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上冊研課標說教材

2022-10-16 05:54:03 字數 5222 閱讀 4540

沙灣小學一年級一班王磊學

尊敬的各位專家、老師們:大家好!要想把新課標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領悟透徹,對我而言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下面,我就從說課標、說教材、說建議三個方面把自己對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材的理解與大家交流,不當之處敬請大家批評指正。

一、說課標

1、課程基本理念有所改變。

[原文:「……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現文:「……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與十年前頒布的《課標》相比,新課標的基本理念有所變化。現在的表述為「……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其落腳點是數學教育而不是數學內容,不僅使學生懂得了知識,還懂得了基本思想,在學習過程中得到磨練。

這樣一比較新《課標》有更深的意義和更廣的內涵。

2、課程目標有所改變。

原課標表述為「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新課標表述為「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變「雙基」為「四基」,即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增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

新課標還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基礎上增加了「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現在的總目標在表述上更加明確、全面、清晰、更有利於教材編寫、教師教學和學生的評價。

3、一年級上冊的課程目標可以從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態度四個方面來進行闡述。

知識與技能方面:

·經歷抽象出數的過程,理解20以內數的意義及常見的量;體會加減法的意義,能準確進行運算。

·了解一些簡單幾何體;認識物體的位置。

·了解簡單的資料處理方法。

數學思考方面:

·發展數感和空間觀念。

·能對簡單資料進行歸類,體驗資料中蘊涵著資訊。

·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能提出一些簡單的猜想。

問題解決方面:

·在教師的指導下,發現和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並嘗試解決。

·了解分析和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乙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

·體驗與他人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

·嘗試回顧解決問題的過程。

情感態度方面:

·有好奇心,能參與數學活動。

·在他人幫助下,感受數學活動中的成功,能嘗試克服困難。

·感受數學與生活有密切聯絡。

·能傾聽別人的意見,嘗試對別人的想法提出建議。

二、說教材

1、教材內容。

本冊教材共有9個單元:第一單元準備課、第二單元位置、第三單元1-5的認識和加減法、第四單元認識圖形(一)、第五單元6-10的認識和加減法、第六單元11-20各數的認識、第七單元認識鐘錶、第八單元20以內的進製加法、第9單元總複習。分別安排在三個板塊中。

數與代數中有第一單元準備課,第三單元1-5的認識和加減法,第五單元6-10的認識和加減法,第六單元11-20各數的認識,第七單元認識鐘錶,第八單元20以內的進製加法。一共六個單元。要求:

教學生寫數字、初步建立「20以內數」的數感,培養符號意識,體會加減法的意義;能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能運用數及數的運算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能認識整時鐘。

圖形與幾何中有第二單元位置和第四單元認識圖形共2個單元。要求:能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幾何體,能對簡單幾何體進行分類;會用上、下、左、右、前、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綜合與實踐中包括數學樂園和總複習共2個單元。要求:通過實踐活動,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體驗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問題的過程,獲得初步的數學活動經驗。

在實踐活動中,了解要解決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辦法。經歷實踐操作的過程,進一步理解所學的內容。

2、教材特點。

(一)素材豐富。更具感性。

(1)海量情景圖。如:我們的校園,小豬小兔蓋房子、農家樂、野生動物園、拔河比賽……這些富有兒童情趣的美麗畫面,深深吸引著學生的眼球。

裡面包含的奇妙知識,更激發了學生主動**的慾望。

(2)緊貼於生活。一年級學生所感知的生活較窄,只有他們身邊熟悉的、有趣的實物中選取學習素材,才易於他們理解相關的數學知識。如:

