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閱讀訓練 學生版2019

2022-06-30 10:51:03 字數 3622 閱讀 5863

高考文言文閱讀訓練

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題。

戰國策目錄序曾鞏

劉向所定《戰國策》三十三篇,《崇文總目》稱第十一篇者闕。臣訪之士大夫家,始盡得其書,正其誤謬,而疑其不可考者,然後《戰國策》三十三篇復完。

敘曰:向敘此書,言「週之先,明教化,修法度,所以大治;及其後,謀詐用,而仁義之路塞,所以大亂」;其說既美矣。卒以謂「此書戰國之謀士,度時君之所能行,不得不然」;則可謂惑於流俗,而不篤於自信者也。

夫孔、孟之時,去週之初已數百歲,其舊法已亡,舊俗已熄久矣;二子乃獨明先王之道,以謂不可改者,豈將強天下之主後世之所不可為哉?亦將因其所遇之時,所遭之變,而為當世之法,使不失乎先王之意而已。

二帝、三王之治,其變固殊,其法固異,而其為國家天下之意,本末先後,未嘗不同也。二子之道如是而已。蓋法者,所以適變也,不必盡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此理之不易者也。

故二子者守此,豈好為異論哉?能勿苟而已矣。可謂不惑於流俗而篤於自信者也。

戰國之游士則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樂於說之易合。其設心,注意,偷為一切之計而已。

故論詐之便而諱其敗,言戰之善而蔽其患。其相率而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勝其害也;有得焉,而不勝其失也。卒至蘇秦、商鞅、孫臏、吳起、李斯之徒,以亡其身;而諸侯及秦用之者,亦滅其國。

其為世之大禍明矣;而俗猶莫之寤也。惟先王之道,因時適變,為法不同,而考之無疵,用之無弊。故古之聖賢,未有以此而易彼也。

或曰:「邪說之害正也,宜放而絕之。此書之不泯,其可乎?

」對曰:「君子之禁邪說也,固將明其說於天下,使當世之人皆知其說之不可從,然後以禁,則齊;使後世之人皆知其說之不可為,然後以戒,則明;豈必滅其籍哉?放而絕之,莫善於是。

是以孟子之書,有為神農之言者,有為墨子之言者,皆著而非之。至此書之作,則上繼春秋,下至楚之起,二百四十五年之間,載其行事,固不可得而廢也。」

此書有高誘注者二十一篇,或曰三十二篇,《崇文總目》存者八篇,今存者十篇雲。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崇文總目》稱第十一篇者闕闕:損傷

b.豈將強天下之主以後世之所不可為哉強:強迫

c.偷為一切之計而已偷:苟且

d.然後以禁,則齊齊:一致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二子乃獨明先王之道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b.亦將因其所遇之時、所遭之變而為當世之法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c.蓋法者所以適變也,不必盡同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d.則此書之不泯,其可乎而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

11.下列各組句子中能分別表明作者「崇先王之道」「抑謀詐之術」觀點的一組是(3分)

a.①故二子者守此,豈好為異論哉?

②及其後,謀詐用,而仁義之路塞,所以大亂

b.①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

②故論作之便而諱其敗,言戰之善而蔽其患

c.①是以孟子之書,有為神農之言者,有為墨子之言者,皆著而非之

②其相率而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勝其害也

d.①惟先王之道,因時適變,為法不同,而考之無疵,用之無弊

②而諸侯及秦用之者亦滅其國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從第二段可以看出,劉向認識到了「謀詐」之害,但是他又為戰國時的謀士們開脫,認為在當時形勢下,他們不能不那麼做。而作者不同意劉向的後一觀點。

b.第三段以孔孟為例,有力地否定了劉向「不得不然」的觀點。孔孟與策士們生活於相同的年代,卻能闡明先王的治國之道,看來並不是非用「謀詐」之術不可。

c.作者認為《戰國策》宣揚「謀詐」之術,而邪說會危害正道,所以應該把它廢棄禁絕;但考慮到它的史料非常豐富,又認為不能毀掉。

d.作者儘管與劉向意見相左,但依然能客觀地肯定劉向的長處,遺詞十分委婉,充分表現了對前代學者的尊重。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能勿苟而已矣。可謂不惑乎流俗而篤於自信者也。

