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科技環境下構建小學數學生活化課堂的實踐研究

2022-10-22 15:12:07 字數 4767 閱讀 4084

資訊科技環境下

構建小學數學生活化課堂的實踐研究

一、問題的提出:

(一)資訊科技環境下構建生活化課堂的優勢

現代資訊科技對於數學生活化課堂教學具有三大優勢:首先是多**情境優勢。它以文字、圖形、影象、動畫及影視等多種**資訊與**、解說、擬音等多種音訊資訊相結合,將枯燥的數學語言還原成學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其次是具有多**資訊同步呈現的優勢。

它可以使學生眼看、耳聽、腦想、手動、口述等感官同時開展活動,學生身臨其境於生活中,這樣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再次是具有互動特性優勢。它可以通過人機互動讓學生進行個別化自學,也可以通過網路與同學、老師進行互動,提高他們的協作互助與交流能力。

所以,充分發揮現代資訊科技優勢,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

(二)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存在的困惑

1、學生方面

(1)農村小學的學生,從小生活在農村,見識少、所學知識均為書本知識,對於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現象等一無所知,因此,他們認為所學知識對自己的將來究竟有什麼好處茫然不知。另外,家長多數都是文盲,不懂得知識的重要性,也不懂怎樣教育兒女,甚至受打工潮的影響,產生了新一輪的「讀書無用論」思潮。

(2)數學是較為枯燥的一門學科,多數農村小學的學生不喜歡學數學,覺得難,沒有興趣。對於這一情況,我們教師應該採取一些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農村小學生學習書本知識受文字、符號的限制,理解難度大。即使會做題了,但在生活中就不會用了。

2、教師課堂教學方面:

數學教育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同時數學教育又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成長的過程。數學老師在新課程的偉大實踐中,既懷揣夢想,又有幾多困惑。

(1)課堂上合作、**無所適從

《數學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對於農村教師,不知道哪些數學問題的解決需要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又怎樣引導學生合作,才能化問號為句號。有的老師把小組合作交流當成法寶,幾乎碰上問題就合作,弄得小組合作滿堂飛,不但問號沒有變成句號,還消耗了時間,耽擱了教學任務。

(2)現代資訊科技手段不知如何用

農村小學教師中,真正會多**課件製作及使用的僅是鳳毛鱗角。為了趕趟兒,一些課堂教學,特別是公開課、觀摩課教學中,執教者只好邯鄲學步,甚至請電教裡手現場助陣,教學不是「為」學生,而是「圍」課件。

(3)訓練無所適從

傳統教學環節中的鞏固訓練,是促進學生對新知識再認識的一種實踐活動,這裡的「練」與「講」究竟怎樣進行時間分配才適度?有的老師習慣多「講」,把「練」拖到課後,有的老師習慣多「練」,大小練習,練習又練習。

(4)展開活動單一或花哨

實踐活動是課程標準提出的小學階段的學習活動,如何創設適合不同年級學生的實踐活動是數學教材設計者的重要任務,也是廣大數學老師應當在實踐中探索的問題。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麼動用現成的學具、教具組織學生進行活動外,一般不再多此一舉;要麼運用多種多樣的活動,非常花哨,毫無實用價值。

(5)評價缺乏真情實感

在課堂上老師們都是「你真棒!」「你真了不起!」「你真聰明!

」等句子,這些語句聽一兩次還新鮮,但多了就泛味了,教師們也不知道還有什麼方法來及時客觀的評價。對學生的學業評價,主要是靠考試成績,一錘子買賣,缺乏人性化。

3、資訊科技環境下構建小學數學化課堂的價值

首先,《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教師要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的數學情境……」。因此,數學教學的內容應當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讓學生熟悉、親近的生活數學走進學生的視野,進入數學課堂,使數學教材變得具體、生動、直觀。

讓學生帶著數學走進生活,理解生活中的數學,從而感受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驗數學的魅力,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的客觀世界,增強數學應用意識。其次,資訊科技可以為學生創造出**並茂、豐富多彩、人機互動、及時反饋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促使學生以積極、健康、飽滿的狀態投入數學學習,引領學生自己構建數學內外問題模型,進行數學**、數學應用、數學交流等實踐,這在傳統的數學學習中是較難實現的。另外,資訊科技對教師的教也將產生深刻影響,有利於教師對數學語言文字、符號、圖形、動畫、實物影象、聲音、**等教學資訊進行有效的組織與管理,能使過去難以實現的教學設計變為現實。

將資訊科技與數學課堂有機地結合,用資訊科技手段模擬生活故事,創設生活情境,激發興趣,把枯燥的數學語言變為生動、形象的貼近小學生生活的直觀語言,將大大改變現有數學課堂呆板、單調的課堂結構,教師教起來有激情,學生學起來有動力。

因此,我校提出了「資訊科技環境下構建小學數學生活化課堂的實踐研究」,其目的就是通過資訊科技手段,優化課堂結構,直面小學生生活,解決小學生學習數學無興趣,難理解,不會運用的問題,解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諸多困惑,提出生活化課堂教學的最佳策略,達到構建乙個數學生活化課堂模式,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二、關鍵詞界定

生活化:是指將教材教學與學生實際聯絡起來,使學生在與實際世界的撞擊、交流中產生對世界、對生活的愛,從而自覺地、主動地獲取知識。

數學生活化:是指在數學教學中,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聯絡生活講數學,把生活問題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體現「數學源於生活,寓於生活,為生活服務」的思想,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從而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感受到數學的作用,體驗到數學的魅力。

