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人生》有感

2022-09-27 14:30:03 字數 1309 閱讀 1040

最近看完了《人生》一書,書中的很多描寫引起了我深深的共鳴感。高加林那種知識分子下鄉勞動的羞恥感,那種希望在"城裡"的同學面前保留面子的侷促感。就像如今的很多大學生一樣,初入職場,眼高手低的狀況。

然而下鄉勞動並不是一件令人羞恥的事情啊,然而個人背景本就是無法改變的啊,人們又何必遮掩,又何必自卑呢?

高加林那麼害怕別人的看不起他是農民,看不起他又回到農村勞作,我覺得是因為他自己本身也有這種觀念。人們觀念中的貧富之差、城鄉之差、地位之差是如此的根深蒂固,如果他作為乙個知識分子,能夠正確看待這些差異,平等地看待每乙個人,尊重每乙份工作,那麼他自己也就不會因為這些外物而困擾,那麼他將活得更加坦蕩,用自己的努力去換取想要的生活。這對於當代的知識分子也有很好的啟示意義。

高加林後來所面臨的選擇也令我十分揪心。我想如果換做是我,我也會和他做出相同的選擇,當然,也會得到相同的下場。

每個有追求有夢想有遠見的年輕人都有著與高加林不相上下的野心:想去遠方看看繁華的大都市;想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華;想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想用自己的滿腔熱血去改變世界,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所以,當面臨沒有文化卻淳樸老實的巧珍,和即將要去大城市有見識有品位的亞萍之間的選擇時,他的內心是無比掙扎的。

每個精神世界豐富的人都會想要亞萍那樣乙個靈魂伴侶,你們可以暢談國際形勢和世界新能源,你們可以共同搭建乙個詩意的精神世界,你們可以一起談人生談理想,多麼完美的組合!然而結婚必然是柴公尺油鹽醬醋茶,巧珍只能和你說農村裡的瑣事,她不能理解你豐富的精神世界,但她可以全心全意的照顧你,使你們的家庭平凡卻幸福美滿。我不知道為什麼書中的人都要責怪加林,在那樣的情況下誰又能真正的確定自己的心之所向?

誰又能知道選擇哪乙個才是對的呢?雖說書中最後給出的答案是巧珍,而高加林卻辜負了巧珍。但哪個年輕人不會為亞萍那樣的女生心動呢?

哪個年輕人願意選擇平凡的巧珍在農村過一輩子呢?也許有人會說,他選擇巧珍,可他仍然可以去追求自己的夢想啊!沒錯,事實上這也的確是最正確的選項,但很難有人做得到無視自己理想中的"靈魂伴侶".

我想這就是作者的厲害之處,將年輕人的心態弱點描寫得淋漓盡致。

柳青在書的扉頁寫了一段著名的短評:"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人的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乙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以前看這句話的時候並沒有很好的理解,現在知道了這裡的"錯"不是說每次選擇中都有乙個最佳選項,你不選它就是錯了。而是說原則性的錯誤,所謂"岔道口"也是指那些引誘你走上不歸路的選擇。比如書中高加林投機取巧的不正當做法,最終導致了他理想的崩塌。

書中通過對主人公高加林的一段跌宕起伏的經歷的描寫,揭示了作者想要表達的主題。他想告訴所有的年輕人,"土地"是最好的答案。

讀《人生》有感

人生,好像一片海,時而波濤洶湧,叫囂著彷彿要吞噬整個世界 時而又平靜死板,似乎星球毀滅也打不破它的安寧。也許有時,平靜的海面下卻暗暗蘊藏了兇猛的海嘯 也許有時,狂暴的風雨卻預示著和平的訊息 在這個世界上,我生存了十幾年了,現在我常常思考,人生是什麼呢?我們應當怎樣度過自己的人生呢?或許,讀 人生 可...

讀《人生》有感

最喜歡 的最後一句話,我的親人哪。我們需要成長。我們受的的教育會讓我們成長,我們通過思考可以成長,我們的經歷會讓我們成長,但是這些都沒有教訓來得深刻和徹底。人有太多的自然屬性,懶惰 虛榮 慾望等等,力量強大到常讓人身不由己 迷失自己。切身的教訓,叫人清醒。高加林從教師變為農民,痛苦中,巧珍如火般熱情...

讀《人生》有感

伴隨著滾滾悶雷,主人公高加林躍上了首頁。由此,他人生短時間內的大起大落即將震撼我的心靈。正是由於他在人生中的選擇,讓他站上了乙個新的高度,然而也是他的抉擇,使他在跌入谷底的時候,摔得遍體鱗傷。高加林被迫告別了那承載著他夢想的講台,命運讓乙個農村小伙只能選擇去面對土地。正當他以報復性的心理對待他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