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認識心理學筆記

2022-10-15 10:36:05 字數 5704 閱讀 2324

一、 緒論

認知是一種心理活動,它包括知識的獲得、貯存、轉化和作用。

重要的新的流派是格式塔心理學,大部分早期的有關問題解決的研究是格式塔心理學家完成的。

一些心理學家把2023年9月11日確定為認知心理學的生日,許多重要的研究者出席了麻省理工學院的乙個討論會。ulric neisser(1967)出版了《認知心理學》一書。

生態學效度是指研究所獲得的結果也應該能夠適用於現實世界中自然發生的行為。

認知神經科學的研究方法

⑴腦損傷病人研究;⑵正電子發射斷層攝影術;⑶磁共振成像;⑷事件相關電位;⑸單細胞記錄技術。其中⑸不能用在人類身上。

二、 知覺

所謂的模式識別是指對感覺刺激複雜排列的識別。

模式識別理論:⑴模板匹配理論;⑵原型模型;⑶區別性特徵模型;⑷計算途徑。

⑴原型模型:按照原型模型,刺激與原型之間的匹配不需要十分精確。

⑵區別性特徵模型認為,我們對刺激的辨別是在少量特徵的基礎上進行的。這些將乙個刺激同另乙個刺激區別開來的特徵叫做區別性特徵。在解釋人們如何識別字母時,該模型認為在人的記憶中儲存著每個字母的特徵成分。

在記憶中的區別性特徵相比較。區別性特徵模型假定,字母的區別性特徵是不變的,不管乙個字母是手寫體、印刷體還是打字型。

當要求識別整體時,區域性特徵的性質,即區域性特徵是否與整體特徵相匹配,並不影響整體的知覺。然而,當要求識別區域性時,整體特徵的性質,即整體特徵是否與區域性特徵相匹配,影響區域性的知覺。這些結果提示知覺過程中存在整體優先。

因此,上述結果模式稱整體優先效應。

區別性特徵模型得到了一些實驗證據的支援。gibson的研究證明,當一些字母共用很多關鍵特徵時,人們判斷這些字母是否相同要花更長的時間。共用許多關鍵特徵,被試判斷這兩個字母是否相同,其潛伏期要長。

對類似這樣的字母對,判斷得相對要快。判斷的速度快慢依賴於共用的區別性特徵的數目。

區別性特徵模型的優勢在於,它不僅與心理學實驗資料一致,也得到了一些生物學研究證據的支援。某乙個神經元可能對乙個垂直的光柵有強烈的反應,而距離非常近的另乙個神經元,則可能對偏離垂直方向10°的光柵有最強的反應。一小塊視皮層可能包含了各種各樣的神經元,其中一些對垂直的線條作出特別的響應,另一些對水平的線條作出特別的響應,還有一些則對特異性的斜線作出特別的響應。

視覺系統似乎包含了一些專門的特徵覺察器,它們幫助我們對字母和簡單模式的某些特徵作出識別。

⑶計算途徑。考察三維形狀的分類,這種成分識別理論的基本假設是,乙個特定觀察角度的物體,可以用一些簡單三維形狀的排列來表徵。biederman將這些簡單的三維形狀稱作幾何離子。

到目前為止,我們所討論的模式識別理論主要集中在人們如何覺察孤立的客體。自下而上加工也叫資料驅動或刺激驅動加工,它強調了刺激本身在模式識別中的重要性。與刺激有關的資訊來自感受器,這些資訊觸發了模式識別過程。

簡單的基礎水平特徵的結合,使我們能夠識別更複雜的、整體的模式。然而,事實上,知識和期望能夠幫助我們識別客體。這樣,除了自下而上加工之外,模式識別還涉及到另外乙個重要過程,即自上而下加工或概念驅動加工。

