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精簡記憶4a

2022-10-16 18:15:06 字數 4455 閱讀 7883

第一章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 (基礎階段)

一、哲學和哲學基本問題

(一)哲學與世界觀和方**

1. 是指構成世界萬物的根源、元素、始基或共同基礎。

2. 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即世界觀的理論形態,是關於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研究

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發展的最一般本質和規律的學問,是含有階級性的最抽象的社會意識形態。

第二章世界的物質性和人的實踐活動

一、物質及其存在形式

(一)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觀及其意義

是指不依賴人們的意識而存在並能為人們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它的客觀實在性。

(二)物質與運動,運動與靜止,物質運動與時間、空間

1.物質的存在形式:運動和時間、空間。

2.被理解為存在方式,被理解為物質的固有屬性。

3. 是運動的特殊狀態。

4.運動和靜止的關係及其意義:(1)對立統一關係、絕對和相對的關係、整體和區域性的關係、相互滲透的關係。

(2)①運動是普遍的、永恆的、無條件的,因而是絕對的,靜止是區域性的、暫時的、有條件的,因而是相對的。②靜止是運動的特殊狀態,是不顯著的變化,是運動過程中的某種穩定狀態。③動中有靜,靜中有動。

④任何事物都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

5.運動著的物質的存在形式,是指物質運動過程的持續性,即一維性或不可逆性,是指運動著的物質的廣延性,即三維性。

二、對物質世界的實踐把握

(一)實踐的本質含義、基本特徵和基本形式

1.實踐的本質含義:實踐是人改造物質世界的活動(實踐是人所特有的物件化活動;實踐是具有感性的即物質性的性質和

形式的客觀活動);實踐是人的存在方式。

2.實踐的基本特徵和基本形式:(1)實踐的基本特徵:客觀現實性即物質性;自覺能動性即目的性;社會歷史性即社會制

約性。(2)實踐的基本形式:生產實踐(最基本的實踐活動)、改造社會關係的實踐、科學實驗。

(二)主體和客體的相互作用

主體和客體的相互作用:從實踐的主體和客體相互作用的特點和實質看,是目的和手段、創造者和被創造者、能動者和受

動者的關係。在實踐中,客體限制主體、主體超越限制的關係,是主體和客體相互作用的實質。

(四)自在世界和人類世界的關係

1.是指人的意識,包括人的意識的一切活動過程及其產物。是指人的意識之外的一切存在,即物質的、

可以感知的世界,包括自然存在和社會存在。

2.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絡、相互作用、相互轉換。通過實踐的中介作用,兩者是改造被改造、認識

被認識的關係。通過實踐改造客觀世界,使主觀世界的東西轉化為客觀世界的現實。在實踐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主觀

世界又得到進一步的改造,獲得新的思想、意識、認識、理論等。

三、意識與世界的物質統一性

(一)意識的產生、本質和能動作用

1.意識的起源: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意識是社會的產物。

2.意識的本質:(1)意識是人腦的機能與屬性,人腦是意識產生的物質條件和生理基礎。(2)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主

觀映像。①意識的內容是客觀的。②意識的形式是主觀的。③意識是主觀和客觀的統一。(意識對客觀世界有模仿性,又

有創造性)

3.意識能動性:意識能反映客觀事物並形成觀念,從而指導實踐,反作用於客觀事物。意識能動性最突出的表現是通過實踐改造客觀世界。

4.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係原理(★1):(1)三點區別:

物質是客觀存在,意識是主觀存在;物質是根源,意識是派生;物質不能代替意識,意識不能代替物質。(2)三點聯絡: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於物質;物質可以變成意識,意識可以變成物質;意識和物質具有同一性。

(二)世界的統一性和多樣性

1.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2):(1)世界是多樣的;(2)世界的統一性在於它的物質性。世界是多樣的,又是統一的,統一於物質,物質就是客觀存在。

2.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哲學依據是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

第三章世界的聯絡、發展及其規律

客觀辯證法和主觀辯證法

是指自然界、人類社會本身固有的辯證運動規律。屬於物質,是第一性。

亦稱「思維辯證法」,與「客觀辯證法」相對。屬於意識,是第二性。

一、世界的普遍聯絡和永恆發展

聯絡的觀點和發展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學說的總特徵。

(一)聯絡的客觀性、普遍性和多樣性

1.是指一切事物和現象之間以及構成事物諸要素之間的互相影響、互相作用和互相依賴。

2.是指事物本身的聯絡,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人們的聯絡概念不過是客觀存在的聯絡的反映。

3.是指聯絡是普遍存在的,每乙個事物內部的各個要素、部分、方面及其發展的各個階段、過程都是互相聯絡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而是與周圍的事物相聯絡的,整個世界是乙個相互聯絡的統一整體,任何事物都是統一聯絡之網上的乙個部分或環節。

4.是指(1)聯絡的內容和形式是多種多樣的;(2)各種不同的聯絡在事物發展過程中作用是不一樣的。

(二)聯絡與系統

1.是指由相互聯絡、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構成的具有穩定結構和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

2.整體性揭示系統和要素或整體與部分的關係。整體性的觀點是指整體和部分是密切聯絡、不可分割的,整體由部分構成,整體具有各部分所不具有的新性質新功能;部分依賴整體,脫離整體的部分就失去它原有的性質和功能;整體和部分可以相互滲透、相互轉化。

