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我所欲也

2022-11-25 11:39:02 字數 4806 閱讀 8123

一、文學常識

二、文言詞語

1、本心:天性,天良。 2、患:

禍患,災難。 3、闢:通「避」,躲避4、簞(dān):

古代盛飯用的圓竹器。 5、蹴:用腳踢。

6、得:通「德」,恩惠,這裡是「感激」的意思。7、鄉:

通「向」,從前。 8、何加,有什麼好處。 9、惡:

厭惡。10、辯:通「辨」,辨別。

11、義:正義或仁義。 12、勿喪:

不丟掉;喪:遺失。 13、萬鍾:

這裡指高位厚祿。 14、賢者:有道德的人。

15、苟得:苟且取得,本文指:「苟且偷生,意思是只為求利益,不擇手段。

16、得兼:同時得到。17、如使:

假如,假使。18、蹴(cù):用腳。

19、妻妾之奉 :侍奉。20、與:

通「歟」,語氣詞。21、已:停止,放棄。

三、內容理解

(一)思想內容

本文論述了孟子乙個重要主張:義重於生,當義和生不能兩全時應該捨生取義。同時也說明了在人生道路上,我們會面臨許多重要的抉擇,應以「義」為重,為了維護它,要不惜做到「捨生而取義」。

(二)文章結構

第(一)部分(1節):提出中心論點並用道理論據來進行分析論證。

這一節可分為三層。

第一層(1~2句):作者提出自己的論點:捨生取義。

1句:用生活中熟知的具體事物「魚」和「熊掌」設喻,把生命比作魚,把義比作熊掌,得出結論是「舍魚而取熊掌者也」,即認為義比生命更珍貴,就像熊掌比魚更珍貴一樣。

2句:由上一句的設喻自然引出「捨生取義」的主張。這也是全文的中心論點。

第二層:(3~7句):對論點進行進一步分析論證,這一層是全文的重點。對於為什麼要捨生取義,孟子從三方面進行了論證:

第1方面(3句):這是作者從正面闡述自己的觀點,論證義比生更珍貴,在二者不可兼得時應該捨生取義。

這一句裡作者所說的「甚於生者」就是指「義」;「甚於死者」就是「不義」。於是為了「義」可以「捨生」,即使死掉,也不做「不義」的事。

第2方面(4~5句):這是作者從反面申述觀點。論證義比生更珍貴,在二者不可兼得時應該捨生取義。

作者認為若心中喜愛的東西沒有比生命更重要,心中厭惡的東西沒有比死亡更甚的,那麼為了保全生命,為了躲避死亡禍患,又有什麼手段不可以採用的呢?言外之意為:這樣下去,人們的行為會變得無所不為,卑鄙無恥了。

第3方面(6~7句):這是從客觀事實論證義比生更珍貴,在二者不可兼得時有人捨生取義。

這2句論證說:有人不去做(第2方面論證的反面行為)所以還有比生命更為人們所珍愛的——義;還有比死亡更為人們所厭惡的——不義。

第三層(8句):得出結論,其實人人都有向善之心,「義」本來就是一種充塞天地之間的正氣,無處不有,但是當面臨生死存亡的考驗時,大多數人並非想不到,而是做不到。

這種重義之心不單是賢人才有,而是人人都有,只是賢人沒有喪失罷了。

通過以上論證,文章開頭提出的中心論點就成立了。

第(二)部分(2句):運用舉例論證來論證中心論點。

這一節也可以分為三小層。

第一層(9~10句):舉「一簞食,一豆羹」的例子,告訴我們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簞食、一豆羹」在生死關頭,也能考驗乙個人的品德。「呼爾」「蹴爾而與之」就連「行道之人」與「乞人」都不屑受之,這就是「羞惡之心」,是對「義」的堅持。

第二層:(11~13句):又舉例,從反面說明「萬鍾」亦不應受之。

優厚俸祿是指「華麗的住宅、大小老婆的侍奉、熟識窮朋友的感激,然而這些都是身外之物,與生命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先前寧肯死也不接受決定生死的「一簞食」、「一豆羹」,而現在卻不顧廉恥地接受了所謂的「萬鍾」,這種做法不是可以讓它停止了嗎?

