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科技環境下,中小學生資訊素養與能力培養的研究

2022-04-12 02:02:03 字數 4937 閱讀 1696

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國家重點課題

《資訊化程序中的教育技術發展研究》子課題

《資訊科技環境下,中小學生資訊素養與能力培養的研究》

研究報告

內容摘要:

本文主要闡述了該課題組在基於資訊科技環境下,中小學生資訊素養與能力培養方面的研究匯報。通過對課題研究背景的闡述、理論思考及研究目標的界定、研究內容與方法的確立、研究措施及過程管理、研究成果和結論闡釋、反思等八個方面詳細匯報了課題實驗研究的有關情況。

關鍵詞:資訊素養措施管理學習環境

一、研究的背景

資訊科技的飛速發展,有力促進了以計算機和網路為載體的資訊持續、快速的增長。在資訊時代,資訊本身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獲取資訊,以及如何處理這些資訊。為此,必須要建立起一套新的基本技能體系。

在這套基本技能體系中,除了吸收傳統技能的精華外,還應強調培養學生的「資訊獲取」、「資訊分析」和「資訊加工」能力,即所謂「資訊能力」。

資訊時代不僅對教育的產品(即人的素質)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更豐富了學生學習的環境。學生不僅可以從包括家庭、社會、學校在內的文化環境以及書本中吸收知識,而且可以通過衛星電視、國際網際網路等資訊科技**,從浩如煙海的電子資訊資源中汲取知識。學生的學習過程,應當是主動獲取、主動發展的過程。

但多年來,在「應試教育」的束縛下,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影響著課堂教學,學生獲取知識,處理各種資訊的能力和手段還相對較差。

「沒有教育資訊化就沒有教育的現代化,沒有教育的現代化就沒有整個社會的現代化。」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社會進入了資訊時代,特別是以計算機多**技術和網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化教學技術進入學校,加快了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的更新,促進了課堂教學的改革和優化,推進了教育現代化的程序。近兩年,我校十分重視現代技術教育工作,本著「以資訊科技帶動教育現代化」的宗旨,加強了硬體建設,為師生資訊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創設了良好的環境,為推動教育現代化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98年我校順利通過了市現代化工程驗收,是我市首批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2023年4月,承擔的**教科所現代教育實驗課題順利通過專家組驗收,並取得了較好的研究成果和實踐效應。現在我校已形成一種積極參與教育科研和教學改革的氛圍,建立起了一套比較完善的能推進教育科研的工作制度和激勵機制,培養出了一批理論水平、科研能力較高的教師,這為本課題研究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和基礎。

二、理論思考與研究目標

(一)概念界定

學習環境:是學習者在學習活動展開的過程中賴以持續的情況和條件.它包括支撐學習過程的物質條件(學習資源),還包括教學模式、教學策略、學習氛圍、人際關係等非物質條件。

本課題研究的學習環境側重於對學習資源的研究。具體研究如何充分運用以音像影視為主的教育**和多**技術、校園網路技術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從而促進學生獲取資訊能力的提高。

資訊:從哲學層面看,資訊是世界上一切物質系統存在的形態、狀態、結構、特徵、特性等方面的表徵和標誌。它具有可識別性、可儲存性、可傳遞性、可處理性等特徵。

資訊的傳播過程包括信源(即資訊的**,指人、機器、自然界的物體等)、通道(即傳播通道,指傳播媒介及傳播方式等)、信宿(即接受資訊的主體,如受教育者)、干擾(對信源、通道、信宿的干擾)四個要素。

本課題研究的因變數學生獲取資訊的能力,主要是指作為"信宿"的學生根據學習的需求,自覺運用現代教育**這個"通道"獲取來自各種信源發出的符號(文字、影象)或訊號(語言、電磁波訊號等)的能力。

(二)、理論假設

本課題研究的理論假設是: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的指導下,設想在語、數、外、自然、思品、**、美術等學科中,廣泛恰當地運用現代資訊科技教育**,創設最佳的學習環境,保證學生學習資訊的高效率獲取,並在課外活動中開展研究活動,促使學生自主搜尋、查詢資訊資料技能的形成。推動學校現代教育技術工作的健康發展,研究成果將能為同類學校教育資訊化的發展提供一般借鑑。

