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管理 「減壓」不如「解壓」

2022-09-21 00:36:01 字數 1553 閱讀 7986

據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社會轉型期不同職業群體主要社會應激源與心理健康研究」專案最新統計資料的結果表明:因為工資分配、工作成績和個人發展等導致的壓力,已經深入到人們工作與生活的方方面面。

壓力,我們無處可逃

凱洛·塗金頓在其著作《減壓》一書中談到,人們一直生活在兩種壓力中,一是作用於軀體的物理壓力,如大氣壓、地心吸引力、心臟壓力等,這些壓力維持生命形式。二是內在的精神壓力,如生存競爭的壓力、對危險與死亡的恐懼、人際壓力、情緒與情感的壓力等,這些壓力保持人的警覺(清醒狀態)和合適的行為模式。

創維集團人力資源總監畢波認為:「很多時候壓力是來自管理上的、有意識的傳導。比如it行業整個不景氣,而上市公司又面臨著股東的壓力,你要在這個行業裡生存下來,必須面對很大的挑戰。

企業業績目標一旦確定,從上到下一層層的kpi分解其實也就把壓力進行了分解和傳遞。這種壓力對於管理來講,是非常正常也是非常必要的。」

從組織角度看,很多人力資源管理的手段其實也是壓力管理的手段,如業績考核、末位淘汰等,都會讓員工產生壓力。「我們每年都要參加薪酬調查,在調查結束後,我們要通過各種途徑把調查結果通告給員工:我們的工資水平在行業處於什麼水平,在全國處於什麼水平,與競爭對手比有什麼優勢。

這樣做的目的其實也是為了讓員工產生壓力:好好珍惜這份工作吧。」畢波說。

解壓,而不是減壓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人力資源與管理心理研究所講師張西超在國內較早提出職業壓力管理的概念,他認為「很多壓力源是客觀存在的。因為市場的關係,因為競爭的關係,這種壓力是去不掉的。職業壓力管理並不是要徹底消除這種壓力,而是緩解或分散壓力,降低壓力對企業、個人帶來的不良影響。

」張西超說:職業壓力很多時候是不能「減」的,因為壓力源總是客觀存在。「銷售額是400萬是設定好的,不能因為你有壓力就減為300萬」,企業或者個人能做的是「解」壓,解決壓力的負面影響,增強自我抗壓能力。

企業如何解壓?「關鍵是要找對人,喜歡壓力與挑戰的人在任何壓力面前都會游刃有餘。」某跨國公司中國區人力資源總監餘波先生說,「我們尋找的是那些有高度事業心,有強烈的成就動機,能適應創新環境與快節奏工作的人。

」當然,與此同時,制訂一些人性化的管理措施,創造開放、公正的溝通環境,營造一種相互真誠關心的企業氛圍,對於企業解壓也是必需的。

個人該如何解壓?個人解壓的方式有很多種,可以去旅遊放鬆,可以加強體能鍛鍊,可以尋求親朋的情感關懷,還可以學習一些時間管理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技能等等。方法多種多樣,根本原則有一條:

「要麼改變你的處境,要麼改變你對處境的反應,要麼改變你看處境的方式。」

有乙個壓力管理的小故事:培訓師在課堂上拿起一杯水,然後問台下的聽眾:「各位認為這杯水有多重?

」有人說是半斤,有人說是一斤,講師則說:「這杯水的重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拿多久?拿一分鐘,誰都能夠;拿乙個小時,可能覺得手痠;拿一天,可能就得進醫院了。

其實這杯水的重量是一樣的,但是你拿得越久,就越覺得沉重。這就像我們承擔著壓力一樣,如果我們一直把壓力放在身上,不管時間長短,到最後就覺得壓力越來越沉重而無法承擔。我們必須做的是放下這杯水,休息一下後再拿起這杯水,如此我們才能拿的更久。

所以,各位應該將承擔的壓力於一段時間後適時的放下並好好的休息一下,然後再重新拿起來,如此才可承擔更久。」

張弛有道,一切方得長遠。

品會一周減壓計畫緩解壓力

週三確實是人們一周中的情緒最低點,是人們接受資訊最多,感覺負擔最重的時候。這一天,想辦法讓自己笑最重要,看漫畫 笑話或者回憶一下自己的成就都是不錯的選擇。人在消沉時往往看不到活著的意義,覺得前途一片灰暗,這時想想自己最大的願望都實現了 比如考上理想的大學 找到乙份好工作 獲得過什麼獎 得到多少領導的...

怎樣化解壓力

明陽天下拓展培訓 1.清點情況,理清楚你當前面對的問題與壓力 當你承受壓力時,你越是逼迫自己拼命幹,你就越不會成功,因為拼命只會增加壓力,同時也降低效率。努力想辦法不拼命也會起反作用,從而增加壓力。因此第一步也是最困難的一步,就是放下工作,思考問題。當壓力很大時,你需要有一段喘息的時間。無論你感到壓...

緩解壓力的方法

儘管身邊有許多人揹負沉重的壓力,但也有人總能輕鬆釋壓,以最佳心態投入工作和生活。專家調查發現,這些 無壓 人士幾乎無一例外地具備以下特徵 一 善於整體規劃 一切盡在掌握 這種感覺本身就能很好地緩解壓力。有選擇地而不是被動地接受所面臨的各種事情,或許使人感到輕鬆很多。最好的辦法就是根據事情的輕重緩急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