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路遙人生有感

2022-11-02 04:18:07 字數 1132 閱讀 5554

《人生》作者:路遙,陝西省清澗縣人,2023年出生於陝北山區乙個貧困的農民家庭,7歲時因為家裡困難被過繼給延川縣農村的伯父。文革開始後受影響直到69年底才回到家裡務農。

這段時間裡他做過許多臨時性的工作,並在農村一小學中教過一年書。2023年進入延安大學中文系學習,其間開始文學創作。大學畢業後,任《陝西文藝》(今為《延河》)編輯。

2023年積勞成疾,英年早逝。2023年發表《驚人動魄的一幕》,獲得第一屆全國優秀中篇**獎,《人生》、《在困難的日子裡》也相繼獲獎。2023年完成長篇**《平凡的世界》獲得第三屆矛盾文學獎,他的作品《人生》被改編成電影後,引起巨大的轟動。

讀後淺淺有感

《人生》沒有《平凡的世界》篇幅長,矛盾衝突更加激烈,唯一覺得遺憾的是,路遙對於高加林在巧珍和黃亞萍之間選擇的掙扎刻畫的不夠,他也許本來並不想讓讀者斥責痛恨高加林的,但是我的確對於他的見異思遷和愛慕虛榮感到有點憤怒。

不過人生也的確是矛盾的,換做是其他任何人處在高加林當時的位置,也難免不做出相同的選擇。如果不是後來的變故也許高加林和亞萍之間也的確比和他和巧珍能夠更加和諧。

巧珍很善良,有金子般的心,可是同樣是金子,在乞丐面前絕對比在國王面前更耀眼,關鍵是看獲得金子的人是貧窮還是富貴。

拋開感情不談,真正值得敬佩的是巧珍的堅強和豁達,即使在遭遇情感變故的時候並沒有像一般女性一樣任由自己軟弱消沉,覓死覓活,反而是高加林在最後埋怨活著沒有意思。

巧珍沒有文化而高加林是村里的才子,但是這種優劣的對比卻在需要堅韌的意志力時候顛倒了,也許正是因為巧珍的沒有文化,從小在鄉野山間長大才讓她對於世事無常的得意失意沒有過多計較和苛求,往往是一些自命不凡,自負清高的文化人才對於生活百般挑剔。

對於繁華未知的大城市,高加林的憧憬和嚮往是可以理解,無可指責的,實際上他缺乏的是自己對於自己選擇負責的勇氣,放棄巧珍的同時是告別粗俗底下的農民生活,接受亞萍意味著對於事業和未來的開闊前景,我們並不應該苛責哪個是正確哪個是錯誤。而要看乙個人自身的個性會讓他作出怎麼樣的選擇,高加林如果留下和巧珍一同生活也絕對不是他躁動的個性所能安于接受的。他只是缺乏了對於突如其來的變故的應變能力和敢於承擔後果的決心。

人生,其實無非是矛盾與選擇的綜合體,無關對錯,僅僅在於我們能否有勇氣在矛盾中作出選擇並勇敢承擔一切後果。路遙的這個故事沒有時間空間的侷限性,他僅僅是紛繁複雜的人生遊戲在某個人某個地方的縮影。我認為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我已經能夠完全領會了。

路遙《人生》有感

2010213229 金艾 古人云 十五而向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對於尚處於向學之年的自己,何為不惑。由於對於人生這樣話題的討論並非那樣容易,所以至此感覺到自己的讀後感稍許有些倉促。何為路遙的 人生 我想路遙筆下的 人生 所代表的不是他自己,而是乙個矛盾的群體,乙個處於改革初期這樣...

再讀路遙《人生》有感

2015年11月12日 初讀路遙的 人生 是上小學五年級時候,那時候與其說是慕名,倒不如說是為了其中的 酸澀 情節,也就是無意中的一瞥,我迷上了德順老漢的一句句調侃 迷上了孩子們口中的 高加林,劉巧珍,老婆老漢逛縣城 甚至迷上了高加林侃侃而談的樣子 再讀 人生 是時隔十年之久的事了,這一次,我沒有像...

讀路遙《人生》讀後感

時間讀 人生 有感 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已去爭取和奮鬥 而不論其結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總不枉在這世界上活了一場。題記 轉眼我便在這繁華的城市度過了近三個年頭的歲月,每當感到身心的疲憊,便會想念在故鄉的安逸生活。三年前我第一次邁入畢業班的行列,我選擇了安逸。我生活因此變得簡單,每天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