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閱讀訓練

2022-11-24 09:45:02 字數 4464 閱讀 8640

1.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題。

清河王太傅轅固生者,齊人也。以治詩,孝景時為博士。與黃生爭論景帝前。

黃生曰:「湯武非受命,乃弒也。」轅固生曰:

「不然。夫桀紂虐亂,天下之心皆歸湯武,湯武與天下之心而誅桀紂,桀紂之民不為之使而歸湯武,湯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為何?」黃生曰:

「冠雖敝,必加於首;履雖新,必關於足。何者?上下之分也。

今桀紂雖失道,然君上也;湯武雖聖,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匡過以尊天子,反因過而誅之,代立踐南面,非弒而何也?」轅固生曰:

「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於是景帝曰:「食肉不食馬肝,不為不知味;言學者無言湯武受命,不為愚。

」遂罷。是後學者莫敢明受命放殺者。

竇太后好《老子》書,召轅回生問《老子》書。固曰: 「此是家人言耳。

」太后怒曰:「安得司空城旦[注]書乎?」乃使固入圈刺豕。

景帝知太后怒而固直言無罪,乃假固利兵,下圈刺豕,正中其心,一刺,豕應手而倒。太后默然,無以復罪,罷之。居頃之,景帝以固為廉直,拜為清河王太傅。

久之,病免。今上初即位,復以賢良徵固。諸諛儒多疾毀固,曰「固老」,罷歸之。

時固已九十餘矣。固之徵也,薛人公孫弘亦徵,側目而視固。固曰:

「公孫子,務正學以言,無曲學以阿世!」自是之後,齊言《詩》皆本轅固生也。諸齊人以《詩》顯貴,皆固之**也。

(選自《史記·橘林列傳》)

[注]司,管理四徒的官縣,秦、漢時一種築城的勞役。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臣下不能正言匡過以尊天子匡:輔佐。 b.代立踐南面踐:登上(王位)。

c.乃假固利兵,下圈刺豕假:給予。 d.薛人公孫弘亦徵征:(被)徵召。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桀、紂之民不為之使而歸湯、武於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於齊

b.何者?上下之分也七十者衣帛食肉

c.景帝知太后怒而固直言無罪汝之純明而不克蒙其澤乎

d.諸齊人以《詩》顯貴,皆固之**也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

(3)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說明轅固生敢於直言的一組是

①與黃生爭論景帝前 ②湯、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為何

③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 ④此是家人言耳

⑤諸諛儒多疾毀固 ⑥公孫子,務正學以言,無曲學以阿世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轅固生不同意黃生提出的商湯、周武王得天下是弒君的說法,認為商湯、周武王的做法不應當受到指責。

b.景帝無法評判黃生和轅固生辯論水平的高下,就以吃肉不吃馬肝不能算不懂味道來說明學者不談論湯、武受命的事情不算是愚昧。

c.轅固生因為不喜歡老子的學說而觸怒了竇太后,被罰到豬圈裡去刺殺豬。景帝暗中幫助轅固生,使轅固生擺脫了困境。

d.轅固生具有求真務實的治學態度,後來齊人學習和研究《詩經》都以轅固生的見解為依據。

(5)翻譯下列句子

① 湯武非受命,乃弒也。

譯文② 是後學者莫敢明受命放殺者。

譯文③ 景帝以固為廉直,拜為清河王太傅。

譯文2、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題。

熙寧十年秋,彭城大水,雲龍山人張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遷於故居之東,東山之麓。公升高而望,得異境焉,作亭於其上。

彭城之山,岡嶺四合,隱然如大環;獨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適當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際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風雨晦明之間,俯仰百變。

山人有二鶴,甚馴而善飛。旦則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縱其所如,或立於陂田,或翔於雲表;暮則傃東山而歸,故名之曰「放鶴亭」。

郡守蘇軾,時從賓佐僚吏,往見山人,飲酒於斯亭而樂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隱居之樂乎?

雖南面之君,未可與易也。《易》曰:『鳴鶴在陰,其子和之。

』《詩》曰『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蓋其為物,清遠閒放,超然於塵埃之外,故《易》、《詩》人以比賢人君子。隱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無損者,然衛懿公好鶴則亡其國。

周公作《酒誥》,衛武公作《抑》戒,以為荒惑敗亂,無若酒者;而劉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後世。嗟夫!南面之君,雖清遠閒放如鶴者,猶不得好,好之則亡其國;而山林遁世之士,雖荒惑敗亂如酒者,猶不能為害,而況於鶴乎?

