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變教師課堂角色

2022-10-18 16:39:29 字數 4143 閱讀 1015

轉變教師課堂角色,強化學生主體地位

——新課程小語教學轉變教師課堂角色的思考與實踐

作者:張來生

單位:寶雞市陳倉區虢鎮小學

郵編:721300

**:(0917)6212761—8022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應轉變觀念,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

教師應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課堂是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努力轉變教師角色,強化學生主體地位,是優化課堂教學過程,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關鍵。

總結自己教學過程的經驗教訓,我認為從教師的角度講,在扮演好自己課堂「組織者」和「引導者」角色的過程中,教師要做到:氣氛好、情感飽、導要巧、講得少。

一、 一、氣氛好——營造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

愛因斯坦說:「教師要適應學生求知的要求,培養他們的思考力,使他們帶著濃厚的興趣,興致勃勃地探索自然的奧秘。」《課標》也強調,「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

」依據科學發展觀理論,從小學生的身心實際特點出發,小語教學應當把激發和保持學生濃厚的語文學習興趣作為教學工作重要任務之一。試想,倘若由於教師從孩子們學習的起步階段開始,就開始漫天蓋地的講,機械反覆地做,死水一潭地學,待到他小學畢業的時候再也不想讀書,再也無意習作,那麼以扼殺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慾所獲得的高分對於他的一生又有多少意義呢?

所以,小語教學要大力倡導教師形式多樣的教,通過教師運用直觀、激勵、藝術、操作等教學手段,創設與教學和諧的教學情境,吸引和穩定學生注意,讓學生在美好的課堂中展開生動活潑的學習活動,師生協同一道體驗學習的樂趣,讓學生興致勃勃地、積極主動地學。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應該擔當營造民主樂學氛圍的最主要角色。所以,我們的課堂就要求教師在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平等、人格平等的前提下,創設出利於完成教學目標的課堂環境,在教學過程促進學生在知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健全發展。

我認為,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教師應著力落實以下幾點:

①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學生觀和人才觀。以平等的發展的眼光對待每乙個學生,要堅信每乙個學生都能進步,每乙個學生都能成才。只有具有了這種理念,教師才能在教學中真正落實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從行動上積極追求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

從而寬容地對待學生地不足和錯誤,堅持不懈、充滿熱情地幫助學生進步。

②教師把自己融入課堂、融入學生,變「威嚴之師」為「民主之友」。在傳統的課堂中,教師總是靠自己的設計向學生傳授既定的課程文化,而新課改的生成性理念讓語文教學有了回歸自然的可能。這就要求教師要努力使自己和學生處在同一平台上,改外壓式的教學為內驅式的學習動力,構建平等互助的師生關係,師生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支援、相互激勵。

面對和學生的共同目標,與學生一道當歌處歌,當泣處泣,以教師的生成促進學生的生成與發展。

③從激勵性原則出發,對待學生的學習活動。教師要充分發揮極力評價的積極作用,促進學生的學習。著名的「皮特馬利翁」效應一再提醒我們,及時、適度地肯定人的優點和閃光點,能有效強化和激發人的成功感、成就感,增強人的自信心。

教師激勵性的評價更利於學生以更加積極的狀態投入學習活動並不斷取得進步。

④利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和**創設樂學情境。小學生思維的形象性特徵決定了,各種實物、**、聲像和多**輔助教學手段等,極易激發他們的好奇,滿足他們的直觀體驗,從而在興趣上、情感上更樂意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去。

二、情感飽——激發學生主體參與意識

人的素質的生成一方面是外在的社會文化成果在人的身心組織中的內在積澱,另一方面是人的身心蘊藏著的巨大潛能得以啟用。我認為,從面向全體原則出發,體現在小語教學中,這種啟用應該是以全體學生的求知慾和全面參與的主體意識為基礎的啟用。學生樂學的心理基礎是情感,教師要準確地把握情感在教學中的積極作用,應成為我們提高教學效率的主要途徑,也必將成為落實教育教學目標,實現學生健全發展的根本要求。

①教師必須以飽滿的感情投入到教學過程。教師的情感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它可以激發學生產生與之聯絡的情感。教師把自己游離於文字包含的感情因素之外,冷漠、客觀地向學生傳播知識,勢必無法喚起和得到學生的真情反應。

只有把自己的真情實感融入教材,融入課堂,融入教學過程,動之以情,聲情並茂,才能以情啟思,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最終達到學生素質協調發展的目的。

②教師要以飽滿的熱情,創造交流的機會與情境。教師誠摯熱情地啟發和鼓勵,是引發師生彼此信任的基礎,也才能使課堂交流達成和實現多方面、深層次、高效率的目標。教師的尊重、理解、賞識、接納或藝術化的善意的批評,都能讓學生強烈地意識到自己的主體存在和發展潛力,激發更大的學習動力,獲取更佳學習效果。

三、導要巧——發揮教師的組織引導作用

教師是教學過程的參與者,是學生學習的引路人。教師是課堂的「導演」,但決不是「主角」;教師是學生與教材之間的橋梁,但決不死板生硬。優化語文課堂教學,教師的組織和引導顯得尤其重要。

新穎的教學設計和巧妙的過程引導能把學生和整個課堂帶入令人神往的美好境界。

①導課。這是很多老師已經深入研究過的問題,並且已經獲得了諸如談話匯入、實物匯入、聲像匯入、遊戲匯入、謎語匯入、破題匯入、質疑匯入等多種導課方法,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集中學生注意、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方面產生了很好的效果。

