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外科臨床技術操作規範

2022-11-22 08:33:06 字數 4187 閱讀 8455

臨床診療指南神經外科分冊

編著者名單

主編:呂正文

副主編:鄭利敏

編委(按姓氏筆畫順序)

一、適應證

1.無明顯顱內壓增高的顱內佔位性病變,做腰椎穿刺測量顱內壓和進行腦脊液常規和生化測定。

2.鑑別腦**、腦挫裂傷和顱內血腫。有蛛網膜下腔出血者,可用於診斷、減壓及引流。

3.出血性腦血管病與缺血性腦血管病的診斷和鑑別診斷。

4.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脫髓鞘疾病和變性疾病的診斷和鑑別診斷。

5.顱腦手術後檢查顱內壓及進行腦脊液化驗。

6.脊髓病變,行腰椎穿刺檢查,了解腦脊液動力學情況,明確脊髓腔有無梗阻及梗阻程度。

7.特殊檢查,如脊髓造影和核素腦池掃瞄等。

8.椎管內注射藥物,如抗生素等。

9.某些原因不明的昏迷、抽搐等疾病的鑑別診斷。

二、禁忌症

1.凡有腦疝徵象(如雙側瞳孔不等大、去皮質強直、呼吸抑制等)者,屬絕對禁忌。

2.臨床診斷為顱內佔位性病變,存在視盤(視乳頭)水腫,顱骨x線片或ct掃瞄提示有顯著顱內壓增高者。

3.穿刺部位有**和軟組織感染者,腰椎穿刺造成椎管甚至顱內感染。

4.開放性顱腦損傷或有感染的腦脊液漏,腰椎穿刺時放液可造成顱內逆行感染。

5.穿刺部位的腰椎畸形或骨質破壞者。

6.全身嚴重感染(敗血症)、休克或瀕於休克者,或躁動不安不能配合者。

7.上頸段脊髓佔位性病變,脊髓功能完全消失時,腰椎穿刺術後易出現病情惡化,甚至呼吸停止。

三、術前準備

術前向家屬談話告知必要性及可能出現的併發症,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準備腰穿包等物品,開化驗單等。

四、操作方法及程式

1.病人取去枕側臥位,床面平整,保持姿勢平穩。軀幹背面應與床面垂直,頭部向胸前盡量俯屈,下肢盡量向胸腹部屈曲,使脊背彎成弓狀,椎間隙增大到最大程度。

如病人意識不清,可由助手協助以維持體位。

2.選擇穿刺點。兩髂嵴最高點的連線與背部正中線的交點為第4腰椎棘突。 一般選取腰3~4或腰4~5椎間隙進行穿刺。

3.消毒**,鋪無菌孔巾。

4.局麻。先於穿刺間隙做一皮丘,然後垂直刺入,浸潤皮下及深層組織。

5.進針。在選定的腰椎間隙,以左手拇指緊按住**以固定,右手持穿刺針, 針尖由穿刺點垂直脊背稍向頭側傾斜刺入,如針尖遇到骨質時將穿刺針方向略做調整。

當針尖穿過黃韌帶和硬脊膜時,可感阻力突然減輕。此時針尖可能已進人蛛網膜下隙,緩慢取出針芯,使腦脊液滴出。若無腦脊液滴出,可將穿刺針捻轉或略做深淺調節,亦可緩慢將針退出直到有腦脊液順利滴出。

仍無腦脊液滴出,可將穿刺針退到皮下,調整方向後,再行刺入。

6.測壓。見到腦脊液滴出後即接上測壓管,囑病人完全放鬆,平穩呼吸,將頭稍伸直,雙下肢改為半屈位,進行測壓。

先測初壓。如壓力高時,不可釋放腦脊液,將針拔出,僅取壓力管中的腦脊液做細胞計數和生化測定。如壓力不高,可緩慢放出需要量的腦脊液送化驗,放液後測末壓。

7.將未汙染的針芯插入,將穿刺針拔出。區域性再次消毒,覆以無菌紗布,膠布固定。

8.穿刺後囑病人去枕仰臥或俯臥,足部抬高4~6h,以免發生腦脊液經穿刺孔漏入硬膜外隙引起顱內壓降低,導致腰椎穿刺後頭痛。若有頭痛、噁心,可延長平臥時間,並酌情對症處理。