這種加工強調概念和高水平過程對模式識別的影響。

詞優效應是指,同出現在非詞(即一串無關的字母,如orwk)中相比,當乙個字母(如k)出現在非詞(如work)中時,我們對它的識別更快、更準確。

許多研究證明了自上而下加工在字母識別中的重要作用。甚至在鑲嵌目標字母的單詞中,目標字母不發音時,詞優效應也存在。

schacter和他的同事(1991)證明,與物體有關的過去經驗,的確能夠幫助人們識別物體。這些研究者向被試呈現三維物體的圖畫。其中一些物體稱作可能圖形,從結構上看,這些圖形在現實世界中可以存在。

而另一些物體稱作不可能圖形,它們包含結構上的違反,在三維空間中不可能存在。實驗並不要求被試記住這些圖形。相反,只是要求被試判斷圖形主要是面向右側還是主要面向左側。

後來,研究者將這些圖形和他們先前沒有看過的新圖形,一起呈現給被試,並要求被試判斷每個圖形是否真地存在於三維空間,或者是否是乙個不可能的圖形。結果顯示,對於可能圖形來說,同先前沒有出現過的新圖形相比,被試對先前出現過的圖形,判斷得更快。然而,對於不可能圖形來說,新圖形和舊圖形判斷的潛伏期沒有差異。

這些結果在後來的一些研究中得到了重複。

schacter和他的同事們所進行的上述研究提示,我們能夠儲存可能圖形的結構,因此,過去經驗促進了相對快的、自上而下的過程。然而,由於我們的知覺系統不能對不可能圖形作出一致的解釋,所以,我們不能儲存不可能圖形的結構。這樣,在識別不可能圖形時,看不到自上而下的過去經驗的作用。

面孔知覺是有關模式識別的最活躍的研究領域之一。在一些面孔識別任務中,人們表現得相當精確。如人對乙個面孔是男性的面孔還是女性的面孔,能夠作出非常熟練的判斷。

相對而言,就沒有什麼性別線索可以利用,準確率高達96%。

面孔失認是一種最驚人的面孔加工紊亂。這種失認通常同大腦右側顳葉損傷相聯絡。

bruyer等人描述了乙個農民,儘管他不能識別人的面孔,但能識別自己的母牛和自己的狗。這說明病人的失認是極端特異性的,即只是在識別人的面孔方面有問題。

面孔失認可分兩個亞類:一類病人在面孔知覺方面存在缺陷,而另一類病人知覺能力相對完整,缺陷主要表現在對先前儲存的有關熟人外貌的記憶上。前一類病人身上所表現出來的障礙,稱作知覺的或感知的面孔失認,而後一業病人身上所表現出來的障礙,則稱作記憶的或聯想性的面孔失認。

三、 注意(一)

stroop效應

對視覺選擇性注意,研究者進行過大量的研究。stroop效應是一種廣泛使用的視覺任務。該效應是指,當詞的印刷顏色與詞的意義相衝突,而任務是命名印刷顏色時,被試的反應要慢。

stroop(1935)最早證明了這種效應。他發現,人們命名100個衝突詞的墨水顏色,平均要花110稱的時間。相比之下,命名100個實心彩色正方形的墨水顏色,平均只需63秒。

二者之間47秒的差異代表stroop干擾量或stroop效應量。

同年青人相比,老年人有較大的stroop干擾效應。

stroop干擾量已經被用作估計抑制系統效能的一種指標。干擾量越大,抑制效能越低。

自動加工和控制加工

自動加工主要用在容易的、涉及高度熟悉專案的任務中;

控制加工主要用在困難的或涉及不熟悉專案的任務中;

在選擇性注意任務中,當任務容易時,人傾向於使用自動加工。練習和自動加工有著密切的關係。經過大量練習的任務傾向於主要要求自動加工,而練習得不夠的任務主要要求控制加工。

