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技術操作規範骨科學分冊

2022-11-22 08:27:04 字數 5108 閱讀 9650

神經系統檢查

1.感覺一般只測定痛覺及觸覺,必要時還可測定溫覺、位置覺、振動覺、兩點辨別覺及本體感覺。末梢神經損傷時,相應的神經分布區域就會有感覺障礙。

橫貫性脊髓損傷,在損害平面及其以下有感覺障礙,損害水平以上有一感覺過敏帶。半側脊髓損傷可在受傷節段以下對側出現痛覺、溫覺障礙以及同側的運動障礙。

2.運動觀察肌肉外形、周徑、肌力及肌張力。正常肌肉在靜止時保持一定程度的張力。上運動元神經損傷時肌張力增強,被動運動受阻;下運動神經元損傷時肌張力減弱,肌肉鬆弛無力。

3.反射應在肌肉放鬆的體位進行,兩側對比,常用的檢查如下。

(1)深反射:刺激肌腱、關節內的本位感受器而引起的肌肉收縮反應。肱二頭肌反射(c5~c7);肱三頭肌反射(c6~c8);膝腱反射(l2~l4);跟腱反射(l4~s2).。

(2)淺反射:刺激**的體表感受器而引起的肌肉收縮反應。腹壁反射:

上腹(t7~t9),中腹(t9~t11),下腹(t11~l1);提睪反射(l1~l2);**反射(s4~s5)。

(3)病理反射:一般在中樞神經受損時才出現,如hoffman徵、babinski徵、髕陣攣、踝陣攣等。

4.自主神經

(1)**、毛髮、指(趾)甲營養狀態:自主神經受損區的**失去正常的光澤,粗糙,毛髮脫落;指(趾)甲失去光澤,易裂,變形。

(2)**劃痕試驗:鈍針快划**,幾秒後出現白色條紋,持續1~5min,見於交感神經興奮性高者。鈍針深壓慢划,幾秒後出現紅色條紋,持續8~30min,一般屬於正常現象。

(3)排尿障礙:見於橫貫性脊髓損傷,應檢查有無尿儲留或尿失禁,是否已形成自主性膀胱或反射性膀胱。

骨科無菌技術

概述無菌技術對任何手術都非常重要,對骨科手術尤其重要。骨科手術常需植入各種與人體組織相容性好的異物,如人工關節、骨水泥、人造骨、各種內固定物等。這些異物在無菌條件下與人體組織是可以相安無事的。

一旦發生感染,他們就成為人體組織不能相容的異物。如不取出,感染難以**。若去除將導致肢體畸形,後將完全腐爛,甚至喪失功能。

經較長時間**後,炎症靜止,創口也已閉合。但是如需再次手術,等待的時間仍較長。因為區域性骨組織內還遺留有細菌,機體要完全消滅它,尚需要較長的時間。

普通外科的感染創口癒合後,再次手術要等待3個月,而骨科傳統的常規是等待1年。因為創口雖已癒合,但再次手術可使還未徹底消滅的細菌擴散,以致感染復燃,手術將再次失敗。由於上述原因,骨科手術對無菌技術的要求更高。

微生物普遍存在於人體和周圍環境中,空氣、塵埃、水、泥土、各種物體表面、**及毛囊、汗腺、皮脂腺、胃腸道、鼻咽部、生殖道等處都有細菌。引起創口或手術區域感染的主要途徑有空氣感染和解除感染,以後者較多見。在手術、穿刺、插管、注射及換藥等診療操作過程中,必須採取一系列嚴格措施,防止細菌由空氣、**和使用的器械進入人體,或發生交叉感染。

在手術和處理創口的過程中,嚴格遵循無菌原則,可避免或減少創口感染。

無菌術是針對感染**所採取的預防措施,它包括滅菌法、抗菌法、一定的操作規則和管理制度。從理論上,所謂滅菌,是指殺死一切活的微生物。一般指預先用物理方法(如高溫、紫外線和電離輻射等),徹底消滅與手術區域或傷口接觸的物品上所附帶的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等)。

有些化學物品如甲醛、戊二醛、環氧乙烷等可殺滅一切微生物,也可在滅菌法中應用。抗菌法(消毒)則是指殺滅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但並不要求清除或殺滅所有微生物(如芽孢等),常指應用化學的方法消滅微生物,如手術器械、手術室空氣、手術人員的手臂和病人手術區**的消毒。從臨床角度來看,既要掌握滅菌和消毒在概念上的區別,更需關注其目的和效果。

滅菌和消毒都必須能殺滅所有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達到無菌術的要求。無菌術中的操作規則和管理制度則是使已經滅菌和消毒的物品、已作好無菌準備的手術人員和手術區不再被汙染的保證。醫務人員在所有醫療實踐中都必須有嚴格的無菌觀念。

臨床工作中無菌術的三個組成部分是乙個統一的整體,要綜合應用,防治感染。

傷口感染的**

手術後感染的致病菌大多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或腸道菌屬(如大腸埃希菌、類桿菌等)。如果無菌術方面有工作疏忽,則可能出現更嚴重的感染,甚至術者也發生感染。感染傷口的致病菌**如下。

