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翻譯方法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

2022-11-06 05:09:01 字數 6142 閱讀 7921

『盎當,i●2011年第5期(教學研究)●

術杜鵑孫曉朝

【摘要】對於翻譯方法在外語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歷史上經歷了乙個由興到衰再到重新認識的過程。文章通過回顧與翻譯相關的外語教學法及分析中國英語教學的特點和現狀,希望能重新認識翻譯

方法在外語教學各方面的積極作用。只要適時適度地加以利用,翻譯完全可作為一種有價值的教學手段融入到外語教學中,從而發揮母語環境下外語教學的優勢。

【關鍵詞】翻譯;外語教學;efl一、

翻譯與外語教學法法內容和詞彙條目,而這些如果用母語解釋本來可以更有效率。而且,這種方法對教師水平要求較高,教師對外語的掌握要基本達到母語的感覺,而這在多數像中國這樣的非英語母語國家其實很難做到。

3.社團學習法和暗示法

1.語法——翻譯法

語法一翻譯法的應用最早可以追溯到16世紀拉丁語作為歐洲社會生活統治語言的時代。因其基本學習方法是靠記憶詞彙、學習語法、進行翻譯來完成的,故稱為語法——翻譯法。其主要特點是學習一種語言先要細緻分析其語法規則,然後運用語法知識完成對目的語文本進行翻譯的任務。

課堂上比較典型的練習是把句子從目的語翻譯成母語。因此,翻譯也便隨之成為外語教學的一種重要的方法和模式。在這種方法

在二十世紀

六、七十年代,有兩種翻譯在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教學方法比較流行:社團學習法和暗示法。社團學習法意識到了外語學習中的感情因素,學習者

使用母語,才能更清楚地領會教師的授課內容。在課堂裡,教師不斷把學生想說的話翻譯成目的語,學生可以從零起點開始,不斷進行重複,慢慢熟悉外語,

的指導下,學習者在學習外語時,他的母語始終保持為一種參照系統。

由於這種方法對教師的教學技巧和外語口語表達

隨著學生能使用的外語越來越多,就不用再借助翻譯而可以直接使用外語說話了。在這種方法中,翻譯被用來幫助學習者在課堂上獲得安全感,促進學習。

暗示法強調心情放鬆。與社團學習法一樣,它也

一能力要求不高,故而對教師而言這是一種比較容易操作的教學方法。但是,對多數外語學習者來說,語法翻譯法就意味著機械記憶語法規則、詞彙和翻譯晦澀的古典文學作品。它完全忽視了語言的日常實際應用,很難全面培養學習者運用外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因此便逐漸不再受人青睞。

這種方法的主要弊端在於它使

強調翻譯在外語學習中的作用。此方法經常使用的教學模式是:創造和諧舒暢的氣氛,由教師發給學生對話材料,上面有外語同時也有相應的母語翻譯。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有對話內容的課堂活動。在學習過程中

用了晦澀難解的語法規則和脫離語境的句子翻譯。

2.直接法

借助母語翻譯,使意思更加明了,通過對比兩種語言的異同,開發學生的智力。

直接法是在l9世紀後半葉作為語法——翻譯法的對立物在西歐出現的,20世紀開始在美國流行。所謂直接法,就是直接用外語教外語,不用學生的母語,

這兩種方法的共同之處是意識到了翻譯運用的優勢,可以減輕學習者的心理緊張,使課堂學習更放鬆,更有效。

4.沉默法和自然學習法

不用翻譯,也不注重形式語法。學習外語以模仿為主,通過各種模仿手段重複所學的句子,養成習慣,達到自動化地步。它的教學目標不是規範的書面語,而是外語口語。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同時有另外兩種流行的外語教

學方法,但它們一概都不認可翻譯在外語學習中的作用。他們的支持者普遍認為,對外語學習者來說,十

這種教學法採用的是意義與目的語直接產生聯絡的原則,它提倡完全使用目的語解釋詞彙和語法而不

分重要的一點是盡量多用外語進行思考,避免母語使用,尤其是在教學的初期階段。

在沉默法中,教師使用特殊教具來引發學生的反應。很少使用語言示範,通常是靠學生的領悟力,而不用翻譯來把意思搞明白;自然學習法強調先充分理

依靠母語翻譯的過程。這樣似乎可以使學生學會直接用外語思維。但是,這種方法在課堂上的效果卻常常事與願違。

一方面,外語教師因為不能使用母語,便需要花費大量的課堂時間來迂迴解釋複雜、抽象的語

解後再表達。在幫助學生理解過程中,教師應該盡量

本文系2009年遼寧省教育廳高校科研專案「翻譯在英語學習中的作用:一項多維度的實證研究」(專案編

號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杜鵑,大連外國語學院英語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第二語言習得(遼寧大連 116011);孫曉朝,大連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第二語言習得、翻譯理論與實踐(遼

寧大連 l16011)

