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教案

2022-10-07 06:51:02 字數 5050 閱讀 5938

第四章地表形態的塑造

課標要求:

1. 結合例項,分析造成地表形態變化的內,外力因素。

2. 運用示意圖說明地殼內部物質迴圈過程。

標準解讀

第1條(結合例項,分析造成地表形態變化的內,外力因素):從本條「標準」的要求來看,重在地表形態變化的原因分析,以使學生從兩方面認識地表形態。一方面以運動,變化的觀點看待地表形態,即地表形態一直處於不斷的運動和變化之中。

另一方面以綜合的觀點看待地表形態,即內力造就了地表形態的骨架,外力對地表形態骨架作再塑造;我們所見到的地表形態是內,外力長期共同作用的產物。同時學會分析常見地表形態及其變化的主要原因。

第2條(運用示意圖說明地殼內部物質迴圈過程):根據本條「標準」的要求,學生要能熟練閱讀「地殼內部物質迴圈示意圖」,同時能繪簡單的示意圖說明地殼物質的迴圈過程。這樣的示意圖不僅要繪出三大類岩石及岩漿,還應反映它們之間的轉化過程,如岩漿上侵入地下或噴出地表轉化成岩漿巖,岩石在外力作用下轉化成沉積岩,岩漿巖和沉積岩在壓力和熱力作用下轉化為變質岩,各類岩石在地下深處重熔為岩漿。

本條「標準」對地殼,岩石等未作明確要求,因此,可根據教學需要做靈活處理

教材分析

地表形態是地球內力與外力相互作用下地殼物質運動的結果。地表形態是指地球表面的起伏狀態,又稱地形或地貌,是我們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地球表面特徵。對於地表形態的概念,通常有兩種解釋:

其一是巨集觀形態理解的地形,如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等,其二是微觀形態上理解的地貌,如流水地貌、風沙地貌等。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態的塑造》共編寫了三節書,這三節書的內容要點及對應的課標要求列表如下:

從以上列表中,我們可以看出,教材三節書中,都包含了「結合例項,分析造成地表形態變化的內、外力因素。」這一條要求。但在每一節書中對這條標準的學習側重點是不同的。

教材第一節先從巨集觀和中觀的尺度闡述內、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當今全球海陸分布的基本格局和地球的基本面貌,側重分析內、外力作用的能量**、表現形式以及對地表形態的影響,重點放在內、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影響的過程以及作用下地表形態的變化。所以在第一節的教學中不應該涉及過多的微觀的地貌形態的名稱。本節教材把地殼物質迴圈放在內、外力作用之後才來講述,主要依據是:

在地殼物質的複雜變化過程中,岩石要實現轉化,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乙個是內力作用促使地殼上公升(隆起)和下降(拗陷),另乙個是外力作用對岩石的風化、侵蝕、搬運、堆積,否則是難以進行的。先講述內、外力作用,可以為學生更好地理解地殼物質迴圈奠定基礎。

教材第二節以山岳為案例,對內力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態進行剖析,目的是讓學生對內力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影響有更為深入理解,學會分析內力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影響,並將這種案例剖析方法遷移到其他構造地貌的學習中。

與第二節山岳相對應,教材第三節則以河流地貌為案例,剖析外力對地表形態的塑造過程,以及河流地貌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本節課的目地是通過對河流地貌形成過程的分析,讓學生學會分析外力對地表形態的影響,並將這種案例分析方法遷移到其他外力地貌的學習中。

綜合以上課標要求、課標解讀和教材等方面的內容,加上我們對這節課的教學思考。我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教學策略以及為達成教學目標而進行的教學的過程與方法的設計。

教學目標

1. 結合例項,說明內力作用的能量**及其表現形式,理解地殼運動是塑造地表形態的主要作用方式。

2. 說明外力作用的四種形式及其相互關係,嘗試對常見地貌景觀進行成因的判斷與分析。

3. 建立內力和外力辨證統一,共同塑造地表形態的觀點。

4. 會用**資料說明地殼物質迴圈的過程及其產生迴圈的物質基礎——三大類岩石的轉化過程。

教學方法

1、遵循從已知到未知的認知策略。本課教學中要重視聯絡學生初中學習過的海陸變遷的知識,使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新知識。