②導學。導學的理論基礎是教育的啟發性原則。導學的根本目的在於啟發學生積極參與、積極思維、積極實踐,指導學生善於思考,最終達到樂學、會學、巧學,從而提高學習效果。

a.課堂建構。如在《圓明園的毀滅》教學中,教師借助cai課件,引導學生以「圓明園講解員」身份進入學習活動,讀書並想象圓明園的夕日盛景和今天的殘垣斷壁,在強烈的對比中感受美與醜,體驗愛與恨;而後他又組織學生嘗試「政協委員」的角色,以「圓明園該不該重修」為話題展開討論,使學生在思想的碰撞中發展思維,感受歷史的價值,也增強了語文教學的時代感。

b.營造氛圍。《豐碑》一課的教學中,為了把學生的注意和思維引向課文的重點,教師設定了這樣的環節:

幻燈展現插圖;**聲中,教師深情敘述:「 同學們,此時,雲中山的雪花在紛紛揚揚的飄。潔白的雪花無聲地落在這位老戰士的頭上,眉毛上,身上。

一切都似乎凝固了……同學們,讓我們一起悄悄地走近他。」情景交融的匯入,引發了學生的感情與文章內涵的共鳴,使閱讀者很快進入了學習準備狀態。

c.歸納學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新課改過程中,我們倡導個性化的學法總結與培養,課堂操作關鍵在於處理好學生認知現狀與教學內容、教學目標、訓練重點的關係,找準學生能力的最近發展區,從而通過加強學法指導,使學生學習化繁為簡、化難為易,真正突破教學難點。

d.引啟聯想。羅素說:

「想象和創造是人類智慧型最美的花朵。」想象是創造的翅膀,啟發和培養想象能力應成為貫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江蘇省著名特級教師孫雙金老師的教學理念能給我們很多有益的啟示。

e.引導發現。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

創造理論認為,發現乙個問題比解決一百個問題都重要。語文教師應創設條件,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分析、綜合、判斷,掌握正確的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如在教學《鯨》一課時,教師故意將「群鯨呼吸圖」當中的水柱畫錯以引發學生的討論、閱讀和理解,培養了學生的思辨能力。

四、講得少——尊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

教師的語言是課堂教學的基本工具,語文老師的教學語言對學生的語言發展、思維發展影響巨大。因此,小學語文教師上課時應力求語言規範、簡潔、清楚、優美。新課改要求我們把課堂時間留給學生,把機會留給學生。

把精彩留給學生。所以教師必須用心對待自己的教學語言。

課堂上,教師講得少,就能有更多的思考和實踐的時間。馬克思說:「時間實際上是人的積極存在。

它不僅是人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發展空間。」 留給學生充足的活動空間,其實就留給了學生更多的學習、研究、體驗的機會。講會、講深、講透、講清,無疑是以犧牲和剝奪學生的主動發展權為代價的。

課堂上,相對於教師的「講得少」,小學語文教學就應體現學生活動的「三多一精」,即多讀,多講,多討論,精練。

①多讀。「書讀百遍,其意自見。」讀是小學生最基本的學習能力之一,從讀懂一句話、一篇文章,教材的編排體系層次清晰、目標明確。

所以語文課要提倡多讀,形式多樣的讀,通過朗朗的讀書聲,達到讀中理解、讀中感悟、以讀促寫。

②多說。啟發學生在讀的基礎上說內容,說理解,說思路,說體會,以廣泛的交流來體現學生思維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同時,多講可以發展學生語言交際與表達能力,克服羞澀心理,形成良好的性格。

③多討論。新世紀的合作意識、協作精神是人才必備素質之一。討論式教學給學生提供了發展思維多樣性、敏捷性、廣闊性、深刻性的場所和機會,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學習促進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④精練。教師靈活運用教材,突出重點,精心設計課堂聯絡,以便於在課堂上集中時間,引導全體學生集體參與,鞏固知識,拓展視野,從而在四十分鐘時間裡最大限度提高教學效率。

建構式生態課堂形式下教師角色的轉變

作者 吳春玲 科教導刊 2014年第28期 摘要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人們對於課堂教學有了一種新的認識與理解,師生對教學的要求也在不斷改變,原有的教學形式已經無法滿足現在的教學要求,建構式生態課堂應運而生,在這種新的教學模式中,教師要不斷改變自己才能做好教育工作,擔當起教學引導者與傳播者 反思者的角色...

從學生到教師角色的轉變

解放區實驗學校田姍姍 對於一名剛剛大學畢業,走出大學校門,緊接著又邁入中學校園的新教師來說,初入職場讓我們彷徨,尤其從學生到老師身份的轉變更是時刻困擾著我們。猶記得第一次聽到學生的那聲 老師好!心裡所起的波瀾,雖然對於學生來說只是個再平常不過的事情,而我既興奮又忐忑,還很不適應。更記得剛上班跟其他老...

教師角色的轉變引起的反思

在中國的傳統教育思想體系中,師道尊嚴 是神聖而偉大的,所以幾千年來,教師便一直高高在上,指引著他的學生們沿著他所設計的 預定軌道 前進著,絕不容許有絲毫的懈怠與偏差,更不容許 離經叛道 否則便是 大逆不道 為世人所不齒。至於學生們是怎樣想的,那可不是教師們所思考的範圍,更不用說師生間的自由與平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