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課堂語言的藝術性

2022-10-18 02:42:02 字數 2341 閱讀 4153

作者劉勇性別男職稱中一學歷本科

單位佛子岭中心學校通訊位址安徽省霍山縣佛子岭中心學校

語言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梁。實踐證明,教師富有情感的語言是激發學生情感的源泉。教師課堂語言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對知識的接受,關係師生情感的交流。

優美的課堂語言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手段。優美的課堂語言符合教學語言美學的要求,是歷史課堂語言魅力所在,也是促成課堂既有活力又有張力的源泉。

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就應該在遣詞造句方面多下功夫,優美的語言能給學生一種富有磁力的語感美的刺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回憶舊知識,思考新問題。例如在講授古代文明史時,我用這樣的語言對文明的交融進行了具體描述——「富饒的農業區域對於相對貧窮的游牧世界來說像一塊塊磁鐵,吸引著這些牧羊人不斷地到農耕世界侵擾搶掠,牧羊人雖然在軍事上占有優勢,但就文明角度而言,卻是『野徑雲俱黑, 江船火獨明』,對於先進的農耕文明他們無法抗拒,甚至在一定條件下還渴望『春雨』,在『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的過程中完成了文明的交融,元世祖忽必烈『曉看紅濕處, 花重錦官城』,難掩內心喜悅之情。」引經據典的比喻,將不同文明的碰撞形象化,使學生樂於接受和理解。

藝術性的課堂語言不僅要求有紮實的專業功底,還要求有一定的文學素養。巧用有影響力的語言,可以起到畫龍點睛之功效。例如,在講授中國近代史時,我採用下面一段課堂語言——「華夏陸沉之痛,國土淪喪之憂,對當局**苟安之憤,自己救國無門之悲,譚嗣同寫就了『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

寫來痛心,讀來悲憤。譚嗣同定格在了歷史,吾國吾民不可忘記。」以譚嗣同的詩句『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為畫龍點睛之筆,將甲午中日海戰、《馬關條約》、戊戌變法等歷史事件聯絡起來,幫助同學們思考歷史問題內在聯絡,由中國人探索救亡圖存的歷程,感悟中國人在中國近代化程序中的努力和貢獻。

歷史老師的課堂語言要不斷地錘煉,還要立足於紮實的歷史認知和明確的現實聯絡,才能體現歷史課堂語言的藝術性。

在現實中,政治、經濟、文化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重視與現實生活的聯絡,在課堂教學中善於挖掘課本歷史知識、歷史現象與實際生活的關聯點,使學生通過所學的歷史知識認知、理解和把握社會現象。運用學科獨特的視角去審視、洞察,鼓勵學生對現實問題進行歷史思考,對歷史問題進行多元分析。

歷史與現實是不能分開的,將所學的知識與社會的發展聯絡起來,與生活經驗聯絡起來,學生才能真正感受到歷史不是平面的,而是立體的,不是遙遠的,而是近在咫尺的,不是乾癟的,而是鮮活的。

課堂教學中,我們還可以從眾多關聯的史實中引申、挖掘歷史課堂語言的藝術性。例如,在講授人類經濟發展程歷史時,我用這樣的語言對其進行了描述——人類經濟活動走過了艱難地歷史過程——農業文明、工業文明、資訊文明。再回首,牛耕與鐵犁並重的農業文明僅能提供種植、養殖、手工業作坊和簡單的商業繁榮,於是人們樂於享受『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生活方式,在閒適與寧靜中悠然見到南山,人與自然的和諧交融,達到了王國維所說的「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的忘我之境。這種自然、平和和超逸的境界,猶如千年陳酒,能讓人品味出無限韻味,人們從中獲得的文化快感湧動於心底千餘年,這是中國文化人生存意義上的美學觀,一種生存哲學。然而,「馬背皮鞭與牛耕鐵犁」在間歇式的鏖戰中演繹著中華文明。

但都毫無例外地被商品經濟的活躍因子統統地清描淡寫地掃入了歷史,於是我們能夠看到資本的魔力,衝撞著蓬勃資產階級,遊走於世界各地——創造出前所未有的精神與物質財富。那攫取的目光把機器的吼叫與馬達的喧鬧傳播到世界各個角落,於是人們的生產方式、生存方式、思維方式、價值判斷與取向都推到重建,但資產階級頂著無限的罵名仍繼續前行,所不同的是,他們無需原有的頻度遊走於四方,因為資訊時代的到來使得他們對資本與財富的占有與支配更加隨意和貪婪。資訊時代同樣是資本的又一傑作,同樣正在改變我們與今天。

」學生的思維在老師情深意切的語言情境中被啟用,從學生會意的點頭與沉靜中,我認識到了歷史課堂語言藝術的重要性,深感縱貫古今的全域性視野、準確恰當的語言表達、富有思想的歷史認識對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意義。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於情。」可見富有激情的語言才能感人,才能廣泛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才能在課堂內產生一種強烈的號召力和凝聚力。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教師的語言修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優秀教師的語言魅力就在於他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化平淡為神奇,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引起注意和求知慾,使教學過程更加趨於科學,從而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展。

課堂是教師教書育人的主陣地,課堂教學語言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工具,語言藝術是我們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可以說,成功的教學無不得益於教學語言的功力,教師的語言修養直接決定著教學的效果。

一位教育家說:一位幹練的教師就應當是一位藝術家。他教育學生就如同琴師操琴一樣,觸動著人類靈魂的心弦,刺激之,興奮之,鼓勵之,安慰之。

歷史教學也如琴師操琴,按樂章撥動琴弦一樣,通過語言藝術,觸動學生的心弦。

2012-6-30

如何增強課堂提問的藝術性

作者 董香梅 職業 下旬 2011年第05期 課堂提問是教學過程中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推進和發展整個教學過程的重要動力。它具有強化知識資訊的傳輸 評價學生學習的狀況 調控課堂教學的過程 激發思維活動的開展 溝通師生感情的交流等多項功能。乙個恰當而富有吸引力的問題,往往能撥動全班學生的思維之弦,奏出耐人...

中學生物課堂藝術性教學語言

一 生物教學中的語言特點 一 科學性 科學性,這是教學中使用語言的基本特徵。語言的科學性主要是指課堂上的語言必須規範 準確 完整。生物學作為一門科學,科學性的語言表述也是必須有的。首先體現在能夠準確地表述課本中概念和生物學規律能,其次能用語言客觀正確地解釋生物的多樣性現象。語言的準確性是生物學科教學...

歷史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課堂提問是教學藝術的組成部分,也是教學反饋的重要手段之一。當前課堂提問常有以下不傾向 有的老師隨心所欲,為問而問,搞突然而問,有的模掕兩可,有的節外生枝,有的不看物件,亂點名回答。這樣的結果,只能是 問而不答 啟而不發 使師生關係形成僵。怎樣使課堂教學中每乙個體問既能激發學生興趣 溝通師生資訊的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