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2022-11-18 14:33:05 字數 2282 閱讀 9831

實驗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靈台縣第二中學陶小民

一、地理實驗設計的基本要求

1.實驗應具有典型性

教師對實驗的內容要選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地理性要強。要設計一些不會干擾正確概念形成的實驗,使學生對地理現象和地理過程具有深刻的印象,防止由於實驗的不典型而造成學生對知識的學習產生負遷移。

2.實驗應具有簡易性

實驗的設計要從實際出發,提倡用簡易而效能好的器材做實驗,難度不宜過大,不能為了做實驗而設計一些複雜的實驗,以免弄巧成拙。

3.實驗應具有啟發性

實驗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種重要手段,是進行直觀教學提供感性認識的一種方式,是發展學生科學思維的一種方法,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一條基本途徑。這就要求教師設計的實驗具有啟發性,並在實驗過程的分析以及實驗結論的得出中進行啟發性的提問, 引導啟發學生得出實驗結論。

二、實驗法的幾種型別及應用

1.演示實驗法

指利用地理實驗器材,採用演示手段,使學生獲得地理事物感性認識的一種方法。例如,在教學高中地理「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三)物體水平運動的方向產生偏向」這部分內容時,設計以下演示實驗,並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實驗現象,從而得出實驗結論。

實驗器材:地球儀乙個;紅墨水、藍墨水各一瓶。

實驗過程:①當地球儀靜止時,在北半球從高緯度地區、南半球從低緯度地區各滴一滴紅墨水,讓學生觀察紅墨水的軌跡;②轉動地球儀(自西向東),在同樣地點滴一滴藍墨水,讓學生觀察藍墨水的軌跡。

實驗現象:紅墨水和藍墨水的軌跡不同,並且,北半球上的藍墨水軌跡在紅墨水軌跡的右側(沿墨水流向看),南半球上的藍墨水軌跡在紅墨水軌跡的左側。

實驗結論:地球上作水平運動的物體會產生偏向(赤道上除外),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

遷移運用:演示實驗結束後,教師再說明運動中的氣流、洋流和河流都會產生偏向。並提問以下三個問題,以加強理論聯絡實際,加深對偏向的理解。

①在北半球向東流的河流主流會向哪一岸偏?(不考慮其它因素的影響應向南岸偏)

②開始向東流的氣流會偏轉成什麼方向?(北半球為東南方向,南半球為東北方向,赤道上不偏向)。

③南半球向北流的洋流會向什麼方向偏轉?(西北)

2.想象實驗法

指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欲通過實驗使學生掌握某一地理過程或現象,但由於各方面條件的限制,無法進行演示實驗時,教師只創設實驗情景(語言情景),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進行**學習,從而獲得地理知識的一種方法。例如,高中地理「大氣的組成」中,許多學生對「空氣中的水汽和固體塵埃是成雲致雨的必要條件」難以理解。教學時,可創設以下實驗情景,讓學生通過想象、**,從而理解該結論:

實驗情景:取乙個容積為1立方公尺的容器,將它裝滿30℃純淨的飽和空氣後密封起來,接著把它的溫度由30℃降到10℃,然後再給裡面加入一些雜質。

問題情景:①以上實驗過程中,溫度由30℃降到10℃,將會發生什麼現象?②再給裡面加入一些雜質,結果又會怎樣呢?

實驗結論:空氣中的水汽和固體雜質是成雲致雨的必要條件。

3.模擬實驗法

指借助其他學科已演示過的實驗,模擬引出新的地理實驗情景,進而引導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一種方法。例如,高中地理「大氣的降水」中,教學「水汽的凝結」這部分內容時,可先引導學生回憶在化學課中演示過的比較熟悉的「溶解」實驗,由此邊講實驗,邊模擬討論:

由飽和溶液模擬引出飽和空氣;由溶解度與溫度的關係,模擬推出,空氣能容納的水汽量與溫度的關係;由過飽和溶液引出過飽和空氣的概念;根據由飽和溶液變成過飽和溶液的途徑,模擬推出由飽和空氣變成過飽和空氣的兩種方式。實驗設計如下:

實驗情景:

問題情景:①溶解度與溫度的關係怎樣?(一般地說,溶解度隨溶液溫度的增高而增大)

②空氣能容納的水汽量與溫度的關係如何?(氣溫愈高,空氣能容納的水汽量就愈多;反之愈少)。

③可用什麼方法,使nacl溶液達到過飽和狀態?(冷卻;增加na c1)

④通過哪些方式,可使空氣達到過飽和狀態?並指出在自然界中,促使空氣達到過飽和,以什麼方式為主?(上公升冷卻、增加水汽;上公升冷卻)

遷移運用:舉例說明常見的水汽凝結現象。

4.模擬實驗法

指用計算機技術模擬演示地理現象或地理過程,使學生直觀獲得地理知識的一種方法。高中地理教材中有許多地理現象和規律,超出了學生的生活感知範圍,是學生學習上的障礙和教學上的難點,如太陽直射點在地球上的周年變化規律,則可以運用多**製作而成的三維模擬動畫,實現虛實、遠近、快慢的轉換,引導學生進行多元化的觀察。

對於許多學生無法感知的遙遠地理環境,如天體系統、天體運動等,以及許多難以觀察的大尺度地理環境和現象,如大氣運動、水迴圈、洋流運動等,則可以通過計算機多**技術立體、直觀地模擬出來。

地理事物或現象的發生、發展是乙個動態變化的過程,如地殼運動、生態平衡等,也可以通過多**技術模擬過去的情境和將來的發展趨勢。

探析實踐活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作者 吳昊 新課程 中學 2014年第10期 隨著素質教育以及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現代化的眾多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逐漸在高中教育系統中得到應用和實踐。而實踐活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的增強就是高中教學改革的一大亮點。本文將在簡單分析實踐活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的內容和必要性的基礎上,分析如何進一步...

談資訊科技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應用

摘要 步入21世紀,資訊時代依然成為了這個時代的代名詞。資訊科技也被運用到身邊大大小小的方面,而將資訊科技運用到高中地理的教學當中也是形勢所趨。這樣的教學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利於幫助教師的資訊傳達,有利於教育體制的良性改革。關鍵詞 資訊科技地理應用 響應資訊時代的時代要求,將資訊科技運用到教...

高中地理實驗在新課改教學中的思考與實踐

實踐出真知,地理實驗教學是以實驗活動為主要形式展開的,強調的是學生親身經歷,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實驗活動中去,在 做 觀察 思考 歸納 推理 體驗 和 創作 等一系列的活動中提出問題 解決問題 分析結果,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分析 歸納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 精選典型地理實驗,突破教學重難點 高中地理教學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