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哲學教材經典名言全解析

2021-04-26 22:22:29 字數 6335 閱讀 2549

一名言1、物質是標誌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於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複寫、攝影、反映。

---解析:這句話是從物質與意識的關係上來把握物質的。

2、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人人的頭腦並在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

---解析:這句話表明,物質決定意識,意識依賴於物質並反作用於物質。

3、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

---解析:馬克思的這句話表明,要從實踐出發去理解社會。社會生活的實踐性主要體現在:①實踐是社會關係形成的基礎 ②實踐形成了社會生活的基本領域 ③實踐構成了社會發展的動力。

4、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體,而是過程的**體。

---解析:恩格斯的這句話表明,事物發展的過程,從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時間上的持續性和空間土的廣延性的交替;從內容上看,是事物在運動形式、形態、結構、功能和關係上的更新。

5、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話。

---解析:這句話是形上學否定觀,這種觀點否定是外在的否定,主觀任意的否定;否定是絕對的否定,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這就割斷了事物的聯絡,使發展中斷。

6、所謂的客觀辯證法是在整個自然界中起支配作用的,而所謂的主觀辯證法,即辯證的思維,不過是在自然界中到處發生作用的、對立中的運動的反映。

---解析:恩格斯的這句話表明:①客觀辯證法是指客觀事物或客觀存在的辯證法 ②主觀辯證法是指人類認識和思維運動的辯證法 ③主觀辯證法是客觀辯證法的反映 ④客觀辯證法與主觀辯證法在本質上是統一的,但在表現形式上則是不同的。

7、乙個民族想要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

---解析:恩格斯的這句話表明:辯證思維與科學研究的緊密聯絡、不可分割。

①辯證思維方法是現代科學思維方法的方**前提。

②現代科學研究方法及其成果豐富和深化了辯證思維方法。

8、意識不僅反映客觀世界,並且創造客觀世界。

---解析:列寧的這句話表明了意識具有指導實踐改造客觀世界的作用。

9、人的實踐經過億萬次的重複,在人的意識中以邏輯的式固定下來。這些「式」正是(而且只是),由於億萬次的重複才有先人之見的鞏固性和公理的性質。

---解析:列寧的這句話主要說明了實踐作為一種客觀物質活動,是按照一定規律進行的,這種合規律的活動,久而久之會在人們頭腦中積澱下來形成各種模式,如邏輯格式等。

10、搬運夫和哲學家之間的原始差別要比家犬和獵犬之間的差別小得多。他們之間的鴻溝是分工掘成的。

---解析:馬克思的這句話主要說明了造**們認識和才能差別的決定性原因是後天的社會實踐。

11、假若我能比別人瞭望得略為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們的啟膀上。

解析:牛頓的這句話表明了學習間接經驗的重要性,這是發展人類認識的必要途徑。

12、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

---解析:恩格斯的這句話表明了實踐的發展不斷地提出認識的新課題,推動著認識向前發展。

13、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學會改變自然界而發展的。

---解析:恩格斯的這句話說明了實踐鍛鍊和提高主體的認識能力。

14、人的思維的最本質和最切近的基礎,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變化,而不單獨是自然界本身。

---解析:這句話表明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是以實踐為中介而實現的。這句話裡的「基礎」 指的就是實踐。

15、對於同一句格言,出自飽經風霜的老年人之口與出自缺乏閱歷的青少年之口,其內涵是不同的。

---解析:這句話說明了理性認識不僅以感性認識為基礎,而且要通過感性的認識來說明。感性認識豐富的人與經驗貧乏的人相比,對事物理解的深度是不一樣的。

豐富的經驗積累能加深我們對事物的認識。

16、沒有『人的感情』,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於真理的追求。

---解析:列寧的這句話說明了積極的情感、情緒給認識活動注入活力,對認識的發展是一種推動力量。 這句話體現了非理性因素的動力作用。

17、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

---解析:馬克思的這句話說明了意志對人的認識的發展也是一種重要的支撐力量和推動力量。這句話體現了非理性因素的動力作用。

18、以為只有詩人才需要想象,這是沒有道理的,這是愚蠢的偏見!甚至在數學上也需要想象, 甚至微積分的發現沒有想象也是不可能的。

---解析:這句話主要說明了非理性因素的誘導作用。強烈的好奇心和濃厚的興趣,會使人產生種種想象和幻想,而想象和幻想是科學創造中的極可貴的品質。

19、從歷史的觀點來看……我們只能在我們時代的條件下進行認識,而且這些條件達到什麼程度,我們便認識到什麼程度。

---解析:恩格斯的這句話表明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人的認識受實踐範圍、立場、觀點、方法、思維能力、工作經驗和知識水平等因素的制約。

