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述案例分析

2022-10-11 09:57:06 字數 4981 閱讀 4116

論述題1、德育過程是對學生知、情、意、行的培養提高過程,試論述這一德育過程規律。

答:知、情、意、行,是品德構成的四個要素,對其培養和提高,達到統一和諧發展,是德育過程乙個基本規律。 知即品德認識,是指人們對一定行為準則的善惡及其意義的認識和評價,是人們確定對客觀事物的主觀態度和行為準則的內在原因。

情即品德情感,是指人們伴隨著品德認識所出現的愛與恨、喜歡與厭惡等內心情感體驗,對品德行為起著巨大的調節作用。 意即品德意志,是指人們在一定的品德行為過程中頑強努力和克服困難的心理品質,是調節品德行為的精神力量。行即品德行為,是指人們在一定品德認識、情感、意志的支配和調節下,在行動上對他人、社會作出的反應,是品德形成發展的外在表現和客觀標誌。

在品德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知、情、意、行幾個因素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絡,其中知是基礎,行是關鍵。 學生品德的這四個因素,在發展方向和水平上又具有不平衡性。因此,德育可以視學生品德發展的具體情況,具有多種開端。

2、教育對生產力的促進作用表現在哪些方面?

答:生產力的發展推動和制約著教育的發展,而教育對生產力的發展也起著巨大的促進作用。 這主要表現在:

(1)教育是勞動力再生產的必要手段。人是生產力中最重要和最關鍵因素。通過教育,可以使人掌握文化科學知識和技術,成為專門的人才。

這些人進入生產過程之後,就能不斷地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教育把可能的生產力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是勞動力再生產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學知識技術再生產的手段。

科學技術是第—生產力。通過教育,可以使科學技術知識從原來為少數人掌握到為更多人所掌握,並且運用到生產實踐中,由此推動生產力的發展。 (3)教育是生產新的科學知識技術的手段。

教育的主要職能是傳遞人類已有的科學知識,但它也能承擔生產新的科學技術知識的任務,這在高等學校表現得尤為明顯。新的研究成果和發明一旦在生產中被應用,就能提高社會生產力。

3、論述教育的相對獨立性的表現。

教育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雖然受社會生存方式制約,但具有自己相對獨立性,具體表現在: (1)教育有自身的繼承關係。社會政治經濟的改變會引起教育性質和目的等方面的變化,但不是所有方面都會改變。

任何一種教育,就其思想、內容、制度、方法各方面看,都是在以往各個歷史時期教育的基礎上建立起來,教育有其自身的繼承性。所繼承的一切,是人們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教育成果,是人類的共同財富。 (2)教育要受其他社會意識形態影響。

作為意識的教育,決定於經濟基礎,但同時又和上層建築其他意識形態發生密切聯絡,與教育相互作用。其他意識形態對教育的影響,一是表現在教育觀點上,二是反映在教育內容上。 (3)教育與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

就教育與政治經濟關係來說,教育往往落後於政治經濟的存在。當舊的政治經濟制度滅亡之後,與其相適應的教育,並不立即消亡,仍然會存在乙個相當時期。與此相反,一些新的教育思想和觀點,可能在一定條件下超越當時政治經濟的侷限性而產生,表現出不平衡性。

總之,一定的教育由一定的生產方式所決定,教育的獨立性只能是相對的。我們既不可否認教育的相對獨立性,又不能把它誇大到絕對程度。

7、分析題

1、一位教師在執教《落花生》一課,學到父親的話「花生的好處很多必須挖起來才知道」時,組織學生開展了一次題目為「你更喜歡誰」的辯論。課堂上學生參與積極,情緒高漲,「花生派」和「桃子石榴派」針鋒相對,結果「不但對別人有用,而且講體面」的觀點佔了上風,「花生派」的神情甚是尷尬。 請談談你對以上教學片段的看法。

答:(1)辯論這種組織方式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活躍了學生的思維,調動了學習積極性;(2)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為學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3)在辯論的過程中能提公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傾聽的能力;(4)缺乏有效的組織策略,偏離了文字的價值取向。

2、課標與大綱對比分析。

答:首先,新課程標準在認字方面識字量有了很大的增加,並將「會認」「會寫」分開要求,明確了小學低段的識字教學是多認少寫,可以避免字字要求「四會」,造成學生的學習負擔過重。這為盡早讓學生開始閱讀打下了乙個基礎。