第12頁第4題。說說下面的物品放在什麼位置合適。這些物品在臥室裡的擺放,學生是熟悉的。

用數學語言上、下、左、右、前、後完整的敘述這些生活中熟悉的實物,有利於學生建立初步的位置概念。

(3)豐富的活動。新教材不僅延續了原教材中的活動,如:塗色、連線、畫圖、擺學具等。

新教材活動更豐富。如:第11頁第3題。

把附頁中的小兔和烏龜貼在圖中。看圖講故事。說說,誰在誰的前面,後面,上面、下面。

再如:第12頁第5題。從附頁上剪下小動物圖,按要求貼一貼。

學生通過數學活動——「做」,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二)合理調整,更具理性。

1、內容調整

(1)新教材第一單元「準備課」,包括「數一數」「比多少」兩部分內容。是由舊教材中的第一單元「數一數」和第二單元「比一比」中的「比多少」合併而成的。而原來第二單元「比一比」中的「比高矮」「比長短」屬於測量內容被刪去了。

將「分類」調到一年級下冊作為「統計」的教學內容。

(2)將「位置」由一年級下冊提前到一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因為一年級一開始有些知識需要用到上、下、左、右、前、後位置關係來教學,如果不系統的學,不利於教師的教,學生的學,所以這一改變更合理。而原來「位置」中的左右的相對性及用第幾行第幾列確定物體的位置則刪去了。

(3)「用數學」的例題增加了,如:79頁例6,小麗排第10,小宇排第15,小麗和小宇之間有幾人?再如:

98頁例6,我們領走了7個哨子,還剩下5個。原來有多少個哨子?這兩題在原教材的練習**現過,而非例題。

學生生活經驗有限,理解變通能力有限,所以練習時無從下手,稍有經驗的老師都是自己作為補充例題講解。所以新教材的這一變動更具理性。

(4)練習增加了,如:第三單元的1~5的認識和加減法,原教材是學習了1~5的認識和比大小,第幾,分與合之後,安排了乙個練習加減法之後安排了乙個練習。0的認識之後安排了乙個練習,共3個練習。

而新教材每學完兩個內容之後就安排了乙個練習,而且增加了單元整理與複習。共5個練習,這樣更有助於學生及時鞏固和理解知識

(5)新教材中10以內的減法表增加了減數是0的,還增加了差是0的,下面的提問也多了一問。這是為什麼呢?我覺得,一是歸納整理得更完整。

二是關於「0」的計算,學生最容易出錯。表裡增加這部分內容。可以強化學生對有關0的加減法計算的掌握。

2、難度調整。

(1)平面、立體圖形的認識分散編排。

認識圖形原來包括:認識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由於學生一下子接觸的圖形太多,認識辨別難度較大,不易掌握。因此現在本冊先認識立體圖形,一年級下冊再認識平面圖形。

(2)只認識整時

「認識鐘錶」原來包括:認識整時和半時,由於半時的認識比較困難,本冊只認識「整時」。

(三)突顯方法,更顯靈性。

(1)對比教學。如基數與序數的認識,原教材採用的是分開教學。而新教材是對比編排教學。

同時習題的編排也加強了對比練習。這樣學生就能更好地感悟數,如「3」既可以表示3個,也可以表示第3了。

(2)三段式教學。教為學,學為用。解決問題要有一定的方法和策略。

新教材用三段式教學突出了學法指導。如:p98例6,讓學生了解解決乙個數學問題所要經歷的步驟,即:

發現要解決的數學問題(教材一般用「知道了什麼?」提示)——分析並解決(教材一般用「怎樣解答?」提示)——對結果和解決的方法進行檢驗和回顧反思(教材一般用「解答正確嗎?

」提示)這樣,為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提供清晰的線索和步驟。又如:36頁的活動,老師根據「知道了什麼?

」怎樣搭呢?「誰搭得更高?「這三個步驟去組織教學。

活動不僅是有序的。也是帶有探索和思考的。還應該是有效的。

從而使學生感受數學的魅力和樂趣。

三、說建議

1、教學建議

(一)在「懂」的基礎上「學會」,提高數學「四基」能力。

如:3+2,怎樣算?為什麼這樣算?

就這兩個問題,很多人都不能做出解釋。其實不難發現,我們往往脫口而出3加2等於5,我們的策略是「直接提取」,也就是說,3加2等於5,我們**已經形成了「計算自動化」,在我們的頭腦中已經有了現成的答案,我們可以迅速地從長期記憶中提取有關數學事實。那我們在一年級教學時,又是如何處理3+2的呢?