20、真理是人類經驗的組織形式,是社會組織起來的經驗。

---解析:這種命題的是錯誤的,因為它否定真理的客觀性。又如,「有用即真理」、「被社會公認的就是真理。

」等都是主觀真理論。承認真理的客觀性,就是堅持了真理問題上的唯物主義。一切唯心主義都否認真理的客觀性。

21、必須把人的全部實踐——作為真理的標準,也作為事物同人所需要它的那一點的聯絡的實際確定者——包括到事物的完整的『定義』中去。

---解析:列寧的這句話表明了實踐是檢驗價值評價結果的標準。

22、不是意識決定生活;而是生活決定意識。

---解析:馬克思的這句話表明了社會意識是人們進行社會物質交往的產物。

23、各種經濟時代的區別,不在於生產什麼,而在於怎樣生產,用什麼勞動資料生產。勞動資料不僅是人類勞動力發展的測量器,而且是勞動藉以進行的社會關係的指示器。

---解析:馬克思的這句話說明了勞動資料中最重要的是生產工具,它是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客觀尺度,是區分社會經濟時代的物質標誌。

24、手推磨產生的是封建主的社會,蒸汽磨產生的是工業資本家的社會。

---解析:馬克思的這句話表明了生產力狀況決定生產關係的性質。

25、世界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不僅絲毫不排斥個別發展階段在發展的形式或順序上表現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為前提的。

---解析:列寧的這句話表明了社會形態更替的統一性和多樣性的辯證關係。社會發展過程的統一性和多樣性表現為同類社會形態既有共同的本質,又有各自的特點。

在現實社會中,每一種社會形態在不同的民族那裡都有自己的特殊表現形式。

26、「設想世界歷史會一帆風順、按部就班地向前發展,不會有時出現大幅度的躍退,那是不辯證的,不科學的,在理論上是不正確的。

---解析:列寧的這句話表明了社會形態更替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統一,曲折前進是歷史的普遍規律。

27、我認為,所謂『社會主義社會』不是一種一成不變的東西,而應當和任何其他社會制度一樣, 把它看成是經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

---解析:恩格斯的這句話表明了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同樣離不開改革。改革是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客觀要求,是解決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根本手段,改革是社會主義發展的重要動力。

28、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並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並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

---解析:馬克思的這話說明了歷史是人民群眾創造的,但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活動及作用,又受到社會歷史條件(包括經濟條件、政治條件和精神文化條件)的制約。各個民族的歷史文化傳統,是他們進行活動的既定前提和基礎。

29、乙個社會即使探索到了本身運動的自然規律,……它還是既不能跳過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發展階段。但是它能縮短和減輕分娩的痛苦。

---解析:馬克思的這句話表明了:①人類社會的發展是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統一 ②人的自覺選擇在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③人類總體歷史程序是不可超越的。

30、一切宗教都不過是支配人們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們頭腦中的幻想的反映。

---解析:恩格斯的這句話告訴我們宗教觀念仍然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世界上先有物質後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人腦對物質的反映。

31、當一位傑出的老科學家說什麼是可能的時候,他差不多總是對的;但當他說什麼是不可能的時候,他差不多總是錯的。

---解析:這句話說明了每代人所獲得的真理性認識,既有絕對性,又有相對性。這表明任何乙個時代的真理既有確定性、絕對性、又有不確定性、相對性,因此對一定時代來說不可能的事情對以後的時代來說往往就是可能的,因此真理需要不斷地擴充套件和深化。

32、在觀察事物之際,機遇偏愛有準備的頭腦。

---解析:這句話強調了人們在認識事物時要有理性的指導。

33、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彷彿是同一方向邁的一小步,真理便會變成錯誤。

---解析:這句話表明:①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範圍 ②真理和謬誤的對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領域內才有絕對的意義。

34、在純粹的光明中,就象在純粹的黑暗中一樣,什麼也看不見。

---解析:黑格爾的這句話體現了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對立統一的關係。

35、元氣是構成世界的本體。

---解析:這句話是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觀點。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肯定世界的物質性,並力圖從某種具體的實物中尋找世界的本原,如中國古代的五行說,古希臘、羅馬關於水、火、氣是世界本原的學說。

典型句子有:「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氣者,理之依也」、「天地合氣,萬物自生」、「太虛即氣」、「凡可狀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氣也」、「五行之氣、天與人相交勝」、「水是萬物的始基」、「原子是世界的共同基礎」等。