1.****一般帶有細菌。其表面的菌種和數量,可隨生活習慣、工作條件或健康狀況,而有較大的變異(稱為暫存的細菌)。健康人的**表面也可攜帶致病菌,在夏季以革蘭陽性菌較常見,在冬季則以革蘭陰性菌較常見。

**的毛孔和皮脂腺管內也存在細菌,用一般的清潔方法不易清除它們,其菌種和數量相對變動較少(稱為常存的細菌)。健康人**深處的細菌大多屬於非致病菌,如表皮葡萄球菌等,但在一定條件下也可致病。

應重視下列有關**的細菌分布情況。①隱蔽部位,如臍、會陰等處的**、指(趾)甲下、濃厚的毛髮,如不注意清潔,易存在大量細菌。②病人住入外科病室時間愈久,**帶菌愈有增多趨勢。

③有感染傷口者的**存在大量致病菌。④醫護人員接觸病人和感染的敷料用品以後,**上可存在各種致病菌,但可通過洗滌、消毒使**變清潔。**的細菌可以通過切開、穿刺以及其他任何破壞**屏障的損傷,進入組織。

2.鼻咽腔鼻咽腔內也存在細菌。如用比較仔細的方法檢查,健康成年人的鼻咽腔內金黃色葡萄球菌陽性率在醫院外活動者佔15%~20%,在醫院內活動者增至40%以上。嬰幼兒鼻咽腔內金黃色葡萄球菌陽性率達60%以上,5~6歲以後陽性率逐漸降低。

呼氣、說話、咳嗽或噴嚏,可使鼻腔內的細菌排出到空氣中和面前的物體、人體上。因此,人員聚集的空間內細菌密度增高。如果不戴口罩,鼻咽腔內細菌排出也可能直接感染傷口。

3.感染病灶和有腔器官感染病灶開放者,除了向病人本身的**散布致病菌,還可通過任何接觸傷口的敷料、物品,向周圍人員和環境散布細菌。實際上,感染傷口如果處理得不妥當,可成為醫院內感染(包括交叉感染)的主要**之一。一旦感染病灶的致病菌在病室或醫院擴散,後果極為嚴重。

因為這類致病菌一般具有較強的毒性和對多種抗生素的耐藥性。

體內感染病灶在切開或穿刺的過程中,可使正常組織受到汙染。有腔器官(如氣管和胃腸道)內存在細菌,特別是大腸內有大量細菌,如每克糞便含有類桿菌107和大腸埃希菌105之多。手術時如切到這類藏有細菌的器官,且汙染較多,就有可能成為手術後感染的原因。

4.空氣中的微粒空氣中的飛沫、塵埃等可能攜帶細菌。它們來自人們的上呼吸道、病人的被服、清掃工具、病室地面等處,常在鋪床、掃地和人員走動時飛揚散布。空氣微粒上的各種細菌存活時間不一,有的可長達24h以上。

細菌存活時間又與空氣濕度、陽光(紫外線)照射相關。新鮮空氣在室內流通,能降低微粒的密度。帶菌的微粒可能直接落入傷口,或先落到器械物品上而後汙染傷口。

5.器械、用品、藥物一般在使用時不應有細菌存在。誤用未消毒的器械或敷料施行手術、將未消毒的導管插入血管或靜脈輸入沾染的液體等,都會造成嚴重的感染,如菌血症、病毒性肝炎、愛滋病(aids)。

無菌術的目的就是防止上列各種途徑的致病菌沾染於人體。由於傷口沾染後可能發展成感染,其與傷口區域性處理和全身抗感染能力密切相關,預防傷口感染應從多方面著手。預防手術後感染的措施歸納為5d:

①外科工作人員(包括麻醉師)的訓練(discipline);②改善病人的抗感染能力(defense mechanism);③應用消毒劑和抗菌藥(drugs);④手術室的合理設計(design);⑤必要的著裝、器械、用品(devices)。

手術醫師和**的準備

參加手術的醫師、**、手術室內工作人員和參觀人員,都必須先在更衣室內換穿手術室內專用的上衣、褲子和鞋襪,然後戴好手術室專用的帽子和口罩。

(一)刷手

刷手前要修剪指甲,甲溝要沖洗乾淨。刷手一般有兩個步驟:①先用肥皂水刷洗和溫水沖洗乾淨;②然後於滅菌液中浸泡5min。

刷洗時應特別注意甲溝、手指和指蹼部位。從手指尖刷洗到肘關節以上約10cm處。每刷洗3min,即使手指向上用溫水沖洗,可刷洗7~10min。

然後用幹的無菌巾以手、前臂和肘關節上部位的順序擦乾。將兩手與兩臂浸泡於75%乙醇中5min,並隨時用浸泡在乙醇盆內的紗布墊擦洗手和臂。也可用1:

