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經典總結 期末複習佳品

2021-12-21 16:24:54 字數 4888 閱讀 8351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總結(58個)

一、唯物論(三觀、兩原理、一方**) 10個原理

(一) 物質觀:

1、物質和運動的辯證關係原理(並列,相互依存)

物質是不依賴於意識並且可以被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

1) 凡物質都是運動的物質,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否認這一點會導致形上學的絕對靜止論。

2) 凡運動都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主體。否認這一點回導致唯心主義。

2、運動和靜止的辯證關係原理(並列,都有)

運動是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靜止具有相對性,是指物質運動在一定條件下,一定範圍內和處於暫時穩定和平衡狀態的哲學範疇。

1) 運動是絕對的、無條件的、永恆的。這就是說,事物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處於運動之中。

2) 靜止是相對的、有條件的、暫時的。靜止是一種不顯著的運動,是運動的一種特殊狀態。

3) 運動和靜止相互滲透並在一定的條件下相互轉化,動中有靜,靜中有動。

★反對兩種錯誤:堅持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必須反對兩種錯誤觀點:其一是否認絕對運動,把相對靜止誇大成絕對靜止的觀點,這是形上學的絕對靜止論;其二是誇大絕對運動,否認相對靜止的觀點,這種觀點會導致相對至於詭辯論和不可知論。

3、運動的物質與時間、空間的辯證關係原理(並列,相互依存)

時間、空間的含義:時間是指物質運動過程的持續性、順序性。空間是指運動者的物質的廣延性、伸張性。

時間、空間的特點:時間具有唯一性,它是不可逆的。空間具有三維性,即具有長、寬、高三度。

4、時空的絕對性和相對性的辯證關係原理(並列,相互依存)

1) 時間、空間的絕對性是指,時間、空間是運動著的物質的存在方式,它是客觀的。時間空間在客觀性上是不變的,無條件的,因而是絕對的。否認時間、空間的絕對性、客觀性必然導致唯心主義。

2) 時間、空間的相對性是指,時間、空間的具體特性收到物質運動的具體特性的制約,時間、空間的具體特性是可變的,有條件的,因而是相對的。否認時間、空間的相對性是形上學觀點。

5、時空的有限性與無限性的辯證關係原理(並列,相互依存)

1) 時間的無限性是指整個物質世界發展的總過程是無始無終的,它既沒有開端,也沒有中介;時間的有限性是指具體事物發展的過程是有始有終的,事物的存在是具有暫時性。

2) 空間的無限性是指整個物質世界的存在範圍無邊無際;空間的有限性是指具體事物的存在範圍是有邊際的。

3) 然而,無限的物質世界是由無數有限的具體事物構成的,這就說,無限存在於有限之中,有限包含無限。我們要善於通過有限把握無限。

(二)意識觀:意識的能動性原理:

1、在認識世界過程中,意識不僅可以反映事物的現象,而且可以通過抽象思維反映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2、在改造世界的過程中,意識具有指導性。意識可以通過時間把觀念的東西變成現實的東西。意識的這一能動作用具有兩種不同的性質:

其一,正確的意識促進事物的發展,使人們的實踐活動獲得成功;其二,錯誤的意識阻礙事物的發展,使人們的實際活動遭到失敗。意識的這一作用是意識能動性最突出的表現。

3、意識能夠反作用於主體,影響人的生理過程。人的精神是否愉悅,對於其身體健康狀況有重要的影響。

(三)實踐觀

1、主體與客體的辯證關係原理(並列,都有)

實際主體是指處於一定社會關係之中的具有實踐能力的人;實踐的客體是指時間的主體所要探索和改造的物件。

主體通過實踐對客體進行改造,一方面,實踐要創造客體的價值,另一方面,又優化了主體。而優化了的主體能夠更好地改造客體,更好地改造客體反過來再一次優化了主體。於是形成良性迴圈,主體與客體不斷地協調發展。

2、自在世界語人化世界的辯證關係原理(並列,都有)**原理

所謂自在世界,是指人類還沒有認識、實踐尚未影響到的世界;所謂人化世界(人類世界),是指人類通過時間活動改造過並打下自己烙印的世界。

自在世界是人化世界的基礎,人化世界是由自在世界轉化而來的,實現這一轉化的決定性條件是實踐。人的實踐越發展越深入,對世界的認識就是越廣泛越深刻,人化世界的邊緣就越擴大。

(補充: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量力而行,盡力而為,不消極,不過分,不要為所欲為,也不要無所作為)

一、 兩原理

(一) 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係原理(從屬)

物質是不依賴於意識並且可以被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從起源上說,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從生理基礎上上說,人腦是意識的物質器官,意識是人腦的機能;從內容上說,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像。物質決定意識,意識依賴於物質。

(二) 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

1) 辯證唯物主義主張世界統一於物質,這裡的物質是指客觀實在。

2)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統一是無限多樣的統一,是包含著質的差別的統一。

3) 辯證唯物主義還認為,世界的物質統一性是運動和發展的充滿聯絡的統一。

方**:1、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2、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二、辯證法(乙個一,兩個二,三個三,四個四)23個原理

(一) 乙個一是指乙個核心——矛盾

1、 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的辯證關係原理(並列,都有)

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是矛盾的兩個基本屬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聯絡、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的性質。它有兩種情形:其一,矛盾雙方相互依存,一方面的存在以晾衣服的存在為前提;其二,矛盾雙方相互貫通,即雙方相互滲透並在一定的條件下相互轉換。

矛盾的鬥爭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分離、相互對立、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性質和趨勢。

(1)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對的,這是指它的條件性。只有具備一定的條件,矛盾雙方才能相互依存,共處於乙個統一體中,一旦這些條件發生了變化,舊的統一體就會破裂。