生活化課堂:生活化課堂就是課堂教學與社會生活、學生生活相結合,讓學生在生活中提出數學問題,探索問題的規律,又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乙個高效的課堂。

三、研究物件

我們以本校1——6年級學生各班為研究物件。構建資訊科技環境下數學生活化課堂的實踐研究,在課堂上通過教材、**、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向的協作、協調,滿足各種層次學生提出問題、**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研究的目標

本課題借助資訊科技以構建主義與認知理學理論為指導,力求探索出一條數學教育與生活實踐之間有機結合的道路,挖掘在數學教學實踐中運用生活的素材,運用數學知識發現、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從而讓每乙個學生「學好生活化數學,用好數學樂生活」,最終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具體目標為:

1、通過課題研究的實施,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大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絡,學會用數學思想去觀察社會,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產生對數學學習的濃厚興趣。

2、解決教學內容封閉,脫離學生生活、教學方式單一,忽視學生學習需要的狀況,建立一種開放的,與生活相結合的、生動的課堂教學方式。

3、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絡,了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激發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教師真正成為教材的再設計者和課堂生活的創新者。

4、通過課題研究的實施,探索生活化課堂教學的一般模式,使教學內容,教學活動方式,教學評價貼近學生生活,從而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構建資訊科技環境下的生活化課堂教學模式,形成生活化課堂教學的基本操作流程。

五、理論依據

1、認知理論:兒童的認知過程是從乙個簡單到複雜,由感知到理性、由具體到概括,由表象到抽象的過程。認知心理學認為:

兒童的認知規律一般是:動作、感知→表象→概念→概念系統(系統知識)。

2、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的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夥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也就是說,學生不是被動的接收器,其獲取知識的多少取決於他們自身的加工能力,而不是取決於他們記憶和背誦教師講授內容的能力。

現代資訊科技就是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科技成果,通過對教與學過程和教與學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評價和管理,以實現教學優化的理論與實踐。它為教育、教學的改革,為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以計算機為主的多**教學系統無論從教學規律、教學模式、教學內容還是從教學手段上看,對培養、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都具有巨大的優勢。在多**、網路教學環境下,學校的功能和結構將發生相應的改變,為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了有利條件,使以往靜止的、封閉的、模式化的教材變為「虛擬實境的」、「開放的」、「主動參與式的」、「有個性和創造性的」活教材、「有效學習模式」,「思維實驗室」和「生態課堂」,更利於培養、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科學素養。

本課題將以最優化原則,試圖對資訊科技下數學閱讀教學的優化和發展進行深入探索。

3、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為生活而教育」。他認為,教育起源於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就是倡導每乙個孩子都公平地享受為生活做準備的教育,教育要培養能適應社會生活的人,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教育源於生活,適應生活的需要,因而教學更不能脫離生活。脫離生活的教學就失去兒童主動性學習的心理基礎。

六、研究的內容

(一)農村小學數學教材內容課堂教學研究

隨著教材一次次的修訂,教材內容日趨豐富多彩,與我們的農村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我們教師必須根據本鄉、本學校、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在課題研究中,我們立足於課堂教學,放眼於農村教育資源,千方百計地尋求兩者的締結點,發掘教材中的內在因素,將有關知識放置於農村教育資源的大背景下,在教學中拓展延伸,不斷充實知識內容,從而使學生不僅學到書本中的有關文化知識,更深切地體會到身邊的事和物都是學習資源,並能從中悟出一定科學道理。

在課題實踐中,我們將利用現有教材,深入挖掘教材,探索現有教學內容如何再現生活、按照不同主題重新組合,配合生活中的資源,使課堂教學內容盡量貼近生活。促使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並最終回歸生活。

在這一研究過程中,重點研究教材內容對學生生活化學習的影響,最終致力於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二)農村小學數學生活化課堂教學過程的研究

1、用生活化的手段創設數學教學情境的研究

教師若想使抽象的數學問題具體化,就必須根據教學內容的安排和聯絡本地實際(農村小學所具有的廣闊天地的鄉土優勢、地處城鄉結合部所造成的環境研究的全面性、多方位性等優勢)及學生形象思維佔優的特點,如何有效地採用直觀手段,如:實物演示、遊戲、多**來溝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創設課堂的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研究出一條更便捷的途徑溝通書本知識與生活現象的聯絡,是小學數學教學情境設定的一大藝術。

如何在現代資訊科技環境下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如何在現代資訊科技環境下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作者 白金秀 商情 2017年第40期 摘要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教育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已逐漸普及,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製作的多 課件集文字 影象 聲音 動畫等功能於一體,不受時空限制,直觀 形象 生動。將現代教育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融為一體,有利於...

資訊科技環境下,中小學生資訊素養與能力培養的研究

全國教育科學 十五 規劃國家重點課題 資訊化程序中的教育技術發展研究 子課題 資訊科技環境下,中小學生資訊素養與能力培養的研究 研究報告 內容摘要 本文主要闡述了該課題組在基於資訊科技環境下,中小學生資訊素養與能力培養方面的研究匯報。通過對課題研究背景的闡述 理論思考及研究目標的界定 研究內容與方法...

資訊科技環境下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有效性第一階段總結

在第一階段的研究中,我們本著尊重教育科研的科學性 發揮教育科研指導性的原則,通過現狀調查 教學實驗 個案分析 總結撰寫等進行課題研究。力求通過研究,摸清資訊科技環境下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有效性的現狀,探索培養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構建小學數學課堂學生自主學習的基本模式,從而提高教學效率,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