1000苯扎溴銨刷洗3min,其滅菌作用與75%乙醇相同。但有些人的**對苯扎溴銨有**反應,故仍需準備酒精浸泡。

(二)穿手術衣和戴手套

在穿手術衣和戴幹手套之前必須用幹的無菌巾從手指到肘關節將手和前臂完全擦乾,否則可濕透手術衣而容易造成汙染。刷洗和浸泡過乙醇的手,在未戴手套前不可觸碰無菌器械。

手術衣有彈性鬆緊袖口和無彈性寬袖口菌種,手套有高壓滅菌(幹的)或煮沸滅菌(溼的)兩種。穿有彈性鬆緊袖口的手術衣,便於戴幹手套;穿後腕部要感覺鬆緊合適,且不易鬆脫或滑出。如果戴煮沸滅菌的溼手套,要先戴幹手套,因步驟煩瑣,且要達到無菌要求並不容易,故多主張穿有彈性鬆緊袖口的手術衣和戴于手套。

在鋪巾完畢後,還應該換1副手套。在應用金屬器械較煩瑣的手術,例如內固定手術、人工關節手術等,要求戴2副手套,甚至再戴1副無菌白布手套,用以防止無意中橡皮手套已被戳破而沒有察覺的情況發生。

如果戴幹手套,要先穿手術衣。若戴溼手套,則先戴手套後穿衣。

1.戴幹手套法先用少量滑石粉塗擦兩手,用右手提取左手手套向外翻折部分,左手5個手指分別對準手套的指套伸進去,右手同時頂住折套處,將手套向前臂方向頂拉,戴好左手手套。注意勿碰觸手套外面。隨後用已戴手套的左手伸入右手手套向外翻折內部,提取後用同樣方法將手套戴入右手。

注意戴手套時勿使已戴手套的左手碰觸右手和腕部**。分別用左、右手翻回對側手套的反折部,套在袖口上。由參加手術的洗過手後戴手套的**用生理鹽水將手套表面的滑石粉沖洗乾淨。

戴溼手套目前國內已基本棄用,故在此不再贅述。

2.穿手術衣法目前國內用得最多的是背部雙開門式並帶一後襟的手術衣,穿上這種手術衣後,由巡迴**在背後正中繫住兩側的布帶。按上述要求準備後,手術醫師和洗手**的背部仍屬有菌部分,在做一些轉動幅度較大的手術時,如人工關節置換術,在無意中有可能背部碰觸無菌區。為此,需由洗手**幫助將後襟繞前繫住。

手術部位的準備

(一)準備次序

病人手術部位的**已在病室中準備。在手術室中,手術部位的準備工作還包括以下方面。

1.安放病人和手術體位骨科手術常需在術中調整體位,將骨折復位或矯正畸形時,常需做手力牽引與對抗牽引,或術中需臨時將切口延長。所以在術前要有所估計,盡量一次安放好,既使病人舒適,又便於進行手術,同時也避免了汙染。

2.綁止血帶四肢手術時大都需使用止血帶,以保證手術時不出血,手術視野清晰,可縮短手術時間。

3.手術部位的**滅菌骨科手術的無菌要求嚴格,而且在手術中常需變更體位和施行手法牽引,所以骨科手術的**滅菌範圍較其他外科專科手術更廣。

4.鋪無菌巾(單) 既要求與手術野以外的**嚴格隔開,又要求在變更肢體體位時不影響無菌操作。

以上各步驟對手術的成敗極為重要,一般應由第一助手或術者親自進行,其次序為:對用全身或區域麻醉的手術,應先麻醉,然後安放體位,綁上止血帶,**滅菌和鋪巾(單);如為區域性麻醉,則先行**滅菌,然後鋪巾(單),再行麻醉。

骨科臨床基本技術操作規範

針之分。克氏針細,光滑,容易穿過骨質,軟組織損傷和感染的機率 相對較低,但如牽引弓選用不當,會造成旋轉,對骨質疏鬆患者有切 割作用,應選用張力性牽引弓與之相匹配 斯氏針相對較粗,分為光 滑和帶螺紋兩種,不需張力性牽引弓便可保持穩定性。三穿針原則 術前徵得患者同意,籤手術知情同意書 熟悉穿針部 位的神...

臨床技術操作規範

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北院區 腫瘤醫院 基礎生命支援操作規範 適應證 1.任何原因造成的心臟停搏應立即開始胸外心臟按壓。2.對心臟停搏的判斷包括病人意識喪失,沒有運動或對刺激無反應。禁忌症 1.相對禁忌證有嚴重的胸廓畸形,張力性氣胸,多發性肋骨骨折,心包填塞,胸主動脈瘤破裂。2.凡是明確心 肺 腦等重要...

產科臨床技術操作規範

2.有條件時 根據病情可測定心臟彩超 肝膽胰脾腎彩超 雙下肢血管彩超等。3.急診時可根據病人的病情對一些馬上不能出結果的化驗先留取標本,在搶救之後應及時查對化驗結果。三 其他輔助檢查 根據病情需要,可作消化道 泌尿系統等全身檢查。四 術前準備 1.常規手術術前一天電子手術通知單通知手術室,急診手術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