(三)研究的目標

(1)恰當地運用以音像、影視、課件等教育**、多**技術和網路技術,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增強學生獲取資訊的能力,並養成自學獲取新知的習慣。

(2)提高廣大教師作為乙個資訊時代教師所應具備的素質。

三、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法

研究內容:

根據研究的理論思考,本課題主要從事下列兩方面的研究:

(一)精心設計「學習情景」,優化學習資訊獲取的過程。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生的學習過程,實際上是學生從外界獲取資訊並進行意義建構,最後形成自身的知識結構的過程。它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認為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是意義建構的主動者,教師只起幫助、引導和促進作用。強調「情景」的創設,強調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協作」與「會話」。

根據本課題的研究目標,我們特別注重了「潛件」的建設。即師生的資訊素質建設:

要求教師要有先進的教育理念,要學會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景,能以各種資訊方式呈現資訊,如影象、聲音、氣味、質感等,爭取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進行參與,並使用互動性強的教學軟體,強化學生的「協作」與「會話」,多讓學生動手。能夠為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學習背景材料和各類感性材料,注重知識點的講解,思維方法的引導,提示幫助學生尋求新舊知識的聯絡。

要求學生通過一定學習和訓練能夠博覽群書,多見多識,積累意義建構時所需的原始素材。學習掌握自主搜尋、查詢資訊資料的技能。積極探索,仔細觀察,善於不斷發現問題,並積極與教師和同學進行「協作」和「會話」。

利用網路,自覺形成資訊「獲取——內化——提公升」的良性迴圈,不斷完成新知的建構。

(二)開展課外實踐研究活動,培養學生探求新知的興趣。

資訊時代,教科書與教師不是僅有的知識**,圖書館、網際網路以及各種傳播媒介為學生提供更豐富、更有趣、更有時效的資訊資源。本子課題通過引導學生在課外活動中開展實踐研究活動、引入webquest、建立學習主題知識**等(即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主題,運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及學習技能進行資料檢索,作資料檢索的筆記,最後用自己的語言寫出研究報告),教會學生在資訊海洋中學習和研究的方法,從小培養探求知識的興趣。

研究方法:根據研究內容,我們綜合運用調查、文獻研究、行動研究和科學的經驗總結等方法。調查研究了解目前課堂教學中學生主動獲取、分析、加工知識的狀況,尋求其造成原因,改進課堂教學提供決策依據。

文獻研究一些教育資料,教改提供科學理論指導。行動研究將按照本課題的實施計畫在各學科的課堂教學中展開實踐科學總結將全面總結教改經驗教訓。採用了以下幾種方式:

(1)製作切合教材情境的課件

中小學各科教材蘊涵著大量的情境因素,只要認真地分析鑽研,挖掘出其中的情境因素,就可以製作切合教材情境的課件,為情境教學服務。

(2)以多**營造數位化學習情境

教學所使用的是電化多**是多樣的。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借助多種**手段,提供生動直觀的形象和視覺效果,刺激學生的感官,產生良好的興趣和情緒,大大有益於學生對各學科的學習。

(3)把網路引入教學過程之中

學生對網路充滿了好奇,因此從兒童心理學角度來分析,通過適當用網路輔助課堂教學,正是順應了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能夠充分調動積極性,達到教學的最佳效果。

四、研究的措施與管理

(一)、加強硬體建設與軟體開發與管理。

硬體建設:為了發展我校現代教育技術,我們始終本著艱苦奮鬥、勤儉辦學的精神,竭盡所能,把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放在首要位置。注重硬體效益,堅持「充分發揮硬體裝置效率為教育工作服務」的觀點,使現代教育資源發揮出最大的教育功效。

近年來,學校積極籌措資金、充實有關設施裝置、夯實了現代教育技術的物質基礎。在「四機一幕」配齊的基礎上,新上華文嵌入式數字校園網路系統一套。建好了乙個高標準、高品位的50座多**網路教室,兩個多功能演示廳,完成了校園網建設,並接入internet。

