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我所欲也》課文文言知識梳理

2023-01-20 01:54:02 字數 1971 閱讀 6959

1.字音梳理。

一簞(dān)食一豆羹(gēng) 蹴(cù)爾

鄉(xiàng)為(wèi)身死所惡(wù)

得我與(yú) 今為(wèi)宮室之美為(wéi)之

2.重點字解釋梳理。

魚,我所欲也欲:喜愛的,想要的

二者不可得兼兼:同時

生亦我所欲也生:生命

所欲者有甚於生者甚:超過

故不為苟得也苟得:苟且偷生

故患有所不辟也患:禍患、災難闢:通「避」,躲避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如使:假使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是:這種

賢者能勿喪耳勿:不喪:丟掉、喪失

呼爾而與之呼:吆喝、呵斥與:給

蹴爾而與之蹴:用腳踢

乞人不屑也不屑:因輕視而不肯接受

萬鍾則不辯禮儀而受之萬鍾:高位厚祿辯:通「辨」,辨別

萬鍾於我何加也加:有益

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美:華麗奉:侍奉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得:通「德」,感激

與:通「歟」,語氣詞,嗎

鄉為身死而不受鄉:通「向」,從前受:接受

是亦不可以已乎是:這種做法已:停止

此之謂失其本心本心:天性、天良(羞惡廉恥之心)

3.通假字梳理。

故患有所不辟也闢通「避」,躲避

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辯通「辨」,辨別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得通「德」,恩惠,句中為「感激」

與通「歟」,語氣詞,嗎

鄉為身死而不受鄉通「向」,從前、先前

4.一詞多義梳理。

而呼爾而與之而,表修飾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而,表轉折

於所欲有甚於生者於:比

萬鍾於我何加焉於:對

為鄉為身死而不受為:是,動詞,讀wéi

今為宮室之美為之前為,介詞,為了後為,動詞,做、接受

凡可以闢患者何不為也為:動詞,做

得二者不可得兼得到、獲得,動詞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得:通「德」,感激,動詞

5.古今異義梳理。

一豆羹豆古:古代盛東西的器皿今:豆類名稱

是亦不可以已乎是古:這今:常用作判斷動詞

6.課文理解梳理。

①本文開頭提出了「捨生取義」的觀點,那麼你認為「義」是什麼?

答:「義」就是羞恥之心,即自己做了壞事要感到羞恥,別人做了壞事要感到厭惡。

②從這篇文章中看出《孟子》散文的語言上有什麼特色?

答:第一點,明白曉暢,通俗易懂,極少使用生僻詞彙;第二點,大量使用排偶句,這樣文章讀起來節奏感強,並且富於氣勢和文采;第三點,善用比喻,既使文章所講的道理易於被人接受,又使文章富有文學趣味。

附《魚我所欲也》全篇譯文:

魚,是我所喜愛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兩者不能同時得到的話,只好捨棄魚而選熊掌了。

生命,是我所喜愛的;大義,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兩者不能同時得到的話,只好犧牲生命而選取大義了。

生命是我所喜愛的,但是所喜愛的有超過生命的,所以我就不做苟且偷生的事了;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是我所厭惡的還有超過死亡的,所以有的災難我就不躲避了。

假如人所喜愛的沒有超過生命的,那麼凡是可以求得生存的什麼手段不可以用呢?假使人所厭惡的沒有超過死亡的,那麼凡是可躲避災難的什麼不可以做呢?

採用這種手段就能生存但有的人卻不採用,採用這種手段就能躲避災難但有的人卻不做。由此可見所喜愛的有超過生命的,所厭惡的有超過死亡的。

不是惟獨賢人有這種本性,每乙個人都有,只是賢人不會丟掉罷了。

一碗飯,一碗湯,得到就能活命,不吃就會餓死。可是呵斥著給別人吃,過路的飢民不會接受;用腳踢給他,連乞丐也不屑於接受。

**厚祿如果不辨別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那**厚祿對我又有什麼益處呢?是為了住宅的華麗,大小老婆的侍奉,所認識的窮人感激我嗎?

先前(有人)寧肯死也不接受,現在(有人)為了住宅的華麗而接受了;先前(有人)寧肯死也不接受,現在(有人)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而接受了;先前有人(有人)寧肯死也不接受,現在(有人)為了所認識的窮人的感激自己而接受了:

這種做法不是可以讓它停止了嗎?這就叫失去了他的天良(羞恥之心)。

《魚,我所欲也》知識梳理

4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5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四 默寫名言或警句。1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蹴爾而與之,2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這句話讓我們想起了文天祥 過零丁洋 中的名言 5 課外內...

魚我所欲也

魚我所欲也 共兩課時 主備人 房豔鋒修改人 潘靜方瑩瑩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 積累文言文常用的實詞 虛詞,擴充文言詞彙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2 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張,領會文章的思想內涵。能力目標 1 強化朗讀訓練 品味 孟子 散文的語言特色。2 把握古人運用具體事例 正反對比或比喻說理的方法,...

魚我所欲也

一 文學常識 二 文言詞語 1 本心 天性,天良。2 患 禍患,災難。3 闢 通 避 躲避4 簞 d n 古代盛飯用的圓竹器。5 蹴 用腳踢。6 得 通 德 恩惠,這裡是 感激 的意思。7 鄉 通 向 從前。8 何加,有什麼好處。9 惡 厭惡。10 辯 通 辨 辨別。11 義 正義或仁義。12 勿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