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閱讀附答案

2022-10-16 18:12:33 字數 905 閱讀 3380

閱讀下面甲、乙兩段文言文,回答問題。

[甲]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公尺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選自《(孟子)兩章》)

[乙]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之,於斯三者何先?」曰:

「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之,於斯二者何先?

」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選自《論語》)

1.解釋文中加粗的字。

①兵革非不堅利也兵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

③足兵兵

④民信之矣信

2.將下面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①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②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3.[甲]文提出的中心論點是什麼?[乙]文重點強調的觀點是什麼?

4.你認為[甲][乙]兩文重點強調的內容有什麼關係?

參***:

1.①兵器 ②限制 ③軍備(軍隊) ④信任

2.①所以君子不戰則已,戰就一定能勝利。

②從古到今,人都有一死,(如果)不取信於民,國家就無以立足。(意對即可)

3.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或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民無信不立。(或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4.[甲]文重點強調的「人和」(「得道」)與[乙]文重點強調的「民信」(「取信於民」),二者有密切的聯絡。「民信」(「取信於民」)是「人和」(「得道」)的重要條件(或「內容」)之一。

(意對即可)

妙用提問天時地利人和

摘要 課堂提問的天時指的是提問的時機,妙用課堂提問的天時激發學生思維 提問的地利是指課本內容的選擇利用,妙用課堂提問的地利切中教學命脈 提問的人和指的是調動學生的興趣,它是高效課堂的催化劑。在課堂上如何利用教材,因地制宜,設計提問內容,激發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拓展學生的思維的深度,對於提高...

會說不如會幹

在古代,曾經有乙個小國向中國進貢了三個一模一樣的金人,金人個個光彩奪目,這可把皇帝高興壞了。可是,這個小國做事不厚道,同時出了一道題目 這三個金人哪個最有價值?皇帝想了許多的辦法,請來珠寶匠檢查,稱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樣的。怎麼辦?使者還等著回去匯報呢。泱泱大國不會連這點小事都不懂吧?最後,有一...

抱怨不如改變

翻開 不抱怨的世界 這本書,首先吸引我的是本書的作者威爾 鮑溫,他發起了一項 不抱怨 活動,邀請每位參加者戴上乙個特製的紫手環,只要一察覺自己抱怨,就將手環換到另乙隻手上,以此類推,直到這個手環能持續戴在同一只手上21天為止。不到一年,全世界就有80個國家 600萬人熱烈參與了這項活動,學習為自己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