簡述特徵整合理論

特徵整合理論把加工分成兩個階段。第乙個階段是分散注意,人利用平行加工,自動地對特徵進行登記。即在分散注意階段,人自動地加工孤立的特徵。

無關專案較多時,被試的目標覺察速度,和刺激顯示中只包含3個專案,因此無關專案較少時的一樣快。結果說明,特徵登記或編碼是自動的。這樣,在特徵整合理論中,分散注意是相對低層次的加工,粗略地等同於自動加工。

這種加工幾乎不需要努力,以至於我們甚至意識不到它的發生。

第二個階段為集中注意,主要進行系列加工,即一次只識別乙個客體。粗略地等同於控制加工。

特徵整合理論實質上認為,儘管特徵登記不需要注意,但特徵整合需要注意。

錯覺性結合是指特徵的不恰當的結合。如向乙個人呈現兩個無意義的詞,「dax」和「kay」。如果這個人處於分心狀態,他可能報告說他看到了英文單詞「day」。

記憶依賴於注意。我們只能記住我們所注意到的東西。

welford(1952)通過實驗證明,當相繼快速呈現兩個訊號,而且被試必須對兩個訊號都作快速反應時,被試對第二個刺激的反應時間,依賴於從第乙個刺激開始呈現到第二個刺激開始呈現之間的時間差,即刺激呈現差異,簡稱soa。同長soa相比,當soa非常短時,被試對第二個刺激的反應要慢。welford將這種短soa條件下,被試對第二個刺激反應的延遲,稱作心理不應期。

早期的關於注意的實驗,所採用的流行的實驗正規化是雙耳分聽。

一些研究顯示,聲音之間物理的聲學差異和位置的物理分離,均有助於資訊選擇,其中,最有效的線索是位置的物理分離。

過濾器理論屬於早期選擇模型。

為**在哪一位置,平行加工停止,系列加工開始,心理學家進行了大量的實驗。這些實驗的基本邏輯是,如果非追隨耳中的資訊能夠加工到較高的語義水平,那麼,說明注意選擇發生在相對靠後的階段。

考察追隨(注意)資訊與非追隨(非注意)資訊之間的關係,如何影響被試的追隨成績。他呈現給被試非注意耳中的詞,與追隨資訊或者語義相關,或者有聯想關係,或者完全無關。結果發現,儘管被試不能記住呈現在非注意耳中的任何詞,但是,當注意耳與非注意耳中所呈現的詞有語義關係時,被試說出追隨詞所花的時間更長。

這說明,非追隨耳中的詞得到了無意識的語義加工。

四、 注意(二)

簡述neill(1977)的實驗。

neill創設並比較了兩種條件。一種條件下,當前刺激詞的印刷顏色與先前刺激詞的意義匹配。如被試先看到用紅色墨水印刷的「green」(意義為「綠」),緊接著看到用綠色墨水印刷的「blue」(意義為「藍」)。

另一種條件下,當前刺激詞的印刷顏色與先前刺激詞的意義,並不匹配。neill所感興趣的是前一種條件。後一種條件實際上只是充當基線。

neill要求被試命名stroop刺激詞的印刷顏色。他發現,前一種條件下,被試的顏色命名顯得特別困難。neill認為,一定是起干擾作用的stroop刺激詞的意義,如紅色墨水印刷的「green」一詞的意義「綠」,受到了抑制。

其邏輯是,如果被抑制的意義(如「綠」)後來恰好變得與任務有關,如後來的刺激「blue」正是用綠色墨水印刷的,那麼,被試對後來的刺激詞的印刷顏色進行命名,要相對困難。

tipper將上面這種現象命名為負啟動。

neill(1977)在實驗中發現,當使用寬鬆指導語,即指導語不強調準確時,負啟動消失,而出現正啟動,這種現象被稱作負啟動反轉。為什麼當對速度的強調超過對準確的強調時,負啟動反轉為正啟動呢?一種解釋是,過分強調速度,將導致被試不可能有足夠的時間,來抑制最初被啟用的無關資訊的表徵。