一種常見的教法是借用「數的組成」想得數,即想:5可以分成3和2,3加2等於5。我們知道,在學習3+2=5之前,已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知曉3+2=5;我們也知道,有學生最初就是用「數手指」的方法數出來的,之後,又由數手指發展為「數數」,即接著3之後數兩個數:

4、5,所以,3+2=5。這樣的演算法,我們也許覺得幼稚,但這樣的演算法,恰恰最接近加法的定義。一段時間之後,學生在算「3+2」時也都形成了「計算自動化」,3+2等於5,都儲存於記憶中。

這時,演算法已經脫胎於算理。學生學習基本口算就是在頭腦中構建乙個「數學事實庫」的過程,繼而完成從構建事實到提取事實的轉化。

(二)在「做」的過程中「思考」,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例如:第四單元認識圖形,教學時,讓學生隨意擺弄手中學具,可摸、可滾、可推、可拍、可轉……這時,學生會發現圓柱和球很容易滾動,球還可以在地上轉動,而長方體、正方體不易滾動,只能推動,圓柱的上下兩個面都是平面,側面是曲面,球的表面是曲面。通過擺,搭,學生還知道兩個平平的面搭在一起不容易倒塌,要想把球放穩,必須放在平平的面上,我們還可以通過蒙眼睛猜物體等一系列數學活動,讓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三)在學的過程中「養成」,培養數學學習習慣。

小學一年級是兒童形成各種習慣的最佳時期,在這一階段重視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將受益終生。我個人認為要從「聽、說、寫、用」四個方面作持久的努力。

聽:要培養學生安靜地、專注地、認真地聽老師或同學講話。

說:舉手發言,大膽地說,準確地說。

聽和說密不可分,養成了良好的傾聽和交流習慣,後續的合作學習才有了基礎。

寫:書寫姿勢要正確,書寫要規範。

用:會擺放收拾學具,會用數學工具,如:連線要用尺。

2、評價建議

過去我們有很多有效的評價方式,可以繼續沿用。今天想說說新教材在每個單元及總複習學完後設定的過程性評價。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之中,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和情感態度等方面的表現不是孤立的,這些方面的發展綜合體現在數學學習過程之中。

評價時應採取靈活的方式記錄、保留和分析學生在不同方面的表現。例如:第一次出現「成長小檔案」是在學完第二單元「位置」以後。

我想從兩個方面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一是在學習上有哪些收穫,感受自己知識和能力的成長;二是回味學習的樂趣,如:在學習過程中有哪些有趣或印象深刻的事,能答出一條收穫的學生,就在他書中的小檔案裡蓋一朵小花,有幾條就蓋幾朵,以此激勵學生。

課堂上沒有發言的學生,聽了同學的發言後,回家把自己的收穫講給爸爸媽媽聽,讓他們來給你蓋花。

3、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說課標研教材一年級語文上冊

說課標研教材 青龍山學區中心校賈海平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語文,我研說的題目是 數學課堂,快樂暢想 我將從說課標,說教材,說建議三個方面研說教材。第一部分 理論引領 說課程目標。課程總目標有 1 知識目標 認識漢字400個,會寫100個簡單筆畫的漢字。能正...

一年級語文下冊研說教材計畫

語文是動人心弦的歌曲 讓人如痴如醉 語文是韻味無窮的景色 讓人心曠神怡 語文是色彩艷麗的圖畫 讓人稱讚不已 語文是一本有趣的書,讓人難以忘懷.為了能熟知課標,熟悉教材,更好的讓課程目標落實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之中,我將圍繞以下四個方面來制定本冊教材的研說計畫。課程目標九年一貫整體設計。課程標準在 總目標...

一年級數學上冊

7的認識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學會數數量是7的物體的個數,會讀 寫數字7,知道7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7以內數的大小,掌握7的組成,認識7的序數含義 2 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 操作能力 3 結合主題圖對學生進行愛勞動的教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掌握7的組成,正確書寫7 教學難點 掌握7的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