2、遵循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規律。本課教學中涉及到的內力作用的各種表現形式,學生一般沒有親身的經歷,可以找新近發生的事件作為案例,增強學生的親近感;各種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表形態和地貌景觀,多數高中學生外出旅遊的經歷不多,很多地貌景觀沒有親眼見過。為彌補學生感性認識方面的不足,本節課的教學應充分借助多種**(如**、動畫、錄影、實驗演示等)以增強教學的直觀性,讓學生在獲得充分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展開對原理的學習。

3、尊重高中學生喜歡**比較艱深的地理原理的心理特點,要注意創設情境以激發學生主動**的學習熱情。

4、運用從個別到一般的教學策略。通過對具體案例的分析,學會提煉出一般的規律和原理,並能舉一反三,形成遷移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重點

1、 地殼運動對地表形態的影響。

2、 外力作用與地表形態的關係。

3、 地殼內部的物質迴圈過程。

(二)難點

1、綜合分析說明地表形態是內、外力共同作用的產物。

2、地殼物質迴圈與地表形態變遷之間的相互關係。

課時安排:2課時

(一)第一課時:地質作用的概念,內力作用的表現形式及其對地表形態的影響

(二)第二課時:外力作用的表現形式及其對地表形態的影響,地表形態是內外力綜合作用的結果,地殼內部物質的迴圈過程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

(出示投影:景觀**)

師以上我們看到的景觀反映了什麼內容?

生地表形態千姿百態、蘊含著無數的美。

師什麼是地表形態?但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地表形態並不是自地球誕生以來就是這個樣子的,地球經歷了漫長時間的演化,地表形態也發生了滄海桑田的變化。那麼是什麼力量影響、改變著地表形態呢?

讓我們一起學習:第一節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板書)。

推進新課

師是什麼力量使地表形態發生著巨大的改變呢?

生是地質作用,地質作用主要有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師很好!請大家思考:

1、內力作用的能量**於**?

2、內力作用通過哪些形式表現出來?這些形式對地表形態作用的速度相同嗎?

3、在內力作用中,哪一種是塑造地表形態的最主要方式?

4、什麼是水平運動?什麼是垂直運動?它們會使岩層發生什麼變化,形成什麼地表形態?

5、內力作用塑造地表形態的總趨勢是什麼?

師結合案例①**錄影「喜馬拉雅山的形成」、「維蘇威火山的噴發」和石灰岩受熱變成大理岩

請問:他們的成因是什麼?(學生討論回答)

1.火山──岩漿活動

2.喜馬拉雅山──地殼運動

3.變質作用

師總結得太好了!由於變質作用主要發生在地殼深處,它不能直接影響地表形態,岩漿活動雖然瞬間可以改變地表形態、但只在噴出時才可以直接影響地表形態,地殼運動效果雖緩慢但無時無刻不在進行。所以在內力作用中,地殼運動才是塑造地表形態最主要的方式。

那麼地殼運動又是怎樣塑造地表形態的呢?

請學生演示:用一張白紙當作地殼,演示它怎樣運動才能形成喜馬拉雅山?

學生繼續演示:如果把這張白紙向兩邊拉,地表會是什麼樣子?(舉例:東非大裂谷)

師水平運動的方向,與地表呈什麼關係?

生方向與地表呈水平的關係。

小結:地殼運動的主要形式是水平運動。地殼水平運動常在地表形成巨大的褶皺山系和斷裂帶。

(活動**)

(p75活動。活動1比較簡單,通過三根大理石柱的外觀變化,即可判斷海岸在不同時期處於何種運動狀態,但第三問稍有難度,需要對學生啟發引導。

小結:這是地殼運動的另一種形式-垂直運動,並舉例說明地殼垂直運動常使岩層發生大規模的隆起和拗陷,引起地勢的起伏和海陸的變遷。

地殼水平運動為主;地殼垂直運動為輔。填寫**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了解了內力作用奠定了地貌的基本格局,總的趨勢是使地表變得高低不平。但是外力作用也一刻沒有停止過。

二、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影響

學生閱讀課文,同時思考以下問題

1、什麼是外力作用?外力作用的能量**是什麼?

