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四章地表形態的塑造知識點

2022-06-14 16:48:04 字數 1503 閱讀 9848

第二章自然環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

第一節地殼的物質組成和物質迴圈

一、地殼的物質:

(一)礦物:氣態(天然氣),液態如石油、天然汞,固態如鐵礦石、煤炭等

(二)岩石圈:地殼全部和地幔軟流層以上部分。

二、地殼物質的迴圈

(一)地質迴圈: 岩石圈和其下的軟流層之間的大規模物質迴圈。

(二)岩石的轉化

1岩漿→岩漿巖:未噴出地表侵入作用(花崗岩,建築裝飾石料)和噴出作用(玄武岩),岩漿冷卻凝固而形成;

2已經形成的岩石→沉積岩:在地表外力的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固結成岩作用下形成(頁岩,砂岩、石灰岩等,多化石及煤和石油等礦藏);

3已經形成的岩石→變質岩:在地球內部在一定低壓和溫度下經變質作用形成(大理石等);

4已經形成的岩石→岩漿:在地殼深處或地殼以下(地幔深處)被高溫熔化成為新的岩漿。

第二節地球的表面形態

一、不斷變化的地表形態

二、內力作用與地表形態

(一)板塊運動:水平成褶皺,垂直成斷層。我國位於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交界處,地殼活躍多**火山

(二)地質構造與地表形態

(1) 褶皺 : 地殼水平運動、 內力作用,喜馬拉雅山。岩層上凸的稱為背斜 、岩層下凹的稱為向斜 。

(2)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內力作用。背斜成谷(背部張力被侵蝕)向斜成山(底部受擠壓抗侵蝕): 外力作用。

(3) 斷層:岩層斷裂後發生明顯位移,形成的原因: 地殼垂直運動, 壓力、張力作用,易成溝谷河流。

上公升成山或懸崖(華山、廬山泰山),下降成原或盆地(渭河谷地、 吐魯番盆地)。

(3)現實指導意義: 背斜儲油、向斜儲水; 背斜下方建隧道,原因背斜處岩層向上拱起,符合力學原理,較為堅固,不易積水 ,工程盡量避開斷層,不得已經過時須有加固措施。

(三)火山:沿線狀噴出形成玄武岩高原,點狀噴出形成火山,分為火山口和火山錐,火山錐坡度上部小,下部大。

三、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態

1.風化作用:地表岩石在水溫度和生物作用下崩裂破碎形成小的石塊或碎塊,為其他外力作用創造條件。

2.侵蝕作用:水冰川和風對地表岩石和風化產物進行破壞,侵蝕物會離開原地,形成侵蝕地貌。

3.侵蝕產物在風流水冰川搬運作用下堆積到別的地方成為堆積地貌。

流水的侵蝕地貌: 喀斯特地貌 ,黃土高原的千溝萬壑地貌,海岸陡崖。

流水的堆積地貌:河口附近三角洲,河流中下游沖積平原,山口沖積扇 ,沙質海灘。

風力的侵蝕地貌: 風蝕蘑菇 ,多見沙漠地區。

風力的堆積地貌: 沙丘 、 黃土高原的形成。

四、河流地貌發育

1.山岳地區聚落一般在衝擊扇或河谷上,但是注意山洪和泥石流等災害,交通公路首選其次鐵路,一般沿河谷平原或者山間盆地迂迴前進。

2.河流地貌:上游向上侵蝕和下蝕,地貌多峽谷,中下游多側蝕,水流變緩堆積地貌(沖積扇和沖積平原、河灘漫平原、黃河地上河),入海口沉積成三角洲

3.聚落分步:山區多聚落在衝擊扇平原和和河谷地帶,平原地區是人口最多地區,有的沿河有的沿海發展,地勢平坦有利於發展農業,但容易遭受寒潮、乾旱、洪澇等災害。

第四章《地表形態的塑造》簡介

一 編寫指導思想與實施 1 關注地貌學基本過程。地貌的演化過程是地球表層重要的物質遷移和能量轉換過程之一。通過地貌演化過程,地球表層岩石圈的物質得到更新,能量得到轉換和分配,岩石圈 水圈 大氣圈 生物圈更加緊密地聯絡在一起。地貌的演化過程與地表很多自然現象和自然災害的發生有關,例如,風沙移動 滑坡 ...

第四章地表形態的塑造 教師

高一地理 人教版第四章地表形態的塑造 考點1,地質作用 地殼是不斷變化的,地殼表面形態也在不斷的變化著。地球上滄海桑田的變化,千姿百態的地表形態,都是地質作用的結果。地質作用 定義 地球上由於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表形態 組成物質和內部結構發生變化的作用,稱為地質作用。分類 按能量 可分為內力作用和外...

第四章地表形態的塑造知識點總結

第一節 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 一 地質作用 1 定義 地球上由於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表形態 組成物質和內部結構發生變化的作用。2 能量 分類 1 地殼運動的兩種形式 2 風化作用 岩石是熱的不良導體,溫度變化使岩石表裡受熱不均,膨脹和收縮差異容易使岩石崩解破碎。在水 溫度及生物等的的影響下,地表或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