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人生》有感

2021-03-04 00:43:19 字數 1557 閱讀 9414

伴隨著滾滾悶雷, 主人公高加林躍上了首頁。由此,他人生短時間內的大起大落即將震撼我的心靈。正是由於他在人生中的選擇,讓他站上了乙個新的高度,然而也是他的抉擇,使他在跌入谷底的時候,摔得遍體鱗傷。

高加林被迫告別了那承載著他夢想的講台,命運讓乙個農村小伙只能選擇去面對土地。正當他以報復性的心理對待他的生活和身體的時候,巧珍,這個催人淚下的人物適時地走進了他的生命,讓他重新燃起了對生活的希望。於是他接受了每天面對黃土的生活。

因為在那片土地上,已經有了他的心理寄託。巧珍無微不至的關懷和善解人意的心,讓他如此的依戀。那一刻,他的世界裡只有她,而她的世界裡也只有了他。

所以他們才敢在父老鄉親的非議中騎上自行車,無所顧忌地前行。走他們以為一直會這樣幸福下去的路。

偶然的機會,讓這個慢慢適應了土地的小伙成為了縣廣播局的一名通訊員。從農民一下變成記者,變化來得如此之快。讓人始料不及。

他顧及到巧珍,巧珍卻是主動讓他走上了那條路。只是在分別時讓他「心裡只惦記著她乙個人」。他的才華在新的工作中得到了無盡的施展。

以至於初中同學黃亞萍對他的愛來得如此猛烈。巧珍對他的愛毋庸置疑,但是他們不能一起談世界局勢,不可能一起討論國家大事,這都要歸咎於巧珍那不稱職的生意父親沒有讓她上過一天學堂。而黃亞萍能用具體的數字來跟他闡述能源危機的可俱,能用先進的思想來跟他交流,這是多麼難得的共同語言。

當巧珍流著淚跟他說「不拖累他」時,能感受到巧珍的愛是多麼的樸實卻又如此的偉大。

《人生》是看的路遙的第二部**,感覺跟《平凡的世界》有著那麼多的相似。主人公都是有著踏實肯幹的精神和開闊的眼界及思想,就像農村和城市的結合。他們都有著遠大的志向,所以能那麼拼命地去闖天地。

這樣的過程是艱辛的,也是慘烈的。一直以為人要有遠大的志向才能體現自己的價值,但是從這篇文章中發現,這樣或許成功了,但卻把自己的根給丟了,對於這樣的成功,我不知道用乙個什麼樣的標準去衡量,因為我不知道在這些事上,道德的傾向到底是偏向哪邊。

在《平凡的世界》裡,我對孫少平是充滿了敬佩,在《人生》中,剛開始我對高加林也是這樣的情節。但是沒想到是這樣的結局。不過我並不是帶著批判性的色彩看完。

相反我很理解高加林所做的那些選擇,也能想象到他是經過怎樣的深思熟慮才做出的這些決定。他在特定的階段選擇了最合適的,這正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別人負責,更是對人生負責。只是人生的道路沒有朝他想象的方向發展。

這些是客觀因素造成,不是他主觀因素能夠決定。只能說在人生道路中的選擇有一定的風險性,誰也不知道當時是否正確。所以才會讓自己的人生跌宕起伏。

就像一條正弦波。而不是乙個直流電路的波形圖。既然是正弦波,那麼在峰頂的時候就要做好跌下的準備,而在谷底的時候,也要看到頭上那不會永遠落下的太陽。

相信在下乙個週期,它還是會給我們帶來另乙個輝煌。

雖然路遙的**不是愛情**,但是這條線卻會貫穿全文,引起讀者的深思。讀到巧珍對高加林的那些表達愛的方式時,我是徹底的被感動了,有一部分是因為她。還有一部分是因為我的她。

我覺得她對我不比巧珍對高加林差,甚至還要好很多。當讀到因為高加林自己的原因失去了巧珍後,我又覺得很遺憾,同時也慶幸。遺憾他們沒能在一起開始他們以前幻想過的美好生活,慶幸我也許有那樣的機會。

看到了巧珍的好,就會聯想到她的。看到了高加林錯誤的決定,就會想到自己要珍惜誰。

金子一般的巧珍,金子一般的暘。

讀《人生》有感

人生,好像一片海,時而波濤洶湧,叫囂著彷彿要吞噬整個世界 時而又平靜死板,似乎星球毀滅也打不破它的安寧。也許有時,平靜的海面下卻暗暗蘊藏了兇猛的海嘯 也許有時,狂暴的風雨卻預示著和平的訊息 在這個世界上,我生存了十幾年了,現在我常常思考,人生是什麼呢?我們應當怎樣度過自己的人生呢?或許,讀 人生 可...

讀《人生》有感

最喜歡 的最後一句話,我的親人哪。我們需要成長。我們受的的教育會讓我們成長,我們通過思考可以成長,我們的經歷會讓我們成長,但是這些都沒有教訓來得深刻和徹底。人有太多的自然屬性,懶惰 虛榮 慾望等等,力量強大到常讓人身不由己 迷失自己。切身的教訓,叫人清醒。高加林從教師變為農民,痛苦中,巧珍如火般熱情...

讀《人生》有感

高加林生活的悲劇,並不僅僅是他自身的原因造成的,社會體制,社會的不公平性也佔了很大的成分。像高加林這種農村後生在高考失敗後,只能回到農村當農民,高考是他們走出農村的唯一途徑,只有考上大學才能獲得城市戶口,擺脫當農民的命運。七八十年代大學的錄取率是很低的,高加林雖然沒考上大學,但是他還是很有才華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