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反思 第一節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國西北地區為例

2022-11-21 18:12:05 字數 1600 閱讀 4919

教學反思:

授課型別:新授課

評課人員:高二年級地理小組全體教師

本節課是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的第一課,是學生學習好區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課,因此要教會學生如何去分析區域的現狀,如何去解決區域的問題以實現區域的可持續發展,其中的方法尤為重要。下面從本課的成功和失敗之處來進行教學反思與總結。

一、本節課的成功之處

1、深層次解讀教材,合理取捨知識。 本節課課程標準要求為:以某區域為例,分析該區域存在的環境與發展問題,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發生的原因,了解其危害和綜合治理保護措施。

該標準是借助典型區域案例,進行區域發展與環境問題分析。而本人教學的主線是使學生充分掌握分析區域發展與環境問題時的基本思路:「區域→區域自然環境條件分析→區域環境問題及原因分析→區域環境治理的對策與措施」這一分析思路,最終實現人地關係協調、區域可持續發展是本節課的一大優點。

2、運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 地理學具有綜合性的特點,運用導圖進行教學有利於引導學生運用綜合的觀點分析地理事物之間的關係,而且有利於啟用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本節課把所有的知識點用一張思維導圖來完成,先是學生自己通過預習繪製思維導圖,然後課堂上進行完善,可以作為複習和記憶的很好的工具,而在本課時內容的學習中恰到好處。

3、情境創設,引人入勝。本節課開頭,我讓學生**了一**片和一段**,把學生的積極性極大地調動了起來。讓學生自己有興趣去分析西北地區的性狀,並且從**和**中涉及的知識點可聯絡去分析西北地區荒漠化的相關內容。

接下來,學生接受知識也更為主動了。首先,按照區域研究學習的方法,引導學生讀圖,進行區域定位,使學生首先了解該區域的範圍,根據區域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分析該區域的氣候、植被、土壤、河流等自然環境特徵。第二步,讓學生根據該區域的自然環境分析該區域,結合教材相應內容,分析歸納、並以圖標的方式說出造成西北地區荒漠化的原因。

二、教學中發現的問題

1、要教會學生知識遷移。本節課課程標準為以某區域為例,分析該區域存在的環境與發展問題,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發生的原因,了解其危害和綜合治理保護措施。因此,不能只就案例本身進行分析,應該使學生通過本案例的學習,掌握區域環境問題分析研究的思路與方法,並能夠運用這一思路和方法去分析其他區域存在的環境與發展

問題,實現知識遷移。因此,對教材進行合理刪減與整合,把完整的

學習思路呈現給學生是達成課程標準要求的關鍵,同時,注重最後的

歸納與提公升,最終內化為學生對區域環境問題分析的清晰的思路是案

例教學所必須關注的。

2、西北地區講的不夠仔細,由於學生基礎較差,應給一定的時間

讓學生熟悉西北地區的概況。而我只是通過一系列的**來給學生一

個直觀的印象,並沒有給足學生時間去分析、查閱資料。

3、活動時間不夠,分析不夠透徹,應適當放棄幾個活動內容,保證學生將重要知識理解清楚。另外,有些知識是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後進行總結,比如分析荒漠化產生的原因。

4、要重視對地理問題的**,通過閱讀案例獲得經驗→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分析→合作學習→認識區域差異→採取因地制宜措施。選擇典型性、針對性強,內容豐富、相對完整、可讀性強的案例,安排在新課結論性知識之前,用於提供歸納推理素材,運用所學新知識----治沙的成功經驗,探索新問題----走治沙與治窮相結合的道路。

我們應該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充分發揮他們的潛能,讓學生自主地去分析問題,讓學生自己總結學習方法。

《荒漠化的危害與治理》教學反思

2 西北地區講的不夠仔細,由於學生基礎較差,應給一定的時間讓學生熟悉西北地區的概況。而我只是通過一系列的 來給學生乙個直觀的印象,並沒有給足學生時間去分析 查閱資料。3 活動時間不夠,分析不夠透徹,應適當放棄幾個活動內容,保證學生將重要知識理解清楚。另外,有些知識是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後進行總結,...

第一節《力》教學反思

7.1 力 教學反思 這是初中物理 人教版 第一堂涉及到力學的課。通過學生對這堂課的學習,其達成了以下三個主要目的,一是了解並熟練運用力的基礎知識,二是鞏固並突出了物理實驗的 過程,三是激發了學生學習物理力學部分的興趣和熱情,為之後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以前的物理課,多以簡單的實驗室器材作單一演示...

第一節浮力教學反思

從新課程 從生活中走向物理,從物理中走向社會 的理念出發,設計本節課時主要從日常生活中的現象著手,例如 輪船 天鵝浮在水面等現象,進而從 下沉的物體是否受到浮力 的疑問進一步提問,讓學生根據它們的共同特點,引出浮力的概念,浮力的規律。在設計時讓學生動手實驗 貫穿整節課,從而對浮力有了最直接的感性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