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複習 考試必備 2019

2021-03-25 05:36:31 字數 4773 閱讀 3825

[, ]

1、哲學

● 哲學和世界觀的關係

⑴ 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

哲學具有嚴密邏輯結構的理論體系,必須具有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和社會實踐經驗。

哲學是世界觀的理論體系,與一般人僅憑個人經驗或傳統影響形成的樸素而零散的世界觀有重要區別。

哲學屬於世界觀,但世界觀並不都可以稱為哲學,只有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才可稱為哲學。

⑵ 哲學是世界觀和方**相統一的理論體系。(p16/t四論述題)

哲學是世界觀的系統化理論,用這種理論去觀察、分析、思考和解決各種問題,就是方**。

一般來說,有什麼樣的世界觀,就有什麼樣的方**。

● 哲學的基本問題

⑴ 為什麼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任何哲學理論都是這樣或那樣地在回答思維和存在(物質現象和精神現象)的關係問題。

如何解決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是解決其他一切哲學問題的前提和基礎,它決定著哲學家解決其他哲學問題的基本立場、根本方向和路線以及基本原則和方法。

思維和存在的關係成為劃分哲學基本派別的唯一標準。

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也是人社會實踐中的基本問題,人們在實踐中的一切活動,高度概括起來,無非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兩件大事,即是在解決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

⑵ 哲學基本問題的內容

第一方面,是思維與存在何者為本原的問題,即精神與物質誰決定誰的問題。(本體論)

第二方面,是思維和存在、精神(意志)和物質有無同一性的問題,即思維能否反映存在或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認識論)

⑶ 意義

哲學的基本問題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就是主觀和客觀的關係問題。

人們的活動主要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認識世界是主觀反映客觀,改造世界是主觀反作用於客觀。

只有解決好主觀和客觀的關係問題,才能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有效的改造世界。

● 哲學的主要派別

⑴ 依據哲學家們如何回答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哲學區分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個主要派別。

① 唯物主義

唯物主義基本觀點: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物質,堅持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的哲學

唯物主義主要經歷了三種歷史形態:

a. 古代的樸素唯物主義特點:肯定世界物質統一性,否定神創世界的觀點,把世界的本原歸結為「原初物質」,如水火氣土風等

b. 近代形上學唯物主義特點:機械性,把一切運動都歸結為機械運動;

形上學性,用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觀察世界;

不徹底性,在自然觀方面是唯物主義,在社會歷史觀方面是唯心主義

c.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把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歷史觀有機地結合起來,是唯一科學的完備的唯物主義形態)

② 唯心主義

唯心主義基本觀點:認為世界的本原是意識,堅持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意識決定物質的哲學

唯心主義兩種基本形式:

a. 主觀唯心主義,是把個人的精神(心靈、意識、觀念、意志、感覺等)當作世界的本原,認為世界萬物都是這種主觀精神的產物。

b. 客觀唯心主義,把某種「客觀精神」(理念-柏拉圖、絕對精神-黑格爾、理或天理-程朱學派等)說成是世界的本原,認為世界

萬物都是這種客觀精神的產物。

唯心主義產生和存在的根源:

歷史根源:唯心主義是社會生產力十分低下與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相分離的產物,是人們對自然界和社會現象無知和屈從的反映和表現

認識根源:人的認識是乙個主觀和客觀的複雜曲折的矛盾運動過程,這就產生唯心主義的可能。

階級根源:唯心主義符合腐朽、反動的剝削階級和統治集團的利益。

⑵ 依據對世界的狀態是「怎麼樣」的不同回答(即是聯絡、變化、發展的,還是孤立、靜止、不變的),又形成了辯證法和形上學的對立。

(簡述辯證法和形上學的對立和根本分歧)

① 辯證法:

基本觀點: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運動、變化、發展的,沒有絕對靜止和永恆不變的東西;

事物的運動和發展不只是量的變化,而且有質變和飛躍;

事物運動變化的根源主要不在於事物的外部,而在於事物自身所包含的矛盾性。

因此,人們應當從事物的聯絡或矛盾,從事物的產生、發展、滅亡的過程中去研究事物,從而反映出事物的運動和發展,

使我們的思維和存在保持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辯證法經歷了三種歷史形態:古代樸素辯證法;以黑格爾為代表的近代唯心主義辯證法;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

② 形上學:

基本觀點:同辯證法相反,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彼此孤立和固定不變的;

雖然有時也承認事物數量的增減和場所的變更,但否認事物的根本質變和飛躍;

認為事物運動變化的源泉在於外力的作用,否認事物內部的矛盾性是事物自身運動發展的根本動力。

因此,形上學不能用對立統一的觀點去看待事物及其運動,因而就不可能實現思維和存在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③ 辯證法和形上學的根本分歧和鬥爭焦點在於是否承認事物發展的動力和源泉。

⑶ 可知論:肯定思維與存在有同一性,承認客觀世界能為人們所認識的哲學觀點。-所有的唯物主義者和比較徹底的唯心主義者

不可知論:否認客觀世界能被人類徹底認識的哲學觀點。表現了哲學路線上的某種不徹底性,否認物質決定意識,屬唯心中的一種。

2、馬克思主義哲學

● 其產生的歷史必然性:

① 社會歷史條件:19世紀40年代,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和社會矛盾的激化,是其社會歷史條件。

② 階級基礎:19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鬥爭的發展,迫切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是其階級基礎。

