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1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

2022-11-02 05:24:05 字數 4902 閱讀 9049

[教學目的]

1.結合例項,說明內力作用的能量**及其表現形式,理解地殼運動是塑造地表形態的主要作用方式。

2.說明外力作用的四種形式及其相互關係,嘗試識別外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

3.建立內力和外力辯證統

一、共同塑造地表形態的觀點。

4.會用**資料說明地殼物質迴圈的過程及其產生迴圈的物質基礎──三大類岩石的轉化過程。

[教學時數]3課時

第一課時(總36)

[內容解析]

1.本節教材的內容組織。本節重點講述了三個問題,一是塑造地表形態的主導力量──內力;二是對地表形態起「雕刻」作用的外力;三是在內、外力作用下的地殼物質迴圈。

在第一部分中,教材介紹了內力作用的能量**、主要表現形式。在內力作用的表現形式中又重點介紹了地殼運動,分析了地殼運動的兩種形式及其對地表形態的影響,闡述了兩種運動的相互關係。這部分內容的重點是地殼運動對地表形態的影響。

在第二部分中,教材介紹了外力作用的概念、能量**、四種方式及其對地表形態的影響。外力作用與地表形態的關係是第二部分內容的重點。

在第三部分中,教材講述了地殼物質迴圈。地殼物質迴圈和地表形態的塑造似乎是關聯性不大,兩個自然地理問題,但是,仔細分析可以發現,地表形態的塑造過程也是三大類岩石的相互轉化過程,是地殼物質迴圈在地表留下的痕跡。因此,在介紹地殼物質迴圈時,教材首先闡述了二者的相互關係,即地表形態的塑造過程也是地殼物質的迴圈過程,它們存在的基礎是地殼三大類岩石──岩漿巖、變質岩、沉積岩的相互轉化。

這部分教學內容的重點是以三大類岩石的相互轉化為基礎的地殼物質迴圈,難點是地殼物質迴圈與地表形態變遷之間的相互關係。

【匯入新課】

1.直接結合身邊的微地貌景觀,首先讓學生知道什麼是地表形態,然後,用設問的方式引入新課,如:為什麼地表是起伏不平的?是什麼力量促使地表形態在不斷地變化著?

2.從初中學習的海陸變遷知識匯入地表形態是不斷變化的,然後提出問題──是什麼力量促使地表形態不斷地發生變化,引入塑造地表形態的力量。

【學習新課】

1.對於內力作用部分,教師可以從力量**、表現形式、主要作用方式、對地表形態的影響四個方面展開教學。

對於第一段,教師需要重點講清楚什麼是內力作用、內力作用的基本表現形式和內力塑造地表形態的特點。為了讓學生對內力塑造地表形態的特點有更加深入的認識,教材在這部分內容之後設了乙個案例,即喜馬拉雅山的形成和基拉韋厄火山大爆發。對於這個案例,教師可以將其作為佐證材料穿插在講課過程中,也可以將其作為閱讀材料處理。

當然,教師也可以用其他合適的案例替換本案例。

教材的第三段重點介紹了地殼運動及其對地表形態的塑造。在進入這部分的學習之前,教師要做好過渡介紹,即說明在內力作用的三種形式中,變質作用主要發生在地殼深處、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態,岩漿也只有噴出地表時才可以直接影響地表形態。在內力作用中,地殼運動是塑造地表形態的主要作用方式,也是教師講課的重點。

對於地殼運動部分的介紹,建議教師借助教具和案例,從運動特點、對地表形態的影響和相互關係三方面介紹,以避免內容過於抽象。

內力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影響可以從兩個尺度展開分析。從全球尺度分析,內力作用在地表形成大陸與洋底兩個全球地貌單元,奠定了地表的海陸分布格局;從大陸和洋底兩大地形單元內部分析,內力作用又在大陸上形成了山脈、高原、平原和盆地,在洋底形成了大洋中脊、大洋盆地等次級地貌單元,奠定了大陸和洋底的地形格局。對於大陸地形格局的影響,教師可以將「活動1」的第二個問題作為案例進行例證分析。

