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實踐性課程建構與實施研究報告

2022-10-21 16:57:05 字數 4498 閱讀 8841

江蘇省大豐市實驗小學丁善輝

內容提要:生活是語文學習的源頭活水,是語文學習的最終落腳。本課題研究立足於學生的語文生活背景,依託開放的大語文環境,從小學語文教學的人文性、工具性出發,落實《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以及當代先進的教育教學思想,在語文實踐層面**小學語文實踐性課程構建的體系,在實踐中探索小學語文開放性教學的基本教學策略,同時開展相關的專題研究,促進語文教學效率的提高,實現語文教學與學生生活、實踐的有效對接,符合國際母語教育發展趨勢,適應當前社會生活,發揮語文教學為學生的未來設計和為學生的生命奠基的功能。

關鍵詞: 新課程語文實踐性課程實施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這段話精闢地闡述了語文教育的特點,揭示了語文學習的規律,指出了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主要途徑。

由此看來,構建以培養學生主動**及創新實踐能力為主要目的語文實踐性課程,搭建語文研究性學習、綜合性學習載體的語文實踐性學習平台並積極組織實施,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語文積累和運用的能力,對於我們實施素質教育、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研究背景

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和發展的視野不能僅僅侷限於語文教學本身,而應觸及大語文教育的系統,從中得到思維上的啟迪。基於語文課程標準的小學語文實踐性課程建構與實施的研究正是基於這樣的思考。

(一)從課程改革的社會背景看

世紀之交,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明確將「綜合實踐活動」納入新的課程體系,並將此類課程的宗旨定位在「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絡,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這表明,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國際教育改革前沿是保持同步的。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是落實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大舉措,是新的教育教學觀、課程價值觀在教學領域的具體體現。

在語文教學中開展有針對性的實踐活動,不僅是語文學習的要求,而且是時代對語文教學的呼喚《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在「前言」的「課程性質與地位」中也明確指出:「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什麼是語文素養?

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乙個人的語文素養至少包括他的語文能力、語言積累、語文知識、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認識能力、人文素養等。

長期以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先後存在兩種傾向:一種傾向是抹煞語文課程的特點,人為地強化語文的政治因素,用所謂的政治思想教育取代語文能力的培養。另一種傾向的基本特點,是過分強調語文的工具性,否定語文學科的內在的人文性,或者用煩瑣的分析肢解課文生動感人的整體形象,或者用無休止的做題操練取代學生讀寫的語文實踐,或者用僵化的標準答案限制學生閱讀的多元感受,扼制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語文實踐能力的培養。

基於此。探索科學有效的、符合兒童身心發展需要的語文實踐活動課程是當前語文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語文實踐能力的需要。

(二)從語文課程的特點看

語文教學主要是漢語言的教學,在幾千年的發展和完善中,形成相對固定的教學特徵,這些特徵成為實施基於課程標準的小學語文開放性教學的基礎。

1.語文是一門母語課程。母語的學習資源深廣豐厚、學習環境開放廣泛,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的,語文學習的外延等於生活。語文教學具有天然的開放的土壤,應更多的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心生活,在生活中親近母語、學習母語、運用母語。

2.語文是一門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課程。語文既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又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教學的工具性要求學生通過語言實踐掌握語文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語文教學豐富的人文內涵將對學生的精神世界產生深廣的影響,要求語文教學向學生的未來開放,使學生通過語文學習更好的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在語文學習中積澱人類幾千年文明的精華,為人生打下乙個精神的底子。

3.語文是一門認識性和實踐性統一的課程。語文既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認識能力,更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兩種能力的主要途徑就是語文實踐,應更多的讓學生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語文知識,感悟語文規律,形成語文綜合能力。

4.語文是以漢語言文字為內容的課程。漢語言文字具有獨特的特點和規律,在學習中強調「涵詠」、「體驗」、「感悟」;漢語言文字的教學源遠流長,積累了寶貴的教學經驗,主要是「博覽精思」「多讀多作」。

(三)從語文教學的現狀看

語文教學效率不高,早已引起語文教學界的重視,葉聖陶先生曾指出:「中小學生幾千個課時學習語文,結果卻不會讀寫,豈非絀絀怪事。」現代社會對人的語文素養要求越來越高,語文教學效率不高的痼疾,日益突出,自然就成為人們抨擊的目標,於是就有「誤盡天下蒼生是語文」一說。

語文教學效率不高,其原因是很複雜的,有對於語文學科性質的定位模糊造成教學上的偏頗,有不顧漢語言文字特點盲目應用西方語言教學經驗的原因,有教材內容的滯後、教學方法的陳舊等原因。但是,其真正的根結卻在於學生的語文實踐,特別是讀寫量太少。張治公先生曾提出「分流合擊、提早讀寫」的設想並進行了實踐,也是對於這一問題深入思考後的所為。

語言靠積累,能力靠實踐。」我們認為:

1.教學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告訴,教學更多的是一種體驗,而這種體驗需要一種情境,語文教學就是要善於創設情境,引導學而這種體驗需要一種情境,語文教學就是要善於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體驗、時間、探索,語文學習更多的是一種感悟、領悟和頓悟。