外語教學研究

使用目的語,重視自然的交際。

氛圍和需要的有效方式。」

事實上,對很多外語教師來說,在課堂上使用的

在這兩種方法中,學習者的母語,也就是翻譯,都被排除在外。教師通常認為母語會對外語的學習造成影響,於是他們明確或暗示學生不使用翻譯。如此

一翻譯已經與傳統的語法翻譯法有所不同,它不是作為

一種脫離文字的機械方法,而是作為一種有益的教學

來,學生自然也就會產生「翻譯會對外語學習產生5.交際教學法

手段融入到範圍更為寬泛的交際教學中,因為翻譯本

負面影響」的認識。身就是一種複雜的交際行為,翻譯的過程也是提高學習者交際技能的過程。隨著認知語言理論和轉換——

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開始,根據語言學家韓禮德的理論形成的交際教學法(clt)日漸流行,並逐漸成生成語言學的發展,研究者發現語言學習不僅僅是通過模仿進行的,它更應該是乙個人用已有的知識來發為全世界影響最大的外語教學流派。它從根本上使語言教學從傳授語言知識轉向了培養語言交際技能。它重視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採用真實、地道的外語材料,主張句型加情景來學習語言,鼓勵學生多多接觸和使用外語,在真實的交際活動中,學生只使用目的語,而他們的母語基本不起作用。

但是這種看似完美的教學法卻在很多非英語國家的英語教學中遇到問題。一旦母語和翻譯在語言學習中遭到完全忽略之後,我們的外語教師,不再擁有利用母語的優勢,而同時又很難達到精通目的語的交際

課堂要求;而學生們,大多身處大班教學的課堂環境中,對目的語的處理能力有限,完全的外語交際不免令他們感覺困惑、緊張,雖然耗時耗力,卻成效甚微。我們不禁產生疑問:這些忽略母語和翻譯使用的教學方法是否適用於我們的efl教學實際情況呢?

二、翻譯與中國的efl教學

在英語教學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搞清楚語言學習

者是在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環境中,還是在英語作為一門外語的背景下學習。

在美國、加拿大這些國家對移民或留學生的esl教學中,英語始終具有直接的社會交際功能,學習環境也是真實的英語文化、語言環境,教師大多是英語母語使用者,英語既滿足日常交際的需要,同時也是未來生存的必要手段,因此,英語具有極高的日常應用頻率;而在中國、日本這些國家對各層次的學習者進行的efl教學中,學習目的多是為了完成學業和考試要求,英語並不具有直接的社會交際功能,師生普

遍缺乏在課堂外使用英語的機會,因此缺乏真實的外語環境。而且英語教師絕大多數為非英語母語使用者,

文化背景和語言程度決定了他們很難有能力成功駕馭一

個完全以外語交際為核心的課堂。

特別是中國高校的英語教學面臨諸多實際情況,如人數達到4o一60人的大班外語教學;以語法內容為主的各級考試要求;師資水平的欠缺;教學裝置、材

料的經費不足等,都造成類似於交際法的全外語教學無法充分實施。因此,我們的語言研究者應該著力發展更適合於自己母語環境的交際教學方法。這時,母語翻譯的作用就應該重新加以審視。

只要教師善加利用的話,翻譯完全可以成為一種有價值的教學方式。

曾指出,在教師和學生使用同一母語的efl

國家,「翻譯可以成為適應學習者、課程目的、課堂

現正在學習的語言的規律的過程。近年來,各國學者對在外語教學中運用翻譯方法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調查,其結果大多是積極肯定的。

三、翻譯在外語教學中的運用

1.翻譯有助於詞彙意義的理解和記憶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了解外語詞彙在母語中的含義會使學習者獲得一種參照,從而理解並自信地使用該詞」。外語學習者面對乙個個的新詞,他們迫切需要了解其準確含義,而翻譯的過程就是尋求準確意義的過程,不管原語詞的語義有多複雜、文化內涵有

多深厚,譯者都要在母語中找到相對應的表達法,從而理解該詞的確切含義,進而能自信地使用這些詞彙。

這種母語使用帶來的安全感,也是提高英語學習動機的有效途徑之一。

這裡所說的翻譯不是指脫離文字的孤立、刻板的字字對譯,而是在具體的語境中,通過翻譯的方法來確定詞彙的準確意義,掌握該詞彙的語法知識,並了

解該詞的使用語域。經過這個過程之後,學習者自然能更好地記憶和使用詞彙。

2.翻譯有助於提高外語寫作質量

不少調查研究表明,外語寫作過程中運用翻譯進行母語思維對提高作文質量起了積極的作用。例如,lay,而且借助中文越多的學生,在文章的組織、內容和細節方面質量會更高。

後來,lay又總結指出了翻譯在外語寫作過程中所具體起到的重要作用:(1)開拓思路;(2)提出問題;(3)離情複雜想法;(4)回憶過去經歷;(5)評價文章結構;(6)加強表達;(7)增加詞彙多樣性;(8)展示文化敏感性,等等。

當然,我們知道外語寫作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寫作純正外語文字的能力,當然應該鼓勵學生盡可能用英文表達,過多使用翻譯會阻礙英語寫作的流暢性。但這並不妨礙學習者在一定水平階段用母語思考題目並