在進行了兩個尺度的分析之後,教師總結內力塑造地表形態的特點,即總趨勢是使地表變得高低不平。

2.對於外力作用部分的教學,教師可以從一些學生熟悉的案例引入,比如,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與黃土地貌的發育、我國西北地區的風沙擴充套件與土地沙漠化、泥沙淤積與黃河三角洲的擴充套件等。

在匯入內容之後,可從以下幾方面對這部分內容展開分析:(1)四種外力作用方式的特點是什麼;(2)它們之間的關係是什麼;(3)它們是如何塑造地表形態的。在這部分內容中,侵蝕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影響、堆積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影響都是直接的,課文中也做了清楚的介紹。

比較難講的是風化作用、搬運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影響。表面上看,風化作用、搬運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塑造沒有什麼影響,但是,作為外力作用的乙個環節,風化作用破壞了地表物質,才能使部分侵蝕和堆積作用得以進行;也只有搬運作用不斷地轉移和運輸物質,才能使侵蝕作用不斷地繼續、堆積作用得以完成。所以,在講課時,教師一定要把風化作用、搬運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影響闡述清楚。

3.在闡述三大類岩石的相互轉化過程中,教材沒有直接給出三種岩石的形成過程,而是將它們融入到了地殼物質迴圈的闡述中。在講述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對三大類岩石的形成進行單獨介紹。

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

[學習目標]:

1掌握岩石圈的概念和物質迴圈,了解岩石圈的組成。

2掌握內力作用的能量**、表現形式及其對地形的影響

3掌握外力作用的能量**、表現形式及其對地形的影響

[基礎梳理]:

第二課時(總37)

一、岩石圈

(一)概念:地殼和上地幔的頂部(軟流層以上),由堅硬的岩石組成,合稱為岩石圈。

(二)組成:

1化學元素組成:(由多到少)

氧、矽、鋁、鐵、鈣、鈉、鉀、鎂。

2礦物組成:

石英、方解石、雲母、長石

3岩石組成:

(1)岩漿巖

成因:地下深處的岩漿侵入地殼或噴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

岩漿侵入型岩漿巖花崗岩

岩漿噴出型岩漿巖玄武岩

礦產資源:內生礦床(金、鎢、銅、金剛石、鉛鋅礦、雄黃、汞)

(2)沉積岩(常含化石)

成因:暴露在地表的岩石,遭受各種外力作用的剝蝕破壞,其破壞產物在原地或經搬運沉積下來,再經過複雜的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礦產資源:變質礦床(赤鐵礦)

(三)物質迴圈

在地球內部壓力作用下,岩漿沿著岩石圈的薄弱地帶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噴出地表,冷卻凝固形成 。裸露地表的岩漿巖在風吹、雨打、日曬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漸崩解成為礫石、沙子和泥土。這些破碎物質被風、流水等搬運後沉積下來,經過固結成岩作用,形成同時,這些已經生成的岩石,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力下發生變質作用,形成 。

岩石在岩石圈深處或岩石圈以下發生作用,又成為新的岩漿。岩漿在一定條件下再次侵入或噴出地表,形成新的岩漿巖,並與其他岩石一起再次受到外力的風化、侵蝕、搬運和堆積。如此,周而復始,使岩石圈的物質處於不斷的迴圈轉化之中。

二、內力作用

1能量**

來自地球內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變產生的熱能。

2表現形式

地殼運動——塑造地表形態的主要方式

水平位移→綿長的斷裂帶

水平運動(主)

彎曲變形→巨大的褶皺山脈

上公升運動→隆起→陸地、山脈

垂直運動(輔)

下降運動→凹陷→海洋、盆地

噴出作用→噴出巖→玄武岩

②岩漿活動岩漿巖

侵入作用→侵入巖→花崗岩

**活動:世界三大火山**帶

環太平洋火山**帶、大洋中脊火山**帶、地中海(阿爾卑斯)——喜馬拉雅火山**帶

變質作用——地殼深處→變質岩

頁岩板岩

石灰岩大理岩

3對地形的影響

總的趨勢是使地表變得高低不平。

資料:板塊構造學說

張裂形成裂谷:東非大裂谷

背離運動(張裂)