③ 科學前提:19世紀上半葉,自然科學發展的卓越成就,特別是細胞學說、 能量守恆與轉化定律和生物演化論等三大科學發現,為其產生提供了自然科學前提。

④ 理論**:19世紀德國古典哲學的發展,特別是黑格爾辯證法和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 為其產生做了理論準備,成為其直接思想理論**。

● 基本特徵

⑴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普遍規律的科學。(研究物件概括)

簡述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係:

① 哲學與具體科學是共性與個性、一般與個別的關係,二者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絡。

② 區別:具體科學以世界某一領域的特殊規律為研究物件,哲學以整個世界的共同本質及其規律為研究物件。

③ 聯絡:哲學以具體科學成果為基礎,並隨著具體科學的發展而發展。哲學所概括的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的普遍規律的理論,對

具體科學的研究又提供了世界觀和方**的指導。

⑵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相統一的完備理論體系。(哲學內容概括)

⑶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以實踐為基礎的革命性與科學性相統一的無產階級哲學。(階級屬性、根本特徵和社會作用概括)

① 實踐性:是指它以實踐為基礎,它來自實踐,又為無產階級的社會實踐服務,並在實踐中不斷獲得豐富和發展。

實踐性既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自身的顯著特徵,又是區別於其他哲學的顯著標誌。

② 科學性:是指它不僅以科學的發展為基礎,而且還指它通過實踐和科學的成就,正確地揭示了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

是完備而徹底的唯物主義哲學,是科學世界觀和方**的理論體系。

③ 革命性:是指它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說是批判的、苦命的。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全部理論都在於使現存世界革命化,把變革舊世界和改變現存事物作為自己的任務和目的。

馬克思主義哲學正是在實踐中實現了革命性和科學性的統一。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性是革命性的前提和基礎,革命性是科學性的必

然結果和歸宿。

補充:1. 存在就是被感知是主觀主義唯心觀點2. 馬克思主義哲學最主要、最顯著的特徵是實踐性。

3.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直接理論**是德國古典哲學。 4. 否認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是不可知論。

5.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立意味著為人類認識和發展真理開闢了道路。

3、物質

● 物質觀

⑴ 唯心主義物質觀:認為物質是意識或精神的產物,精神是一切物質形態的共同本原和基礎。

a. 主觀唯心主義者認為:物質是自我意識的產物。存在就是被感知-貝克萊,天下無心外之物-王守仁·明

b. 客觀唯心主義者認為:物質是離開人、離開人腦的某種所謂精神的產物。

物質是理念的影子-柏拉圖、物質是絕對精神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外部表現-黑格爾、萬物本原是理-程朱學派等

⑵ 舊唯物主義物質觀

①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物質觀:認為「原初物質」是世界的本原(如古代五行學說認為金木水火土是構成宇宙的基本元素)

特點:這種樸素的觀點,缺乏實證科學的根據,把哲學物質範疇同具體物質形態混為一談,有直觀性和猜測性的特點。

優點是堅持從自然界自身去解釋自然,堅持了唯物主義的基本方向,否定了視覺自然觀和用精神解釋自然的唯心主義自然觀。

② 近代形上學唯物主義的物質觀:依據自然科學關於物質結構的理論,把原子的特性說成是一切物質的特性。

侷限性:機械性、形上學性、唯心史觀 。這種物質觀不懂得個性和共性的辯證關係,把哲學上的物質範疇同自然科學的物質結構理論混為一談,因而經不起科學發展的檢驗和唯心主義的詰難。

⑶ 辯證唯物主義物質觀:

列寧的物質定義:簡而言之,物質是不依賴於意識又能為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物質是標誌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這種客觀實

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於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複寫、攝影、反映。」

列寧的物質定義的偉大意義:

a.它指出了物質是不依賴於意識的客觀存在,堅持了徹底的唯物主義一元論,同唯心主義和二元論劃清了界限。

b.它指出了物質能為人們的意識所反映,堅持了唯物主義的可知論,同不可知論劃清了界限。

c.它提出了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克服了舊唯物主義把物質歸結為物質的具體形態和結構的侷限性。

d.它把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觀貫徹於社會歷史領域,堅持人類社會是物質世界的一部分,同歷史唯心主義劃清了界限。

● 物質與運動的關係(物質運動的基本形式:機械運動、物理運動、化**動、生物運動、社會運動、以及思維運動)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考試 名詞解釋 1 拔苗助長 發揮主觀能動性,必須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基礎 違背客觀規律就會找到他的懲罰。2 守株待兔 錯把偶然當必然 誤把現象當規律。3 刻舟求劍 否認物質是運動的,不懂得絕對靜止的事物是沒有的。4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包涵矛盾特殊性的原理,也反映了事物的因果關係。5...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期末複習

一 簡答題 其二 一 聯絡及特點p40 1 聯絡的概念 聯絡是指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和事物之間相互影響 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的關係。2 聯絡的特點 聯絡具有客觀性 聯絡具有普遍性 聯絡具有多樣性。二 矛盾的同一性 鬥爭性及在事物中的作用 關係 p43 也有可能出在材料題 1 同一性 是指矛盾雙方相互依存...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總結

矛盾是事物發展動力的原理 第一,矛盾雙方相互依存,使每一方在相互統一中得以存在和發展。第二,矛盾雙方相互包含,使任何一方都從對方那裡吸收到了有利於自身的因素,從而在相互利用 相互促進中共同地得到發展。第三,矛盾雙方相互貫通,規定了事物發展的基本趨勢。第四,矛盾雙方相互排斥 相互否定 相互鬥爭,推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