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地表形態的塑造》簡介

2022-05-03 10:30:08 字數 3306 閱讀 6568

一、編寫指導思想與實施

1.關注地貌學基本過程。

地貌的演化過程是地球表層重要的物質遷移和能量轉換過程之一。通過地貌演化過程,地球表層岩石圈的物質得到更新,能量得到轉換和分配,岩石圈、水圈、大氣圈、生物圈更加緊密地聯絡在一起。

地貌的演化過程與地表很多自然現象和自然災害的發生有關,例如,風沙移動、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因此,認識地貌演化過程對於認識這些自然現象和自然災害的形成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初中教育階段,學生已經學習了海陸變遷和板塊構造學說,會用運動、變化的觀點來看待地表形態。高中地貌重點介紹地貌演化過程的發生條件(內、外力作用),發生背景(岩石圈物質迴圈),基本形式(內力地貌演化形式與外力地貌演化形式),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常見地貌形成過程的能力。

2.重視典型地貌演化過程的剖析。

在地貌演化過程中,內力、外力和時間是三個重要的影響因素。其中,內力又可以細分為地殼運動、岩漿活動和變質作用,外力涉及流水、冰川、風、重力等。不同的地貌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主導作用力是不同的。

高中教育屬於基礎教育的較高階段,沒有必要、也不可能將所有的地貌型別的演化過程,全部剖析展示給學生。所以,在講述了最基本的地貌學知識之後,需要精選典型地貌過程加以剖析。

山岳的形成和發展與內力作用有關,河流地貌發育的主導作用是河流。教材分別選擇山岳和河流地貌作為典型案例,重點剖析內力、外力地貌的演化過程。在這兩個案例內部,教材摒棄細碎的傳統地貌學寫法,又精選典型、巨集觀的地貌型別進行解析,例如,「山岳的形成」部分,重點剖析了褶皺山、斷塊山和火山的形成,「河流地貌的發育」部分,重點分析了河谷和沖積平原的形成。

這樣,學生對內、外力地貌的形成過程有了相對完整的認識,並能夠將滲透在其中的分析方法有效遷移到其他地貌型別的分析中。

3.注重分析、解決地貌學問題能力的培養。

地貌是與人類的生活和生產活動密切相關的自然地理要素之一。學習地貌學基本知識是為了讓學生認識地貌演化的基本條件和基本形式,掌握分析地貌演化過程的基本方法,正確推測地貌現象或與地貌有關的自然災害的發生和發展過程,為因地制宜地發展經濟、科學地預防自然災害獻計獻策。所以,在課文中,還需要設計相關情境,讓學生在某些開放性地貌學問題的**過程中,或運用地貌學原理分析解決地貌學問題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分析、解決問題能力,並以此為切入點,促進學生能力的全面提高。

教材設計兩種活動用以培養學生的能力,一種是課堂活動,給出地貌學現象或與地貌有關的人類活動,讓學生剖析地貌形成過程或提出「因地貌制宜」發展生產的策略;一種是「問題研究」,讓學生通過相關資料的分析和研究,推測地貌演化的趨向,為生活和生產提供參考。

4.重視書面表達能力的培養。

按照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加德納教授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論,人的智力構成是多元的,具體表現為語言能力、數理邏輯能力,空間視覺能力、**節奏能力、運動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自我反省能力、自然觀察能力和存在智力。其中,語言表達能力是一項很重要的能力。由於與口頭語言表達相比,書面表達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在更廣泛的時空範圍內傳遞資訊,所以,書面表達能力受到教育界的普遍關注。

目前,培養書面表達能力不僅是語言教育的重要內容,而且已經擴充套件到其他學科教育中,包括地理教育。

地貌學部分是高中自然地理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承擔有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任務。教材通過兩種途徑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一種是設計課堂寫作小練習,例如,讓學生根據給出的資料,闡述在山區修建公路而不是鐵路的理由,側重培養學生某方面的寫作技巧;一種是設計課後綜合寫作訓練,讓學生通過問題的研究、歸納和總結,進行綜合鍛鍊。

二、知識結構

本章分三節,第一節講述了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第二節分析了山岳的形成,第三節闡述了河流地貌的發育。

圖1 「地表形態的塑造」部分的知識結構

在「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部分,教材重點講述了三個問題,一是塑造地表形態的主導力量──內力;二是對地表形態起修飾作用的外力;三是在內、外力作用下的岩石圈物質迴圈。在內、外力作用部分,教材分別介紹了內、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表現形式及其對地表形態的影響。在「岩石圈的物質迴圈」部分,教材闡述了地表形態的塑造過程與岩石圈的物質迴圈之間的相互關係,分析了岩石圈的物質迴圈和更新的過程(知識結構見圖2)。