由此觀之,其為樂未可以同日而語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

」乃作放鶴、招鶴之歌曰:

鶴飛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覽兮擇所適。翻然斂翼,婉將集兮,忽何所見,矯然而復擊。獨終日於澗谷之間兮,啄蒼苔而履白石。

鶴歸來兮,東山之陰。其下有人兮,黃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餘以汝飽。歸來歸來兮,西山不可以久留蘇軾《放鶴亭記》)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公升高而望,得異境焉公升:登上 b.鳴鶴在陰,其子和之和:和睦

c.隱德之士,狎而玩之狎:親近 d.鶴歸來兮,東山之陰陰:北邊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故《易》、《詩》人以比賢人君子

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

縱其所如,或立於陂田

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

宜若有益而無損者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

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

(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在文中的意義與現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a.明年春,水落,遷於故居之東,東山之麓

b.獨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適當其缺

c.由此觀之,其為樂未可以同日而語也

d.子知隱居之樂乎?雖南面之君,未可與易也

(4)下列各句對文章的闡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頭記敘了建亭的時間、地點和緣由,描寫了放鶴亭四季景色。

b.第二自然段通過對山人放鶴、收鶴的敘述,說明了放鶴亭得名的原因。

c.第三自然段通過與山人的對話,明確表達了作者對「隱居之樂」的理解。

d.作者最後引用山人所作放鶴、招鶴之歌作結,意境悠遠,餘韻綿長。

(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飲酒於斯亭而樂之。

譯文②以此全其真而名後世。

譯文③獨終日於澗谷之間兮,啄蒼苔而履白石。

譯文3.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

盧鈞字子和,范陽人。元和四年進士擢第。開成元年,出為華州刺史、潼關防禦、鎮**等使。

其年冬,代李從易為廣州刺史、御史大夫、嶺南節度使。南海有蠻舶之利,珍貨輻輳。舊帥作法興利以致富,凡為南海者,靡不捆載而還。

鈞性仁恕,為政廉潔,請監軍領市舶使,已一不干預。自貞元以來,衣冠得罪流放嶺表者,因而物故,子孫貧悴,雖遇赦不能自還。凡在封境者,鈞減俸錢為營槥櫝①;其家疾病死喪,則為之醫藥殯殮;孤兒稚女,為之婚嫁,凡數百家。

由是山越之俗,服其德義,令不嚴而人化。三年將代,華蠻數千人詣闕請立生祠,銘功頌德。先是,土人與蠻獠雜居,婚娶相通,吏或撓之,相誘為亂。

鈞至立法,俾華蠻異處,婚娶不通,蠻人不得立田宅。由是徼外肅清,而不相犯。

(會昌)四年,誅劉稹,以鈞檢校兵部尚書,兼潞州大都督府長史。是冬,詔鈞出潞軍五千戍代北,鈞公升城門餞送,其家設幄觀之。潞卒素驕,因與家人訣別,乘醉倒戈攻城門。

監軍以州兵拒之,至晚撫勞方定。

詔鈞入朝,拜戶部侍郎、判度支,遷戶部尚書。鈞踐歷中外,事功益茂。後輩子弟,多至台司。

至是急徵,謂當輔弼,雖居端揆②,心殊失望。常移病不視事,與親舊遊城南別墅,或累日一歸,十一年九月,以鈞檢校司徒、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興元尹,充山南西道節度使。入為太子太師,卒節選自《舊唐書·盧鈞列傳》)

注:①槥櫝:小棺材。 ②端揆:尚書省長官。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

a.請監軍領市舶使領:兼任 b.因而物故故:死亡

c.潞卒素驕驕:驕傲 d.謂當輔弼謂:以為

(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在文中的意義與現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a.舊帥作法興利以致富 b.己一不干預

c.衣冠得罪流放嶺表者 d.鈞踐歷中外

(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其家疾病死喪,則為之醫藥殯殮

皇上有所詢問,則令總理衙門傳旨

b.凡為南海者,靡不捆載而還

凡在封境者,鈞減俸錢為營槥櫝

c.令不嚴而人化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d.因與家人訣別,剩醉倒戈攻城門

與親舊遊城南別墅,或累日一歸

(4)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盧鈞「仁恕廉潔」的一組是

①請監軍領市舶使,己一不干預 ②凡在封境者,鈞減俸錢為營槥櫝

③鈞至立法,俾華蠻異處,婚娶不通,蠻人不得立田宅

④鈞公升城門餞送,其家設幄觀之 ⑤監軍以州兵拒之,至晚撫勞方定

⑥常移病不視事,與親舊遊城南別墅,或累日一歸

a.①③④⑤ b.①②④⑥ c.②③⑤⑥ d.①②④⑤

(5)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盧鈞雖然身為嶺南手握重權的一方官吏,但不以權謀私,這與許多前任利用職務之便,想方設法中飽私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期末文言文閱讀訓練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 9題。16分 甲 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

文言文閱讀

安徽省馬說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幹裡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

文言文訓練

一 閱讀下面的文言語段,完成8 10題。孝丐 丐不如其鄉里,明孝宗時,嘗行乞於吳。凡丐所得,多不食,每貯之竹筒中。見者以為異,久之,詰其故,曰 吾有母在,將以遺之。有好事者欲窺其究,跡之行。行裡許,至河旁,竹樹掩映,一蔽舟系柳陰下。舟雖蔽,頗潔,有老媼坐其中。丐坐地,出所貯飲食整理之,奉以登舟。俟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