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文言文閱讀

2023-01-23 04:30:02 字數 4526 閱讀 6993

高考模擬卷文言文閱讀材料彙編(一)

一、閱讀下文,完成1——5題。(17分)

琴諭(明)宋濂

客有為予言,楚越之交恆多山。山民齊氏者,不識琴。問人曰:

「何謂琴?」或答之曰:「琴之為製,廣前狹後,圓上方下,嶽首而越底,被之以絲,則鏗鏗然泠泠然可聽也。

」齊氏悅曰:「是知琴也。」

一日,至通都大邑,見負築來者,亟趨視之,驚曰:「是不類廣前狹後、圓上方下者耶?」反側視之,良久又曰:

「是不類嶽首而越底者耶?」以指橫度之,則亦有聲出絲間,復曰:「是又不類鏗鏗泠泠之可聽耶?

」遂力致其人而歸,師之三年,早晚不輟,自以為盡其技也。

向之告者偶過焉。聞其聲輒瞿然曰:「子習者築也,非琴也。不然,何若是嘈雜淫哇也?」

因出琴而鼓。齊氏聞之,蹙額曰:「子紿我矣!

子紿我矣!淡乎如大羹玄酒,樸乎若蕢桴土鼓,不足樂也。予所嗜者異乎是,若鸞鳳之鳴,若笙簫之間作,若燕趙美人之善謳。

吾不知子琴之為築,吾築之為琴也。請終樂之。」

嗟夫!琴之為器,人所易識。山民乃築當之。則夫強指鄉愿為君子,日愛之而不知厭者,尚何怪乎?感斯言,作琴諭。

[注]①嶽首而越底:琴頭象山,琴底有小孔。 ②紿:

欺騙。 ③大羹:未放調味料的肉湯。

④玄酒:兌水的酒。 ⑤蕢桴:

用土塊做成的鼓槌。 ⑥鄉愿:外貌忠厚老實,討人喜歡,實際上卻不能明辨是非的老好人。

1、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

(1)亟趨視之 (2)若笙簫之間作 (3)請終樂之 (4)山民乃築當之

2、下面句子中「之」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兩項是( )和( )。

a、楚越之交恆多山 b、師之三年,早晚不輟

c、若燕趙美人之善謳 d、吾不知子琴之為築 e、山民乃築當之

3、把下面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1)齊氏悅曰:「是知琴也。」

(2)向之告者偶過焉。

4、聽了齊氏的一番話,「向之告者」會作何感想?請展開想象,擬寫一小段他的心理活動。

5、從文中可見,作者之所以作此文的目的是

二、閱讀下文,完成6——11題。(12分)

贈黎安二生序

(宋)曾鞏

趙郡蘇軾,予之同年友也。自蜀以書至京師遺予,稱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攜其文數十萬言,安生攜其文亦數千言,辱以顧予。

讀其文,誠閎壯雋偉,善反覆馳騁,窮盡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縱,若不可極者也。二生固可謂魁奇特起之士,而蘇君固可謂善知人者也。

頃之,黎生補江陵府司法參軍。將行,請予言以為贈。予曰:

「予之知生,既得之於心矣,乃將以言相求於外邪?」黎生曰:「生與安生之學於斯文③,裡之人皆笑以為迂闊④。

今求子之言,蓋將解惑於里人。」予聞之,自顧而笑。

夫世之迂闊,孰有甚於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予所以困於今而不自知也,世之迂闊,孰有甚於予乎!

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為笑於裡之人。若予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歸,且重得罪,庸詎止於笑乎?

然則若予之於生,將何言哉?謂予之迂為善,則其患若此;謂為不善,則有以合乎世,必違乎古,有以同乎俗,必離乎道矣。生其無急於解裡人之惑,則於是焉必能擇而取之。

遂書以贈二生,並示蘇君,以為何如也?

[注] ①魁奇特起:意指新奇、傑出。 ②司法參軍:

官名,州府長官的佐吏,掌管刑獄治安。 ③斯文:指黎生、安生寫作的古文。

④迂闊:拘泥守舊,不切實際。 ⑤ 庸詎:

豈,難道。

6、本文作者和其同時代的蘇軾等人,都是「古文運動」的中堅。

7、作者在第三段中說 「然則若予之於生,將何言哉」是因為請用自己的話回答)

8、作者認為自己的「迂闊」具體表現在

9、文章最後所說的「擇而取之」是希望黎安二生能在古文與時文與之間做出選擇。

10、下面對這篇贈序的分析評價,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本文的「文眼」即為「迂闊」二字,全文議論緊緊圍繞「迂闊」二字展開。

b、第三段的議論是就黎生所謂「裡之人笑其迂闊,求言以解裡人之惑」而發。

c、作者行文的意圖是為了表明對世人譏笑的這種「迂闊」,自己是矢志不渝的。

d、本文也是作者為自己的懷才不遇而寫的,議論咄咄逼人,心中憤懣一瀉無遺。

11、你能否從上文的論述中大致判斷出「古文運動」的基本主張?試簡要概括如下:

(1(2

三、閱讀下文,完成第12—16題。(16分)

武昌九曲亭記

子瞻遷於齊安,廬於江上。齊安無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諸山,陂迤蔓延,澗谷深密。中有浮圖精舍,西曰西山,東曰寒奚,依山臨壑,隱蔽松櫪,蕭然絕欲,車馬列之跡不至。

每風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載酒,乘漁舟亂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遊,聞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攜徜徉而上,窮山之深,力極而息,掃葉蓆草,酌酒相勞,意適忘反,往往留宿於山上。以此居齊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 然將適西山,行於松柏之間,羊腸九曲而獲少平,遊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蔭茂木,俯視大江,仰瞻陵阜,旁矚溪谷,風雲變化,林麓向背,皆效於左右。

有廢亭焉,其遺址甚狹,不足以席眾客。其旁古木數十,其大皆百圍千盡,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輒睥睨終日。

一旦大風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據,亭得以廣。子瞻與客入山視之,笑曰:「茲欲以成吾亭耶?