(三)發展的永恆性和普遍性

1.說明事物是變動不居的,標誌變化的哲學範疇;說明事物不僅有量的增減,而且有質的飛躍;是事物由低階都高階、由簡單到複雜的前進性變化或不斷更新的過程。

事物的相互聯絡通過事物間的相互作用表現出來,而相互作用就必然引起事物原有狀態或性質的變化即運動。

(四)發展的實質

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五)發展的過程性

事物不是一成不變的集合體,而是過程的集合體。事物是作為過程而發生和發展的。

t': 'span', 'c': '過程', 'r': 'r_4'}]是指物質運動在時間上的持續性和空間上的廣延性。

(六)規律及其客觀性

1.即客觀規律亦稱「法則」,指事物發展變化過程中的本質聯絡和必然的趨勢。客觀規律和科學規律是第一性與第二性的關係。

2.規律的特點:本質性、必然性、穩定性(穩定性、重複性、普遍性)、客觀性(規律的根本特點)。

3.人的自覺活動與規律的關係:(1)規律是客觀的;(2)規律是人可以認識的;(3)規律是可以為人所利用、駕馭的。

(七)現象和本質

現象和本質是揭示和反映事物的外在表現和內在根據之間的關係的一對哲學範疇。

1.是指事物的外部聯絡、表面特徵、外在表現。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質,是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內在聯絡。

2.現象和本質的對立統一關係:(1)現象是表面的可感知的,本質是內在的,只能靠抽象思維把握;現象是各別的具體的、豐富的、生動的,本質是共性的、普遍的、深刻的;現象是多變的,本質是穩定的。

(2)任何事物都是現象和本質的統一,本質決定現象,現象表現本質。

(八)必然性和偶然性

必然和偶然是揭示和反映事物變化發展的確定趨勢和不確定趨勢之間的關係的一對哲學範疇。

t': 'span', 'c': '必然性', 'r':

'r_4'}]是指客觀事物聯絡和發展過程中合乎規律的、一定要發生的、確定不移的趨勢。是指客觀事物聯絡和發展過程中不一定要發生、可以這樣出現也可以那樣出現的不確定趨勢。

(九)原因和結果

原因和結果是揭示客觀世界中普遍聯絡著的事物的前後相繼、彼此制約的一對範疇。

(十)可能性和現實性

可能性和現實性是反映事物的過去、現在和將來的相互關係的一對範疇。

現實性是包含內在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可能性是包含在現實事物之中的、預示著事物發展前途的種種趨勢。

二、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量變和質變、肯定和否定及其關係

(一)事物存在的質、量、度

1.是一事物區別於其他事物的一種內在規定性。一事物的質和該事物具有直接同一性。

2.是事物所固有的可用數量表示的規定性。量和事物不具有直接同一性。

3.是事物保持其質的量的限度,是質和量的統一。在實踐中要掌握適度原則。

(二)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量變和質變及其相互轉化(★3)

質量互變規律揭示事物運動變化發展的狀態和形式。

1.量變是指事物量的變化,即數量的增減和場所的變動,表現為微小的不顯著的變化,體現事物的連續性。量變的基本形式包括單純數量的增減和構成事物的成分的結構變化。

2.質變是事物性質的變化,由一種質態向另一種質態的轉變。

3.量變和質變是對立統一的關係。一切事物的變化發展都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連續性和間斷性的統一。

(1)相互轉化:①量變到質變,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即量變不僅是質變的前提、基礎,而且決定質變的性質和方向;②質變到量變,質變體現在鞏固量變的成果並進一步引起新的量變。(2)相互滲透:

量變和質變都不是純粹的,量變中有部分質變,質變中有量的擴張(兵敗如山倒)

4.在實踐上既要重視量變又要重視質變。堅持量變和質變的辯證統一。

(三)事物發展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辯證關係

1.肯定方面是事物中維持其存在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事物中促使其滅亡的方面。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考試 名詞解釋 1 拔苗助長 發揮主觀能動性,必須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基礎 違背客觀規律就會找到他的懲罰。2 守株待兔 錯把偶然當必然 誤把現象當規律。3 刻舟求劍 否認物質是運動的,不懂得絕對靜止的事物是沒有的。4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包涵矛盾特殊性的原理,也反映了事物的因果關係。5...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總結

矛盾是事物發展動力的原理 第一,矛盾雙方相互依存,使每一方在相互統一中得以存在和發展。第二,矛盾雙方相互包含,使任何一方都從對方那裡吸收到了有利於自身的因素,從而在相互利用 相互促進中共同地得到發展。第三,矛盾雙方相互貫通,規定了事物發展的基本趨勢。第四,矛盾雙方相互排斥 相互否定 相互鬥爭,推動事...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期末複習

一 簡答題 其二 一 聯絡及特點p40 1 聯絡的概念 聯絡是指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和事物之間相互影響 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的關係。2 聯絡的特點 聯絡具有客觀性 聯絡具有普遍性 聯絡具有多樣性。二 矛盾的同一性 鬥爭性及在事物中的作用 關係 p43 也有可能出在材料題 1 同一性 是指矛盾雙方相互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