問題。目前有一些教材基本上屬於傳統的計算機教育教材的翻版,一翻開書就是計算機知識與操作介面,讓不少教師產生了「資訊科技課=計算機課」的印象。大多數教材實際上只是對某個軟體知識點的羅列,資訊科技課基本上是對某個軟體的功能介紹。

這樣的教材不能體現資訊科技課與計算機課的區別,這樣的教材也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令學生學起來枯燥無味,更不用說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了。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於這些教材的編寫沒有吃透資訊素養的內涵,所以也就很難把資訊素養作為教材編寫的理論指導。我認為資訊素養就是我們編寫資訊科技教材的根本出發點,關於資訊素養的詳細概述有很多,但我認為南京師範大學的李藝教授所率領的研究隊伍對資訊素養的剖析具有很好的實際指導意義,對我們應該會有很大指導作用的。

2、原有資訊科技教材內容陳舊,很難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我們知道,資訊科技的發展速度是非常快的,我們雖不能與資訊科技保持同樣的更新速度,但是我們必須要能在教材上及時體現出時代的痕跡,不能只停留在過時的內容上。這也是不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原因之一。

但這一點我們很明顯做得還不夠,比如,原有教材對動漫、機械人、物聯網等新興技術關注很少。

3、原有資訊科技教材體現人文方面的內容太少。我們知道,資訊科技在體現技術性、科學性的同時,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資訊,體現著一定的人文特徵。而大部分資訊科技教材只是知識的講解,沒有體現技術所蘊含的藝術、文化與道德責任。

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這是我們資訊科技課程開展的根本目的,而電腦的操作能力只是資訊素養中的乙個組成部分,我們更要從多方面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例如培養學生合作互助的能力和審美評價的能力,培養學生用學會的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困難的能力,培養學生遵守網路道德的良好習慣等等。

二、2013版教材建設基本情況

遵循《江蘇省義務教育資訊科技課程指導綱要(2023年修訂)》:

根據《江蘇省義務教育資訊科技課程指導綱要(2023年修訂)》進行修訂。

(一)體現基礎性

義務教育階段資訊科技課程的基礎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資訊科技課程以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為目標,具有文化教育意義;二是在面向實際應用的過程中,要求學生掌握資訊科技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為其未來持續發展打下基礎。

(二)技術性

義務教育階段資訊科技課程具有較為突出的操作性和工具性,旨在使學生掌握常用的資訊科技工具,在體驗的基礎上提高對不同作業系統及應用系統的適應性,適當關注前沿技術,如機械人技術及物聯網技術,提公升技術應用的能力和利用資訊科技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綜合性

義務教育階段資訊科技課程作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規定的學習領域之一,強調課程內容的綜合性與實踐性,超越封閉的單一學科知識體系和固定的課堂教學時空侷限,將資訊科技與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與社群服務等其他部分結合起來,與其他學科課程結合起來,面向學生的整個生活世界,幫助學生建構對世界的完整認識。

(四)發展性

義務教育階段的資訊科技課程以技術工具的學習為主,但不是對工具的機械操作和簡單模仿。資訊科技活動面向學生發展,以學生的體驗、理解、決策、評價等認知活動為基礎,在資訊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生的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適應資訊科技不斷發展並進行創新思維的能力。

小學階段基礎模組和拓展模組整體安排,3-6年級每學年一冊教材。

三、2013版小學資訊科技教材基本特點

(一)以螺旋上公升的方式編排教材

(1)義務教育階段整體布局,盡可能地考慮小學與初中資訊科技課程與教學內容之間的銜接。

(2)小學、初中年段教材的編排遵循學生的知識與能力,採用螺旋式上公升式安排內容。

(二)符合學生學習實際,關注學科課程整合

(1)關注學生的學習與生活。

教材中很多內容的安排都與學生學習與生活有關,有的是持續發展的需要,有的則是學生生活的需要,安排與學生學習與生活相關的內容則更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需性,無論是學習的效果、學習的價值都得到提公升。

(2)考慮到學生的知識儲備及接受能力。

每個年齡段的學生他們的潛能與當前所具備的知識與能力都不相同,但是又都具有共同性,引用南京師範大學張義兵教授的一句話:現在孩子們最缺實踐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難發現,現在的學生存著一批高分低能的現象。

過分地依賴及缺少實踐讓學生們正朝著一條畸形的道路上走去,而且會越走越遠。新教材在這一點上特別注重針對每個年齡段孩子的不同的個體差異,來安排相應的教學內容,達到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動手操作能力及創新能力。