五、記錄及處理

操作結束後及時在病程記錄上做相應的記錄 。根據腦脊液化驗結果或測壓結果做相應的處理。

六、注意事項

1,拔除針芯時應緩慢,避免顱內壓高時腦脊液快速噴出誘發腦疝等併發症。

2.測壓前,病人頭部應與身體呈一直線,全身放鬆,均勻呼吸,頭頸部及腰部不應過度彎曲,以免壓迫頸靜脈和腹腔靜脈,使壓力呈假象公升高。

3.測壓時若腦脊液上公升過快,可用手指壓住測壓管末端,使液柱緩慢上公升。如拔出針芯時,見腦脊液噴出,提示壓力很髙,則不應繼續測壓,並立即靜脈滴注20%甘露醇。

4.壓頸試驗(queckensted test)僅適用於脊髄病變或疑有橫竇阻塞者。

七、手術後併發症

1.感染。

2.腦疝。

3.低顱壓反應.

4.截癱及大小便障礙。

側腦室穿刺外引流術操作規範

一、適應證

1.診斷性穿刺

(1)神經系統x線檢查,向腦室內注入對比劑或氣體做腦室造影。

(2)抽取腦脊液標本行生化和細胞學檢查等。

(3)鑑別腦積水的型別,常須做腦室及腰椎的雙重穿刺測試腦室與蛛網膜下隙是否通暢。做腦室酚紅(psp)或靛胭脂試驗等。

2.**性穿刺

(1)因腦積水引起嚴重顱內壓增高的病人,特別是搶救急性枕骨大孔疝導致呼吸功能障礙者,行腦室引流暫時緩解顱內壓是一種急救性措施,為進一步檢查、**創造條件。

(2)腦室內出血的病人,穿刺引流血性腦脊液可減輕腦室反應及防止腦室系統阻塞。

(3)開顱術中為降低顱內壓,以改善手術區的暴露,常穿刺側腦室,引流腦脊液。術後,尤其是在顱後窩術後,為解除反應性顱內高壓,也常用側腦室外引流。

(4)引流炎性腦脊液,或向腦室內注入藥物以**顱內感染.

(5)做腦脊液分流手術時,將分流管腦室端置人側腦室。

二、禁忌證

1.穿刺部位有明顯感染者。如頭皮感染、硬腦膜下積膿或腦膿腫病人,腦室穿刺可使感染向腦內擴散,且有膿腫破入腦室的危險。

2.有大腦半球血管畸形或血供豐富的腫瘤位於腦室附近時,做腦室穿刺可引起病變出血,必須十分慎重。

3.有明顯出血傾向者,禁做腦室穿刺。

4.嚴重顱高壓,視力低於0.1者,穿刺須謹慎,因突然減壓有失明危險。瀰散性腦腫脹或腦水腫。腦室受壓縮小者。穿刺困難。引流亦無價值。

三、操作方法及程式

1.依據病情及影像學檢查選擇穿刺部位,並測量進針深度。

(1)額角穿剌(穿刺側腦室前角):常用於腦室造影及搶救性引流,亦可用於腦脊液分流術。顱骨鑽孔部位位於髮際內或冠狀縫前22.

5cm,中線旁開23cm, 穿刺方向與矢狀面平行,對準兩外耳道假想連線,深度依據影像學資料測量而定。

(2)枕角穿刺(穿刺側腦室三角區):常用於腦室造影、側腦室-小腦延髄池分流術和顱後窩手術中及手術後的持續性腦脊液引流。顱骨穿刺點位於枕外隆凸上方 67cm,中線旁開3cm,穿刺方向與矢狀面平行,對準同側眉弓中點。