發育成為海洋:紅海

褶皺山系和海溝:科迪勒拉山系和海溝

相對運動(碰撞) 島弧和海溝:東亞島弧和海溝

褶皺山系:喜馬拉雅山系

資料:板塊運動與我國地形

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擠壓形成我國南北走向的山脈:

北列:賀蘭山

南列:橫斷山脈

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擠壓形成我國東西走向的山脈:

北列:天山→陰山→燕山

中列:崑崙→秦嶺→大別山

南列:南嶺

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擠壓形成東北—西南向的山脈:

東列:台灣山脈(東亞島弧)

中列:長白山→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武夷山

西列: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課時(總38)

外力作用

1能量**

來自於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陽輻射能,其次是重力勢能。

2表現形式

①風化作用(物理風化、化學風化、生物風化)

岩石是熱的不良導體,在溫度的變化下,表層與內部受熱不均,產生膨脹和收縮,很容易崩解破碎。岩石中水的融凍、植物的生長、動物的活動等,也都對岩石起到風化破壞作用。

②侵蝕作用

吹蝕作用(風)、沖蝕作用(流水)、拔蝕作用(冰川)

③搬運作用

風的搬運作用→乾旱、半乾旱地區和海濱地區

流水的搬運作用→濕潤、半濕潤地區

浮運→顆粒直徑小的

底運→顆粒直徑大的分選作用

重力的搬運作用無分選作用

冰川的搬運作用

④沉(堆)積作用

風力沉積作用

1.物理沉積作用流水沉積作用

冰川沉積作用

重力沉積分異規律:

顆粒直徑大比重大的先沉積→在近處(底部)

顆粒直徑小比重小的後沉積→在遠處(上部)

礫石→沙→粉沙→粘土

礫岩→沙岩→粉沙巖→粘土巖

2.化學沉積作用

氧化物(例如:氧化鐵、氧化錳、二氧化矽的膠體)

↓鐵的矽酸鹽(例如:綠泥石)

↓碳酸鹽(石灰岩caco3、白雲岩camg(co3) 等)

↓硫酸鹽(石膏caso4)

↓鹵化物(nacl、kcl、mgcl2)

↓化學沉積分異規律

3.生物沉積作用:珊瑚礁、矽藻土、煤

⑤固結成岩作用

3對地形(地貌)的影響

總的趨勢是使地表起伏狀況趨於平緩

練習一寫出相關的地質作用

練習二讀上圖,分析回答問題:

(1)寫出地貌名稱:

甲乙丙(2)由風力作用形成的是_______;由流水作用形成的是_____和_____;

風力作用和流水作用都是地質作用中的其能量**來自於地球的_______,主要是三種地貌都屬於_________地貌型別。

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

從容說課 本節是總論,全面剖析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主要有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兩類。從能量 表現形式 作用速度及對地表形態的影響等方面闡述內力作用。教學中要運用例項具體說明內力作用的速度不同,對地表形態造成的影響也不同 從發生條件 能量 和作用方式等方面闡述外力作用,運用學生熟悉的例子說明不同方式的外力作...

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教案

第四章地表形態的塑造 課標要求 1 結合例項,分析造成地表形態變化的內,外力因素。2 運用示意圖說明地殼內部物質迴圈過程。標準解讀 第1條 結合例項,分析造成地表形態變化的內,外力因素 從本條 標準 的要求來看,重在地表形態變化的原因分析,以使學生從兩方面認識地表形態。一方面以運動,變化的觀點看待地...

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導學案

4.1 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 班級姓名 考綱解讀 1 識記內外力作用的能量 表現形式和對地貌的影響。2 能夠運用內外力作用解釋地貌的形成。3.能夠根據岩石圈的物質迴圈示意圖,說明岩石圈的物質迴圈過程。考點突破 考點一思考一.內力作用的形式及對地表形態的影響,並舉例說明。1 如圖為某地實景圖。其所示地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