作出寫作提綱,然後譯成英語。這樣可以更有效地幫助他們清楚地表達思路和想法。

3.翻譯有助於外語閱讀水平的提高

kern通過研究英語學生閱讀法語的過程,發現在

心裡面默默把文字翻譯成母語對閱讀產生了眾多積極

的效果,包括:幫助對篇幅長、句法複雜的內容確定

i 《每 2;,●2011年第5期(教學研究)●

關於小學品德課程教學的若干思考

肖輝《品德與生活》和《品德與社會》課程是一門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教材內容的主要源泉,通過設定綜

需要,讓他們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他們的方式研究社會。因此,在品德教學中,要始終堅持回歸兒童,避免從抽象的概念出發、空洞說教、灌輸道德規訓的德育弊端,讓學生知識的獲得和道德的習得過程回歸生活。讓品德課真正回歸學生生活,可以從兩個方面來

人手:一

合性的學習主題,統整各相關學科的知識內容的綜合性課程,它很好地體現了教材內容的生活化和綜合化。筆者就如何讓品德課程回歸生活、體現課程的活動性和彰顯其開放性個方面以提高品德教學實效性談談個人的認識。一、

關注學生生活。讓課程回歸學生生活是教學目標要緊貼兒童的生活。品德教材只是

品德課程是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給執教者提供了教學的話題和素材,其每一堂課的教

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這就要求教師在執教的過程中,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形式的設計都必須貼近兒童的生活,反映兒童的

學目標要因時、因地、因材施教,這就要求教師在執教的過程中要細讀自己的學生,從而確定出課堂的具

體教學目標。如筆者在設計《買東西看什麼》一課時,則是乙個我們今後在教學科研和實踐中需要繼續探索的課題。

意義;記憶上下文的資訊;在母語環境下豐富讀者的聯想思路;檢查理解正確與否;減輕情感方面的緊張程度,等等。當然,他也同時指出了翻譯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如:錯誤理解,忽略原文的篇章結構及形式。

所以說,翻譯在外語學習中具有雙重作用,審慎適度的使用是發揮其理想效用的關鍵。

因此,husain通過研究提出了有效運用翻譯進行外語教學應遵循以下幾個主要原則:(1)學生應盡量多地接觸目的語。(2)母語在課堂中應明智審慎地加以使用。

(3)教師應該為翻譯活動提供乙個適當的上

一參考文獻:

[2]陳菁.論翻譯在外語詞彙學習中的作用fj1.外語界,

下文,而不僅僅翻譯單句。(4)翻譯中應使用當代的真實材料。(5)翻譯被用來明示兩種語言之間的異同。

husain同時還提出翻譯法總體來說可以促進語言學習,但只是對中、低階學習者效果更明顯,對高階學習者效果不甚顯著。而perkins則指出通過翻譯,「高水平學習者總能深入了解原語和目的語之間的不

【4]王文宇.母語思維與二語習得:回顧與思考【j].外語界

115,130.

同,以及在句法、語義和文體層面的衝突,這些會最終幫助他們提高目的語水平。」titford也提出翻譯是一種提高高水平學生學習的重要工具,因為這些學習者更希望了解在一門外語背後所包含的原則。因此,在

0f l1一

高階階段使用翻譯更能幫助學習者搞清楚外語和母語之間的異同,使他們通過母語這個媒介來加深對外語

的認識。

總之,大量對efl環境下外語學習過程的研究都

表明,審慎明智地運用翻譯,並在語言學習的不同階段進行有效的雙語比較是乙個有效的外語學習手段。

正如catford曾如此評價翻譯,「翻譯並不是一種危險的技能,重要的是在於我們要理解翻譯的本質,並適當掌握其在課堂中的使用。」至於針對不同背景、水

[責任編輯:何循騫]

平、需求的學習群體該如何具體適度地使用翻譯方法,

[作者簡介1肖輝,湖南省株洲市北星小學校長,中學高階教師(湖南株洲

412004)

語言文化教育在外語教學中的作用

語言是溝通的橋梁,是文化最重要的載體之一。要學好一門外語,就必須了解其文化和習俗。外語教學的過程不僅僅是向學生傳輸語言本身的知識,也是在結合語言本身特點的基礎上,融入豐富多彩的文化背景知識。只有將外語教學同文化匯入同步進行,才能激發學生外語學習的動機。本文旨在討論語言文化教育在外語教學中所起的重要作...

學生主體性在外語教學過程中的體現

作者 王平 外語學法教法研究 2008年第06期 高中英語標準 要求 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幫助他們形成以能力發展為目的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通過體驗 實踐 討論 合作和 等方式,發展聽 說 讀 寫的綜合技能。要為學生獨立學習留有空間和時間,使學生有機會通過聯想 推理和歸納等思維活動用英語分析問題和...

外語教學中如何實現教師角色的轉變

綜上所述,外語教師要在工作實踐中不斷學習,不斷完善專業知識,廣泛射獵其它領域的知識。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作一名合格的教師。第三,教師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走改革創新之路。傳統的外語教學模式是以傳授基礎知識和應試能力為主,這種模式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語言創造力,培養出來的學生只會死記硬背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