並且提出了培養學生的認字興趣,這在「大綱」中是沒有的。 其次,在寫字方面,大綱中有掌握「筆順規則、間架結構」,「能按漢字的基本筆畫、筆順、偏旁和結構分析、記憶字形」的明確要求,在音形意三方面的學習作了具體的布置,而「新課標」中作的要求是總體性的,「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範、端正、整潔。」 再者,新課標中提出了學生的自主識字「能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學習獨立識字。

」這在「大綱」中是沒有的。可以看出新課標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了明確的要求,給學生打下了紮實的,可持續發展的識字基礎。

3、案例分析(請圍繞新課標精神分析下面的案例)

一位教師執教《太陽》時,當教師引導學生學完了太陽與人類關係密切的內容後,安排了表演的環節。教師假扮后羿射日,當正要射下第十個太陽的時候,學生紛紛阻攔,說出「慢著!」「等一等!

」「別射!」而當教師問「為什麼不能射?」時,學生卻啞口無言,連忙翻書,但一時難以組織好語言。

如此安排表演,你認為合適嗎?如果你是這位老師,你會怎麼處理呢? 答 :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著為老師在教學中頗費心思,精心設計了教學環節。他的本意我想應該是創設這個情景讓學生表述太陽的作用。但是學生的表達能力還沒有達到老師的預想的程度,課堂上出現了冷場。

另外,既然已經學完了「關係密切」了,這個表演只是讓學生來複述文中的內容,這種情景的意義性已經不大。我想,把這個表演安排在教學「太陽與人類關係密切」的內容之前,這樣學生有了學習的動力,帶著問題去**「為什麼這第十個太陽不能射?」比較合理。

4、、一位教師在教學冀教版一年級下冊《遙遠的恐龍世界》一課前,請學生回家蒐集元宵節的相關資料。下面是開始上課時的乙個片斷: 老師: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來學習《遙遠的恐龍世界》,老師課前讓你們收集恐龍的資料。你們收集了嗎? 生(齊答):

收集了。 師:請同學們展示交流蒐集到的資訊。

誰先來。 生(一男生):老師,我收集的是三角龍的資料。

接下來,這個男生手捧著蒐集來一張張的資料,讀起來。剛讀幾句,遇到生字,讀不下去了。課堂上頓時沉寂了,教師只好信手拿過來資料開始進行講解。

問題一:你認為上課一開始老師這樣處理蒐集的資料可取嗎?為什麼?

答:明顯是不合理的。資料的收集和利用在新課程中作為拓寬學習課程的一種方式,為老師和學生所歡迎,它是一種輔助的手段。

但是,上述案例中,課一開始就交流,學生在沒有很好地了解課文的基礎上,就像是乙個個被架空了的高樓,立足不穩,不能很好地表述自己的觀點是很正常的。學生收集到的資料應該讓學生自己展示給大家,這個分享的過程是一種成功的體驗,學生重中體會成就感,能有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位老師在學生的表述出現困難的時候應該向他提供及時地幫助和鼓勵,而不能越俎代庖。

像案例中的做法只能挫傷孩子的積極性。 問題二:如果讓你來講設計課前收集資料的這型別課,你會怎麼處理呢?

答:我想,我會將這些資料的交流放在學生對恐龍的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後進行。如:

除了課文上的這些知識,你還有什麼可以告訴大家的嗎?說說你收集到的情況吧!

我堅持學生收集的資料學生自己展示。學生展示過程中有困難的,老師提供協助,並適時地鼓勵,以激發孩子們收集資料的興趣和信心。 **以及資料除了在課堂上給學生交流的空間,還會在班級上作展示。

讓學生的成功體驗在課後得以延續。

● 問題分析及對策時下,在一些課堂中,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景:老師說:「同學們喜歡哪段就學哪段,大家自由組合,選擇同一學習內容的同學坐在一起。

」於是,課堂成了「自由市場」,學生們交換位置,你爭我搶,自由民主的氣氛洋溢著這個空間。 作為教師你對這一教學現象怎麼看?怎麼辦?