這裡作者又運用了對比論證,將「一簞食」、「一豆羹」與「萬鍾」作對比。而無論哪個與「義」字比較起來都是次要的,於是兩次舉例論證的運用,是從正反兩方面再次證明了「捨生取義」這一論點。

第三層(14句):歸納本節,照應開頭。本心是指「我固有之」的「羞惡之心」,是「義」,是「善」的本性。

(三)藝術特色

1.語言自然流暢,節奏感強,氣勢充沛,感情強烈,生動活潑。

2.排比的使用(13句)加強了氣勢,增強感情,顯出義正詞嚴,理直氣壯之意。

3.比喻的使用使深刻的道理被說得生動有趣,易於理解。

4.大量對比的使用,讓人印象深刻、說服力強。

四、典型題解

(一)填空: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2、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無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開頭以"魚"和"熊掌"為喻,巧妙地回答了這個問題,請寫出原句: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3、體現「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4、孟子認為能做到捨生取義的人是: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

5、孟子認為失其本心的行為是: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為宮室之美而受之;為妻妾之奉受之;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6、《魚我所欲也》**現的成語有:捨生取義、嗟來之食;由此我們可聯想到與本文觀點相關的孟子曾說過的三句話: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7、在孟子看來,什麼情況下,即使遇到禍患也會挺身而出的?(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8、不辯禮儀的接受萬鍾是為了:(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9、文中與「嗟來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二)問答:

1、本文以「魚」和「熊掌」為喻,說明了什麼道理?

答:_在人生道路上,會面臨許多重要的抉擇,我們應以「義」為重,為了維護它,要不惜做到「捨生取義」。

2、從孟子的觀點中你得到了哪些啟示?

答:要敏於思考,善於選擇,道義比生命更重要。

3、文章開端沒有直接進入議題,而是先從生活中人們可能遇到的事情寫起,這樣寫的好處是什麼?

答:給所要論述的問題增加了通俗性,為下文議論正題做好了鋪墊。

4、本文使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試舉例。

答:比喻論證、用全和熊掌作比喻,論證對生與死的抉擇;舉例論證:用一簞食一豆羹和萬鐘的事例論證義重於生的觀點;對比論證:

用向與對待一簞食一事煩不煩的不同作法進行對比論證;道理論證:用講道理來論證為何要捨生。

5、寫「魚」和「熊掌」「不可得兼」時?取「熊掌」的用意是什麼?

答:意在說明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需要選擇的事,在兩者不可兼得的情況下,人們會選取價值更高的東西,用此事情來比喻」捨生取義「的道理。

6、能概括本文全篇大意的句子是哪一句?

答: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一而取義者也。

(三)簡答:

1、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熱血和寶貴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曲「捨生取義」的正氣歌,請概述乙個這樣的例子。

答:岳飛精忠報國、文天祥選擇忠義守節,布魯諾選擇堅定信念。

2、本文主要闡述了「捨生取義」的重要性,作為21世紀的中學生,你怎樣理解這個「義」字?

答:能見義勇為、為正義事業而獻身,做於國於民於人有益的事等,社會上的哥們義氣與小團體個人私利相關的江湖義氣,與本文的義不同。

3、有人說:好死不如賴活著,結合本文的學習,談談你對這句話的認識。

答4、文中對「乞人不屑蹴爾而與之的食羹」的作法,你有何評價?說出理由。

答:如:我贊同乞人的做法為促使人格和尊嚴即為了義寧可餓死也不接受蹴爾而與之的食物;(或:我不贊同乞人的作法,大丈夫做事以屈能伸,如越王勾踐揹負亡國之恥,臥薪嘗膽,終成霸業。

5、你知道從古到今有哪些捨生取義的英雄,試舉出二例,並寫出其語言來證明。

文天祥: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夏明翰: 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