譯文(2)其為世之大禍明矣;而俗猶莫之寤也。

譯文(3)放而絕之,莫善於是。

譯文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題。

新雨山房記 (明)宋濂

諸暨為紹興屬邑,與婺鄰。國初得婺時伐偽吳張氏①,相持未決,兵守諸暨界上。張氏恃諸暨為藩籬,乘間出兵侵掠,兩軍屠戮無虛時。

故諸暨被兵特甚,崇甍巨室,焚為瓦礫灰燼;竹樹花石,伐斷為樓櫓戈砲②樵薪之用。民懲其害,多避深山大谷間,棄故址而不居。過者傷之。

今國家平定已十餘年,生民各安其業,吾意其中必有修飭室廬以復盛時之觀者,未之見。今年,邑士方伯修為余稱:其友張君仁杰,居諸暨北門之外,故宅昔已毀。

及兵靖事息,始闢址夷穢,創屋十餘楹。旁植修竹數百,四時之花,環藝左右,琴床、酒爐、詩畫之具,鹹列於室。仁杰未亂時稍有祿食,至今郡縣屢闢之,輒辭不赴,以文墨自娛,甚適,號其室曰「新雨山房」,願得餘文記之。

一室之廢興,為事甚微,然可以佔世之治亂、人之勞逸,非徒然也。方兵戈之殷,人有子女金帛懼不能保,雖有居室,寧暇完葺而知其安乎?糗糧芻茭③之需,叫號徵逮者填於門,雖有花木之美、詩酒之娛,孰能樂之乎?

今仁杰獲俯仰一室,以察時物之變,窮性情之安,果誰使然也?非上之人撥亂致治之功耶?

自古極治之時,賢且能者運於上,隴畝之民相安于下而不知其所由。然飫飽歌乎④,秩然成文,成周盛時之詩是也。安知今不若古之時耶?

仁杰其試為之。餘他日南歸,駕小車過北門,求有竹之家而問焉。仁杰尚歌以發我,余當鼓缶而和焉。

注:①吳張氏:元末張士誠舉兵抗元自立為吳王,後與朱元璋對峙。

②樓櫓:軍中所建用於瞭望攻守的高台。戈砲,此處泛指兵器。

③糗糧芻茭:借指軍需品。④飫飽歌乎:飽足後歌嘯。

⑤歌以發我:歌嘯以引發我的興致。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故諸暨被兵特甚被:遭遇,遭受。

b.民懲其害,躲避深山大谷間懲:懲辦、懲罰。

c.始闢址夷穢,創屋十餘楹夷:清除、鋤去。

d.方兵戈之殷,人有子女金帛,懼不能保殷:深重、酷烈。

10.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 崇甍巨室,焚為瓦礫灰燼今年,邑士方伯修為余稱

b. 琴床、酒爐、詩畫之具,鹹列於室隴畝之民相安于下而不知其所由

c.生民各安其業仁杰其試為之

d.求有竹之家而問焉餘當鼓缶而和焉

11.下列句子編為四組,全都能證明張仁傑亂後「甚適」的一組是

①未亂時稍有祿食②至今郡縣屢闢之,輒辭不赴,以文墨自娛

③號其室曰「新雨山房」,願得餘文記之

④今仁杰獲俯仰一室,以察時物之變,窮性情之安

⑤飫飽歌乎,秩然成文⑥仁杰尚歌以發我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12.下列對文章內容的闡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元末明初朱元璋與張士誠的爭奪給百姓們帶來深重的災難,當時經過諸暨一帶的人都為之傷感。

b.張仁傑在易代之後不與新朝合作,拒絕了郡縣的徵辟,寧可歸隱田園詩酒自娛以終天年。

c.作者認為小可以喻大,透過一人一室的廢興盛衰,能看到社會的治亂和百姓的勞逸。

d.作者認為古往今來世之大治都是帝王賢臣撥亂之功,至於百姓只是相安昇平,並不明白天下治亂之由。

13.將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線的三個句子譯為現代漢語。(10分)

(1)吾意其中必有修飭室廬以復盛時之觀者,未之見。

譯文(2)旁植修竹數百,四時之花,環藝左右

譯文(3)雖有居室,寧暇完葺而知其安乎?

文言文閱讀訓練

1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1 5 題。清河王太傅轅固生者,齊人也。以治詩,孝景時為博士。與黃生爭論景帝前。黃生曰 湯武非受命,乃弒也。轅固生曰 不然。夫桀紂虐亂,天下之心皆歸湯武,湯武與天下之心而誅桀紂,桀紂之民不為之使而歸湯武,湯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為何?黃生曰 冠雖敝,必加於首 履雖新,必關...

期末文言文閱讀訓練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 9題。16分 甲 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

高考文言文閱讀技巧

苦 是形容詞。1句中的 苦 處在謂語的位置上,後面接了賓語 其心志 我們知道,形容詞是可以充當謂語的,如 江水綠了 楓葉紅了 但前提是後面不能接賓語。因此可以肯定它活用了,是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可以理解為 使其心志苦 2句中的 苦 情況和1句相同,因此它也活用了,可以理解為 以秦為苦 或 苦於秦 是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