2、外力作用有哪幾種表現形式?

3、什麼是侵蝕地貌?什麼是堆積地貌?

4、外力作用塑造地表形態的總趨勢是什麼?

5、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有著怎樣的關係?

師(總結)地球表面的風、流水、冰川、生物等會引起地表形態的變化,這些作用統稱為外力作用。外力作用的能量來自太陽輻射能。

(**錄影「岩石的風化」)

師風化作用其實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塊本來很堅韌的塑料皮,如果放在室外長期的風吹日曬,它就會變得很容易折斷,對這種現象我通常們會說「塑料片老化了」。「老化」就是一種風化現象。

風化作用,簡單的講,就是在外力(風吹日曬、雨淋、嚴寒和生物等)作用下將堅硬變得鬆脆、完整變得破碎的作用。這是乙個極其緩慢的過程,形成風化地貌。

出示婦人頭**資料,分析形成原因。

師出示其他侵蝕地貌景觀圖判斷:以上我們看到的現象主要是由什麼作用形成的什麼地貌?

師侵蝕作用使被侵蝕掉的物質離開原地,原地就形成了侵蝕地貌。同學們想一想,風化或侵蝕作用的產物到**去了呢?

生被搬運到了低窪的地方堆積起來,形成了堆積地貌。

師很正確!請看**。

(投影**「太湖平原」)

師以上**中的景觀是怎樣形成的?

生太湖平原是由於流水攜帶的泥沙長期沉積而成的。

師出示其他堆積地貌景觀圖判斷:以上我們看到的現象主要是由什麼作用形成的什麼地貌?

實驗:要求學生仔細觀察理解風化、侵蝕、搬運、堆積作用的整個變化過程,思考它們之間的關係,並總結出對地表形態有何影響?主要作用形式?(侵蝕、堆積作用)

引導學生分析並得出結論:如圖所示:

小結: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影響:外力通過風化、侵蝕作用不斷地對地表進行破壞,並把破壞了的物質從高處搬運到低處,總的趨勢是使地表起伏狀況趨向於平坦。

(活動**)學生分組討論,下面是一組地貌景觀**,請根據這些**回答下列問題。

(1)這些地貌是在什麼外力作用下形成的?

(2)想一想,在我國哪些地區可以找到這些地貌?

師(總結)大家分析得很具體、很科學。不同地方外力作用表現不同。

討論: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有著怎樣的關係?

投影:喜馬拉雅山脈**,請同學們推測一下:

學生交流討論結果。

生內力作用使地表形成高低起伏,而外力作用是使地表起伏狀況趨向於平緩。在地表形態的塑造過程中,它們總是同時起作用的。

讓學生填表:

師很好!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是一對矛盾,既對立又統一。在地表形態的形成中,內力作用是主要方面。內、外力共同對地表形態進行塑造,這一過程本身也是岩石圈物質的迴圈過程。

三、岩石圈的物質迴圈

學生看書思考:①岩石圈有哪三大類岩石?三大類岩石的形成分別與哪些內、外力作用有關?

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

從容說課 本節是總論,全面剖析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主要有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兩類。從能量 表現形式 作用速度及對地表形態的影響等方面闡述內力作用。教學中要運用例項具體說明內力作用的速度不同,對地表形態造成的影響也不同 從發生條件 能量 和作用方式等方面闡述外力作用,運用學生熟悉的例子說明不同方式的外力作...

4 1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

教學目的 1.結合例項,說明內力作用的能量 及其表現形式,理解地殼運動是塑造地表形態的主要作用方式。2.說明外力作用的四種形式及其相互關係,嘗試識別外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3.建立內力和外力辯證統 一 共同塑造地表形態的觀點。4.會用 資料說明地殼物質迴圈的過程及其產生迴圈的物質基礎 三大類岩石的轉...

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導學案

4.1 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 班級姓名 考綱解讀 1 識記內外力作用的能量 表現形式和對地貌的影響。2 能夠運用內外力作用解釋地貌的形成。3.能夠根據岩石圈的物質迴圈示意圖,說明岩石圈的物質迴圈過程。考點突破 考點一思考一.內力作用的形式及對地表形態的影響,並舉例說明。1 如圖為某地實景圖。其所示地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