6、孟子的「萬鍾於我何加!」的主張是否與當前我黨領導人民勤勞致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作法相違背?試簡述理由。

答:萬鍾於我何加焉的前提是「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提倡的是捨生取義,義重於生,在利益與正義衝突時要以義為重,講的是不能違背禮義雲獲取**厚祿,並不反對在不違背禮義的條件下獲取物質財富。我黨領導人民勤勞致富,提高生活水玉也是在堅持道義的前提下取得物質財富,所以不矛盾。

7、人最寶貴的莫過於生命,而本文卻提出了「捨生取義」的觀點,你是如何看待這一問題的?

答:「命雖可貴,義卻更高,為義而死,雖死猶榮」捨生取義是人的本性。

8、從古至今,我國有許多捨生取義的英雄,你認為岳飛、文天祥、董存瑞、邱少雲都稱得上捨生取義的英雄嗎?請抓住他們的共同特點,概括說明理由。

答:稱得上,因為他們能在生死抉擇時為了自己信仰毅然獻出生命。

9、《水滸傳》《三國演義》所塑造的人物中,有許多人為了信仰和大義(氣節)而捨棄榮華富貴甚至生命。如宋江、柴進、戴宗、關羽、陳宮等,請你依照下面的例句,用

三、四句話再介紹一例。

例:魏將龐德兵敗被關羽所俘,他寧死不降。(見《三國演義》)

答:宋江為了救晃蓋等義士,不怕丟掉官職,連累家人。諸葛亮不為強權和地位所**,誓死效忠劉備。

關羽後被呂蒙所摛,他寧死不降。在羽不受曹丞相的**厚祿、掛印封金,千里走單騎,尋找困境中的義史義弟。

10、人生常面臨各種各樣的抉擇,在關健的時刻如何作出正確的選擇呢?

答:應該選取大義,從有利於義的發揚光大的方面進行選擇,捨棄不義,同不義的行為作鬥爭。

11、孟子提倡的「捨生取義」曾經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現在的學校教育則強調我們中小學生要「珍愛生命」,最近教育部重新修改的《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就刪除了「見義勇為,敢於鬥爭」的字樣,你是怎樣看待這一問題的?

答:人的生命是寶貴的,我們應該要珍愛這僅有的一次生命,但產不表示我們不見義勇為,不伸張正義只是我們在見義勇為的時候要量力而行,要在與壞人鬥勇時還要鬥志,盡是避免對自己的損害,對生命的威脅。

12、《魚我所欲也》中,「所識窮乏者得我與」一句,從乙個側面反映出了孟子親民愛民的民本思想,與此同時,在孟子看來,即使是出於用之於民的目的,也不能「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你認為其中的道理是什麼?

魚我所欲也

魚我所欲也 共兩課時 主備人 房豔鋒修改人 潘靜方瑩瑩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 積累文言文常用的實詞 虛詞,擴充文言詞彙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2 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張,領會文章的思想內涵。能力目標 1 強化朗讀訓練 品味 孟子 散文的語言特色。2 把握古人運用具體事例 正反對比或比喻說理的方法,...

魚我所欲也

孟子 編寫江月 一 解釋下列加點詞的含義 1 二者不可得兼 同時得到 2 故患有所不辟也 禍患,災難 通 避 躲避。3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 假如 4 賢者能勿喪耳 不丟掉 5 蹴爾而與之 用腳踢6 萬鍾則不辯禮儀而受之 通 辨 辨別。7 萬鍾於我何加焉 有什麼益處 8 妻妾之奉 侍奉 9 所識窮乏...

魚我所欲也複習

一詞多義 而1呼爾而與之 2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於 3所欲有甚於生者 4萬鍾於我何加焉 是5非獨賢者有是心也 6是亦不可以已乎 7二者不可得兼 8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9故不為苟得也10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 18所識窮乏者得我與19呼爾而與之20萬鍾於我何加焉21犧牲玉帛,弗敢加也 通假字 今為所識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