(3)盡可能地運用其他相關學科的知識背景和內容。

資訊科技課程的發展,我個人認為,若干年後,時機成熟,他最終還是會走和課程整合的道路,比如,今年,我們學校就沒有專門開設資訊科技課,原因有二,一是學校課程改革的需要,二是課程整合更有利於學生資訊素養的培養與提高。因此,我們把計算機基礎知識、打字等內容與一年級語文學科整合,把畫圖與二年級美術融合,把word與網路知識與三年級作文、科學學科整合,把ppt與四年級美術整合。既然,我們要走整合之路,我們就要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多了解其他學科的知識背景,把我們資訊科技教學與其他學科緊密結合起來,這樣,才能更好讓學生學以致用,更好地解決問題。

(三)強調學生自主、合作、**式學習

(1)提供更多的學生自主學習、建構知識和培養技能的機會。

課程改革成功與否的關鍵之一就是看我們有沒有能夠革新我們的課程文化,有沒有改變我們傳統的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從2013版教材中,我們可以看出編委組試圖通過教材,讓孩子能夠形成獨立自主的學習方式,從而培養出獨特的、有個性的學生、自信的學生。

(2)提出學生間更多同伴合作的要求。

小組合作學習提了好多年了,但一直沒有能在課堂上得到真正的落實,乙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小組合作學習的任務不是真實的,不是來自於學生的內心需求,所以,合作就沒有了實效,所以,在新教材中,出現了很多真實的、來自學生需求的任務,這些任務,學生組成學習共同體,通過分工與合作,不但能完成學習目標,更能培養學生的團隊與合作精神。

(3)指導學生**式學習方法。

(四)突出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

我們究竟要培養什麼樣的學生?

(1)識別與獲取、儲存與管理、加工與表達、發布與交流。

這是基礎模組的內容,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來達成學生資訊素養的提高。資訊素養是當今社會每個公民必備的基本素養。義務教育階段的資訊科技課程為每乙個學生獲得接受資訊科技教育的權利提供機會和條件,對公民資訊素養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資訊科技課程要以資訊素養的培養為核心,面向全體學生,從基礎教育的特點出發,為學生適應資訊化生活、走向學習化和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2)做什麼?怎麼做?為什麼這樣做?還能有其他的方法嗎?

通過研究,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資訊科技的學習可以採取專案引導、任務驅動、主題活動等形式,選取體驗學習、模仿學習、遊戲學習、**學習、實驗學習、設計學習、問題解決學習等方式進行個人的、小組的、集體的以及多種形式相互融合的學習活動。學習過程應該成為學生充滿快樂體驗、充滿**挑戰的人生經歷。

(五)精心研究並設定教材欄目

(1)為便於教師與學生使用教材,設定了不同的欄目,主要有:導學牌、實踐園、**屋、討論坊、提示牌、成果籃。

(2)教材採用了正文與輔文相結合的編排方式,輔文對一些知識進行說明。

(六)構建立體化的課程教材資源

(1)紙質教材及配套光碟(共4冊,3-6年級各一冊)

(2)教師教學用書及配套光碟

(3)學生實踐指導手冊(與教材配套)

(4)教材支援**、資訊科技學習**

四、小學資訊科技教材主要內容

(一)課程的總體結構

在課程內容上,小學和初中階段都分為基礎模組、拓展模組和補充模組。我省小學、初中學生均須完成指定的基礎模組的學習,小學和初中各68學時。在小學和初中階段均須至少選擇學習乙個拓展模組。

拓展模組分別為拓展i「程式設計」、拓展ii「機械人技術」、拓展iii「物聯網技術」。拓展i、拓展ii和拓展iii各為34學時,學校可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開設。補充模組供配備龍芯計算機的學校開設。

蘇科版資訊與資訊科技

第1課資訊與資訊科技 教學目標與要求 1 知識與技能 感受生活中的資訊現象,認識到資訊是普遍存在的。2 過程與方法 了解資訊活動的一般過程。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資訊對生活和學習的作用,產生學習資訊科技的興趣和積極性。4 行為與創新 養成積極思考生活中資訊的真假性 有用性的習慣。教學重點與難點 ...

小學資訊科技教材介紹

小學資訊科技 是根據 上海市中小學資訊科技課程標準 試用稿 以下簡稱 標準 編寫,並經上海市中小學教材審查委員會審查准予試用的小學資訊科技學科教學用書,共分為 一 二兩冊。小學資訊科技 教材的編寫是在借助了編寫組多年來教材編寫的經驗,依靠有著深厚課程理論積澱的一批高校教師和豐富教學經驗的一線教師,特...

小學資訊科技教材梳理

年級 四 五 六年級 科目 資訊科技 授課教師 高智 目錄小學資訊科技教材梳理 1 一 中小學資訊科技課程標準 3 一 課程標準 3 1.1課程任務和教學目標 3 1.2課時安排 3 二 課程的內容及目標要求 4 2.1形成運用計算機處理資訊的基本能力。4 2.2樹立與終身學習和現代社會生活相適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