2.活動是兒童生活的一部分,「活動和交往是發展的源泉。」因此,要讓學生在言語實踐活動中真正「動」起來,人人動腦、動口動手,開動各種感官,開動大腦機器,使想象飛起來,思維活起來,語言也活起來。

3.語文教學要以課堂為中心,但語文教育要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應該在生活中學習,語文教育應拓展時空,讓學生在廣泛的閱讀中去學習,增加積累,增厚底蘊。

基於以上認識,我們提出「小學語文實踐性學習研究」教育實驗的課題。

二、課題界說

小學語文實踐性課程建構、實施研究,立足於改變輕視語文實踐能力培養的現實,依託開放的活動環境,從小學語文教學的性質和特徵出發,引進《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以及當代先進的教育教學思想,在理論上構建基於課程標準的小學語文實踐性課程的完整體系,在實踐中探索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基本教學策略,同時開展相關的專題研究,促進語文教學效率的提高,實現語文教學儲存傳統文化精華,符合國際母語教育發展趨勢,適應當前社會生活,發揮語文教學為學生的未來設計和為學生的終生奠基的功能。

1.「基於課程標準」的理解

「基於課程標準」就是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思想和理念開展小學語文實踐性的研究。另一方面,實踐性教學的思想具有廣泛的社會基礎,符合語文課程的特點和語文教學實際的需要,更具有實際的操作性和理論的指向性。從這個意義上說就是借鑑《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思想,完善、發展和豐富小學語文實踐性教學思想。

2.「實踐性課程」的含義

語文的工具性決定了語文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所以語文教育自然地應以培養語言的實踐能力和良好習慣為根本目標。即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的能力,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知識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和綜合語文實踐能力,而不是以傳授語言、文學知識和研究語言和文學理論為目標。

不是要幫助學生掌握乙個由若干概念規則、原理構成的理論系統,也不是要系統地傳授有關語言、文字、文章、文學、文化的知識。語文教育的過程是讓學生掌握語文工具,學會使用語文工具的過程,呂叔湘先生說:「使用語文是一種技能。

要正確必須善於摸仿,要熟悉必須反覆實踐。」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就是乙個不斷地進行讀寫聽說等語文實踐的過程,是乙個在語文實踐中受到薰陶感染的過程。在這樣一種實踐的過程中掌握語文知識,形成語文能力,陶冶品德情操,提高文化品位,具備參與社會實踐的基本能力。

綜上所述,實踐性課程的基本特徵是:

(1)現代性。具有顯明的時代特點,永遠與時代的特點相適應,並隨著時代的變化而發展。

(2)社會性。面向社會生活,密切聯絡現代社會實際,在生活實際中運用語言文字,促進學生適應現代社會生活。

(3)主體性。力求開放師生關係,體現語文教學的學生主體地位,促進學生主動、生動的發展。

(4)全程性。不只是某一內容、某一環節、某一方法的開放,它關注語文教學的全過程。

3.「建構與實施」的概念

我們所說的「建構與實施」,主要是在教學活動中,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教學「立足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學生是在教師加工、選擇的語文學習環境、條件和未經教師加工的社會環境中,以學習語文為目的、物件和中介手段,開展多種學習語言的實踐活動,創造性地感知、感悟、積累、運用語言文字等語文能力,在活動中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研究內容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為了較好的體現這門課程的實踐性,我們著重開展以下研究:

1.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實踐載體

以研究性學習為抓手,搭建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平台,比如:《行知苑》,拓寬語文學習、積累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化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2.體現實踐性與綜合性的統一

語文實踐性活動課程的構建與實施,應該整體考慮學生的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提倡主題式、活動式、啟發式、研究式學習,讓學生親自去看、去思、去想、去讀、去做、去感、去悟,突出學生語文實踐活動的自主性和參與性,讓學生在言語實踐活動中真正「動」起來,人人動腦、動口、動手,啟動各種感官,開動大腦機器,使想象飛起來,思維活起來,語言也活起來。

小學語文實踐性作業的設計

摘要 作業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是乙個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然而,目前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國小學語文作業一直以書面化形式為主,脫離生活實際。這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相悖,尤其是在小學語文作業的設計方面,我們更應注重實踐性。從三方面 小學語文實踐性作業的設計。關鍵詞 小學語文 實踐性 作業設計 新課程標準作為國家...

怎樣把握語文課程的實踐性特點

第一 創設實踐情境。每個人對母語的學習都是在生動探索 自覺實踐中不斷增加積累 提高感悟 掌握運用的,這是母語學習的規律。但要讓學生在實踐中進一步提高這種感悟 運用能力,僅靠自己的悶頭游水是不夠的,它還需要輔以生動的實踐情境。而教材並沒有很具體給予我們關於語言實踐情境的設計,需要教師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

生物實踐性校本課程開發的實施與執行機制

摘要我校在 關注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實踐性人才 為目標的辦學宗旨指導下,通過強化課改進行了5年多的 普通高中生物實踐性校本課程開發的實施與執行機制 的研究。構建出了普通高中生物校本課程開發的管理機制,構建出了普通高中生物實踐性校本課程開發的三維結構模型。開發出了本校生物實踐性校本課程的型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