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導學案

2022-10-13 12:39:03 字數 4877 閱讀 3702

4.1 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

班級姓名

考綱解讀:1.識記內外力作用的能量**、表現形式和對地貌的影響。

2.能夠運用內外力作用解釋地貌的形成。

3.能夠根據岩石圈的物質迴圈示意圖,說明岩石圈的物質迴圈過程。

考點突破:

考點一思考一.內力作用的形式及對地表形態的影響,並舉例說明。

1、如圖為某地實景圖。其所示地質構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a.搬運作用 b.地殼運動 c.變質作用 d.風化作用

2、讀下列地貌景觀圖,主要成因與上題一致的地貌景觀是(  )

甲火山乙石林丙斷層丁峽谷

a.甲 b.乙 c.丙 d.甲

考點二思考二.外力作用的形式及對地表形態的影響,並舉例說明。

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溫度變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發生機械破碎而不改變岩石化學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風化作用。通常情況下,氣溫日較差大的地區,物理風化作用強烈。據此完成3-4題。

3、如果不考慮其他因素,在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物理風化作用最強的坡向是

a. 東北坡 b. 西北坡 c. 東南坡 d. 西南坡

4、地球表面物理風化作用最弱的自然帶是

a. 溫帶荒漠帶 b. 溫帶草原 c. 熱帶雨林帶 d. 亞寒帶針葉林帶

貝殼堤由死亡的貝類生物在海岸帶堆積而成,在沿海地區經常分布著多條貝殼堤,標誌著海岸線位置的變化,圖1示意渤海灣沿岸某地區貝殼堤的分布。據此完成5-7題。

5.在任一條貝殼堤的形成過程中,海岸線

a.向陸地方向推進 b.向海洋方向推進

c.位置穩定 d. 反覆進退

6.沿岸流動的海水搬運河流入海口處的泥沙,並在貝殼堤外堆積。由此

a.形成新的貝殼堤

b.加大貝殼堤距海岸線的距離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7.河流沖積物是該地海岸線變動的物質**。多條貝殼堤的形成說明河流入海口

a.位置穩定,泥沙沉積量小 b.位置穩定,泥沙沉積量大

c.位置多次變動,泥沙沉積量小 d.位置多次變動,泥沙沉積量大

考點三思考

三、畫出岩石圈物質迴圈示意圖,列出三大類岩石及代表岩石。

左圖為地球系統物質迴圈示意圖。讀圖回答8-9題。

8、關於圖中①、②、③、④所示箭頭代表的地質作用,正確的是

a. ①指化學沉積作用 b. ②指搬運作用

c. ③指成岩作用d. ④指重熔再生作用

9、 地球內部圈層與大氣圈的關係是

a. 水圈是大氣中的碳進入內部圈層的紐帶

b. 地球內部能量的釋放導致全球氣候變暖

c. 火山活動使地球內部的碳釋放到大氣圈

d. 大氣圈吸收太陽能使地球內部不斷增溫

鞏固演練:

野外考察是發現和解決地理問題的重要方法。右圖是某地理興趣小組在野外考察中拍攝的**。讀圖,完成12題。

1.圖中礫石灘常見於大河的(  )

a.河源  b.凸岸 c.凹岸 d.入海口

2.下列地貌形態的形成作用中,有與圖中使礫石變圓的作用類似的是(  )

a.石筍 b.冰斗 c.風蝕蘑菇 d.花崗岩風化球

風力作用和流水作用是陸地上最普遍的外力作用。據此回答3~4題。

3.下列地貌形態是由風力侵蝕作用導致的是(  )

a.瀑布、峽谷 b.山麓沖積扇 c.三角洲 d.風蝕蘑菇

4.下圖所示風向或河流流向表示不正確的是(  )

abcd

氣候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在2023年,著名地理學家peltier根據全球各地不同的氣候條件,劃分出大、中、小三種不同的