圖2 「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部分的知識結構

「山岳的形成」部分以褶皺山、斷塊山和火山為例,具體解釋了內力地貌的演化過程。為了讓學生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在褶皺山和斷塊山部分,教材先剖析了褶皺和斷層的發育過程,然後具體介紹了褶皺山和斷塊山的形成過程。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該部分還以交通運輸為例,分析了山岳對人類生活和生產活動的影響(見圖3)。

圖3 「山岳的形成」部分的知識結構

「河流地貌的發育」部分分別以河谷和沖積平原為例,重點解釋了河流侵蝕地貌和河流堆積地貌的發育過程。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該部分還以聚落為例,再次解釋了地貌對人類生活和生產活動的影響。由於河流地貌總是發育於一定的大地貌單元之上,所以,教材分三段闡述了河流地貌對所在大地貌單元,即高原、山區和平原地區的聚落分布的影響。

圖4 「河流地貌的發育」部分的知識結構

三、重點、難點剖析

1.重點分析。

本章重點講述了三個問題,一是地貌演化過程的發生條件;二是地貌演化過程的發生背景;三是地貌演化的基本形式。

在內部發生條件部分,教材重點介紹了內力作用的能量**、主要表現形式。在內力作用的表現形式中又重點介紹了地殼運動,分析了地殼運動的兩種形式及其對地貌的影響,闡述了兩種運動形式的相互關係。在該部分內容中,地殼運動對地貌的影響是重中之重。

在外部發生條件部分,教材重點介紹了什麼是外力作用、外力作用的能量**、四種方式及其對地貌的影響。外力作用與地貌的關係是該部分內容的重點。

在地貌演化的背景部分,教材重點講述了岩石圈的物質迴圈。在介紹岩石圈的物質迴圈時,教材首先闡述了它與地貌演化過程的相互關係,然後重點介紹了在三大類岩石相互轉化主導下的岩石圈的物質迴圈過程。在課程標準中,岩石圈的物質迴圈過程是乙個知識點,所以,應當作為重點內容處理。

地貌演化的兩種形式是滲透在兩個案例中講述的。該部分內容不是重點,但是滲透在其中的分析地貌演化過程的方法是重點。

2.難點分析。

由於地貌演化過程側重於描述地表形態的變化,岩石圈的物質迴圈著眼於岩石圈物質的更新和轉化,二者無論從研究角度還是研究範圍上都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地貌演化過程和岩石圈的物質迴圈的關係是本章的乙個難點。對於該問題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去理解。首先,地貌演化過程和岩石圈的物質迴圈都是在內力和外力共同作用下發生的,都是以岩漿巖、變質岩、沉積岩的相互轉化為基礎的,具有共同的發生條件和物質基礎,是兩個具有聯絡的自然地理過程;其次,地球表面的物質迴圈是岩石圈的物質迴圈的乙個片段,地貌演化過程是從形態角度研究的地球表面的物質迴圈過程。

課文中提到山岳的形成和發展都和內力作用有關,可是,在行文中卻提到山岳的形成還與外力作用有關,所以,山岳的形成和發展與內力、外力作用的關係也是乙個難點。對於這部分內容,建議從內力在山岳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的作用來分析。從山岳的形成和發展來看,內力作用決定了其基本走向和總體起伏狀態,外力只對區域性地段起了修飾作用,所以,內力對山岳的形成和發展起主導作用。

第四章地表形態的塑造 教師

高一地理 人教版第四章地表形態的塑造 考點1,地質作用 地殼是不斷變化的,地殼表面形態也在不斷的變化著。地球上滄海桑田的變化,千姿百態的地表形態,都是地質作用的結果。地質作用 定義 地球上由於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表形態 組成物質和內部結構發生變化的作用,稱為地質作用。分類 按能量 可分為內力作用和外...

第四章地表形態的塑造單元檢測題A

a類基礎過關題 一 單項選擇題 讀 某區域等高線和地層分布示意圖 回答1 2題 1.甲處地貌為 a.向斜成山b.向斜成谷 c.背斜成山 d.背斜成谷 2.乙處 a.是李家莊良好的引水源頭 b.是良好的儲水構造 c.和甲地地勢差異主要是內力作用形成 d.侵蝕作用明顯 讀 某地地質剖面圖 回答3 4題 ...

第四章地表形態的塑造知識點總結

第一節 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 一 地質作用 1 定義 地球上由於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表形態 組成物質和內部結構發生變化的作用。2 能量 分類 1 地殼運動的兩種形式 2 風化作用 岩石是熱的不良導體,溫度變化使岩石表裡受熱不均,膨脹和收縮差異容易使岩石崩解破碎。在水 溫度及生物等的的影響下,地表或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