一旦這樣的表徵後來變得與任務有關,正啟動效應就有可能出現,即觀察到反轉。

到目前為止,文獻中所涉及到的分心資訊抑制,主要包括特性抑制和位置抑制。前者主要是在識別任務中發現的,這種任務要求被試對目標是什麼作出反應。後者則主要是在定位任務中發現的,該任務要求被試對目標所出現的位置而不是目標是什麼作出反應。

返回抑制,研究者認為,這種抑制能夠保證高效的視覺搜尋。具體地說,一旦注意已經指向某一位置,那一位置即被加上標籤,結果無需返回去再次搜尋那一位置。沒有這樣的記錄,搜尋過程將處於一遍又一遍地重複訪問同樣位置的危險之中。

視覺忽視病人通常右半球頂葉受到損傷。這種損傷導致他們在簡單的定向任務上存在困難,換句話說,他們不能注意到對側空間。典型的這種視覺忽視病人,可能會撞上其左側視覺空間裡的東西,可能只吃盤子中右側的食物。

當要求臨摹一幅圖時,病人可能只畫圖的右邊的一半或圖中物體的右邊的一半。要求劃線時,病人可能只划右邊的一半。病人並不覺得自己的作業有多奇怪。

視覺注意的三個成分:⑴把視覺注意施加到乙個目標上;⑵把注意從乙個目標上解除;⑶把注意轉移到新的目標上。

視覺忽視是基於空間還是基於客體的實驗。

在視覺忽視現象中,腦損傷病人究竟忽視的是損傷對側空間裡的客體本身,還是損傷對側空間裡的客體所佔據的空間位置?從注意角度對單側視覺忽視現象所作出的較早的解釋認為,是空間位置而不是客體本身受到了忽視。然而,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注意可以是基於客體的。

driver和halligan設計乙個非常巧妙的實驗。在這項實驗中,環境空間和以客體為中心的空間互相對立。其邏輯是,向視覺忽視病人呈現一幅圖,圖上畫有兩個無意義圖形,要求病人判斷兩個無意義圖形是否相同。

當環境軸和客體軸相同時,病人將作出錯誤的判斷,即認為兩個圖形相同。driver和halligan想知道,如果畫有無意義圖形的紙旋轉,因此客體的關鍵部分跨環境軸,從被忽視的空間移到非忽視空間。結果顯示,當畫有無意義的紙旋轉之後,病人仍然認為兩個圖形相同。

這說明病人忽視的是客體的一側。driver和halligan的實驗非常清楚地證明,視覺忽視可以是客體主軸的一側,而不簡單是那個客體所佔據的空間的一側。

心理學考研經驗之心理學筆記

現在跨專業心理學研究生的考生越來越多,在複習備考的時候遇到不少問題。有的是知識點的問題,有的是學習方法的問題。一 為什麼要做筆記?心理學考研,尤其對於跨專業的同學來說,做筆記是非常必要的。為什麼呢?首先,對於跨專業的同學來說,本科期間接觸的專業知識就少。比如一些心理學的專有名詞,本專業的學生即便不明...

廣告心理學筆記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 各種消費群體的心理特徵 一 年齡 在需要和動機方面 1 12 13歲以下 兒童 主要包括生理需要 飲食等 好奇心以及家長和老師的獎賞和獎勵。2 13 14 18 19歲 青少年 除了正常的渴望和好奇心,他們的群體歸屬需求 感以及對美的追求已經在行為中表現出來。同伴擁有的東西他們也...

心理學複習筆記

學前心理學複習要點 1 學前兒童心理學研究的年齡範圍 是0 6歲的兒童 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 的概念 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是研究從初生到入學前 0 6歲 的兒童的生理和心理機制的成長 變化規律的一門科學。2 發展心理學 關於心理發展的問題,在心理科學中,一般是從兩個方面加以研究的。1 心理的種系發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