某種外力侵蝕強度區域(材料二),其中甲、乙、丙分別代表

大、中、小三種侵蝕強度區域,其中對a區域不作該外力作用

強度的劃分。

材料二:不同氣候條件下的侵蝕強度劃分圖。

5.直接受該外力侵蝕作用下形成的地貌有

a.挪威的峽灣b.黃土高原的溝壑

c.石灰岩溶洞的石筍 d.沙漠的風蝕城堡

6. 據圖分析,下列區域中該外力侵蝕強度最大的是

a.亞馬遜平原 b.浙閩丘陵 c.西伯利亞山地 d.撒哈拉大沙漠

7.以下地理事物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a.東非大裂谷 b.北美洲的五大湖 c.喜馬拉雅山 d.青藏高原

塞拉比斯古廟遺址位於義大利的那不勒斯海岸,這座古廟早已倒塌,只剩下三根大理石柱子,每根石柱中間都有「百孔千瘡」的一段,而它的上截和下截卻儲存得比較完整。讀圖,完成8~9題。

8.導致大理石柱在不同年代公升降的原因是(  )

a.全球變暖,使海平面上公升 b.地殼運動

c.過度開採地下水,使地面沉降

d.海浪的侵蝕作用

9.從公元79年到2023年,那不勒斯海岸所受到地質作用及其對應的判斷依據是(  )

a.岩漿活動——火山灰覆蓋 b.風力沉積——火山灰覆蓋

c.海水的沉積作用——海生動物的鑽孔 d.海水的侵蝕作用——海生動物的鑽孔

位於澳大利亞西部沙漠中的波浪巖(左圖),是一塊巨大而完整的花崗岩體,大約在幾億年前形成。經過日積月累的風雨沖刷和早晚劇烈的溫差變化,漸漸地被侵蝕成波浪的形狀。據此完成10~11題。

10.右圖為岩石圈物質迴圈示意圖,上述波浪巖與圖中數字表示的岩石型別一致的是(  )

a.① bc.③ d.④

11.波浪巖的形成過程依次是(  )

a.固結成岩—風化剝蝕—侵蝕搬運—地殼抬公升 b.岩漿侵入—地殼抬公升—風化剝蝕—侵蝕搬運

c.地殼抬公升—侵蝕搬運—岩漿侵入—風化剝蝕 d.侵蝕搬運—岩漿侵入—地殼抬公升—固結成岩

天山大峽谷(左圖)由紅褐色的巨大山體群組成。這裡山體高大,山坡陡峭,峽谷細長,山體由紅色岩石和粗砂礫石組成。谷內山體陡峭險峻,奇峰異石,千姿百態。

崖壁下部有大大小小的洞穴分布,右圖為岩石轉化圖。讀圖回答12-13題。

12.崖壁下部洞穴的成因最有可能是(  )

a.冰川侵蝕 b.風力侵蝕 c.流水侵蝕 d.海水侵蝕

13.據**資料,判定該峽谷主要的岩石為(  )

a.甲 b.乙 c.丙 d.丁

14、新疆地貌景觀豐富多彩,結合下列新疆的景觀**,回答問題。(10分)

吐魯番盆地

天山山脈

雅丹地貌

沙丘地貌

(1)按照內、外力作用把圖中地貌景觀進行分類。(4分)

(2)吐魯番盆地位於天山南側,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盆地,簡述其形成原因。(2分)

(3)結合圖中資訊,比較雅丹地貌與沙丘地貌在形成原因上的異同點。(4分)

自助餐:

閱讀**材料,回答1-2題。在天津市南部地區發現的貝殼堤,是貝殼及碎屑物受潮水搬運,在海邊經較長時期堆積而形成的壟崗,可以作為當時海岸線的標誌。左圖為天津市等高線和古海岸線分布圖、右圖天津市年平均氣溫和降水分布圖