」遂相與營之,亭成而西山之勝始具。子瞻於是最樂。

12.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含義。(4分)

⑴子瞻杖策載酒

⑵掃葉蓆草

⑶林麓向背

⑷亭成而西山之勝始具

13.下列句中加點詞含義相同的一項是(3分)

a. 不知其久也

子瞻每至其下

b. 以此居齊安三年

不可加以斤斧

c. 子瞻遷於齊安

皆效於左右

d. 子瞻與客入山視之

遂相與營之

14.與「其旁古木數十」句式相同的一項(3分)

a.行於松柏之間

b.吾誰與歸

c.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

d. 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

15.將下面句子譯成現代漢語。(4分)

中有浮圖精舍,西曰西山,東曰寒奚。依山臨壑,隱蔽松櫪,蕭然絕欲,車馬列之跡不至。

譯文16.上文抒發了蘇轍兄弟的情懷。(2分)

四、閱讀下文,完成第17—20題。(12分)

唐白孝德,為李光弼偏將。史思明攻河陽,使驍將李龍仙率騎五千,臨城挑戰。龍仙捷勇自恃,舉足加馬鬣上,謾罵光弼。

光弼登城望之,顧諸將曰:「孰可取者?」僕固懷恩請行,光弼曰:

「非大將所為。」曆選其次。左右曰:

「孝德可。」光弼召孝德前,問曰:「可乎?

」曰:「可!」光弼問:

「所加幾何人而可?」曰:「獨往則可,加人多不可。

」光弼曰:「壯哉!」終問所欲,對曰:

「願備五十騎於軍門,候入而繼進,及請大眾鼓譟以假氣,他無用也。」光弼撫其背以遣之。

孝德挾二矛,策馬截流而渡。半濟,懷恩賀曰:「克矣。

」光弼曰:「未及,何知其克?」懷恩曰:

「觀其覽跋便僻,可萬全。」龍仙始見其獨來,甚易之,足不降鬣。稍近,欲動。

孝德搖手止之,若使其不動,龍仙不之測。又止龍仙。孝德曰:

「侍中使予致詞,非他也。」龍仙去三十步,與之言,褻罵如初。孝德伺便,因瞋目曰:

「賊識我乎?」龍仙曰:「何也?

」曰:「國之大將白孝德。」龍仙曰:

「是豬狗乎?」發聲虓然,執矛前突,城上鼓譟,五十騎亦繼進。龍仙矢不及發,環走堤上,孝德逐之,斬首提之歸。

17.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上文主人公白孝德的英雄豪氣在戰前與戰鬥過程兩個階段得到體現。

b.當李龍仙依仗自己勇猛過人謾罵光弼時,已經注定了戰場失敗的命運。

c.白孝德自告奮勇前往迎戰李龍仙的主要原因是他身為李光弼的偏將。

d.全文運用了記敘、議論、抒情相結合的寫法,生動表現激烈戰鬥場面。

18.對「龍仙始見其獨來,甚易之,足不降鬣」的大意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龍仙當初看到白孝德獨自前來,想與他交換位置,腳卻不能從馬鬃上放下。

b.龍仙開始看到白孝德獨自前來,以為很容易對付,腳就沒放到馬鬃下來。

c.龍仙開始看到白孝德單身前來,心裡很輕視他,腳也不從馬鬃上放下。

d.龍仙當初看到白孝德單身前來,對自己是一種輕視,所以也就不下馬招呼了。

19.上文第二自然段中可以看出白孝德戰勝李龍仙的原因是(2分)

20.上文人物描寫很有特色,請概括為(4分)

五、閱讀下文,完成21—25題。(16分)

景公外傲諸侯,內輕百姓,好勇力,崇樂以從嗜欲,諸侯不說,百姓不親。公患之,問於晏子曰:「古之聖王,其行若何?」

晏子對曰:「其行公正而無邪,故讒人不得入;不阿黨,不私色,故群徒之卒不得容;薄身厚民,故聚斂之人不得行;不侵大國之地,不耗小國之民,故諸侯皆欲其尊;不劫人以甲兵,不威人以眾強,故天下皆欲其強;德行教識加於諸侯,慈愛利澤加於百姓,故海內歸之若流水。今衰世君人者,辟邪阿黨,故讒謅群徒之卒繁;厚身養,薄視民,故聚斂之人行;侵大國之地,秏小國之民,故諸侯不欲其尊;劫人以兵甲,威人以眾強,故天下不欲其強;災害加於諸侯,勞苦施於百姓,故仇敵進伐,天下不救,貴戚離散,百姓不興。

」公曰:「然則何若?」對曰:

「請卑辭重幣以說於諸侯,輕罪省功,以謝於百姓,其可乎?」公曰:「諾。」

文言文閱讀

安徽省馬說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幹裡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

文言文閱讀訓練

1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1 5 題。清河王太傅轅固生者,齊人也。以治詩,孝景時為博士。與黃生爭論景帝前。黃生曰 湯武非受命,乃弒也。轅固生曰 不然。夫桀紂虐亂,天下之心皆歸湯武,湯武與天下之心而誅桀紂,桀紂之民不為之使而歸湯武,湯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為何?黃生曰 冠雖敝,必加於首 履雖新,必關...

文言文拓展閱讀

子曰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顏淵喟然嘆曰 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註解 憤 心裡想求通而又未通。悱 想說又不知道怎麼說。舉一隅不以三隅反 不會舉一反三。喟然 嘆息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