為教師的資訊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創設了良好的環境,為推動教育現代化奠定了紮實的基礎。以更好地適應網路化教學、資訊化教育的需要。

軟體開發與管理:為滿足教學需求,我們不斷豐富圖書和音像資料,購置了相當數量的現代技術教育軟體,加大素材庫的建設的力度。至今,我們現代技術教育資源庫已初具規模,給教師和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資訊資源。

同時積極開發多**課件,加快建立教育教學資源庫,不斷完善教學、科研管理的資訊服務功能。在實驗過程中,針對當前教學中暴露出的不足,解放思想,重視了積件的開發,使多**課件真正具有靈活性、實效性、可操作性、共享性。

同時我們加大了管理力度。充分發揮學校現有現代技術教育裝置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杜絕閒置現象。對照條例,加強管理工作,健全各組織,形成管理網路,使學校教育資源不損壞、不散失、不浪費。

(二)、狠抓常規管理,提高研究實效。

1、加強管理,做到工作科學化。

加強管理力度,把教科研工作與常規教學、教研工作緊密結合,不斷提高現代技術教育科研水平,使課題研究逐步達到"研究與工作一體化、課題管理網路化、研究過程規範化、研究內容序列化。"我們將把現代技術教育工作列入學校工作的重要日程,建立了一支由校長、教科室主任、現代教育技術組組長組成的管理網路,進一步完善現代技術教育工作管理條例和規章制度、工作制度,力求使管理工作制度化、科學化。

2、加強培訓,做到技術專業化。

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及研究離不開教師。該課題立項不久,我們多次組織研究人員學習有關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任務、要求、方法等,同時要求自學、收集有關課題研究方面的理論資料。此外,學校十分重視採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為教師廣開渠道,多次組織課題組成員赴昆明、上海、長春等地學習、參觀。

利用休息時間,對他們進行計算機教學培訓、多**課件製作培訓、網路建設培訓,有力提高了課題組成員的專業技術水平,為指導我校現代技術教育教學的實驗與研究奠定了技術基礎。

3、加強實踐,做到現代技術教育常規化。

要求實驗教師運用資訊科技教學手段進行課程整合的比重佔總課時60%以上,讓教師在量的積累中,達到質的變化,從而在教學中尋找規律,提高教學效率。目前,我校校園資訊科技教育氣氛十分濃郁,多次對外開展現代教育技術觀摩活動。將我們研究取得的一些成功經驗向外輻射,並與兄弟學校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五、研究過程

(一)重視課題的過程管理

把著力點放在課題研究的過程管理上。我們要求每乙個課題成員都要根據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確定好自己的課題研究目標,制訂好研究計畫,學期中要通過實驗課、**等形式體現自己的研究成果。

1、抓理論學習。深厚的理論支撐是課題研究深入實施、並取得預期成效的有力保證。每位成員要精讀一本相關的理論專著,認真學習每期《中國電化教育》、《中小學電教》、《資訊科技教育》等專業期刊。

堅持以自學與集中學習相結合,做好摘錄,期末進行學習札記評比活動。

中小學資訊科技教師專業素養測試說明

2014年南湖區中小學教師專業素養測試考試說明 學科名稱 中小學資訊科技 素養測試框架及考試範圍說明 一 教學理論知識 20 1.考試內容 浙江省義務教育資訊科技課程標準徵求意見稿 2013版 學為中心 課堂轉型實踐指南 學習力 專欄 南湖教育科研2013年1 4期 2014年1 2期 等。2.考試...

中小學資訊科技教師應具備的幾種素養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是人們對教師這一職業的高度讚美。同時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就是身為人師,要德才兼備,才能配得上這一職業。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平時勤奮努力地工作,認真學習業務知識,不斷去努力提公升自身的素養才能成為一名合格教師。作為資訊科技教師,擔負著傳授學生資訊科...

寶安區中小學生資訊科技有效性學習評價標準 試行

說明一 資訊科技學科教學的有效性 資訊科技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指教師遵循資訊科技課堂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在課堂教學規定的時間內,能夠合理運用教材,採取恰當的教學方式方法,營造健康和諧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促進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獲取資訊科技知識,同時培養學生創新性地使用資訊科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