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語文素質」到「語文素養」

2022-11-02 03:00:02 字數 3309 閱讀 2218

摘要:「語文素質」與「語文素養」既有區別又有聯絡。從「語文素質」到「語文素養」處處反映出新課標以育人為主的教育理念。

關鍵詞:語文;素質;素養;育人

面對時代賦予的使命和學生的需求,高中語文新課標提出了三條基本理念,其中第一條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

近年來,從社會、教育研究的專門機構到專家、學者、普通教師和學生都認識到了「素質教育」的重要性。《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提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新理念。那麼接下來,筆者想就「語文素質」與「語文素養」的區別與聯絡,談幾點認識。

一、區別

1.含義上的區別

《辭海》中,對「素質」與「素養」進行了較為詳盡的詮釋。「素質」:①指事物本來的性質。

②素養。③心理學上指人的神經系統和感覺器官上的先天的特點。「素養」:

①在長期訓練和實踐中所獲得的技巧或能力。②平時的品行,氣質等修養。

通過「素質」與「素養」兩種含義的比較,我們認識到「素質」突出了事物先天,本來的性質特點;「素養」更注重於平時訓練和實踐中獲得的品行和氣質等修養,也指「學識、造詣、技藝、才能、品格」等方面的基本狀況。

新課程標準中採用「素養」一詞,還有兩層意思:一是將「素養」理解為「比較穩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學識、能力、技藝和情感態度價值觀」;二是認為基礎教育中各個階段的「素養目標」是有層次差別的。大家為什麼不用「素質」而用「素養」一詞,可能是因為「素養」一詞較之「素質」更具有「後天的教養效果」的意味。

由此,我們可以對「語文素質」和「語文素養」進行較為合理、全面的闡釋。「語文素質」是指學生在語文方面體現出的知識和技能在人身上內化以後潛在的一種運用能力,以及思想道德水平。其中以語言基礎知識和語言運用能力為基礎。

「語文素養」是指學生在語文方面表現出的「比較穩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學識、能力、技藝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豐富內涵,是《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中的乙個核心概念

2.內容上的區別

「語文素質」就其內容構成而言,一般包括兩個層面:一是由各種學科知識、資訊、技能以及主體的實際經驗,主觀感受積澱起來的智慧型層面,它是素質結構中最重要、最基礎的部分;二是由主體的意識狀態、意志品質、情緒態度構成的情感層面,它是素質結構中不可或缺的動力和調控系統。素質結構中,最核心的部分仍是知識和能力,素質教育仍要重視知識和能力教學。

「語文素養」包含語文的積累、語感、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以及思維品質、文化品味、審美情趣、知識視野、情感態度。

3.語文素質和語文素養在教育目標層次的發展趨勢

當前,許多國家對課程目標的調整,都是既重視知識的更新,又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要求。

傳統的學校教育目標**層次:①知識;②實用技術;③態度和技能。

新的**層次:①態度和技能;②實用技術;③知識。

可見,新課程理念下,語文課程正在由過去孤立的知識傳授及單一的技能操練形式,向一定情感與態度支援下的綜合素質教育方向發展。所以,課程形式更具生態性。這一變化將會徹底改變語文教學的面貌,促使語文教學更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感和態度。

人們也不再把語文簡單地理解為靜態的知識和能力體系,更多地把它視為由一定時間、空間和語言運用構成的生態系統。語文課程由以往孤立的、顯性的知識和能力教學,變成了鮮活的、隱性的素質教育,開始著重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態度,更多地注意語文知識和語言技能在實際運用狀態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態和規律。

為了幫助學生獲得較為全面的語文素養,以適應未來學習、生活和工作需要,高中語文課程必須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學生受到優秀文化的薰陶,塑造熱愛祖國、熱愛中華文明、獻身人類進步事業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良好的情感和奮發向上的人生態度,增進課程內容與學生成長的聯絡,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引導學生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自我、規劃人生,以實現語文課程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方面的價值追求。

具體課程設計上,新課標也突出體現出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設計思路。高中語文課程由五個必修模組、五個選修模組組成,以期促進學生語文應用、審美和**等能力的和諧發展,獲得良好的思想文化修養和較強的語言文字能力。課程編排是:

必修課程(閱讀鑑賞、表達交流、梳理**、名著導讀);選修課程(詩歌與散文、**與戲劇、新聞與傳記、語言文字應用、文化論著研究)。通過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的學習,力圖使學生在積累——整合,感受——鑑賞,思考——領悟,應用——拓展,發現——創新等五方面獲得全面發展。

在具體教學中,「語文素養」也對傳統常規教學帶來衝擊。

1. 形成了對以知識傳授為重點的教學內容的衝擊

從對知識的關注,過渡為更加關注學生情感體驗、人文精神的蘊蓄和學習個性的張揚,以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2.對課堂調控方式的衝擊

從教師講授為主,過渡為強調以學生學習為主體,以學生發展為中心,一切教學行為都圍繞學生;強調學習主體在學習過程中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的呈現方式,並關注學生的學習品質、實踐精神、創新能力等。

3. 對課堂活動方式的衝擊

從語文課堂的單向流程,過渡為讓學生積極參與對話,主動推進對話。課標要求語文課堂必須為學生搭建語文體驗和實踐的平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性學習,轉變課堂中心,求得學習環境空間的開放,引導學生通過課內外的結合,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獲得現代社會所需的語文實踐能力。在開放的課堂形式下,學語文不但是收穫知識,更是學學做人,在智力的同時放飛心靈,從而促進學生人格的自我完善與語文素養的綜合發展。

4. 對語文學習環境的衝擊

從單一的學習教育,過渡為正規學校學習以及學校以外整個社會,生活各方面多層次的學習。杜威曾說:「學習即社會,教育即生活。

」 新課程理念下的學習環境也發生了變化。當代資訊科技提供了乙個更為廣闊的學習環境。教育教學評價制度的更為多元化,以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

總之,「語文素養」新理念的提出,較之「語文素質」更具創新性,動態的合理性、前瞻性。「語文素養」的提出更有利於學生人格的發展,也更有利於教育的良性發展。

二、聯絡

1.基礎的同一性

「語文素質」強調知識、技能的基礎地位,而「語文素養」也關注語文知識、技能的基礎培養,但同時包含思維品質、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知識視野、情感態度價值觀。

2.繼承的同一性

「語文素質」和「語文素養」都具有對人類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的繼承性。都有對傳統文化知識中蘊含的人文精髓的汲取。只不過,語文素養還強調後天訓練、薰陶,動態接受新事物、新資訊、新知識。

3.人文性的同一

語文的重要特徵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同一,「語文素質」和「語文素養」都包括掌握人文科學知識,發展人文能力和形**文品格(人文精神),弘揚科學精神的內涵。

4.育人功能的一致性

「語文素質」和「語文素養」都力圖培育學生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奮發向上的人生態度,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

無論是從語文課程的特點,還是從課程發展的趨勢來看,語文學科需要乙個全新的核心概念。從「語言素質」到「語文素養」,為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培養健全的人格奠定了理論基礎。

語文核心素養

5語文語言建構與運用 語言建構與運用是指學生在豐富的語言實踐中,通過主動的積累 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國語言文字特點及其運用規律,形成個體的言語經驗,在具體的語言情境中正確有效地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的能力。語言建構與運用是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語文素養整體結構的基礎層面。學生語文運...

語文素養品味

摘要 課程改革讓語文教學越來越注重語文素養的培養和提高,因為它是小學生學好語文的重要方式之一。所有的語文教學活動必須以學生為中心,必須圍繞著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來進行,在感悟 積累 訓練和活動中,豐富學生的語言,訓練學生使用語言的能力,提高學生語言表達的技巧,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品味。本文試著從誦讀...

初三語文複習的「三從三到」

江蘇省興化市文正實驗學校王大智 詩經雲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而我要說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依依楊柳。因為去年今日時,研討中考,今年今日時,備考研究。初三複習,久盛不衰的話題。初三複習,眾多的知識需要鞏固,多方面的能力需要訓練,諸多的情感需要培養,而時間苦短,一月有餘,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