(2) 矛盾的鬥爭性是絕對的,這是指它的無條件性。這裡所說的無條件,是指矛盾在任何條件下都會鬥爭。矛盾的鬥爭性會打破舊的同一性,建立新的同一性,使舊的矛盾統一體讓位給新的矛盾統一體。

矛盾的鬥爭性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具有一定要貫徹下去的趨勢。

(3) 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矛盾的同一性不能離開鬥爭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有差別的具體的同一,而這種同一必須包含鬥爭;另一方面,矛盾的鬥爭性也不能離開同一性,鬥爭性總是寓於同一性之中,鬥爭總是統一體內部的鬥爭。

(4) 形上學把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加以割裂,或者只見同一而不見鬥爭,或者只見鬥爭不見同一。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係原理(並列,都有)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的共性。它有兩方面的含義:其一,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其二,每一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萬能原理)

(方**:我們應當學會矛盾的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的個性。即具體事物包含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方面都有特點。

(方**:我們必須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3、 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

(1)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辯證關係原理(並列,都有)

含義:在複雜的矛盾系統中,矛盾可分為主、次矛盾。主要矛盾是指居於支配地位,對事物的發展起決定性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指處於服從低位,對事物的發展不起決定性作用。

關係:1)主要矛盾在矛盾系統中起主導作用,它制約著次要矛盾,因此我們在處理問題時應用精力解決主要矛盾。

2)次要矛盾影響主要矛盾,次要矛盾解決得好,有利於主要矛盾的解決,因此我們必須抓住主要矛盾的同時,也要注意解決次要矛盾。要統籌兼顧,全面安排。

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一旦出現轉化,我們工作的重點也相應地轉移。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辯證關係原理(並列,都有)

含義:矛盾的兩個方面有主、次之分。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處於支配的地位、其主導作用的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處於被支配地位的方面。

關係:1)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此藥方嗎,事物的性質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

2)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影響和制約矛盾的主要方面。

3)矛盾的主、次雙面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易位,在這種情況下,事物的性質會發生變化。

方**:我們分析問題時要分清主流與支流,正確認識事物的性質。

4、 矛盾是事物發展動力的原理:

1 矛盾雙方相互依存,使每一方在相互統一中得以存在和發展。

2 矛盾雙方相互包含,使任何一方都從對方那裡吸收到了有利於自身的因素,從而在相互利用、相互促進中共同地得到發展。

3 矛盾雙方相互貫通,規定了事物發展的基本趨勢。

4 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互鬥爭,推動事物的發展。矛盾的鬥爭性首先引起事物的量變,一旦矛盾雙方的鬥爭突破原有事物的限度,就會引起事物的質變。

5、 內因與外因的辯證關係原理(並列,都有)

含義:內因是指事物自身所包含的諸要素的對立統一,即內部矛盾。外因是指事物和其他事物的對立統一,即外部矛盾。

關係:①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它是第一位的,它決定著事物發展的基本趨向。

②外因是事物發展的外部條件,它是第二位的,它對事物的發展起著加速或延的作用。

③外因必須通過內因而起作用。

(二) 兩個二是指兩大總特徵:聯絡和發展

1、 世界是普遍聯絡的原理(含義,特徵)

含義:聯絡是指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諸要素志堅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制約。

特徵:(1)聯絡具有客觀性。

(2)聯絡具有普遍性。

(3)聯絡具有多樣性。內部聯絡和外部聯絡,本質聯絡和非本質聯絡,必然聯絡和偶然聯絡、主要聯絡和次要聯絡、直接聯絡和間接聯絡。

(4)聯絡具有條件性。事物總是在一定的條件下產生,在一定條件下發展,在一定條件下滅亡。「一切以條件、地點、時間為轉移」。

2、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係原理(並列,都有;從屬)

3、系統與要素的辯證關係原理(並列,都有;從屬)

系統是由事物內部相互聯絡著的各個要素、部分所組成的有機整體。

關係:①整體與部分相互依賴,沒有部分,不會有整體,沒有整體,也無所謂的部分。

②整體對部分其支配、統帥、決定的作用,二部分處於被支配、被決定的地位。

③整體是各個部分有機的結合,其功能大於各個部分機械相加之和,整體具有部分所沒有的新功能。

④部分影響整體,對整體具有反作用。在特殊的情況下,當某一部分成為整體的主要環節時,對整體起決定作用。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考試 名詞解釋 1 拔苗助長 發揮主觀能動性,必須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基礎 違背客觀規律就會找到他的懲罰。2 守株待兔 錯把偶然當必然 誤把現象當規律。3 刻舟求劍 否認物質是運動的,不懂得絕對靜止的事物是沒有的。4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包涵矛盾特殊性的原理,也反映了事物的因果關係。5...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總結

矛盾是事物發展動力的原理 第一,矛盾雙方相互依存,使每一方在相互統一中得以存在和發展。第二,矛盾雙方相互包含,使任何一方都從對方那裡吸收到了有利於自身的因素,從而在相互利用 相互促進中共同地得到發展。第三,矛盾雙方相互貫通,規定了事物發展的基本趨勢。第四,矛盾雙方相互排斥 相互否定 相互鬥爭,推動事...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期末複習

一 簡答題 其二 一 聯絡及特點p40 1 聯絡的概念 聯絡是指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和事物之間相互影響 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的關係。2 聯絡的特點 聯絡具有客觀性 聯絡具有普遍性 聯絡具有多樣性。二 矛盾的同一性 鬥爭性及在事物中的作用 關係 p43 也有可能出在材料題 1 同一性 是指矛盾雙方相互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