深度依據影像學資料測量而定。

(3)側腦室穿刺(穿刺側腦室三角區):常用於腦室-心房分流術或腦室-腹腔分流術等。在外耳道上、後方各3cm處做顱骨鑽孔後,用穿刺針垂直刺入。

右利手者禁經左側穿刺,因易造成感覺性失語。

(4)經前囟穿刺:適用於前囟未閉的嬰幼兒。經前囟側角的最外端穿剌,其方向與額入法相同。前囟大者與矢狀面平行刺入。前囟小者,針尖稍向外側。

2.常規消毒,鋪巾,區域性麻醉。以尖刀在選好的穿刺部位刺一小孔。

3.以顱錐在穿刺部位錐透顱骨。以帶管芯的穿刺針穿過骨孔,刺透硬腦膜,按上述方向逐漸進針,動作應平穩而緩慢,注意阻力的改變。

至有腦脊液流出時, 拔除管芯,外接引流管及引流瓶。固定穿刺管。

四、注意事項

1.注意保護切口各層和顱骨板障,避免感染擴散。

2.嚴格確定穿刺點和穿刺方向。

3.不要過快、過多釋放腦脊液,以免引起顱內出血或小腦幕切跡上疝。

五、手術後併發症

1.切口不癒合,形成竇道。

2.感染擴散。

3.腦脊液漏。

4.周圍腦組織損傷致相應神經功能障礙。

5.顱內血腫。

6.癲癇。

【適應證】

1.喉阻塞。任何原因引起的34度喉阻塞,尤其是**不能很快解除時,應及時行氣管切開術。

2.下呼吸道阻塞,因昏迷、顱腦病變、神經麻痺、呼吸道燒傷等引起喉肌麻痺, 咳嗽反射消失,以致下呼吸道分泌物瀦留,或嘔吐物易進入氣管不能咳出,可做氣管切開術,便於通過氣管套管吸出分泌物,減少呼吸道死腔,改善肺部氣體交換。

3.頸部外傷,為了減少感染,促進傷口癒合,可行氣管切開。有些頭頸部大手術,為了防止血液流入下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暢,須做預防性氣管切開術。

【禁忌證】

1.絕對禁忌證

(1)氣管切開部位存在感染。

(2)氣管切開部位存在惡性腫瘤。

(3)解剖標誌難以辨別。

2.相對禁忌證

(1)甲狀腺增生肥大。

(2)氣管切開部位曾行手術(如甲狀腺切除術等)。

(3)出凝血功能障礙。

【操作方法及程式】

1.體位病人取仰臥位,頸肩部墊枕,使頸部處於過伸位。

2.切口自甲狀軟骨下緣至胸骨上窩處,沿頸前正中線縱行切開**及皮下組織。

3.分離頸前肌層用止血鉗沿頸中線做鈍性分離,以拉鉤將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狀肌用相等力量向兩側牽拉,以保持氣管的正中位置,並以手指觸控氣管,避免氣管偏離或將氣管誤拉於拉鉤內。

神經外科操作規範

腰椎穿刺術操作規範 氣管切開術操作規範 開顱術操作規範 硬膜外血腫清除術操作規範 硬膜下血腫清除操作規範 腦內血腫清除操作規範 硬膜下積液鑽孔引流操作規 腰椎穿刺術 適應證 1 無明顯顱內壓增高的顱內佔位性病變,做腰椎穿刺測量顱內壓和進行腦脊液常規和生化測定。2 鑑別腦 腦挫裂傷和顱內血腫。有蛛網膜...

神經外科臨床實習教學計畫

3 熟悉神經外科各種化驗及特殊檢查的意義,如csf檢查,ct,ctm,cta,dsa,mri,mrs,mra,mrv,fmri,dti等,並初步掌握基本讀片技能,能夠閱讀常見疾病的ct,mri 影像資料 4 熟練掌握神經外科常見疾病,多發疾病的診斷依據,鑑別診斷,處理原則等,具體包括顱內腫瘤,椎管腫...

神經外科實習小結

六周的神外實習生活轉眼就要過去了,這六周的時間讓我收穫頗豐。雖然每天都是忙忙碌碌,但是讓我覺得很充實,也學到了不少的東西。神外的病種錯綜複雜,包括車禍等原因導致的各種顱腦損傷,腦幹損傷,脊柱損傷等等,很多病人都有神志不清,躁動,昏迷等的表現,因此,不同於其他的外科科室,這裡有專門的icu,收治那些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