1.左圖所示古海岸線分布地區地勢的總體變化趨勢是

a. 由東北向西南傾斜 b. 由西向東傾斜 c. 由西北向東南傾斜 d. 由北向南傾斜

2.該地區2023年來海岸線位置的變化,反映了

a.海平面間歇性下降 b.氣候持續性變暖 c.海濱泥沙不斷淤積 d.地殼階段性下沉

下圖示意在黃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監測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公尺的位置與監測起始點的距離。起始點是位於海岸一側的固定點。讀下圖,完成3-4小題。

3、1975-2023年,該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蝕、淤積的變化趨勢是()

a、持續淤積 b、先侵蝕、後淤積

c、持續侵蝕 d、先淤積、後侵蝕

4、推測1992~2023年期間( )

a、黃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黃河入海年徑流量減少

c、黃河流域植被覆蓋率降低

d、黃河沿岸農業灌溉面積減少

根據岩石的質地,如礦物顆粒的大小、有無氣孔、疏密程度、形狀等可以推測岩石的形成過程和形成過程。據此回答5-6題

5、某山體由岩漿巖組成。該岩漿巖表面無氣孔,礦物顆粒粗大,對其成因的合理推測是( )

①岩漿冷卻較快 ②岩漿冷卻較慢 ③在地表形成 ④在地下形成

abcd、②④

6、歷史上,蘇州人利用當地硯瓦山的岩石做原料生產優質硯台。這種岩石岩性緻密,呈薄板狀。該岩石可能是( )

a、噴出巖 b、侵入巖 c、沉積岩 d、變質岩

讀圖,完成7~9題。

7.下列不屬於圖示內容反映的是(  )

a.斷層 b.褶皺 c.火山噴發 d.內力作用

8.形成圖示構造的地質作用,能量**於(  )

a.太陽輻射能 b地球內部的熱能

c.風能d.重力能

9.下列可能由圖示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

a.阿爾卑斯山脈 b.大西洋

c.長江三峽 d.日本富士山

讀圖,回答10~11題。

10、甲地為峰林,同類景觀多出現在(  )

①蘇 ②湘 ③滇 ④新 ⑤桂 ⑥內蒙古

a.①② b.③④ c.③⑤ d.⑤⑥

11、圖中(  )

a.甲處侵蝕作用最強烈

b.乙處由內力作用形成

c.丙處易發生滑坡現象

d.丁處是典型的背斜山

圖示的岩石迴圈模型說明岩石通過不同的過程可以從一種形態轉化成另一種形態。據此回答12~13題。

12、大理岩是石灰岩經過程①形成的。在這一過程中(  )

a.溫度公升高,壓力降低 b.溫度降低,壓力公升高 c.溫度公升高,壓力公升高 d.溫度降低,壓力降低

13、圖中能夠反映大洋中脊處新的洋殼形成過程的**是(  )

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

從容說課 本節是總論,全面剖析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主要有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兩類。從能量 表現形式 作用速度及對地表形態的影響等方面闡述內力作用。教學中要運用例項具體說明內力作用的速度不同,對地表形態造成的影響也不同 從發生條件 能量 和作用方式等方面闡述外力作用,運用學生熟悉的例子說明不同方式的外力作...

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教案

第四章地表形態的塑造 課標要求 1 結合例項,分析造成地表形態變化的內,外力因素。2 運用示意圖說明地殼內部物質迴圈過程。標準解讀 第1條 結合例項,分析造成地表形態變化的內,外力因素 從本條 標準 的要求來看,重在地表形態變化的原因分析,以使學生從兩方面認識地表形態。一方面以運動,變化的觀點看待地...

4 1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

教學目的 1.結合例項,說明內力作用的能量 及其表現形式,理解地殼運動是塑造地表形態的主要作用方式。2.說明外力作用的四種形式及其相互關係,嘗試識別外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3.建立內力和外力辯證統 一 共同塑造地表形態的觀點。4.會用 資料說明地殼物質迴圈的過程及其產生迴圈的物質基礎 三大類岩石的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