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教案

2022-11-18 15:06:05 字數 2488 閱讀 4487

教學目標:

1.品味語言,學習賞析散文的藝術手法。

2.通過把握本文的情感脈絡,學習鑑賞抒情散文。

教學重難點:

1.讓學生走進作品的情感世界,體會作者頗不寧靜的感情。

2.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教學方法:

通過聽錄音、默讀,讓學生讀文入境。

通過反覆誦讀、感知,品味作品語言。

通過提問思考討論,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釋題

1.匯入: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有一位作家錚錚鐵骨,***在《別了,司徒雷登》中說他「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他就是寫出了《背影》、《春》、《綠》等著名作品的散文大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朱自清。

【《別了,司徒雷登》:是***2023年8月在美國**發表《對華關係***》之後寫的五篇**之一。】

2.朱自清: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

祖籍浙江紹興,2023年生於江蘇東海。2023年隨家定居揚州,所以自稱「我是揚州人」。 著有《朱自清全集》。

代表作品:長詩《毀滅》、詩集《蹤跡》、散文集《背影》 等。

3.題解:荷塘,指朱自清先生當時任教的北京清華大學清華園裡的荷花池,是本文所要描繪的特定處所。

月色,則點明了時間,是乙個有月亮的夜晚。(月色是文章描繪的中心,它是作者心中嚮往、追求的和諧寧靜的境界)

4.創作背景:《荷塘月色》寫於1927年7月,當時的朱自清先生,正在清華大學教書,對急劇變化的社會雖然不是無動於衷,但可以說他對當時的社會政治問題考慮得並不是很多。換句話說,他當時考慮得最多的不是社會政局問題,而是首要考慮他自己對家庭的責任及個人的「逃路」問題。

這種情況,作者在稍後的另一篇文章《**走》中說得再清楚不過了。他說他既不能走革命和反革命的道路,只能採取「超然」的態度,「樂得暫時忘記,做些自己愛做的事業」,於是他選定了一條研究「國學」之路。因為只有這條路才能使他有乙個穩定的職業而能讓他的家境得以維持但又不受良心的譴責,這是乙個實實在在的「小布林喬亞」的選擇。

2、自讀感知

1.自讀課文,整體感知整篇課文,了解作品的基本內容,初步把握作品的基本結構框架和作者的感情。首先自讀課文,疏通文句,借助註解和詞典,弄清以下詞語的讀音和意思幽僻、蓊蓊鬱鬱、彌望、裊娜、宛然、凝碧、斑駁、峭楞楞

2.聽音訊檔案,思考問題。(跟著音訊齊聲朗讀)問題:我想問大家,課文主要寫了什麼?你們能用幾句話把它概括出來嗎?哪位同學說說看?

答:它主要講了朱自清晚上睡不著覺,出去散步,在散步的過程中欣賞到了荷塘的美景和月色,然後回家的過程。

3.完善第2個問題,難道一下子就走到了荷塘嗎?

答:家——小路——荷塘——小路——家

4.問題:作者在散步的過程中,路過的每乙個地方的心情是怎樣的?

答:現實--帶門出去--走在路上—月下荷塘—塘上月色—塘的四周--江南舊俗--推門進來

頗不寧靜--淡淡喜悅--淡淡哀愁--淡淡喜悅--淡淡哀愁--無限慨嘆--惦記江南--無法迴避

3、文章結構(詳見ppt)

(1)兩條線講述: 明線:遊蹤(外結構)

暗線:情感(『內結構)

(2)是寫景散文,也是抒情散文。

從情感上看,作者由頗不寧靜——渴求寧靜——片刻寧靜——走出寧靜。形與意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這種圓形結構,說明作者無論如何也擺脫不了苦悶憂愁;

從空間上看,作者從家裡出來,經小徑到荷塘,最後又回到家裡;從情感上看,作者由頗不寧靜——渴求寧靜——片刻寧靜——走出寧靜。形與意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這種圓形結構,說明作者無論如何也擺脫不了苦悶憂愁。

(3)由此說,本文的文眼句是什麼?

題有題眼,文有文眼。所謂文眼,就是文中最緊要的語言。比如乙個人,人沒有眼睛,就不能看到五彩繽紛的世界;反過來,他人讀你的眼睛,就能讀到你的內心世界。

所以,文眼,就是最能揭示主題思想、透露作者感情的傳神語句。清代劉熙載曰:「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

」此即文眼之說。所以讀一篇文章,要注意文眼的把握。朱自清先生善於設定文眼。

一般都認為,這句是「文眼」確立了全文的感情基調。所謂「文眼」,是我國散文創作的經驗總結。古人說「揭全文之指,或在片首,或在片中,或在片末。

」散文有「眼」,意境才會有虛實,題旨才會有隱現。起首句「心裡頗不寧靜」,是「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的「片言」,後三句緊接著由此自然地破題,點出「荷塘」與「月色」。因為「心裡頗不寧靜」,才想起荷塘,繼而夜遊荷塘。

這個「文眼」安在片首、如一錘定音,為全文定下了抒情的基調。

關於朱自清心情「不寧靜」的原因,有人認為是源於對蔣介石4.12反革命政變的憤懣;也有人認為是源於作者的思鄉之情,因為結尾作者說「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還有人認為源於作者作為一名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面對人生十字路口而產生的苦悶、彷徨;甚至還有人根據一些史料,認為朱自清的』不寧靜』是源於家庭生活的不和諧;如此等等。在這個問題上,沒有必要規定乙個權威性的惟一答案。

而且也正因為如此,《荷塘月色》將成為一首耐讀的朦朧詩,過去、今天和未來的每一位讀者會因年齡、閱歷、所處時代等等因素,而從同一篇《荷塘月色》中讀出屬於自己的一片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教案

但光與影有著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其次給文章八個小段標上序號,找出文章主要寫景的段落和抒情的段落,找出文章抒情的語句。掌握 文章主要寫景的段落是第四段 第五段 第六段。文章主要抒情的段落是第三段。文章抒情的語句主要有 第一段 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第二段 沒有月光的晚上,這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

《荷塘月色》說課稿

開場白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上午好 下午好!我說課的題目是 荷塘月色 我將從說教材 說教法 說教學過程和說板書設計四個方面進行說課。一 說教材 1 地位 作用 課時安排 荷塘月色 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幼兒師範學校教材 閱讀和寫作 的第一冊的第一單元的第一篇文章,語言優美 典雅,是一篇著名的美文...

荷塘月色 原文

荷塘的四面,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而楊柳最多。這些樹將一片荷塘重重圍住 只在小路一旁,漏著幾段空隙,像是特為月光留下的。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 但楊柳的丰姿,便在煙霧裡也辨得出。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只有些大意罷了。樹縫裡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這時候最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