36、道之大原出於天,天不變,道亦不變。

---解析:這句話把「天」看成自然界的最高主宰或天意,所以這句話是客觀唯心主義的,而且它還用靜止的觀點看問題,又屬於形上學的觀點,形上學用孤立的、靜止的觀點看問題,否認事物內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形上學的典型句子有:

「至大無外,至小無內」、「白馬非馬」、「人一次也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飛矢不動」等。

37、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解析:這是一種只見聯絡不見區別的相對主義觀點。

38、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

---解析:王充的這句話說明人的肉體與精神是統一的,不可分離的。形存神存,形謝神滅,這是唯物主義觀點。

39、「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與「人一次也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

---解析:前一句是辯證法觀點,後一句是詭辯論觀點。任何事物都是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統一。

第一句的意思是在人第一次踏入河水中的時候,人與河水相對靜止,人是踏入了同一條河流中;而河水是處於絕對運動的狀態當中,因此當人再次踏入河中,河水已經流動,人是無法兩次踏入同一條河的。這句話承認了絕對運動,也承認了相對靜止,因而屬於辯證論。第二句話意思是說河水永遠在流動,隨著人的「踏入」,河水依然不斷流淌,人永遠也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

這句話認識到了河水的絕對運動,卻沒有認識到人在第一次踏入河流中,人與河水的相對靜止關係。這種只承認絕對運動,而否認相對靜止的觀點屬於詭辯論。

40、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解析:這句話說明了自然界的變化是有一定規律的,它具有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性。例如「鴻雁出塞北,舉止萬餘里」、「冬季食南稻,春日復北翔」、「天地之變,寒暑風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

」等都是這個道理。

41、心誠則靈,心不誠則不靈。

---解析:這句話誇大了意識能動作用,是唯心主義觀點。

42、心不使焉,則白黑在前而目不見,雷鼓在側而耳不聞。

---解析:荀子認為,如果不欲動心的功能,就會導致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這段話蘊涵了人的意識具有能動性,認識主體在反映中具有創造性。

43、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解析:老子的這句話中所蘊涵的哲理是: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44、無平不陂,無往不復。

---解析:這句話說明了事物發展變化的普遍性和永恆性。

45、和實生物,同則不繼。以它平它謂之和,故能豐長而物歸之。

---解析:「和實生物,同則不繼」強調的是對立統一而反對絕對等同;「以它平它謂之和,故能豐長而物歸之」強調的是相反相成並由此推動事物的發展並產生新生事物。

46、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解析:這句話體現了矛盾同一性原理。即矛盾雙方不僅相互依存,而且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又如「善泳者溺,善騎者墮,各以其所好反自為禍」、「塞翁失馬,安知非福」、「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滿招損,謙受益」、「居安思危」、 「失敗乃成功之母」等都包含著矛盾同一性原理。

47、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解析:老子的這種觀點的錯誤在於:否認了實踐是認識的**。

48、凡以(可)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

---解析:這句話的意思是:就人的本性說,是能夠認識客觀事物的;就客觀事物的道理說,是可以被認識的。

49、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於行而止矣。明之,行也。

50、聽其言必責其用,觀其行必求其功。

---解析:這句話的意思是:檢驗言行的客觀標準是「功用」,即效用。這句話強調了實踐對認識的檢驗作用。

51、事實明於有效,論莫定於有證。

---解析: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認識和理論必須符合客觀事實,必須通過實際效果來檢驗,凡是符合事實效果,就是正確的,否則就是錯誤的。

馬克思主義哲學教材經典名言全解析

一名言1 物質是標誌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於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複寫 攝影 反映。解析 這句話是從物質與意識的關係上來把握物質的。2 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人人的頭腦並在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解析 這句話表明,物質決定意識,意識依賴於物質並反...

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心得

一提到馬克思主義哲學,我們這些年輕人不禁想起在校時枯燥的政治課 老師在前面高談闊論,我們就趴在桌子上睡覺,通常大家都把它的乏味度提的比高數還高,數學題至少還有幾個 書生 也就是 呆子 啃的津津有味,而馬列主義noway,noone!當然,在校園的中愜意 浪漫了幾年的我們,終究會走出象牙塔,跌進這個複...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考試 名詞解釋 1 拔苗助長 發揮主觀能動性,必須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基礎 違背客觀規律就會找到他的懲罰。2 守株待兔 錯把偶然當必然 誤把現象當規律。3 刻舟求劍 否認物質是運動的,不懂得絕對靜止的事物是沒有的。4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包涵矛盾特殊性的原理,也反映了事物的因果關係。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