答:這種現象確實非常的普遍。表面上看,是注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尊重學生,培養孩子的人性化閱讀。

實際上,教學流於形式,沒有深入實際。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在於部分老師沒有很好地把握新課標。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著。

上面的案例,忽視了老師引導的功能。學生作為學習者,他們的認知要在老師的牽引下思路逐漸清晰,而上面的案例中的學習會處於一種雜亂,無效的狀態。 引導學生的讀,一要有目的,二要有方法,三才是選擇自己喜歡的閱讀方式。

讀之前,交給學生問題,要讀出什麼,讀懂什麼,還要明確地說明怎樣讀懂,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這些基礎上,學生可以有自己的學習習慣。對於課堂上的換座位朗讀,我個人認為值得商榷。課堂教學要注意課堂秩序,如果以犧牲課堂效率為代價,那是得不償失。

● 一位老師在批改學生的造句時,發現如下句子。 想——我想聽到花開的聲音。 活潑——河裡的水很活潑。

悄悄——我們聽不懂小魚的悄悄話。 丟——上街時,毛毛把爸爸丟了。 爬——牽牛花像個小弟弟,爬在樹上。

老師不假思索就把這些句子打「×」,理由是句式不符合人的語言表達習慣。 你怎樣看待這位老師的教學行為,如果是你該處理? 答:

我不禁要為這位學生叫屈。可以看得出這個孩子非常富有童真,句子充滿了童趣。小學低段的教學要注意培養孩子表達的興趣,樂於表達的習慣。

特別是孩子的創造性思維應該得到保護,案例中的老師的做法會扼殺學生的創造思維。我想,我會給這個孩子乙個優,並且在班級上給予表揚,表揚他造句的生動,想象力的豐富。

7、案例分析題單元檢測後,照例是一節講評課。上課不到十分鐘,王謹同學又在翻來覆去弄卷,我用嚴厲的目光看著他,他稍有收斂。過了一會他又在下面翻找著什麼,我只得來乙個「殺一儆百」了。

「王謹」我大聲喝道:「你在幹什麼?」 他臉陡的漲紅了,旋即一梗脖子:

「我不想聽!」 我聽了氣不一打處來,「你」竟一時語塞。 但考慮到教學任務還沒有完成,於是我深深吸了一口氣,竭力平復自己內心的憤懣。

「你――既然不想聽,那就請到我的辦公室去休息吧!」我故作輕鬆的說。 他可能考慮到當時的態度,也有些後悔,於是走向辦公室,儘管極不情願問題:

當學生在上課時分心甚至「搗蛋」時,教師怎麼辦?這時如何協調好師生之間的關係? 答:

面對學生的分心搗蛋,教師應進行深入的反思,這是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得不到保證時的反叛。教師在教學中,教法的設計應以學生的需求為出發點,面對同乙個任務可以採用不同的途徑,平等地與學生交流,傾聽學生的心聲,及時調整教法。在教育教學中應該協調好師生之間的關係:

1要尊重學生,做到民主平等。2要關心學生、了解學生、熱愛學生。3教師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審計案例簡答與論述

1.說明審計產生的基礎。財產所有者與財產經營者分離後,為了滿足財產所有者對會計核算進行獨立檢查的要求,促使受託人 經營者 在授權經營過程中做出誠實 可靠的行為。審計,作為一種經濟監督活動,自從有了社會經濟管理活動,就必然在一定意義上存在了。所不同的是,在社會發展的各個時期,由於生產力發展水平不同,社...

管理心理學案例分析論述題

4 案例分析案例一 杭州一快遞員送貨路上猝死 1.你認為快遞員該如何管理自己的工作壓力?答 1 消除工作壓力源。壓力源通常包括兩個方法 永久和暫時消除工作壓力源。一般來說,永遠消除壓力源只有在員工換到了更適合其你能力與價值觀的工作崗位上時才會出現。暫時消除工作壓力源是指個體暫時從壓力源中撤出的方法。...

現代試井分析試卷 論述

論述題1.簡述油氣井測試可以獲得資訊答 一般來說油氣井測試可以獲得下列資訊 1 確定油氣井內已鑽開油氣層的汙染情況或增產措施的效果 2 確定油層在流動條件下的滲透性或地層流動係數 3 推算出油氣井的平均地層壓力 4 確定油氣井排驅面積的形狀 大小以及單井開採儲量 5 確定油氣井附近的地質結構,如斷層...